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十贯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了在隔壁树上叫着, 老太太的堂屋开着两扇窗, 那明儿便透过葱绿的纱, 铺了一室光, 屋子里坐满了婶子媳妇儿都在说话,也没有一句正话。
郭氏,万氏,高氏, 吕氏,还有老陶太太跟她的媳妇儿黄氏都在,就一人搂着一个不大的簸箩,做着家里必要的活计,只是如今簸箩里的营生,不再是补补丁这样的素常活计……, 那簸箩里堆着的是不错的上布,偶尔也有丝绸, 绣花绷子上的花样, 也是用繁多的好丝线走的时兴的花瓣绿叶。
捻针的手已经恢复了本该有的细腻, 正是好时节, 心里还有个俏,便悄悄染了一两个殷红的凤仙指甲。
自从祠堂去不得了,大家便喜欢来老陈家的老宅坐着, 老太太也喜欢她们来,偶尔出去烧香,大家伙也是互相约着, 来来去去十几个车一大群人便呼啦啦出去,关系亲密的很,比有血脉的亲戚走的还要好。
人多了又团结,便是一股力量,这泉后街七条主巷加十多条杂巷,就数来亲卫巷这群妇人相处的最好,偶尔家里老太太咳嗽几声不舒坦,一大早会有七八位妇人,提着食盒往家里送饮子。
若其它六巷偶尔出个恶心家户,想欺负欺负寡妇家,这些过去的老姐们便会群起而攻之,甭看各家官小,在泉后街却是没人敢招惹的。
来来去去都很受人尊重,就是一个春夏的功夫,都成了各家的奶奶,再也没有人敢明面喊她们这个氏,那个氏。
如今泉后庄改了名儿唤做泉后街了,住在这里的官宦人家便也慢慢的有了圈儿,除了乔氏混到了礼部巷那边,剩下的这些人便与兵部巷子那边的人家走的近。
毕竟从根上说,大家都是兵部的人,有了事情互相帮衬也便宜不是。
杨氏在新素裙上撩了几针,抬脸就问老实疙瘩吕氏:“你儿去的那个卢秀才家,真只要三百文?”
吕氏闻言便抬头笑说:“哎!早起家里吃一顿,下响先生家再附一顿灶,一月三百文。”
杨氏闻言便有些动心,她家几个孩子,去的是旧城学府街老先生那边,一人一月少说也得五百文,不能附灶,还得自己带干粮。
如此她便打听:“那卢先生,教的学问可好?”
吕氏闻言一愣,便坦诚的说:“不知道啊,咱又不识个字,能分辨出个好坏来?我都不问,爱咋样便咋样呗。凭他们的死鬼爹,也出息不到哪儿去。也不指望他们科举,就图不做睁眼瞎!咱们不缺那几个,他们想念着我就供!甭说,那俩崽子回来也是哇啦哇啦的一直念,烦人的很呢!可我家租房的两个老爷,还有他们家大娘子也还说呢,念的好呢。”
吕氏说完,想起什么一般的便笑了起来,真是气色轻松又自在的。
其实她守寡了,前几月得了信儿,终于知道巴望的那人,他是不回来了,如此也就认命,也就大哭了一次,从此便再没有哭过了。
有没有男人,对她而言还不是一直就那样,她现在靠着自己过的还算不错,脚跟扎的十分稳当。
陈家自己也有孝,也不讨厌守孝的寡妇上门,她们便常常来家里坐着,俱都当成了自己娘家走着。
坐在炕上写佛经的七茜儿闻言便笑了,心里也是舒畅的很。
这又是与前世不同的地方,她们这一圈人,确定做寡妇的有七八位,上辈子无依无靠,最后被撵到后庄破土屋子里煎熬,自个个带着一身的悲苦,成日子就是围着五文十文的经济账转悠。甭说送孩子上学开蒙,能给他们肚子填补个半饱都成问题。
可现在不一样了,每家手里都是有一套起码的体面院子,还有一口水井。
众所周知,庆丰城那边是断了水脉的,这附近虽有河流,可一来河流水没有泉后街井水甘甜,二来河水两岸住着的人家,也会乱七八糟往河里倾倒东西,那讲究人家便不吃河水只吃井水。
每天一大早,从泉后街后面小路来的看不到尾的水车,便与这街里有水井的人家,以十文一车的价格买水吃。
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卖水,毕竟这是官老爷私宅扎堆的地方,于是此处风水也莫名其妙沾了文曲,有了神妙的提升智慧的效用。
杨氏这几个寡妇,凭谁家哪天不出二十几车水?而卖水这样的好买卖,起码还能做三年呢。
除却这一笔,庆丰城的屋子虽便宜,却因没水而租不出去,那些在庆丰城几个官署衙门的一般老爷家,便愿意到最好的泉后街来寻屋子住,多给租钱他们也愿意来的,毕竟吃水方便,周围又都是一样的人家。
这些做了寡妇的妇人们虽没了男人,却能靠着自己,活的极滋润,她们手里的大宅除却自己住,租出去月月手都能落个四五贯实在的现钱。
又受陈家庇护,也没什么人欺负她们,
年初经由七茜儿再次提点过,趁着土地不值钱,几百文一亩的时候也该买上一些,就这样,妇人们便一个个将家里的租钱都买成了土地,虽现在还没有活钱回来,可心里却是稳当的。
有屋有田,那人便踏实了。
又靠着卖水,她们如今每天都有个一二百文的进项,那一月也是好几贯的意思,如此供养家计,送孩子们上学自然是可以的,一般的笔墨纸砚都能买得起的。
想到什么事情,老陶太太就放下手里的活计,语气带着厌恶说:“那祠堂本是大家伙的地方,这些做老爷的也是缺德,用了咱们的地方,咱们家里的孩子上学反倒得去老城了?”
