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汉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舒州刺史衙门,灯火通明,气氛紧张。周围全部都是鬼雨都的士兵,虎视眈眈的看着路过的每一个行人,令人不寒而栗。深夜的街头,气温还是很低的,呼出的热气很快变成了白雾,更增添了这些人的威势。在舒州刺史衙门工作了多年的官员,还是第一次感觉到如此巨大的压力,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出,急匆匆的从士兵们的目光下走过。
这一切,都缘于刘鼎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宣布重要事项。离开小雪初晴以后,韦国勇、赵佑石迅带兵入城,分片分区域包干,执行弹压任务,刺史衙门的公告也已经贴出去,宣布实施宵禁,严禁人员无故上街,衙门的侍卫和衙役都全部派遣出去,巡逻疏导。多管齐下之下,毋庸置疑,怀宁城很快就会恢复平静。
在紧急会议上,刘鼎请林诗梓代表保信军节度使林度宣布,由佴泰出任舒州刺史,诸葛斌出任舒州长史,分别接替王博和薛成的职务。舒州暂时还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个已经在庐州那边被撤职罢官,还以为他们是庐州派| 来的,因此并没有什么异议,反而对庐州的迅反应表示了惊奇。有些人对于佴泰和诸葛斌也有所耳闻,自然是深信不疑,连林诗梓都觉得好奇怪,刘鼎为什么不自己兼任刺史,反而要找两个庐州来的官员。此外,宋纪灵也重新成为舒州司马。宋纪灵是刺史衙门的老官员了,但是夹在王博和薛成之间,两边都不讨好,仕途也跟着起起伏伏。他几天前还是舒州司马,跟着被降为录事参军。现在又升为舒州司马,这还没有回过味来呢。今晚在小雪初晴生的许多事情,他也没有回过神来,听到有关自己的任命,还愣愣的呆在那里。
在会议上,刘鼎要求大家,务必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恢复舒州地正常秩序。他表示,在有需要的时候,舒州的保信军会协助衙门处理突事件,因此,衙门应该充满信心,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王博的死,刘鼎采取了隐讳的处理,没有说王博是因为中计而死。而是在桐城下和淮西军英勇奋斗,最终不幸遇难。舒州刺史衙门据此上表给保信军节度使林度,甚至上表给朝廷,请求予以王博厚遇。
因为是紧急会议,所以很快就结束了,林诗梓和苏幼惜匆匆离开。林诗梓回去以后。马上意识到了自己地失态,再也不敢出来见刘鼎。渐渐的,她似乎也想明白过来了,原来这事完全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她根本没有必要显得这么慌乱的,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决定下来,她也只好默认这个事实。而且在潜意识里,她的确不想这种提心吊胆的事情重演,于是。她通过苏幼惜委婉的表示,以后舒州的军政大权都全部交给刘鼎自己处理,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刘鼎满口答应。
不过,尽管有了军政大权,刘鼎其实并不想插手政务,因为他在这方面知道的太少,与其班门弄斧搞得一锅粥,还不如放手给有能力的人去干,根据情报资料显示。佴泰和诸葛斌都是有能力地官员,因此,他决定放手给他们两个商量着去办。那个宋纪灵在舒州屡屡不得意,这次也是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工作起来格外的卖力。
当然,作为舒州实际上的主政者。刘鼎必须对舒州进一步的熟悉。因此。他用了几天的时间来熟悉舒州地民政和财政情况。舒州的户籍人口,实际上只有户两万三千二百六。口约十一万四千八百。这只是户籍人口,而不是实际上的人口。实际上舒州有多少人口,谁也不知道,而要统计实际的人口数量,困难很大。
因为土地兼并严重,不少的舒州当地人失去了土地,于是纷纷外流,户籍上记录的人口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尤其是望江县,这样的情况最为严重,由于雷池水寇的影响,当地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户籍人口是空户。当然,舒州也有从别地地方迁移来的人口,在江南的宣州等地,土地兼并比舒州还要严重,从来逃亡过来的流民更多,舒州刺史衙门之前曾经做了初步调查,现从江南地区迁移过来的外来人口,至少有两万多人。
