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逍遥大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潘家园的红火在这个寒冷的凌晨已经初现端倪了。
杨靖看了看表,发现距离开大门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呢,于是他就准备现在外面逛逛。
这个时候,东西走向的潘家园路还没有扩建呢,还是一条很狭窄的小公路,在市场的这一段区域内,连个路灯都没有,还不如刚才走过来的华威路好呢。
可就是在这种黑的差点就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下,足有几百个游击队已经把摊子支起来了。
这帮子游击队支摊子也方便,塑料彩条布往地下一铺,弄上几块砖头一压,把东西往彩条布上一摆,这就是一个摊子。
此时潘家园路路北的华威北里社区还没有雏形呢,那里全都是平房,楼房一个见不到。
这些游击队就把摊子摆在公路的两侧,一个挨一个,除了自带的昏暗电池灯之外,就再也看不到什么发亮的东西了。
一些顾客正在这些影影绰绰的灯光下看着东西,时不时的与摊主低声交谈两句,有些讲究的,干脆连话都不说,手里比划几个手势就能谈妥一件物件的归属权。
凡是能够用手势就能谈妥一笔生意的,大都是买家中的“老鹰”,最不济也是一个“老狼”。
所谓的“老鹰”,就是俗话中的“高手”,这类人通常都是地摊摊主的噩梦。这些人大都是由文物专家、资深玩家、资深古玩店主组成。这些人也逛地摊,所有的物件在他们的眼睛里都是分毫毕现。
次一等级的叫做“老狼”,也就是所谓的“次高手”,这类人由有经验的眼力比较好的玩家、古玩店主组成。这些人也都非常的厉害,是古玩市场实际的高手。他们经验丰富,水平较高,购买能力强,心理素质好,一般不大会上当。通常这类人不会去关注那些摆满假货的摊位,能够很迅速的在混乱不堪的地摊货色中发现好东西。他们熟稔各类假货仿货的特点,能够自动过滤不需要的信息。一旦看准了东西就议价出手,没什么东西的时候不会在古玩市场里流连瞎逛......
可不管是老鹰还是老狼,在鬼市开市的时候,他们都会出现在这里。你想要淘个大开门的好物件,概率最大的地点就在鬼市上。
即便是在杨靖传过来的原本时空,每到周末潘家园开鬼市的时候,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老鹰和老狼就都会钻出来,凑到鬼市上去淘宝。
虽然现在还没有开门,可此时市场外面的潘家园路上已经聚集起了最少上千人。杨靖把背包翻过来挂在胸前,跟着人流慢慢的从西向东走。
走了没多远,杨靖就被一个地摊给吸引住了。这个地摊是一个典型的游击队地摊,地摊老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个头不高,他的摊是一个大约二乘二的塑料布,一盏电瓶灯摆在摊子跟前,一个从手电筒上拆下来的小灯泡散发着昏暗的光芒。
摊子虽然不大,但上面摆放的东西确实不少。摊子的一半摆放的是完整的瓷器,另外一半则是一些碎瓷片。
此时摊子跟前有三四个人正在驻足,其中一个身穿中山装的老年人手里正拿着一个盘子在那里仔细的观看,周围的几个人都不吱声,只是在看着那位老人看那个盘子。
吸引杨靖的,正是这位老人手里的盘子。
这里的灯光虽然昏暗,但在杨靖这个位置,那位老人手里的盘子却是能看的听清楚的。最吸引杨靖的不是这个盘子的大小和器型,而是这个盘子中那遍布的“裂纹”。
没错,这个盘子哪怕在昏暗的灯光下,依然能够隔着两三米就能看清楚上面遍布的“裂纹”。那些裂纹极为清晰,遍布整个盘子,乍一看,就好像一个盘子被摔得粉碎,然后又用胶水粘合起来一般。
杨靖当然知道这个盘子绝对不是用胶水粘合起来的,因为在华夏的历史中,有一种大名鼎鼎的瓷器就呈现出这种典型的特征,这种瓷器的名字就叫“哥窑瓷”。
在华夏的瓷器史中,宋代的瓷器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更是华夏瓷器史上最璀璨的五颗明珠。
宋五窑中的哥窑瓷,就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金丝铁线”,也就是瓷器的表面看起来就好像是破碎的一样。
事实上,哥窑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当时的制瓷师们故意而为之的。