可怜她家状元,每日天不亮就得往老城奔,这春夏秋还好些,可是遇到冬日便是个煎熬。
老陶太太这话引的众人齐齐点头,纷纷老调重弹的又开始了每天一骂。
泉后街口本有个不知是谁家的大祠堂,如今那祠堂便被各家出资建成了三礼学堂,又请了几个有名,饱读诗书的老孺在那边讲课,这倒是好事的,偏那学里的束脩就贵了些,一月两贯还不包伙食。
三礼学堂的配置各家老爷是按照燕京的好学堂来的,再说,有钱的才不会计较这几贯。
杨氏他们却计较的,那庆丰城收费最低的学堂,一天才收三文,没错,就是三文,繁华燕京周遭,那读书人是越来越多了,如此一个秀才想养家,一般要收最少三十个学童才能维持住家计。
那几个出头建学的老爷本是好意,却不知道民间疾苦,更不懂泉后街虽是官僚云集的地方,却依旧有一般的人家,他们把束脩定在了整个庆丰最高的地方,还觉着要少了呢。
因那里面先生们的膳食,生活都是均摊的,便是家里有几个学子附学,先生吃用多少便按照人头均摊。
一月两贯,还得摊上四五位老先生吃饭穿衣,老陶太太能愿意才怪呢。
没得办法,也不愿意去硬碰,这一圈的孩子便没有几个在三礼学堂的。
一阵清风袭来,院子里桂树的香味透过轻纱吹入屋内。二月笑眯眯的打开竹帘,跟四月提着茶壶,端着灶上新做的点心就进了屋,三五种满当当的就放在炕对面的桌上,任这些婶子食用。
老陈家现在出的起这几个零钱了,甚至老太太都不太在意,她看大家吃的好便高兴,甚至她还知道谁喜欢哪种,都会记下来,吩咐人常做着给她的老朋友们吃。
越发就像个官宦人家的老祖宗了。
高氏放下绣花绷子,提起茶壶给自己倒水,还就了一块点心,吃完她满足的一抹嘴,对老太太说:“老安人?您家那个定的是庆丰城里最好的闵产婆吧?那位手法了不得呢!接生一次得十贯呢,啧~就越发讲究了。前几日四老爷回来我可看见了,那气派,那架势,真是越来越体面了,那从前我在府城看到的大老爷,也就是这样子了。”
她的本意是夸奖陈家出息的,可惜老太太至今不许乔氏进院子,隔壁院子有什么事情,老太太也一概不问,也不打听,她早就学乖了,笑就对了!那是家丑绝对不外扬的。
乔氏从不提与老宅不好的事情,凭着这边也在礼部巷子交往了两位太太,她现在眼高于顶也不跟这些老姐妹玩耍,大家便以为两房关系在慢慢缓和。
老太太笑了下,放下手里的佛珠对高氏说:“我昨儿庙里回来,就看到咱龙王庙那边又在打扫戏台了?这是谁家要办事儿了?”