这些人多半聚集在皖口城附近,使得那里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定居点,尽管那里还没有城市的影子,可是大家都明白,那里终究会变成一个城市的。刘鼎对此深信不疑,因为现在的皖口城,就是日后地安庆,是安徽地区最达的城市之一。因此,在如何处理这些流民的问题上,刘鼎直截了当的表示,可以在皖口城建城,将其当做舒州下辖的第五个县。
舒州目前的财政收入,还是相当可观地,年收入(岁收)过3万缗这是个了不起地收入,要知道,唐代末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主要地财政收入,主要是来自盐铁专卖,另外还有茶税、酒税等专卖品,普通的税赋收入极少。根据资料记载,大历初盐利收入为60万缗,末年过十倍,那就是600万缗,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60%。至于唐后期,随着茶税的日益加重,茶利也同步增长,大约每年获利100万缗。
而舒州,恰恰是个没有盐铁,没有茶酒的地方,天柱山出产的天柱剑毫,根本上收不到一分钱,就是这个地方,每年还有3万缗的财政收入,说明这里的农业和商业展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受到战争的太大影响。刘鼎之所以想方设法要进入舒州,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任何时代的争霸战,没有一个坚固的后方是不可能的。当然,这样的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地。为了打造更加繁华昌盛的舒州,刘鼎决定对税法进行一定的调整。
根据诸葛斌的详细介绍,唐朝前期的赋役制度称为租庸调,源于北魏到隋朝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调、力役制度。唐高祖武德年间制定,贞观年间又作了详细规定:男丁每年交粟2石,叫做“租”;每年服役20天,或每天以绢3尺(或布3.75尺)代役。叫做“庸”,也称“输庸代役”;每年交绢2丈,绵3两,或者交布2.4丈,麻3斤,叫做“调”。这就是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的特点是以丁为征收单位,不服徭役可以折“庸”代替。这个定制为唐王朝聚敛了巨额地财富。据史书记载,到天宝初年,全国的粮仓存粮9606万石,以当年应负担赋税的男丁计算。每丁平均相当于他们六年多的租额。后来,随着土地买卖和兼并的盛行,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农民受田普遍不足。政府又不断加重赋税,致使许多农民破产逃亡。政府控制的纳税人数越来越少,财政收入减少。这样,租庸调制行不通了。
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每年分别在夏秋两季征税。它的主要内容为:政府根据每年的开支确定赋税总额,然后摊派征收;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的垦田数作为摊派税额地标准;租庸调和其他杂税全部取消,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征收地税和户税;商人在所在的州县纳税,税率为资产的三十分之一。
两税法的特点是从按丁征税转为按财产征税。它从法律上取消官僚地主的免税特权,扩大了征税面。同时,它将各种捐税加以合并。体现了赋税地展规律,是中国税制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是,劳动人民的负担依然很重。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唐朝的税法,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始终没有彻底废除按照人头收税的规定,两税法里面也始终保留着户税。使得民间藏匿男丁的风气还是比较严重,经常出现一家十几人,但是没有一个适龄男丁的情况,这是统计人口最大的障碍,也是造成流民众多的主要原因。按照诸葛斌的估计,现在舒州地户籍男丁只有不足万人。实际上应该远远过此数。这都是因为藏匿男丁的缘故。
商人按照自身资产来缴税,也不符合时代规律。导致商人们在赚钱以后,不是继续扩大经营,而是置田买地,建设庄园,修筑豪华住宅,购买娇妻美妾,奴仆奴婢,以各种的方式将资金重新冻结起来,严重妨碍了商业的展,同时也加剧了土地兼并,导致更多的流民出现。刘鼎始终觉得,商业是社会展必可不少的因素,士农工商,商业排在最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故意遏制商业的展,就会出现问题。
