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七章 谋求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锦衣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德重病,在基本确认为肺部痨病之后,治愈的希望基本上为零。知道内情的重臣们固然是对此甚是悲哀,但对他们而言,此刻的头等大事却是若皇上驾崩之后大明朝谁来掌舵的问题。
历朝历代,朝廷上下对于皇权交接的问题的关心从来就毫不避讳,在位皇帝也很重视这件事,皇上若是一生病,或者是年纪稍大一些,这个问题往往便会有人直接提出来。冠冕的理由便是为了绵延皇权,为了帝王基业着想。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立个后备的人选,这叫做有备无患。要说起来,这是忠心之举,而非大逆不道。
然而,正德年纪才二十二岁,按理在这时候没人去触霉头,但事实上,很早以前便有人在这件事上作文章了。当然这和正德被证实的不育无后之事有关,既无后却又身体孱弱,且被查出是肺痨这种不治之症,皇权的交接问题便成了此刻众人关注的焦点。
有皇子的话,皇嗣的继承问题会简单的多,但可惜的是正德无后,这件事便变得异常 的错综复杂起来。群臣的心情也很复杂纠结,一方面很为此事头疼,另一方面却又有些摩拳擦掌的兴奋。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一旦确立人选,朝中的格局必将有巨大的变动,一些时下风光无限之人或将沦为人下,而另一些人则有可能登上权利的巅峰,成为朝中炙手可热之人;而在继承大统之事上谁出力最多,将来得到的好处也越多,这个道理谁都懂,所以在当前的情形之下,知道正德身患重病时日无多情形,各方各自打算积极运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说到底,这样的机会,任谁也不会放过的。
在这种情形之下,原本铁板一块的外廷也发生了意见的分歧,皇上病情危重的消息原本只有内阁几位大学士知晓,这个秘密也仅限于藏在内阁大学士的腹中。但内阁中关于推举皇嗣的人选问题却让杨廷和和梁储两人几乎反目的导.火索。
另一个对此事极为关注的人便是后宫中的张太后,虽然正德是自己的儿子,张太后也绝不愿意自己的儿子生病死去,但是,一年前经她一手策划的查出的正德患不育之症开始,张太后便已经开始积极的物色未来继承祖宗基业的人选。对于整个大明基业而言,个人的情感算不了什么,张太后当然不能让大明朝陷入无主的窘境,她要在之前便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她作为太后的重大责任。
早在数月之前,张太后便着手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皇族子弟列了个大名单,排除了不少血脉淡薄的人选,尚有十多名皇族子弟符合条件,这其中其实并不包括了宁王的长子。他的血脉太远,不符合张太后心目中的标准。张太后并非揣测不出宁王带着一家人住在宫中的用意,她怀疑宁王有让其长子过继给正德的意图,但张太后并不说破,只是装作不知道此事。
但随着人员名单的筛选,符合条件的人也越来越少,要么是这些王子们名声不佳,要么是年纪太大,要么是一些其他的不合之处,张太后为此事颇为烦恼。张太后将自己的烦恼说给近来.经常进宫来觐见内阁大学士梁储听,请梁储给个意见。梁储竟然直言不讳的道:“太后将身份限定的太小,但凡太祖血脉都可成为皇嗣之选,只要此子可堪大任,可为明君,血脉远近其实并不能成为阻碍。”
张太后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只要他是朱家的血脉,大明江山便还是姓朱,也许自己之前圈定的范围还是有些自私,血脉再亲近,那也不是正德的嫡子,又何必纠结这些。
于是乎,宁王长子便落入了太后的眼中。宁王名声上佳家教严格,其长子虽然年纪幼小,但是机灵聪慧,嘴甜口热,他的到来让死气沉沉的后宫中多了很多活力,就算是张太后也得不承认这个小子很讨人喜欢。
几个月下来,后宫之中上到太后下到女官都对这个小王子交口称赞,大家对他都很疼爱。这小子也很有良心,谁喜欢吃什么,谁喜欢穿什么,谁爱好什么,谁讨厌什么都记在心里,出宫入宫之际总是会带些上下喜欢之物投其所好。知道太后喜欢收藏佛经,竟然不知从何处弄来了本唐代少林寺主持手抄的金刚经真迹来孝敬太后,让张太后高兴了好多天。
但即便如此,一开始张太后还是有些犹豫,因为宁王朱宸濠的意图有些太明显,这让张太后感到有些设计的成分在里边,总觉的心中有些梗塞难消。但十一月里,朱宸濠突然向太后辞行,说在京城太久,南昌宁王府中的老王妃甚是想念孙儿,带了信来要一家子回南昌团圆过年云云,张太后忽然意识到,原来绕在... -->>