泉后街的房子,除了两座棋盘院家里有独立的戏台院子,别的宅子是没有这份福利的。
往日雇个说书的,唱曲儿的来家里打发时间还可以,可是遇到生老病死,需要大操大办的事儿,就得去泉后街的三座老庙办着了。
龙王庙,奶奶庙,三圣庙本就都有戏台,现在也是各家收了人头费,都重新收拾的体体面面。
高氏最爱看戏,闻言便满面兴奋的说:“嗨!能有谁,棋盘院唐家呗!他家二老爷得了庶子了,说要唱三天呢,咱们泉后街一月十天戏,他家能包一半去,请的是外郡的好班子,说是花脸戏儿是一绝呢!昨儿一大早往我家送的帖子,他家二房那姓米的婆子来的,说是给我留了好位置呢……”
老太太抬脸看看一月,一月瞄了一眼炕柜上放的老高的帖子,便对她点点头道:“早就送来了,是她家二房妾的那个贴身婆子送来的……”
七茜儿没抬头的插言:“越发的不像话了,咱不去啊!明儿给你们找几个庆丰城里唱鼓书的来解闷儿。”
七茜儿说完,抬脸瞄满屋子人,就吓的高氏连连说:“不去!我不去,我知道的,除了大房奶奶的帖子,不兴接妾贴。”
七茜儿笑笑,瞧了一眼不情愿的老太太,老太太瞪她一眼,抿嘴继续捏她的佛珠。
上辈子人家不给帖子,这老太太还一场不拉呢,每次去了都是坐在后面,可怜巴巴跟外街的老太太一起蹭戏看。
过去咱不懂,就随意,现在懂了,真就不能去的。
那老唐家乱的很,他家二房大娘子不当家,做主的是个妾。
这一屋子人,甭管贫寒不贫寒,却都是当家坐堂的奶奶,要是接了那妾的帖子,以后出去见人便低一等了,着实是不自重的。
唐家外郡入京,结了好亲,弄了大宅,顶门的儿子唐九源又在刑部清吏司有实在权利,如此他家好几房便一起搬到了棋盘院……那上京他家也没挤进去。
这四世同堂,好几房人拥挤着,互相就有了龌龊内斗,以后便好了,他家老头老太太在一日,唐九源就得忍耐着。
高氏说完,就满屋子跟风唱衰,众人都道:“他家啊!不去!就你贪婪,那双眼睛少看一场瞎不了……”
就把个高氏委屈死了,一直争辩。
七茜儿听的有趣,哧就乐了,这唐家出头,修路办学本做了好事儿,偏偏就把这泉后街最大一群妇人招惹了,如此他家甭管做什么事情,这群妇人是不会去捧场的。
除了一个戏迷高氏,这位怕是乔装打扮,不坐正席也要去看的。
都被抓住好几次了。
众妇人知道七茜儿在笑什么,便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正轻松着,那外面便跑进来佘吉祥家的媳妇儿。
吉祥家的给诸位太太行了礼,才语气有些急的喊七茜儿道:“奶奶!咱余老爷家的老娘跟媳妇儿孩子们到了,都在巷子口呢!”
七茜儿闻言大喜,放下笔便说:“赶紧!可算到了,我就想着该到了,快!快去叫石介两口子,还有大墩小墩儿……”
四月笑眯眯的过来,拿了鞋给七茜儿套上。
吉祥家上来搀扶道:“人家盼着自己家主子都好几月了,不用您喊,人家早就在巷子口迎接着了。”
去接余清官家眷的镖队是三月初走的,这都八月初了才回来,就从这路程上,便能想出这一路跋涉的有多么艰难。
几位妇人看茜儿呼啦啦带着七八个人出去,便跟老太太夸奖:“咱小安人,那是越来越有当家奶奶的样儿了,比起棋盘院他家的当家奶奶,那是丝毫不差。”
老太太也得意:“她家?她全家的掌家奶奶合起来,能跟我茜儿比?那就是个眼里没有人的,你看她出来进去坐的车子,年纪大的老太太她让都不让道,少调失教!哼!”