而现在舒州的情况,很多措施恰恰是遏制了商业的展,例如官府提倡买卖尽量物物交易,甚至强行用绢来代替钱币,对民间货物交易征收巨额税收等等,诸如此类的政策,都使得货币没有能够充分挥他地作用。要展商业,就要有足够的货币,偏偏现在市场上最缺少的就是货币。
曾经在庐州多年为官的佴泰和诸葛斌对此都深有体会,大部分的钱币,都躺在官府的仓库中,又或者是私人地仓库中,没有拿出来使用。当初刘鼎在霍山县抄掉蓝家大院,就从里面挖出大量地铜币,有些串铜币的绳索都烂掉了,可见铜币存放地时间有多久。{第一看书}
事实上,不但是在舒州,就是在全国的广大地区,藏匿货币都是个严重的问题,例如当年扬州的大富豪闫功儒,家藏铜钱达到八十多万缗,简直相当于国库的二十分之一,又有益州的大富豪凌谦年,一次就捐出铜钱三十万缗,可想而知其家资豪富。藏匿货币,一方面导致市场上的货币严重不足。另外一方面则是私铸的钱币横行。
例如当初在霍山县,民众使用的就全部是私人铸地偏炉钱,严重短斤缺两。舒州的情况要好一点,但是市面上流通的,也大部分都是偏炉钱,货真价实的官炉钱要么在衙门仓库,要么在私人库房。只要一流入市场,马上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偏炉钱是个巨大的问题,必须提高铜的产量才能解决。如果强行取消偏炉钱,反而会对目前地经济造成更大的打击,宋当初就是个遗憾的例子。”佴泰谨慎的说道。
开元初年,私铸钱币的行为十分猖獗,市面上流行的几乎都是偏炉钱,时任宰相的宋,决定对偏炉钱起致命一击,他调集了上百万缗的官炉钱。投放到市场中去,同时强行收缴偏炉钱,试图将偏炉钱逐出市场,但是两个月以后,他投入的官炉钱全部消失的无影无踪,市面上始终还是偏炉钱在横行。同时因为强行收缴偏炉钱,对经济造成极大地打击,商业一度萎靡不振,最后,这位一代贤相,不得不带着巨大的遗憾致仕还乡。
宋这么强势的人都无法打击官炉钱,此后的官员再也没有人敢对偏炉钱开火,最终导致偏炉钱完全控制了市场,舒州仓库中的官炉钱都是自己铸造的,从来不敢投放到市场上面去。否则不用半天地时间,就会全部消失的连个影儿都没有。舒州本身也不产铜,想要铸造更多的钱币,是非常困难的。
“铜矿……铜矿……”刘鼎在脑海中思索着,似乎想起了江西德兴的大... -->>
舒州刺史衙门,灯火通明,气氛紧张。周围全部都是鬼雨都的士兵,虎视眈眈的看着路过的每一个行人,令人不寒而栗。深夜的街头,气温还是很低的,呼出的热气很快变成了白雾,更增添了这些人的威势。在舒州刺史衙门工作了多年的官员,还是第一次感觉到如此巨大的压力,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出,急匆匆的从士兵们的目光下走过。
这一切,都缘于刘鼎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宣布重要事项。离开小雪初晴以后,韦国勇、赵佑石迅带兵入城,分片分区域包干,执行弹压任务,刺史衙门的公告也已经贴出去,宣布实施宵禁,严禁人员无故上街,衙门的侍卫和衙役都全部派遣出去,巡逻疏导。多管齐下之下,毋庸置疑,怀宁城很快就会恢复平静。
在紧急会议上,刘鼎请林诗梓代表保信军节度使林度宣布,由佴泰出任舒州刺史,诸葛斌出任舒州长史,分别接替王博和薛成的职务。舒州暂时还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个已经在庐州那边被撤职罢官,还以为他们是庐州派| 来的,因此并没有什么异议,反而对庐州的迅反应表示了惊奇。有些人对于佴泰和诸葛斌也有所耳闻,自然是深信不疑,连林诗梓都觉得好奇怪,刘鼎为什么不自己兼任刺史,反而要找两个庐州来的官员。此外,宋纪灵也重新成为舒州司马。宋纪灵是刺史衙门的老官员了,但是夹在王博和薛成之间,两边都不讨好,仕途也跟着起起伏伏。他几天前还是舒州司马,跟着被降为录事参军。现在又升为舒州司马,这还没有回过味来呢。今晚在小雪初晴生的许多事情,他也没有回过神来,听到有关自己的任命,还愣愣的呆在那里。
在会议上,刘鼎要求大家,务必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恢复舒州地正常秩序。他表示,在有需要的时候,舒州的保信军会协助衙门处理突事件,因此,衙门应该充满信心,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王博的死,刘鼎采取了隐讳的处理,没有说王博是因为中计而死。而是在桐城下和淮西军英勇奋斗,最终不幸遇难。舒州刺史衙门据此上表给保信军节度使林度,甚至上表给朝廷,请求予以王博厚遇。
