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再来一计 (2/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大唐农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或者视情节处以罚款。
二类地的条件相对放宽,一年只需要完成一成以上开发,八年之内全部完成就行,三类地,直接没有限制耕种要求,因为那本就畜牧区。
这也就是说,各家买多少地,需要准备多少劳力,自己得有个预算,孙享福对数值也有了一个大概估计供大家参考,第一年因为要开荒,平均每个青壮劳力二十亩为宜,开成熟田之后,次年,每个劳力负责种植的熟田也不要超过三十亩,因为有都护府衙门的技术指导,种田不是那么粗糙简略的事情,产量,也不是目前中原之地可以比较的,这样平均算下来,每户六十亩左右,比中原地区种永业田的人少种二十亩,比关中地区种完自己的永业田,还去佃别家的田种的人,轻松了至少一倍。
不过,即便是这样,大家也觉得能够接受,在农耕方面,谁也没有资格质疑农门掌门孙享福,因为他已经多次的证明过自己了,有实例可以看到。
以朔州之地今年的麦子普遍四石以上的收成来看,这些世家,拿了地之后,组织农户去到关外种植是妥妥的有利可图的,毕竟,一户算两个壮丁,以最低的四十亩算,一年的收成也有一百六十石以上,两个壮丁一年能吃多少?算上小孩,吃三十石粮食撑死了,这样,一户百姓一年至少能给主家创造一百三十多石粮食的纯收益,这还不算第二年种植三十亩熟田以后。
而且,在这些世家子的心里都有一笔账,等以后田开出来成熟田了,他们最终还是会让这些农奴们种植和关中差不多大小的田地的,那收益可就比在关中种植田地划算多了,关键是,关中的田地大都有主,你有钱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大量田地的,而且田地种植起来之后,是要交税的。而关外,免税三年,三年以后的税率,也比中原底一半。
越是按照孙享福在报纸上给他们列出来的计算方式来算,他们越是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当然,唯一的担忧是关外种地够不够安全,不过,当去关外的人形成一股潮流的时候,大家也就不怕了,毕竟,自从李世民上位之后,大唐对外的战绩摆在哪里,全部是快胜,大胜。
去年十月阅兵的时候,兵马那叫一个强悍啊!这让他们对朝廷的军力十分有信心。
最最最关键的是,孙享福给最好的一类地的起拍价,才十文钱一亩,不到关中一亩田地的百分之一的价格,二类地,更是直接降半,五文钱一亩,三类田,则是以最低货币值一文的定价起拍,租借另算,这样的漏,谁不捡,谁是傻子。
三类地的价格,便宜到让世家子们笑歪了嘴,脑海里都在臆想着,自己只拿一车铜钱,就把关外的千里之地买到了的画面,这能不爽死?反正朝廷又不管你在不在上面养牛羊,对于世家子来说,这点钱投进去,就算是全亏了,也是无伤大雅的,但如果像王旭那样在这块土地上弄出了什么事业,那就是赚大发了。
这就是他们没看懂这个起拍价的含义了,孙享福卖地所为何事?
引世家进入恶性竞争轨道而已,定这么低的价格,就是让他们相互抢拍,最好争的头破血流,反正不管怎么样,朝廷在这次行动中,即会赚到钱,又会引导了他们开发关外,减轻中原之地土地的负荷。而且,一旦他们竞拍到了关外的土地,他们就会发现,竞争是无处不在了,抢到了,有大收益,抢不到,也就是比普通种田好一点,这种不平衡感,孙享福会不时的给他们制造出来。
当然,孙享福之所以把田地数量和畜牧区域划分成这样的大小,是因为有后世作为参照的,他划出去的这些田地范围,在后世,都是重要的农耕区域,只要不发生战乱,妥妥的能够高产高收,农门的手艺和脸面他是不会丢的。
这张报纸的影响是全国性的,能够看的懂上面的文字的人,都有一定的头脑,以他们的见识,都知道只要拿下地,投入一定数量的农夫和粮食,在未来,这就是个可以为自己带来长远收益的项目。
所以,从第二天起,长安的人伢市场疯了,所有发卖的人,不论大人小孩,全部被人买空了,各大世家都放出了消息,招收佃户,长工,有多少要多少,待遇从优。
而为了能够让自己在竞拍土地的时候竞争力更强些,获取更多的土地,所有世家都开始大幅度降低粮食价格,以套取现金,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现金拿到善阳去拍地了。
这报纸起到的效果,完全的出乎了李世民的意料之外,然而,正当李世民准备叫人大肆去市面上购入粮食的时候,却被马周叫停了。
“陛下,孙都护之计已成,不妨且等他们的价格再降一降。”
人不是一天长胖的,也不是一顿饿瘦的,所以,长安的粮食价格虽然大跌了一次,但还是在高位运行,因为此前涨的太高了,而当所有世家大族对现金有需求的时候,钱财的价值就会飙升,而且会进入一个竞争循环中。