这便是误会了。
老太太要的是乡下的理儿,可人家唐九源的妻子却是真正的世家嫡女。
人是太师李章的三闺女,是李敬圭的亲姐姐,人家能看得起住在泉后街的人?那不可能!人家嫁到唐家是低嫁,全家捧着巴结着活的宗妇,况呼人家往日也不出门,出门交际都去的燕京的……
要说看得起,这位唐大奶奶整个泉后街就只看得起七茜儿,还有老太太。
可惜的是,这两位著名的奶奶中间没人拉线介绍,七茜儿也不去燕京交际,就没有走动起来。
不提唐家,便说余家六口人吧。
 ... -->>
知了在隔壁树上叫着, 老太太的堂屋开着两扇窗, 那明儿便透过葱绿的纱, 铺了一室光, 屋子里坐满了婶子媳妇儿都在说话,也没有一句正话。
郭氏,万氏,高氏, 吕氏,还有老陶太太跟她的媳妇儿黄氏都在,就一人搂着一个不大的簸箩,做着家里必要的活计,只是如今簸箩里的营生,不再是补补丁这样的素常活计……, 那簸箩里堆着的是不错的上布,偶尔也有丝绸, 绣花绷子上的花样, 也是用繁多的好丝线走的时兴的花瓣绿叶。
捻针的手已经恢复了本该有的细腻, 正是好时节, 心里还有个俏,便悄悄染了一两个殷红的凤仙指甲。
自从祠堂去不得了,大家便喜欢来老陈家的老宅坐着, 老太太也喜欢她们来,偶尔出去烧香,大家伙也是互相约着, 来来去去十几个车一大群人便呼啦啦出去,关系亲密的很,比有血脉的亲戚走的还要好。
人多了又团结,便是一股力量,这泉后街七条主巷加十多条杂巷,就数来亲卫巷这群妇人相处的最好,偶尔家里老太太咳嗽几声不舒坦,一大早会有七八位妇人,提着食盒往家里送饮子。
若其它六巷偶尔出个恶心家户,想欺负欺负寡妇家,这些过去的老姐们便会群起而攻之,甭看各家官小,在泉后街却是没人敢招惹的。
来来去去都很受人尊重,就是一个春夏的功夫,都成了各家的奶奶,再也没有人敢明面喊她们这个氏,那个氏。
如今泉后庄改了名儿唤做泉后街了,住在这里的官宦人家便也慢慢的有了圈儿,除了乔氏混到了礼部巷那边,剩下的这些人便与兵部巷子那边的人家走的近。
毕竟从根上说,大家都是兵部的人,有了事情互相帮衬也便宜不是。
杨氏在新素裙上撩了几针,抬脸就问老实疙瘩吕氏:“你儿去的那个卢秀才家,真只要三百文?”
吕氏闻言便抬头笑说:“哎!早起家里吃一顿,下响先生家再附一顿灶,一月三百文。”
杨氏闻言便有些动心,她家几个孩子,去的是旧城学府街老先生那边,一人一月少说也得五百文,不能附灶,还得自己带干粮。
如此她便打听:“那卢先生,教的学问可好?”
吕氏闻言一愣,便坦诚的说:“不知道啊,咱又不识个字,能分辨出个好坏来?我都不问,爱咋样便咋样呗。凭他们的死鬼爹,也出息不到哪儿去。也不指望他们科举,就图不做睁眼瞎!咱们不缺那几个,他们想念着我就供!甭说,那俩崽子回来也是哇啦哇啦的一直念,烦人的很呢!可我家租房的两个老爷,还有他们家大娘子也还说呢,念的好呢。”
吕氏说完,想起什么一般的便笑了起来,真是气色轻松又自在的。
其实她守寡了,前几月得了信儿,终于知道巴望的那人,他是不回来了,如此也就认命,也就大哭了一次,从此便再没有哭过了。
有没有男人,对她而言还不是一直就那样,她现在靠着自己过的还算不错,脚跟扎的十分稳当。
陈家自己也有孝,也不讨厌守孝的寡妇上门,她们便常常来家里坐着,俱都当成了自己娘家走着。
坐在炕上写佛经的七茜儿闻言便笑了,心里也是舒畅的很。
这又是与前世不同的地方,她们这一圈人,确定做寡妇的有七八位,上辈子无依无靠,最后被撵到后庄破土屋子里煎熬,自个个带着一身的悲苦,成日子就是围着五文十文的经济账转悠。甭说送孩子上学开蒙,能给他们肚子填补个半饱都成问题。
可现在不一样了,每家手里都是有一套起码的体面院子,还有一口水井。
众所周知,庆丰城那边是断了水脉的,这附近虽有河流,可一来河流水没有泉后街井水甘甜,二来河水两岸住着的人家,也会乱七八糟往河里倾倒东西,那讲究人家便不吃河水只吃井水。
每天一大早,从泉后街后面小路来的看不到尾的水车,便与这街里有水井的人家,以十文一车的价格买水吃。
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卖水,毕竟这是官老爷私宅扎堆的地方,于是此处风水也莫名其妙沾了文曲,有了神妙的提升智慧的效用。
杨氏这几个寡妇,凭谁家哪天不出二十几车水?而卖水这样的好买卖,起码还能做三年呢。
除却这一笔,庆丰城的屋子虽便宜,却因没水而租不出去,那些在庆丰城几个官署衙门的一般老爷家,便愿意到最好的泉后街来寻屋子住,多给租钱他们也愿意来的,毕竟吃水方便,周围又都是一样的人家。
这些做了寡妇的妇人们虽没了男人,却能靠着自己,活的极滋润,她们手里的大宅除却自己住,租出去月月手都能落个四五贯实在的现钱。
又受陈家庇护,也没什么人欺负她们,
年初经由七茜儿再次提点过,趁着土地不值钱,几百文一亩的时候也该买上一些,就这样,妇人们便一个个将家里的租钱都买成了土地,虽现在还没有活钱回来,可心里却是稳当的。
有屋有田,那人便踏实了。
又靠着卖水,她们如今每天都有个一二百文的进项,那一月也是好几贯的意思,如此供养家计,送孩子们上学自然是可以的,一般的笔墨纸砚都能买得起的。
想到什么事情,老陶太太就放下手里的活计,语气带着厌恶说:“那祠堂本是大家伙的地方,这些做老爷的也是缺德,用了咱们的地方,咱们家里的孩子上学反倒得去老城了?”