南宋时,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浙省龙泉建窑制瓷,哥哥建造的窑为琉田窑,又名哥窑,弟弟建造的窑则为龙泉窑,又名弟窑。
哥哥在烧制瓷器的时候,因为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然后再用墨汁、茶叶汁、没食子酸等有色液体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就形成了金丝铁线。
这种着色手法,大纹片由于粗而深,着色剂很容易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十分醒目,小纹片由于细而浅,着色剂不容易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较浅。深色纹片与浅色纹片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络,装饰效果很强。
这就是哥窑瓷最著名的一个特点。
而现在,在那个老人手里拿着的,似乎就是一件极为罕见的哥窑盘子。
当然,杨靖也知道,那个老人手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拿的是真正的哥窑盘子,而应该是一个“传世哥窑”盘子。
哥窑虽然名列宋五窑之一,但真正流传下来的哥窑瓷却是从来不曾出现过的,现在在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哥窑瓷,大都是从清宫中流传出来的。而且这些瓷器因为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就连清宫宫中都把这种哥窑瓷称为为“哥窑”的传世品,因此后世鉴赏家也称其为“传世哥窑”。
可即便不是真正的哥窑瓷,哪怕就是一个传世哥窑,其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
杨靖也只是在图片上见过传世哥窑,真正的传世哥窑杨靖也是从来不曾见过。
结果哪儿想到穿越过来还没有一个小时呢,一个看起来就好像是大开门的传世哥窑盘子就这么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PS:鞠躬感谢“冰镇八度”、“pang/zi”各自500的打赏!
忽然之间就上架了,搞得老墨我有点不知所措,所以昨天晚上连夜坐飞机回来的。上架了,咱不求月票了,咱跪求首订!
可潘家园的红火在这个寒冷的凌晨已经初现端倪了。
杨靖看了看表,发现距离开大门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呢,于是他就准备现在外面逛逛。
这个时候,东西走向的潘家园路还没有扩建呢,还是一条很狭窄的小公路,在市场的这一段区域内,连个路灯都没有,还不如刚才走过来的华威路好呢。
可就是在这种黑的差点就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下,足有几百个游击队已经把摊子支起来了。
这帮子游击队支摊子也方便,塑料彩条布往地下一铺,弄上几块砖头一压,把东西往彩条布上一摆,这就是一个摊子。
此时潘家园路路北的华威北里社区还没有雏形呢,那里全都是平房,楼房一个见不到。
这些游击队就把摊子摆在公路的两侧,一个挨一个,除了自带的昏暗电池灯之外,就再也看不到什么发亮的东西了。
一些顾客正在这些影影绰绰的灯光下看着东西,时不时的与摊主低声交谈两句,有些讲究的,干脆连话都不说,手里比划几个手势就能谈妥一件物件的归属权。
凡是能够用手势就能谈妥一笔生意的,大都是买家中的“老鹰”,最不济也是一个“老狼”。
所谓的“老鹰”,就是俗话中的“高手”,这类人通常都是地摊摊主的噩梦。这些人大都是由文物专家、资深玩家、资深古玩店主组成。这些人也逛地摊,所有的物件在他们的眼睛里都是分毫毕现。
次一等级的叫做“老狼”,也就是所谓的“次高手”,这类人由有经验的眼力比较好的玩家、古玩店主组成。这些人也都非常的厉害,是古玩市场实际的高手。他们经验丰富,水平较高,购买能力强,心理素质好,一般不大会上当。通常这类人不会去关注那些摆满假货的摊位,能够很迅速的在混乱不堪的地摊货色中发现好东西。他们熟稔各类假货仿货的特点,能够自动过滤不需要的信息。一旦看准了东西就议价出手,没什么东西的时候不会在古玩市场里流连瞎逛......
