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着一个个青州各地出身世家大族的地方官吏被太史慈揪了出来,又在太史慈通过说书先生的“故事讲解”下,百姓对举荐制度越发的没有了好感,甚至发展到最后,则演变成了一种观念:凡是赞成举荐制度的,都是陈逸和管统的同党,也是对青州居心叵测的人,人人得而诛之,在如此情况下,青州那些本来就胆战心惊生怕平原事件连累到自己世家大族更是保持沉默起来,要是被太史慈误会那可非常不妙。
打铁趁热,太史慈借机宣布了青州官吏选拔实行科举制度,不过太史慈并不说这是自己的发明,而是再一次把汉灵帝的“鸿都门学”抬了出来,有了汉灵帝这块挡箭牌,再加上自清除青州乱党的余威,科举制度推行得出人意料的顺利,那些世家大族惟有默默接受这一事实。
至于说到这时代整个政体的改革,太史慈却有了新的想法,此时的太史慈已经不再是那个幼稚的政治入门者,现在的太史慈早已经摒弃了在这时代实现民主的幼稚想法,而且对于前一段时间一直想要搞的“三省六部制”也不大推崇了,经过反复的思考比较,太史慈才惊讶地发现,其实自秦代一直到现在一直沿用的“三公九卿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政体制度,可以说,一点都不比“三省六部制”差,东汉政治的**就是世家大族的寡头政治的原因,与“三公九卿制”毫无关系,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大费周章,弄出个什么三省六部制呢?只要有了科举制度,再和这个“三公九卿制”结合起来,自己日后夺得天下后的基础已经被牢牢的打下了,万不可向光武帝刘秀那样,把自己的权力分散出去,在这时代,权力必须集中在君主的手里,否则就是国家分裂的局面,至于何时实现民主,那就是太史慈之后的人的事情了。
当然,说到科举制度,太史慈的分类就要比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全面得多了,太史慈按照“君子配五德”的说法,把科举考试分成了五大类,代表着五大阶层,在青州所有的政府部门中,必须讲究后世人所谓的:“专业对口”,比如若是一个人对农业毫不了解,那么他绝对不可能出任农业部门的官职,各个部门的官吏无不是对这个行业十分熟悉的行家里手,他们掌控这些部门,各行业的发展当然是蒸蒸日上了。
这期间,青州外部的好消息也不断地传来,其中最让太史慈高兴的就是于禁大军已经攻克了渤海,冀州渤海郡已经成为了太史慈的囊中之物,本来太史慈有点担心冀州刺史韩馥会对此提出异议,结果袁谭这小子是分配和太史慈,居然在这时候带着自己的残部向幽州逃去,投奔公孙瓒去也,这下子,太史慈可有了借口,当然是在渤海郡修整一段时间,在对袁谭进行追击,在这段时间内,在渤海郡的青州军不能退兵,要和公孙瓒交涉,至于说和公孙瓒交涉到何时,在渤海郡修整到何时,那就是势头正盛太史慈说了算了。韩馥哪里还敢说个不字?
袁绍现在动向不明,不过他在冀州恐怕已经讨不到好了,因为现在冀州的世家大族开始纷纷拜访在甄氏家族“作客”的郭嘉,显然是想要通过郭嘉和青州拉好关系,甄氏家族更是和郭嘉亲近得不得了,那媚骨天生的张夫人更是实现了自己对郭嘉的承诺,所有卖往青州军方的东西全部按照收购价。
许褚更是从长安传来了消息,大家已经安全的到达了长安,并且王越的那个得意门生——史阿已经来到了长安,令太史慈长出了一口气。更无端地想起了蔡文姬的仙姿玉容,徒增几许思念。
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暖花开,青州已经日渐稳定,太史慈心满意足之下,眼睛已经放到了青州之外。
天下,我来了!
只是太史慈却想不到,在他出征之前,与小貂蝉的一段儿女私情先涌到了自己的面前。
“一场战争到底取得怎样的结果才算是胜利呢?”太史慈的声音在临淄五德院的“金德”大厅中回荡,作为五德院“金德”也就是“军旅”学科荣誉教授的太史慈实在是不大够格,因为自临淄五德院建立以来,太史慈还是第一次在这里讲课,不过没有人怪他,毕竟这两年来青州一直对外连连用兵,去年更是有青州改制的这等重大事件需要太史慈全盘操控和主持,所以太史慈不能来上课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反倒因为这样,这位青州战神太史慈被外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越发地吊起了五德院学生的胃口,尤其是在说书先生嘴里无比精彩的平原大战更是令这些学生无限渴望能够聆听太史慈这战无不胜的青州刺史的一堂课,故此,今日一听说太史慈来讲课,五德院中所有有志于未来从军的学生密密麻麻地坐满了这可容纳千人、以后世阶梯教室为蓝本而建成的大厅,在他们心中无不认为,太史慈可以百战百胜,一定是有出奇制胜的法宝,若是能学得个一招半式,那可就是受用终生了,当然,来听太史慈讲课的人还有不少别的学科的学生,他们来主要是想要一睹太史慈的过人风采,就连一些学科的老师也是慕名而来,他们大多是太史慈出征在外时由马钧和孔融等人请来的著名学术人物。
不过这些学者对于太史慈的情感就复杂多了,一方面,他们对于太史慈提出的新五德终始说十分的佩服,更对青州这些年的“大治”赞赏有加,另一方面,却又有点受不了太史慈把其他的“贱业”和文章这种千古大事并列起来,所以个个想看一看太史慈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nbs... -->>
