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唐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方面是因为消化和巩固江东基本盘需要的周期,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也不能离开位于江陵的大都督中枢太久了,导致经济和军事上的重心出现偏差。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战胜后的一系列成果所掩盖的一些问题,也正在逐渐显露和冒头出来;比如执行力和反应机制上的延迟,权力架构上和经济流通的失衡趋向。
这一次的渝州告急,便就是最好的例子。再拖下去这些积累起来的因素总爆发起来,就不是那么好收拾和整顿的了。所以江东风物再好也只能暂且求去了。
毕竟,目前太平军大都督府的政治核心和经济体系,还是依托江汉——长江中下游——湘水——珠江等水系提供的运力和交通便利为基础,进行运转和调控的。
因此作为居中大枢纽的荆州江陵位置,目前还是无可取代的。倒是在江东之地,除非完成壁板信号塔网点的铺设和地方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改造,不然怎么说也无法转移经济重心的。
想到这里,周淮安也是愈发期待起正在岭南境内的珠江流域,小范围实验和试行的有线电报网络了;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原始的电信号传播方式门槛并不高,但是在试行的细节上就有不少问题了。
比如在平地上的布线和立杆相对简单一些,这些新线路可以与原本的驿站和信号塔体系,并列布设在一起而利用现成的人手进行管理和操作,或这可以就地获得某种补贴项目。
而水缸式反应电池所需的铜锌金属,乃至绿矾/硫酸等催化剂;都有现成的工业产出;更别说作为导线的铁丝和包胶,同样都有现成的批量制品。
但是遇到跨河、越岭线路的铺设,以及后续的巡逻和维护手段,就是一件费时费事,需要不断调试和摸索的事情;可以说五岭以南相对复杂的地形和走势,还有季节性的山洪和风灾,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但是一旦第一条长距离的网线建设完成之后,就可以一下子解决眼下大都督府在统治大为扩张之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潜在的发展瓶颈、上限了。
其他的不用说,光是从渝州到润州着长江上下游着两千多里的沿岸地区,就可以做到瞬息而闻,昼夜可知的效率。对于统治力和执行效率、对策反应的加成,何止翻了几番。
可惜的是科技树这种东西,固然可以通过预知的要素的走捷径;但是想要从实验室中的手工制品,变成足以批量化生产的工业制品,就需要不断在各种方案的试错当中积累的足够经验,才能实现水到渠成的质变。
另一方面则是在十一个正编军序当中,推行更进一步的火器化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相对可以定型的铳炮生产工艺和装备计划,在火药生产方面的原料来源,也逐渐逼近了一个基本上限;
至少在开辟更多硫磺和硝石来源(比如日本)之前,是不可能有所突破了。毕竟南方的硝石硫磺之类的矿产并不多,开采效率也不算高(盐矿伴生物)。
因此,作为更进一步升级产品,各种硝化物的产量也未尽人意;目前也只能优先集中在作为工程爆破,和军事攻坚的炸药原料生产上;作为远程投射的发射药则,还是靠精炼提纯后的颗粒化黑火药包,继续扛大梁下去了。
另一方面,获得江东如此大一片地域内的土地和人口之后;在短时之内也是一个投入巨大的包袱和负增长源。尤其是在太平军都督府不打算让他们自生自灭,而是尽量组织起来恢复生产的情况下。
除了维持地方的军事存在和治安肃清所需的耗费之外,还有大量良种、耕畜和农业工具的调拨和投入,以及对于具体生产分工和组织的规划实施。
其他的方面需求到还好,都有现成的物资和对象可以调剂;但是其中最关键各处新屯庄中农业肥料的生产配额,就不免紧张起来了。
作为氮磷钾为主的基本要素,传统的氮肥可以通过就地收集水草、淤泥和作物根茎叶,堆积发酵绿肥而成;磷肥可以通过搜寻沿海岛屿积年的鸟粪石来补充。
但是钾肥就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通过工业化和手段,从天然矿物和硬盐矿等原料中制取了;比如盐湖结晶中的硫酸钾和盐井的苦卤水中提取的氯化钾。
这就需要从长江上游的峡江道境内收集,再放流而下转运道江东境内,由本地设立的水力工场和作坊,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才能逐渐满足各处营田所和屯庄的基本需要。
