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伪钞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残阳如血,古城天京在炮火中颤栗着。
被湘军和淮军围攻了大半年,城内的太平军已经死伤十几万人,虽然还有十几万人依然再抵抗,但士气已经越来越弱,城破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
李鸿章春风得意,身为北洋大臣的他,如今掌控着整个北方的财政大权,虽然奕欣从中作梗令他不能全部调用北方各省钱粮,但比起已经搜刮不出银子的安徽来说,还是得到了不少的,足够支撑淮军继续猛攻天京城了。
另一边,曾国藩变得越来越急躁,说他不嫉妒李鸿章那是假话,哪个人活着不为了争一张脸面,他曾国藩也是肉眼凡胎,跳不出凡尘。他一开始还能沉住气,但随着淮军屡屡在攻城中占据上风,湘军反而因为财力跟不上,弹药补给越来越困难而令攻势减弱。
整天听着淮军那边的枪炮声强过自己这边,曾国藩终于也坐不住了,也学着李鸿章去联络英法列强,寻求洋人支持。就算不为了争夺那个王位,也要争一口气,争一个面子。
李鸿章是跟法*方合作,训练出一支常捷军,里面还有法国士兵,使得战斗力非常强大。曾国藩于是向英国方面寻求帮忙,而英国也对曾国藩控制的湖广地区非常感兴趣,随后在曾国藩的治所汉口设立领事馆,开始跟曾国藩谈判。
法国支持李鸿章,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在华培植代理人,即为了对抗李卫国,也为了更好的侵华,扩大权益。
同样。英国也不甘落后,紧随法国步伐,将曾国藩确立为英国在华代理人。开始大力支持湘军。
英国人显然比法国人有钱,在远东的势力也比法国人强得多。尤其经过三个月的对日战争后。英军攻陷德川幕府首都江户(今东京),洗劫了德川家康皇宫(今东京皇宫),最后为掩盖侵略行径,一把火将延续了几百年的皇宫烧光。
德川幕府遭到英军重创,最后被迫跟英国签署了《江户条约》,规定将对马岛割让给英国,赔偿英国8400万日元(约合250万英镑),允许英国在江户设立公使馆。并派兵驻扎,还有开放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日本开设工厂、租赁土地、招募工人等等。
英军在大清输了第二次雅片战争,损失惨重,最终在日本找回了尊严和自信。
英军打赢了对日战争,一部分兵力需要返回新加坡休整,英国为了省钱,反正英军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便派遣了五千英军加入曾国藩的湘军,一切开销均由曾国藩负责。
曾国藩可没有那么多银子养活五千英军。不过他不甘心落后于李鸿章,为了封王,他咬咬牙便同意向英国借款。购买英国武器装备,以湖广两省的赋税作保,将五千英军和五千湘军精锐混编成一军,号常胜军。
就这样,李鸿章有了中法混编的常捷军,曾国藩随后也有了中英混编的常胜军,这两支军队因为有英法两军现役士兵加入,有着丰富的线列步兵作战经验,于是很快都形成了战斗力。并迅速被投放到了进攻天京的战役之中。
历史上的天京保卫战坚持了好几年,但如今太平军却在天京保卫战中损失惨重。天京城朝不保夕,跟这两支混编军队参战有着直接关系。
天京城内。天王府内一片惨淡。
洪秀全此刻面黄肌瘦,眼神已经没了往日的光彩。
他现在非常后悔,早知道就该听李秀成的话,让城别走。如今被围困在天京城内,一连吃了几个月的窝窝头,令他现在一看见窝窝头就想吐。
连洪秀全都吃了几个月的窝窝头,可见整个天京城内的粮食已经少到什么地步了。底层的士兵和老百姓如今每天只能以树皮和草根为食物,就这样还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到,每天都有人饿死,经常出现吃死去的太平军士兵的尸体现象,甚至人吃人都有发生,可谓人间惨剧。