随着一个个青州各地出身世家大族的地方官吏被太史慈揪了出来,又在太史慈通过说书先生的“故事讲解”下,百姓对举荐制度越发的没有了好感,甚至发展到最后,则演变成了一种观念:凡是赞成举荐制度的,都是陈逸和管统的同党,也是对青州居心叵测的人,人人得而诛之,在如此情况下,青州那些本来就胆战心惊生怕平原事件连累到自己世家大族更是保持沉默起来,要是被太史慈误会那可非常不妙。
打铁趁热,太史慈借机宣布了青州官吏选拔实行科举制度,不过太史慈并不说这是自己的发明,而是再一次把汉灵帝的“鸿都门学”抬了出来,有了汉灵帝这块挡箭牌,再加上自清除青州乱党的余威,科举制度推行得出人意料的顺利,那些世家大族惟有默默接受这一事实。
至于说到这时代整个政体的改革,太史慈却有了新的想法,此时的太史慈已经不再是那个幼稚的政治入门者,现在的太史慈早已经摒弃了在这时代实现民主的幼稚想法,而且对于前一段时间一直想要搞的“三省六部制”也不大推崇了,经过反复的思考比较,太史慈才惊讶地发现,其实自秦代一直到现在一直沿用的“三公九卿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政体制度,可以说,一点都不比“三省六部制”差,东汉政治的**就是世家大族的寡头政治的原因,与“三公九卿制”毫无关系,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大费周章,弄出个什么三省六部制呢?只要有了科举制度,再和这个“三公九卿制”结合起来,自己日后夺得天下后的基础已经被牢牢的打下了,万不可向光武帝刘秀那样,把自己的权力分散出去,在这时代,权力必须集中在君主的手里,否则就是国家分裂的局面,至于何时实现民主,那就是太史慈之后的人的事情了。
当然,说到科举制度,太史慈的分类就要比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全面得多了,太史慈按照“君子配五德”的说法,把科举考试分成了五大类,代表着五大阶层,在青州所有的政府部门中,必须讲究后世人所谓的:“专业对口”,比如若是一个人对农业毫不了解,那么他绝对不可能出任农业部门的官职,各个部门的官吏无不是对这个行业十分熟悉的行家里手,他们掌控这些部门,各行业的发展当然是蒸蒸日上了。
这期间,青州外部的好消息也不断地传来,其中最让太史慈高兴的就是于禁大军已经攻克了渤海,冀州渤海郡已经成为了太史慈的囊中之物,本来太史慈有点担心冀州刺史韩馥会对此提出异议,结果袁谭这小子是分配和太史慈,居然在这时候带着自己的残部向幽州逃去,投奔公孙瓒去也,这下子,太史慈可有了借口,当然是在渤海郡修整一段时间,在对袁谭进行追击,在这段时间内,在渤海郡的青州军不能退兵,要和公孙瓒交涉,至于说和公孙瓒交涉到何时,在渤海郡修整到何时,那就是势头正盛太史慈说了算了。韩馥哪里还敢说个不字?
袁绍现在动向不明,不过他在冀州恐怕已经讨不到好了,因为现在冀州的世家大族开始纷纷拜访在甄氏家族“作客”的郭嘉,显然是想要通过郭嘉和青州拉好关系,甄氏家族更是和郭嘉亲近得不得了,那媚骨天生的张夫人更是实现了自己对郭嘉的承诺,所有卖往青州军方的东西全部按照收购价。
许褚更是从长安传来了消息,大家已经安全的到达了长安,并且王越的那个得意门生——史阿已经来到了长安,令太史慈长出了一口气。更无端地想起了蔡文姬的仙姿玉容,徒增几许思念。
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暖花开,青州已经日渐稳定,太史慈心满意足之下,眼睛已经放到了青州之外。
天下,我来了!
只是太史慈却想不到,在他出征之前,与小貂蝉的一段儿女私情先涌到了自己的面前。
“一场战争到底取得怎样的结果才算是胜利呢?”太史慈的声音在临淄五德院的“金德”大厅中回荡,作为五德院“金德”也就是“军旅”学科荣誉教授的太史慈实在是不大够格,因为自临淄五德院建立以来,太史慈还是第一次在这里讲课,不过没有人怪他,毕竟这两年来青州一直对外连连用兵,去年更是有青州改制的这等重大事件需要太史慈全盘操控和主持,所以太史慈不能来上课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反倒因为这样,这位青州战神太史慈被外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越发地吊起了五德院学生的胃口,尤其是在说书先生嘴里无比精彩的平原大战更是令这些学生无限渴望能够聆听太史慈这战无不胜的青州刺史的一堂课,故此,今日一听说太史慈来讲课,五德院中所有有志于未来从军的学生密密麻麻地坐满了这可容纳千人、以后世阶梯教室为蓝本而建成的大厅,在他们心中无不认为,太史慈可以百战百胜,一定是有出奇制胜的法宝,若是能学得个一招半式,那可就是受用终生了,当然,来听太史慈讲课的人还有不少别的学科的学生,他们来主要是想要一睹太史慈的过人风采,就连一些学科的老师也是慕名而来,他们大多是太史慈出征在外时由马钧和孔融等人请来的著名学术人物。
不过这些学者对于太史慈的情感就复杂多了,一方面,他们对于太史慈提出的新五德终始说十分的佩服,更对青州这些年的“大治”赞赏有加,另一方面,却又有点受不了太史慈把其他的“贱业”和文章这种千古大事并列起来,所以个个想看一看太史慈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