因此,能够有效杀灭病虫害的农药,比如雄黄水,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乃至有机成分的烟(草)焦油、松脂、除虫菊、鱼藤等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毕竟,在这个没有任何化肥农药,而只能靠精耕细准来最大挖掘产量的时代,一旦投入这些辅助手段在农业生产上带来的增益效应,几乎是爆发式的增产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太平军为人所宣示和坚信的“天命所在”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是太平军所设立的屯庄所在,无论是土地出产还是生产效率,都是毫不意外的好处周边地区一大截的。
这一方面大大增强了相应招徕屯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变相打击和削弱了,那些传统豪强、田主的残余势力,所曾经把持的乡里语话权和影响力。
毕竟普通贫民百姓或许不识字,也听不懂什么道理和主张;但是却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土地增产所带来的好处;这个可比什么空口白牙鼓吹和宣传上一万遍,都更有效果的多。
然后,自然会有人主动与之进行接触和尝试交流,以求取或是刺探相应丰产的秘诀。这样以一个个屯庄为中心所扩散开来的影响力,很容易就会成为将地方的局面给稳定下来的有力支撑点。
更妙的是这些增产丰收的关键命脉和物资来援,都是掌握在太平军的生产体系当中;就算是别人想要偷偷效法和模仿,也是根本学不过去的。
这样本地出身的乡土百姓,想要获得这些增益和好处,就只能向太平军的屯垦体系主动寻求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乃至以投军和接受徭役的形式,逐渐成为太平军统治体系和秩序内,贡献力量的一份子。
如此林林总总千头万绪的事情和项目,虽然大体上已有成熟体系来运作,但是在许多关键节点上,还是需要周淮安做出相应大方向的指引和判研;才有可能避免发展歪了或是重新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因此,虽然后世都在吐槽那位,喜欢对前线指手画脚而微操到基层部队著称的空一格;但是此时此刻的周淮安却是恨不得分身无数,才能逐一具体解决和指导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在。
然后,就有一具柔软的身体,从周淮安的后背贴了上来道:
“郎君正在想些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消化和巩固江东基本盘需要的周期,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也不能离开位于江陵的大都督中枢太久了,导致经济和军事上的重心出现偏差。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战胜后的一系列成果所掩盖的一些问题,也正在逐渐显露和冒头出来;比如执行力和反应机制上的延迟,权力架构上和经济流通的失衡趋向。
这一次的渝州告急,便就是最好的例子。再拖下去这些积累起来的因素总爆发起来,就不是那么好收拾和整顿的了。所以江东风物再好也只能暂且求去了。
毕竟,目前太平军大都督府的政治核心和经济体系,还是依托江汉——长江中下游——湘水——珠江等水系提供的运力和交通便利为基础,进行运转和调控的。
因此作为居中大枢纽的荆州江陵位置,目前还是无可取代的。倒是在江东之地,除非完成壁板信号塔网点的铺设和地方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改造,不然怎么说也无法转移经济重心的。
想到这里,周淮安也是愈发期待起正在岭南境内的珠江流域,小范围实验和试行的有线电报网络了;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原始的电信号传播方式门槛并不高,但是在试行的细节上就有不少问题了。
比如在平地上的布线和立杆相对简单一些,这些新线路可以与原本的驿站和信号塔体系,并列布设在一起而利用现成的人手进行管理和操作,或这可以就地获得某种补贴项目。
而水缸式反应电池所需的铜锌金属,乃至绿矾/硫酸等催化剂;都有现成的工业产出;更别说作为导线的铁丝和包胶,同样都有现成的批量制品。
但是遇到跨河、越岭线路的铺设,以及后续的巡逻和维护手段,就是一件费时费事,需要不断调试和摸索的事情;可以说五岭以南相对复杂的地形和走势,还有季节性的山洪和风灾,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但是一旦第一条长距离的网线建设完成之后,就可以一下子解决眼下大都督府在统治大为扩张之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潜在的发展瓶颈、上限了。