可怜她家状元,每日天不亮就得往老城奔,这春夏秋还好些,可是遇到冬日便是个煎熬。
老陶太太这话引的众人齐齐点头,纷纷老调重弹的又开始了每天一骂。
泉后街口本有个不知是谁家的大祠堂,如今那祠堂便被各家出资建成了三礼学堂,又请了几个有名,饱读诗书的老孺在那边讲课,这倒是好事的,偏那学里的束脩就贵了些,一月两贯还不包伙食。
三礼学堂的配置各家老爷是按照燕京的好学堂来的,再说,有钱的才不会计较这几贯。
杨氏他们却计较的,那庆丰城收费最低的学堂,一天才收三文,没错,就是三文,繁华燕京周遭,那读书人是越来越多了,如此一个秀才想养家,一般要收最少三十个学童才能维持住家计。
那几个出头建学的老爷本是好意,却不知道民间疾苦,更不懂泉后街虽是官僚云集的地方,却依旧有一般的人家,他们把束脩定在了整个庆丰最高的地方,还觉着要少了呢。
因那里面先生们的膳食,生活都是均摊的,便是家里有几个学子附学,先生吃用多少便按照人头均摊。
一月两贯,还得摊上四五位老先生吃饭穿衣,老陶太太能愿意才怪呢。
没得办法,也不愿意去硬碰,这一圈的孩子便没有几个在三礼学堂的。
一阵清风袭来,院子里桂树的香味透过轻纱吹入屋内。二月笑眯眯的打开竹帘,跟四月提着茶壶,端着灶上新做的点心就进了屋,三五种满当当的就放在炕对面的桌上,任这些婶子食用。
老陈家现在出的起这几个零钱了,甚至老太太都不太在意,她看大家吃的好便高兴,甚至她还知道谁喜欢哪种,都会记下来,吩咐人常做着给她的老朋友们吃。
越发就像个官宦人家的老祖宗了。
高氏放下绣花绷子,提起茶壶给自己倒水,还就了一块点心,吃完她满足的一抹嘴,对老太太说:“老安人?您家那个定的是庆丰城里最好的闵产婆吧?那位手法了不得呢!接生一次得十贯呢,啧~就越发讲究了。前几日四老爷回来我可看见了,那气派,那架势,真是越来越体面了,那从前我在府城看到的大老爷,也就是这样子了。”
她的本意是夸奖陈家出息的,可惜老太太至今不许乔氏进院子,隔壁院子有什么事情,老太太也一概不问,也不打听,她早就学乖了,笑就对了!那是家丑绝对不外扬的。
乔氏从不提与老宅不好的事情,凭着这边也在礼部巷子交往了两位太太,她现在眼高于顶也不跟这些老姐妹玩耍,大家便以为两房关系在慢慢缓和。
老太太笑了下,放下手里的佛珠对高氏说:“我昨儿庙里回来,就看到咱龙王庙那边又在打扫戏台了?这是谁家要办事儿了?”