上一世的洪秀全很幸运,因为天京城破是在他死后,尽管他的坟墓被清军挖开遭到戮尸,但毕竟他感觉不到了。可这一世的洪秀全却很悲惨,他还没死,天京城就被攻破了。
造成天京城破的导火索是石达开的二十万太平军精锐战败了,石达开带着剩下的十万大军向李卫国投降了,这件事传回了天京城内,顿时动摇了本就摇摇欲坠的军心。
早在太平天国初期,太平军的士兵是从来都没有投降的记录,全都战死。可是随着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老一批将领没了,老兵随后也都拼光了,新兵就没有那么坚定的决心战斗到底了。因为新兵大多数都是被太平军裹挟的各地老百姓,他们家破人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平军的造反,他们只是被逼无奈才加入太平军,这样一来他们对太平天国的忠诚度就大打折扣了,一旦碰上逃命的机会绝对不会放过,于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战场上经常出现逃兵以及向清军投降的士兵。
除了清军八旗兵抓到太平军俘虏从不留活口之外,不论是湘军还是淮军,都改变了战术,不在杀俘虏杀降兵了,一些太平军选择了投降加入清军阵营,其中著名的便是丁汝昌率领一万太平军投降了李鸿章。
但这件事被太平军高层严密封锁了消息,使得太平军内部半信半疑。可如今石达开率领十万太平军投降李卫国一事,却是被李卫国派人大力宣传,使得整个天京城内的军民全都知道了。
驻扎在孝陵卫的吴军负责攻打天京南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太平军的进攻不是很积极,甚至每天允许天京城内的一部分老百姓出城砍柴,更过分的是吴军将领还偷偷高价卖给城中老百姓粮食。
当然,这一切都是李卫国定下的计策,一方面让湘军和淮军不断去拉仇恨。令太平军对吴军的仇恨值不断减小,方便日后诏安,顺利得到太平天国辖地内的老百姓认可。另一方面就是李卫国在云贵为了围剿石达开而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为了争取时间等到李卫国摔大军回援,李卫国特地允许吴军秘密出售给老百姓粮食。这些粮食肯定都落到太平军手里,可以让太平军有力气对付淮军和湘军,另外高价出售粮食,也为吴军带来了巨大的收入,每天都有几十万两银子进账,还能打探到城内的情报,一举多得。
对于吴军的举动,曾国藩和李鸿章气得天天大骂。可惜他们不敢对吴军采取行动,只能每天派人来跟吴军打口水仗。而吴军方面自然死不认账,坚称是奉吴王令,体恤城内无辜的老百姓,这是人道主义,就连不知道真相的英法两国特派代表也相信了,对李卫国大加赞扬,加令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有苦说不出。
可是吴军的“好心”反倒被李秀成利用了,当洪秀全再也不想吃窝窝头,令李秀成带着他突围时。李秀成迅速制定了突围计划。
显然,湘军和淮军那边根本没有可能突围出去,反倒是一直不动真格的吴军那边有机会突围出去。
李秀成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李卫国的军队一直都没有对太平军下死手。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加以利用。
于是,李秀成觉得吴军定然防备松懈,突围最有希望。
就这样,太平军悄然在南门外集结了三万兵力,几乎是天京城内最后的精锐,准备最后突围。
只是洪秀全舍不得他的荣华富贵和后宫三千佳丽,即便是突围,也带着几十车金银珠宝。后宫女眷、女营,以及文武百官和他们的家小。竟然数万人之多,比李秀成准备的突围士兵都多。
李秀成再三跟洪秀全讲不能带这么多人一起出城。可是洪秀全舍不得自己的金银财宝和后宫佳丽们,因此也就没资格说其他文武百官们了,更不可能不带上文武百官一起突围了。
洪秀全于是命令李秀成务必想办法,这顿时让李秀成瞬间变成了苦逼。
无奈之下,李秀成只能服从,于是突围行动开始了。