因为是紧急会议,所以很快就结束了,林诗梓和苏幼惜匆匆离开。林诗梓回去以后。马上意识到了自己地失态,再也不敢出来见刘鼎。渐渐的,她似乎也想明白过来了,原来这事完全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她根本没有必要显得这么慌乱的,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决定下来,她也只好默认这个事实。而且在潜意识里,她的确不想这种提心吊胆的事情重演,于是。她通过苏幼惜委婉的表示,以后舒州的军政大权都全部交给刘鼎自己处理,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刘鼎满口答应。
不过,尽管有了军政大权,刘鼎其实并不想插手政务,因为他在这方面知道的太少,与其班门弄斧搞得一锅粥,还不如放手给有能力的人去干,根据情报资料显示。佴泰和诸葛斌都是有能力地官员,因此,他决定放手给他们两个商量着去办。那个宋纪灵在舒州屡屡不得意,这次也是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工作起来格外的卖力。
当然,作为舒州实际上的主政者。刘鼎必须对舒州进一步的熟悉。因此。他用了几天的时间来熟悉舒州地民政和财政情况。舒州的户籍人口,实际上只有户两万三千二百六。口约十一万四千八百。这只是户籍人口,而不是实际上的人口。实际上舒州有多少人口,谁也不知道,而要统计实际的人口数量,困难很大。
因为土地兼并严重,不少的舒州当地人失去了土地,于是纷纷外流,户籍上记录的人口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尤其是望江县,这样的情况最为严重,由于雷池水寇的影响,当地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户籍人口是空户。当然,舒州也有从别地地方迁移来的人口,在江南的宣州等地,土地兼并比舒州还要严重,从来逃亡过来的流民更多,舒州刺史衙门之前曾经做了初步调查,现从江南地区迁移过来的外来人口,至少有两万多人。
这些人多半聚集在皖口城附近,使得那里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定居点,尽管那里还没有城市的影子,可是大家都明白,那里终究会变成一个城市的。刘鼎对此深信不疑,因为现在的皖口城,就是日后地安庆,是安徽地区最达的城市之一。因此,在如何处理这些流民的问题上,刘鼎直截了当的表示,可以在皖口城建城,将其当做舒州下辖的第五个县。
舒州目前的财政收入,还是相当可观地,年收入(岁收)过3万缗这是个了不起地收入,要知道,唐代末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主要地财政收入,主要是来自盐铁专卖,另外还有茶税、酒税等专卖品,普通的税赋收入极少。根据资料记载,大历初盐利收入为60万缗,末年过十倍,那就是600万缗,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60%。至于唐后期,随着茶税的日益加重,茶利也同步增长,大约每年获利100万缗。
而舒州,恰恰是个没有盐铁,没有茶酒的地方,天柱山出产的天柱剑毫,根本上收不到一分钱,就是这个地方,每年还有3万缗的财政收入,说明这里的农业和商业展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受到战争的太大影响。刘鼎之所以想方设法要进入舒州,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任何时代的争霸战,没有一个坚固的后方是不可能的。当然,这样的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地。为了打造更加繁华昌盛的舒州,刘鼎决定对税法进行一定的调整。
根据诸葛斌的详细介绍,唐朝前期的赋役制度称为租庸调,源于北魏到隋朝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调、力役制度。唐高祖武德年间制定,贞观年间又作了详细规定:男丁每年交粟2石,叫做“租”;每年服役20天,或每天以绢3尺(或布3.75尺)代役。叫做“庸”,也称“输庸代役”;每年交绢2丈,绵3两,或者交布2.4丈,麻3斤,叫做“调”。这就是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的特点是以丁为征收单位,不服徭役可以折“庸”代替。这个定制为唐王朝聚敛了巨额地财富。据史书记载,到天宝初年,全国的粮仓存粮9606万石,以当年应负担赋税的男丁计算。每丁平均相当于他们六年多的租额。后来,随着土地买卖和兼并的盛行,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农民受田普遍不足。政府又不断加重赋税,致使许多农民破产逃亡。政府控制的纳税人数越来越少,财政收入减少。这样,租庸调制行不通了。