两日之后,李世民才体会到孙享福所说的那句,竞争使人的道路越走越窄的道理是多么的正确了,当他们相互争抢市面上的现金的时候,粮食价格自然而然的就一路走低了。
或者视情节处以罚款。
二类地的条件相对放宽,一年只需要完成一成以上开发,八年之内全部完成就行,三类地,直接没有限制耕种要求,因为那本就畜牧区。
这也就是说,各家买多少地,需要准备多少劳力,自己得有个预算,孙享福对数值也有了一个大概估计供大家参考,第一年因为要开荒,平均每个青壮劳力二十亩为宜,开成熟田之后,次年,每个劳力负责种植的熟田也不要超过三十亩,因为有都护府衙门的技术指导,种田不是那么粗糙简略的事情,产量,也不是目前中原之地可以比较的,这样平均算下来,每户六十亩左右,比中原地区种永业田的人少种二十亩,比关中地区种完自己的永业田,还去佃别家的田种的人,轻松了至少一倍。
不过,即便是这样,大家也觉得能够接受,在农耕方面,谁也没有资格质疑农门掌门孙享福,因为他已经多次的证明过自己了,有实例可以看到。
以朔州之地今年的麦子普遍四石以上的收成来看,这些世家,拿了地之后,组织农户去到关外种植是妥妥的有利可图的,毕竟,一户算两个壮丁,以最低的四十亩算,一年的收成也有一百六十石以上,两个壮丁一年能吃多少?算上小孩,吃三十石粮食撑死了,这样,一户百姓一年至少能给主家创造一百三十多石粮食的纯收益,这还不算第二年种植三十亩熟田以后。
而且,在这些世家子的心里都有一笔账,等以后田开出来成熟田了,他们最终还是会让这些农奴们种植和关中差不多大小的田地的,那收益可就比在关中种植田地划算多了,关键是,关中的田地大都有主,你有钱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大量田地的,而且田地种植起来之后,是要交税的。而关外,免税三年,三年以后的税率,也比中原底一半。
越是按照孙享福在报纸上给他们列出来的计算方式来算,他们越是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当然,唯一的担忧是关外种地够不够安全,不过,当去关外的人形成一股潮流的时候,大家也就不怕了,毕竟,自从李世民上位之后,大唐对外的战绩摆在哪里,全部是快胜,大胜。
去年十月阅兵的时候,兵马那叫一个强悍啊!这让他们对朝廷的军力十分有信心。
最最最关键的是,孙享福给最好的一类地的起拍价,才十文钱一亩,不到关中一亩田地的百分之一的价格,二类地,更是直接降半,五文钱一亩,三类田,则是以最低货币值一文的定价起拍,租借另算,这样的漏,谁不捡,谁是傻子。
三类地的价格,便宜到让世家子们笑歪了嘴,脑海里都在臆想着,自己只拿一车铜钱,就把关外的千里之地买到了的画面,这能不爽死?反正朝廷又不管你在不在上面养牛羊,对于世家子来说,这点钱投进去,就算是全亏了,也是无伤大雅的,但如果像王旭那样在这块土地上弄出了什么事业,那就是赚大发了。
这就是他们没看懂这个起拍价的含义了,孙享福卖地所为何事?
引世家进入恶性竞争轨道而已,定这么低的价格,就是让他们相互抢拍,最好争的头破血流,反正不管怎么样,朝廷在这次行动中,即会赚到钱,又会引导了他们开发关外,减轻中原之地土地的负荷。而且,一旦他们竞拍到了关外的土地,他们就会发现,竞争是无处不在了,抢到了,有大收益,抢不到,也就是比普通种田好一点,这种不平衡感,孙享福会不时的给他们制造出来。
当然,孙享福之所以把田地数量和畜牧区域划分成这样的大小,是因为有后世作为参照的,他划出去的这些田地范围,在后世,都是重要的农耕区域,只要不发生战乱,妥妥的能够高产高收,农门的手艺和脸面他是不会丢的。
这张报纸的影响是全国性的,能够看的懂上面的文字的人,都有一定的头脑,以他们的见识,都知道只要拿下地,投入一定数量的农夫和粮食,在未来,这就是个可以为自己带来长远收益的项目。
所以,从第二天起,长安的人伢市场疯了,所有发卖的人,不论大人小孩,全部被人买空了,各大世家都放出了消息,招收佃户,长工,有多少要多少,待遇从优。
而为了能够让自己在竞拍土地的时候竞争力更强些,获取更多的土地,所有世家都开始大幅度降低粮食价格,以套取现金,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现金拿到善阳去拍地了。
这报纸起到的效果,完全的出乎了李世民的意料之外,然而,正当李世民准备叫人大肆去市面上购入粮食的时候,却被马周叫停了。
“陛下,孙都护之计已成,不妨且等他们的价格再降一降。”
人不是一天长胖的,也不是一顿饿瘦的,所以,长安的粮食价格虽然大跌了一次,但还是在高位运行,因为此前涨的太高了,而当所有世家大族对现金有需求的时候,钱财的价值就会飙升,而且会进入一个竞争循环中。
两日之后,李世民才体会到孙享福所说的那句,竞争使人的道路越走越窄的道理是多么的正确了,当他们相互争抢市面上的现金的时候,粮食价格自然而然的就一路走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