正德重病,在基本确认为肺部痨病之后,治愈的希望基本上为零。知道内情的重臣们固然是对此甚是悲哀,但对他们而言,此刻的头等大事却是若皇上驾崩之后大明朝谁来掌舵的问题。
历朝历代,朝廷上下对于皇权交接的问题的关心从来就毫不避讳,在位皇帝也很重视这件事,皇上若是一生病,或者是年纪稍大一些,这个问题往往便会有人直接提出来。冠冕的理由便是为了绵延皇权,为了帝王基业着想。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立个后备的人选,这叫做有备无患。要说起来,这是忠心之举,而非大逆不道。
然而,正德年纪才二十二岁,按理在这时候没人去触霉头,但事实上,很早以前便有人在这件事上作文章了。当然这和正德被证实的不育无后之事有关,既无后却又身体孱弱,且被查出是肺痨这种不治之症,皇权的交接问题便成了此刻众人关注的焦点。
有皇子的话,皇嗣的继承问题会简单的多,但可惜的是正德无后,这件事便变得异常 的错综复杂起来。群臣的心情也很复杂纠结,一方面很为此事头疼,另一方面却又有些摩拳擦掌的兴奋。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一旦确立人选,朝中的格局必将有巨大的变动,一些时下风光无限之人或将沦为人下,而另一些人则有可能登上权利的巅峰,成为朝中炙手可热之人;而在继承大统之事上谁出力最多,将来得到的好处也越多,这个道理谁都懂,所以在当前的情形之下,知道正德身患重病时日无多情形,各方各自打算积极运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说到底,这样的机会,任谁也不会放过的。
在这种情形之下,原本铁板一块的外廷也发生了意见的分歧,皇上病情危重的消息原本只有内阁几位大学士知晓,这个秘密也仅限于藏在内阁大学士的腹中。但内阁中关于推举皇嗣的人选问题却让杨廷和和梁储两人几乎反目的导.火索。
另一个对此事极为关注的人便是后宫中的张太后,虽然正德是自己的儿子,张太后也绝不愿意自己的儿子生病死去,但是,一年前经她一手策划的查出的正德患不育之症开始,张太后便已经开始积极的物色未来继承祖宗基业的人选。对于整个大明基业而言,个人的情感算不了什么,张太后当然不能让大明朝陷入无主的窘境,她要在之前便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她作为太后的重大责任。
早在数月之前,张太后便着手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皇族子弟列了个大名单,排除了不少血脉淡薄的人选,尚有十多名皇族子弟符合条件,这其中其实并不包括了宁王的长子。他的血脉太远,不符合张太后心目中的标准。张太后并非揣测不出宁王带着一家人住在宫中的用意,她怀疑宁王有让其长子过继给正德的意图,但张太后并不说破,只是装作不知道此事。
但随着人员名单的筛选,符合条件的人也越来越少,要么是这些王子们名声不佳,要么是年纪太大,要么是一些其他的不合之处,张太后为此事颇为烦恼。张太后将自己的烦恼说给近来.经常进宫来觐见内阁大学士梁储听,请梁储给个意见。梁储竟然直言不讳的道:“太后将身份限定的太小,但凡太祖血脉都可成为皇嗣之选,只要此子可堪大任,可为明君,血脉远近其实并不能成为阻碍。”
张太后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只要他是朱家的血脉,大明江山便还是姓朱,也许自己之前圈定的范围还是有些自私,血脉再亲近,那也不是正德的嫡子,又何必纠结这些。
于是乎,宁王长子便落入了太后的眼中。宁王名声上佳家教严格,其长子虽然年纪幼小,但是机灵聪慧,嘴甜口热,他的到来让死气沉沉的后宫中多了很多活力,就算是张太后也得不承认这个小子很讨人喜欢。
几个月下来,后宫之中上到太后下到女官都对这个小王子交口称赞,大家对他都很疼爱。这小子也很有良心,谁喜欢吃什么,谁喜欢穿什么,谁爱好什么,谁讨厌什么都记在心里,出宫入宫之际总是会带些上下喜欢之物投其所好。知道太后喜欢收藏佛经,竟然不知从何处弄来了本唐代少林寺主持手抄的金刚经真迹来孝敬太后,让张太后高兴了好多天。
但即便如此,一开始张太后还是有些犹豫,因为宁王朱宸濠的意图有些太明显,这让张太后感到有些设计的成分在里边,总觉的心中有些梗塞难消。但十一月里,朱宸濠突然向太后辞行,说在京城太久,南昌宁王府中的老王妃甚是想念孙儿,带了信来要一家子回南昌团圆过年云云,张太后忽然意识到,原来绕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