其他的不用说,光是从渝州到润州着长江上下游着两千多里的沿岸地区,就可以做到瞬息而闻,昼夜可知的效率。对于统治力和执行效率、对策反应的加成,何止翻了几番。
可惜的是科技树这种东西,固然可以通过预知的要素的走捷径;但是想要从实验室中的手工制品,变成足以批量化生产的工业制品,就需要不断在各种方案的试错当中积累的足够经验,才能实现水到渠成的质变。
另一方面则是在十一个正编军序当中,推行更进一步的火器化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相对可以定型的铳炮生产工艺和装备计划,在火药生产方面的原料来源,也逐渐逼近了一个基本上限;
至少在开辟更多硫磺和硝石来源(比如日本)之前,是不可能有所突破了。毕竟南方的硝石硫磺之类的矿产并不多,开采效率也不算高(盐矿伴生物)。
因此,作为更进一步升级产品,各种硝化物的产量也未尽人意;目前也只能优先集中在作为工程爆破,和军事攻坚的炸药原料生产上;作为远程投射的发射药则,还是靠精炼提纯后的颗粒化黑火药包,继续扛大梁下去了。
另一方面,获得江东如此大一片地域内的土地和人口之后;在短时之内也是一个投入巨大的包袱和负增长源。尤其是在太平军都督府不打算让他们自生自灭,而是尽量组织起来恢复生产的情况下。
除了维持地方的军事存在和治安肃清所需的耗费之外,还有大量良种、耕畜和农业工具的调拨和投入,以及对于具体生产分工和组织的规划实施。
其他的方面需求到还好,都有现成的物资和对象可以调剂;但是其中最关键各处新屯庄中农业肥料的生产配额,就不免紧张起来了。
作为氮磷钾为主的基本要素,传统的氮肥可以通过就地收集水草、淤泥和作物根茎叶,堆积发酵绿肥而成;磷肥可以通过搜寻沿海岛屿积年的鸟粪石来补充。
但是钾肥就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通过工业化和手段,从天然矿物和硬盐矿等原料中制取了;比如盐湖结晶中的硫酸钾和盐井的苦卤水中提取的氯化钾。
这就需要从长江上游的峡江道境内收集,再放流而下转运道江东境内,由本地设立的水力工场和作坊,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才能逐渐满足各处营田所和屯庄的基本需要。
因此,能够有效杀灭病虫害的农药,比如雄黄水,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乃至有机成分的烟(草)焦油、松脂、除虫菊、鱼藤等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毕竟,在这个没有任何化肥农药,而只能靠精耕细准来最大挖掘产量的时代,一旦投入这些辅助手段在农业生产上带来的增益效应,几乎是爆发式的增产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太平军为人所宣示和坚信的“天命所在”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是太平军所设立的屯庄所在,无论是土地出产还是生产效率,都是毫不意外的好处周边地区一大截的。
这一方面大大增强了相应招徕屯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变相打击和削弱了,那些传统豪强、田主的残余势力,所曾经把持的乡里语话权和影响力。
毕竟普通贫民百姓或许不识字,也听不懂什么道理和主张;但是却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土地增产所带来的好处;这个可比什么空口白牙鼓吹和宣传上一万遍,都更有效果的多。
然后,自然会有人主动与之进行接触和尝试交流,以求取或是刺探相应丰产的秘诀。这样以一个个屯庄为中心所扩散开来的影响力,很容易就会成为将地方的局面给稳定下来的有力支撑点。
更妙的是这些增产丰收的关键命脉和物资来援,都是掌握在太平军的生产体系当中;就算是别人想要偷偷效法和模仿,也是根本学不过去的。
这样本地出身的乡土百姓,想要获得这些增益和好处,就只能向太平军的屯垦体系主动寻求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乃至以投军和接受徭役的形式,逐渐成为太平军统治体系和秩序内,贡献力量的一份子。
如此林林总总千头万绪的事情和项目,虽然大体上已有成熟体系来运作,但是在许多关键节点上,还是需要周淮安做出相应大方向的指引和判研;才有可能避免发展歪了或是重新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因此,虽然后世都在吐槽那位,喜欢对前线指手画脚而微操到基层部队著称的空一格;但是此时此刻的周淮安却是恨不得分身无数,才能逐一具体解决和指导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在。
然后,就有一具柔软的身体,从周淮安的后背贴了上来道:
“郎君正在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