可不管是老鹰还是老狼,在鬼市开市的时候,他们都会出现在这里。你想要淘个大开门的好物件,概率最大的地点就在鬼市上。
即便是在杨靖传过来的原本时空,每到周末潘家园开鬼市的时候,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老鹰和老狼就都会钻出来,凑到鬼市上去淘宝。
虽然现在还没有开门,可此时市场外面的潘家园路上已经聚集起了最少上千人。杨靖把背包翻过来挂在胸前,跟着人流慢慢的从西向东走。
走了没多远,杨靖就被一个地摊给吸引住了。这个地摊是一个典型的游击队地摊,地摊老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个头不高,他的摊是一个大约二乘二的塑料布,一盏电瓶灯摆在摊子跟前,一个从手电筒上拆下来的小灯泡散发着昏暗的光芒。
摊子虽然不大,但上面摆放的东西确实不少。摊子的一半摆放的是完整的瓷器,另外一半则是一些碎瓷片。
此时摊子跟前有三四个人正在驻足,其中一个身穿中山装的老年人手里正拿着一个盘子在那里仔细的观看,周围的几个人都不吱声,只是在看着那位老人看那个盘子。
吸引杨靖的,正是这位老人手里的盘子。
这里的灯光虽然昏暗,但在杨靖这个位置,那位老人手里的盘子却是能看的听清楚的。最吸引杨靖的不是这个盘子的大小和器型,而是这个盘子中那遍布的“裂纹”。
没错,这个盘子哪怕在昏暗的灯光下,依然能够隔着两三米就能看清楚上面遍布的“裂纹”。那些裂纹极为清晰,遍布整个盘子,乍一看,就好像一个盘子被摔得粉碎,然后又用胶水粘合起来一般。
杨靖当然知道这个盘子绝对不是用胶水粘合起来的,因为在华夏的历史中,有一种大名鼎鼎的瓷器就呈现出这种典型的特征,这种瓷器的名字就叫“哥窑瓷”。
在华夏的瓷器史中,宋代的瓷器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更是华夏瓷器史上最璀璨的五颗明珠。
宋五窑中的哥窑瓷,就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金丝铁线”,也就是瓷器的表面看起来就好像是破碎的一样。
事实上,哥窑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当时的制瓷师们故意而为之的。
南宋时,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浙省龙泉建窑制瓷,哥哥建造的窑为琉田窑,又名哥窑,弟弟建造的窑则为龙泉窑,又名弟窑。
哥哥在烧制瓷器的时候,因为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然后再用墨汁、茶叶汁、没食子酸等有色液体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就形成了金丝铁线。
这种着色手法,大纹片由于粗而深,着色剂很容易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十分醒目,小纹片由于细而浅,着色剂不容易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较浅。深色纹片与浅色纹片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络,装饰效果很强。
这就是哥窑瓷最著名的一个特点。
而现在,在那个老人手里拿着的,似乎就是一件极为罕见的哥窑盘子。
当然,杨靖也知道,那个老人手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拿的是真正的哥窑盘子,而应该是一个“传世哥窑”盘子。
哥窑虽然名列宋五窑之一,但真正流传下来的哥窑瓷却是从来不曾出现过的,现在在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哥窑瓷,大都是从清宫中流传出来的。而且这些瓷器因为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就连清宫宫中都把这种哥窑瓷称为为“哥窑”的传世品,因此后世鉴赏家也称其为“传世哥窑”。
可即便不是真正的哥窑瓷,哪怕就是一个传世哥窑,其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
杨靖也只是在图片上见过传世哥窑,真正的传世哥窑杨靖也是从来不曾见过。
结果哪儿想到穿越过来还没有一个小时呢,一个看起来就好像是大开门的传世哥窑盘子就这么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PS:鞠躬感谢“冰镇八度”、“pang/zi”各自500的打赏!
忽然之间就上架了,搞得老墨我有点不知所措,所以昨天晚上连夜坐飞机回来的。上架了,咱不求月票了,咱跪求首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