泉后街的房子,除了两座棋盘院家里有独立的戏台院子,别的宅子是没有这份福利的。
往日雇个说书的,唱曲儿的来家里打发时间还可以,可是遇到生老病死,需要大操大办的事儿,就得去泉后街的三座老庙办着了。
龙王庙,奶奶庙,三圣庙本就都有戏台,现在也是各家收了人头费,都重新收拾的体体面面。
高氏最爱看戏,闻言便满面兴奋的说:“嗨!能有谁,棋盘院唐家呗!他家二老爷得了庶子了,说要唱三天呢,咱们泉后街一月十天戏,他家能包一半去,请的是外郡的好班子,说是花脸戏儿是一绝呢!昨儿一大早往我家送的帖子,他家二房那姓米的婆子来的,说是给我留了好位置呢……”
老太太抬脸看看一月,一月瞄了一眼炕柜上放的老高的帖子,便对她点点头道:“早就送来了,是她家二房妾的那个贴身婆子送来的……”
七茜儿没抬头的插言:“越发的不像话了,咱不去啊!明儿给你们找几个庆丰城里唱鼓书的来解闷儿。”
七茜儿说完,抬脸瞄满屋子人,就吓的高氏连连说:“不去!我不去,我知道的,除了大房奶奶的帖子,不兴接妾贴。”
七茜儿笑笑,瞧了一眼不情愿的老太太,老太太瞪她一眼,抿嘴继续捏她的佛珠。
上辈子人家不给帖子,这老太太还一场不拉呢,每次去了都是坐在后面,可怜巴巴跟外街的老太太一起蹭戏看。
过去咱不懂,就随意,现在懂了,真就不能去的。
那老唐家乱的很,他家二房大娘子不当家,做主的是个妾。
这一屋子人,甭管贫寒不贫寒,却都是当家坐堂的奶奶,要是接了那妾的帖子,以后出去见人便低一等了,着实是不自重的。
唐家外郡入京,结了好亲,弄了大宅,顶门的儿子唐九源又在刑部清吏司有实在权利,如此他家好几房便一起搬到了棋盘院……那上京他家也没挤进去。
这四世同堂,好几房人拥挤着,互相就有了龌龊内斗,以后便好了,他家老头老太太在一日,唐九源就得忍耐着。
高氏说完,就满屋子跟风唱衰,众人都道:“他家啊!不去!就你贪婪,那双眼睛少看一场瞎不了……”
就把个高氏委屈死了,一直争辩。
七茜儿听的有趣,哧就乐了,这唐家出头,修路办学本做了好事儿,偏偏就把这泉后街最大一群妇人招惹了,如此他家甭管做什么事情,这群妇人是不会去捧场的。
除了一个戏迷高氏,这位怕是乔装打扮,不坐正席也要去看的。
都被抓住好几次了。
众妇人知道七茜儿在笑什么,便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正轻松着,那外面便跑进来佘吉祥家的媳妇儿。
吉祥家的给诸位太太行了礼,才语气有些急的喊七茜儿道:“奶奶!咱余老爷家的老娘跟媳妇儿孩子们到了,都在巷子口呢!”
七茜儿闻言大喜,放下笔便说:“赶紧!可算到了,我就想着该到了,快!快去叫石介两口子,还有大墩小墩儿……”
四月笑眯眯的过来,拿了鞋给七茜儿套上。
吉祥家上来搀扶道:“人家盼着自己家主子都好几月了,不用您喊,人家早就在巷子口迎接着了。”
去接余清官家眷的镖队是三月初走的,这都八月初了才回来,就从这路程上,便能想出这一路跋涉的有多么艰难。
几位妇人看茜儿呼啦啦带着七八个人出去,便跟老太太夸奖:“咱小安人,那是越来越有当家奶奶的样儿了,比起棋盘院他家的当家奶奶,那是丝毫不差。”
老太太也得意:“她家?她全家的掌家奶奶合起来,能跟我茜儿比?那就是个眼里没有人的,你看她出来进去坐的车子,年纪大的老太太她让都不让道,少调失教!哼!”
这便是误会了。
老太太要的是乡下的理儿,可人家唐九源的妻子却是真正的世家嫡女。
人是太师李章的三闺女,是李敬圭的亲姐姐,人家能看得起住在泉后街的人?那不可能!人家嫁到唐家是低嫁,全家捧着巴结着活的宗妇,况呼人家往日也不出门,出门交际都去的燕京的……
要说看得起,这位唐大奶奶整个泉后街就只看得起七茜儿,还有老太太。
可惜的是,这两位著名的奶奶中间没人拉线介绍,七茜儿也不去燕京交际,就没有走动起来。
不提唐家,便说余家六口人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