然而,李秀成还是错判了南门... -->>
残阳如血,古城天京在炮火中颤栗着。
被湘军和淮军围攻了大半年,城内的太平军已经死伤十几万人,虽然还有十几万人依然再抵抗,但士气已经越来越弱,城破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
李鸿章春风得意,身为北洋大臣的他,如今掌控着整个北方的财政大权,虽然奕欣从中作梗令他不能全部调用北方各省钱粮,但比起已经搜刮不出银子的安徽来说,还是得到了不少的,足够支撑淮军继续猛攻天京城了。
另一边,曾国藩变得越来越急躁,说他不嫉妒李鸿章那是假话,哪个人活着不为了争一张脸面,他曾国藩也是肉眼凡胎,跳不出凡尘。他一开始还能沉住气,但随着淮军屡屡在攻城中占据上风,湘军反而因为财力跟不上,弹药补给越来越困难而令攻势减弱。
整天听着淮军那边的枪炮声强过自己这边,曾国藩终于也坐不住了,也学着李鸿章去联络英法列强,寻求洋人支持。就算不为了争夺那个王位,也要争一口气,争一个面子。
李鸿章是跟法*方合作,训练出一支常捷军,里面还有法国士兵,使得战斗力非常强大。曾国藩于是向英国方面寻求帮忙,而英国也对曾国藩控制的湖广地区非常感兴趣,随后在曾国藩的治所汉口设立领事馆,开始跟曾国藩谈判。
法国支持李鸿章,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在华培植代理人,即为了对抗李卫国,也为了更好的侵华,扩大权益。
同样。英国也不甘落后,紧随法国步伐,将曾国藩确立为英国在华代理人。开始大力支持湘军。
英国人显然比法国人有钱,在远东的势力也比法国人强得多。尤其经过三个月的对日战争后。英军攻陷德川幕府首都江户(今东京),洗劫了德川家康皇宫(今东京皇宫),最后为掩盖侵略行径,一把火将延续了几百年的皇宫烧光。
德川幕府遭到英军重创,最后被迫跟英国签署了《江户条约》,规定将对马岛割让给英国,赔偿英国8400万日元(约合250万英镑),允许英国在江户设立公使馆。并派兵驻扎,还有开放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日本开设工厂、租赁土地、招募工人等等。
英军在大清输了第二次雅片战争,损失惨重,最终在日本找回了尊严和自信。
英军打赢了对日战争,一部分兵力需要返回新加坡休整,英国为了省钱,反正英军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便派遣了五千英军加入曾国藩的湘军,一切开销均由曾国藩负责。
曾国藩可没有那么多银子养活五千英军。不过他不甘心落后于李鸿章,为了封王,他咬咬牙便同意向英国借款。购买英国武器装备,以湖广两省的赋税作保,将五千英军和五千湘军精锐混编成一军,号常胜军。
就这样,李鸿章有了中法混编的常捷军,曾国藩随后也有了中英混编的常胜军,这两支军队因为有英法两军现役士兵加入,有着丰富的线列步兵作战经验,于是很快都形成了战斗力。并迅速被投放到了进攻天京的战役之中。
历史上的天京保卫战坚持了好几年,但如今太平军却在天京保卫战中损失惨重。天京城朝不保夕,跟这两支混编军队参战有着直接关系。
天京城内。天王府内一片惨淡。
洪秀全此刻面黄肌瘦,眼神已经没了往日的光彩。
他现在非常后悔,早知道就该听李秀成的话,让城别走。如今被围困在天京城内,一连吃了几个月的窝窝头,令他现在一看见窝窝头就想吐。
连洪秀全都吃了几个月的窝窝头,可见整个天京城内的粮食已经少到什么地步了。底层的士兵和老百姓如今每天只能以树皮和草根为食物,就这样还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到,每天都有人饿死,经常出现吃死去的太平军士兵的尸体现象,甚至人吃人都有发生,可谓人间惨剧。
上一世的洪秀全很幸运,因为天京城破是在他死后,尽管他的坟墓被清军挖开遭到戮尸,但毕竟他感觉不到了。可这一世的洪秀全却很悲惨,他还没死,天京城就被攻破了。