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每年分别在夏秋两季征税。它的主要内容为:政府根据每年的开支确定赋税总额,然后摊派征收;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的垦田数作为摊派税额地标准;租庸调和其他杂税全部取消,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征收地税和户税;商人在所在的州县纳税,税率为资产的三十分之一。
两税法的特点是从按丁征税转为按财产征税。它从法律上取消官僚地主的免税特权,扩大了征税面。同时,它将各种捐税加以合并。体现了赋税地展规律,是中国税制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是,劳动人民的负担依然很重。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唐朝的税法,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始终没有彻底废除按照人头收税的规定,两税法里面也始终保留着户税。使得民间藏匿男丁的风气还是比较严重,经常出现一家十几人,但是没有一个适龄男丁的情况,这是统计人口最大的障碍,也是造成流民众多的主要原因。按照诸葛斌的估计,现在舒州地户籍男丁只有不足万人。实际上应该远远过此数。这都是因为藏匿男丁的缘故。
商人按照自身资产来缴税,也不符合时代规律。导致商人们在赚钱以后,不是继续扩大经营,而是置田买地,建设庄园,修筑豪华住宅,购买娇妻美妾,奴仆奴婢,以各种的方式将资金重新冻结起来,严重妨碍了商业的展,同时也加剧了土地兼并,导致更多的流民出现。刘鼎始终觉得,商业是社会展必可不少的因素,士农工商,商业排在最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故意遏制商业的展,就会出现问题。
而现在舒州的情况,很多措施恰恰是遏制了商业的展,例如官府提倡买卖尽量物物交易,甚至强行用绢来代替钱币,对民间货物交易征收巨额税收等等,诸如此类的政策,都使得货币没有能够充分挥他地作用。要展商业,就要有足够的货币,偏偏现在市场上最缺少的就是货币。
曾经在庐州多年为官的佴泰和诸葛斌对此都深有体会,大部分的钱币,都躺在官府的仓库中,又或者是私人地仓库中,没有拿出来使用。当初刘鼎在霍山县抄掉蓝家大院,就从里面挖出大量地铜币,有些串铜币的绳索都烂掉了,可见铜币存放地时间有多久。{第一看书}
事实上,不但是在舒州,就是在全国的广大地区,藏匿货币都是个严重的问题,例如当年扬州的大富豪闫功儒,家藏铜钱达到八十多万缗,简直相当于国库的二十分之一,又有益州的大富豪凌谦年,一次就捐出铜钱三十万缗,可想而知其家资豪富。藏匿货币,一方面导致市场上的货币严重不足。另外一方面则是私铸的钱币横行。
例如当初在霍山县,民众使用的就全部是私人铸地偏炉钱,严重短斤缺两。舒州的情况要好一点,但是市面上流通的,也大部分都是偏炉钱,货真价实的官炉钱要么在衙门仓库,要么在私人库房。只要一流入市场,马上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偏炉钱是个巨大的问题,必须提高铜的产量才能解决。如果强行取消偏炉钱,反而会对目前地经济造成更大的打击,宋当初就是个遗憾的例子。”佴泰谨慎的说道。
开元初年,私铸钱币的行为十分猖獗,市面上流行的几乎都是偏炉钱,时任宰相的宋,决定对偏炉钱起致命一击,他调集了上百万缗的官炉钱。投放到市场中去,同时强行收缴偏炉钱,试图将偏炉钱逐出市场,但是两个月以后,他投入的官炉钱全部消失的无影无踪,市面上始终还是偏炉钱在横行。同时因为强行收缴偏炉钱,对经济造成极大地打击,商业一度萎靡不振,最后,这位一代贤相,不得不带着巨大的遗憾致仕还乡。
宋这么强势的人都无法打击官炉钱,此后的官员再也没有人敢对偏炉钱开火,最终导致偏炉钱完全控制了市场,舒州仓库中的官炉钱都是自己铸造的,从来不敢投放到市场上面去。否则不用半天地时间,就会全部消失的连个影儿都没有。舒州本身也不产铜,想要铸造更多的钱币,是非常困难的。
“铜矿……铜矿……”刘鼎在脑海中思索着,似乎想起了江西德兴的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