造成天京城破的导火索是石达开的二十万太平军精锐战败了,石达开带着剩下的十万大军向李卫国投降了,这件事传回了天京城内,顿时动摇了本就摇摇欲坠的军心。
早在太平天国初期,太平军的士兵是从来都没有投降的记录,全都战死。可是随着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老一批将领没了,老兵随后也都拼光了,新兵就没有那么坚定的决心战斗到底了。因为新兵大多数都是被太平军裹挟的各地老百姓,他们家破人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平军的造反,他们只是被逼无奈才加入太平军,这样一来他们对太平天国的忠诚度就大打折扣了,一旦碰上逃命的机会绝对不会放过,于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战场上经常出现逃兵以及向清军投降的士兵。
除了清军八旗兵抓到太平军俘虏从不留活口之外,不论是湘军还是淮军,都改变了战术,不在杀俘虏杀降兵了,一些太平军选择了投降加入清军阵营,其中著名的便是丁汝昌率领一万太平军投降了李鸿章。
但这件事被太平军高层严密封锁了消息,使得太平军内部半信半疑。可如今石达开率领十万太平军投降李卫国一事,却是被李卫国派人大力宣传,使得整个天京城内的军民全都知道了。
驻扎在孝陵卫的吴军负责攻打天京南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太平军的进攻不是很积极,甚至每天允许天京城内的一部分老百姓出城砍柴,更过分的是吴军将领还偷偷高价卖给城中老百姓粮食。
当然,这一切都是李卫国定下的计策,一方面让湘军和淮军不断去拉仇恨。令太平军对吴军的仇恨值不断减小,方便日后诏安,顺利得到太平天国辖地内的老百姓认可。另一方面就是李卫国在云贵为了围剿石达开而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为了争取时间等到李卫国摔大军回援,李卫国特地允许吴军秘密出售给老百姓粮食。这些粮食肯定都落到太平军手里,可以让太平军有力气对付淮军和湘军,另外高价出售粮食,也为吴军带来了巨大的收入,每天都有几十万两银子进账,还能打探到城内的情报,一举多得。
对于吴军的举动,曾国藩和李鸿章气得天天大骂。可惜他们不敢对吴军采取行动,只能每天派人来跟吴军打口水仗。而吴军方面自然死不认账,坚称是奉吴王令,体恤城内无辜的老百姓,这是人道主义,就连不知道真相的英法两国特派代表也相信了,对李卫国大加赞扬,加令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有苦说不出。
可是吴军的“好心”反倒被李秀成利用了,当洪秀全再也不想吃窝窝头,令李秀成带着他突围时。李秀成迅速制定了突围计划。
显然,湘军和淮军那边根本没有可能突围出去,反倒是一直不动真格的吴军那边有机会突围出去。
李秀成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李卫国的军队一直都没有对太平军下死手。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加以利用。
于是,李秀成觉得吴军定然防备松懈,突围最有希望。
就这样,太平军悄然在南门外集结了三万兵力,几乎是天京城内最后的精锐,准备最后突围。
只是洪秀全舍不得他的荣华富贵和后宫三千佳丽,即便是突围,也带着几十车金银珠宝。后宫女眷、女营,以及文武百官和他们的家小。竟然数万人之多,比李秀成准备的突围士兵都多。
李秀成再三跟洪秀全讲不能带这么多人一起出城。可是洪秀全舍不得自己的金银财宝和后宫佳丽们,因此也就没资格说其他文武百官们了,更不可能不带上文武百官一起突围了。
洪秀全于是命令李秀成务必想办法,这顿时让李秀成瞬间变成了苦逼。
无奈之下,李秀成只能服从,于是突围行动开始了。
然而,李秀成还是错判了南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