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信很多人都因为一句“究竟要以怎样的速度生存,才能再度同你相见?”而观看了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这部在2007年上映的作品从头到尾都带着让人窒息的美景,而少年纤细的心理变化也让人动容。本作品曾经获得过2007年亚洲太平洋电影节最佳长篇动画电影奖、2008年意大利未来电影节大奖等多个奖项,不仅在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着极高的评价。而本作品的导演还亲自撰写了同名小说,实现了映像+文字的双重表现效果。这就是新海诚导演为我们带来的一切。那么导演究竟是如何看待世界之美的呢?动画的可能性究竟是什么呢?近日,有日本媒体对此进行了专访,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国际级大师的心路历程吧!
无论在什么国家,美丽的事物肯定是可以共通的
q:《秒速五厘米》在海外获得过电影大奖,而2013年公映的《言叶之庭》还曾经在包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大陆地区进行同步上映,足见作品在海外所享$ ()有的人气。那么对此,导演您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新海:我参加了海外的上映会以及座谈会活动,感觉真的有很多的人非常喜欢我的作品,这种切身的体验也让我感到无比喜悦。当然这也让我更有自信了。不过我觉得吧,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当中,出现如此结果也是情理之中的。日本的观众群体里有一定数量的人会喜欢我的作品,这是我很感激的,而假设这个群体占据了日本人口的0.1%,那么在作品出口海外时,将分母从1亿扩大到72亿,自然而然受众的数量也就很庞大了。
这不仅仅是我的作品,像是好莱坞电影等拥有某种影响力的娱乐作品,如今正在通过各种媒体输出到国外。日本的漫画和动画虽然种类比较杂,并且又有着独特的风格,但是正因为这种丰富的变化,才能够让观众发自内心地表示“我喜欢”。这种群体即便不是日本人,其实也一点儿都不奇怪了。
q:在制作《秒速五厘米》的时候,您是否预想到这部作品能够像今天这样得到海外群体的广泛好评呢?
新海:没有没有,这怎么可能。尤其是关于《秒速五厘米》这部作品吧,我只是希望制作一部自己想要看的作品,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让我身边的人去看。这就是制作的初衷了。即便作品不能让人产生共鸣、不能获得快乐,但是如果有人偶然地遇到过类似的经历、或者说触动了心弦,那么我觉得就满足了。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部限制观众群体的作品。在《星之声》(2002年公映)的时候,作品也曾经被出口到了海外,并且我个人也参加了好几次海外的电影节,于是知晓了一个事实:我们的观众也会存在于海外。不过呢,我在创作的时候也没有刻意考虑过海外的受众。虽然这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小说”,但是作品本身还是很有局限性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懂的人自然会懂。”这种带着明确“犯罪动机”创作的作品,在被拿到国外上映的时候,我甚至于担忧道:“这样做好吗?”但是从结果而言,《秒速五厘米》至今都是我在海外人气最高的作品。而我也是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理所当然的。”
q:2008年,您在约旦、卡塔尔、叙利亚等地,针对当地的创作者进行了数字动画制作的“研习会”呢。中东地区拥有着跟日本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那么您在那里感悟到了什么呢?
新海:这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可能如今的状况跟当时也完全不同了吧……反正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聚集在约旦儿童馆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美少女战士》,并且在他们的手册上画作品里的人物。约旦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因此女性需要用头巾把脸跟头发遮住呢。虽然比起“女性只允许露出眼睛”的沙特阿拉伯,宗教方面倒是不至于那么严格,甚至于平时的打扮跟我们日本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例如有人会穿着细长工装裤。不过基本上还是很少有女性露出皮肤的。约旦的女性从生下来就将遮住皮肤作为了一种常识,而她们生活中的日常感受,跟《美少女战士》那样露出度很高的服饰还是有一定距离的。那么他们如何接受这种风格的人物呢?对此我感到不可思议。不过恐怕和习俗无关,只是因为“有趣的东西就是有趣”“值得喜欢的东西就是受欢迎”吧。
除此之外,我在叙利亚跟相熟的男性一起坐车,而他的车里面就播放起了高达的主题曲。也就是说,叙利亚人的车子穿行在大马士革的城镇上,而车里面正在播放我认为是常识的动画歌曲。这多少让人有些超现实的感觉,不过也感到非常开心呢。我觉得叙利亚人跟我们的距离也并不遥远。叙利亚人当中有跟我非常相似的人,也有跟我的朋友比较像的人。虽然从国体而言,制度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在什么地方,人拥有的多样性都是共通的。因此这些人也会对于同样一部作品说“有趣”。这是自然而然的。我在当地切身感受的就是这样了。
作品的趣味不会因为翻译而有所减弱
q:新海作品里对于情绪刻画得非常出色,并且带有一种日本独特的感觉,所以我一度觉得“这种想法能够准确地传递给海外观众吗?”然而,是不是这种表现手法实际上超出了文化的局限呢?
新海:是这样子的。在创作《秒速五厘米》的时候,我自己确实也有过这方面的疑问。正如我刚才所说,这是一部即便在日本国内也限定观众群体的作品。那么这个作品拿到海外去真的好吗?对此我感到怀疑。不过我现在觉得,这些事情不用特别在意就好了吧。
例如在《言叶之庭》当中,女主角哼起了相闻歌(《万叶集》中出现的恋爱短歌),并且主人公用歌声进行了回应呢。因为对此没有加入解说,对于海外观众而言可能确实会出现难以理解的地方,不过我觉得就算日本人里面,肯定也有很多人是不了解这种歌的。即便是我,如果突然要我唱短歌,那么我也不知道到底该说啥才好了(笑)。但是啊,即便听不懂意思,但是观众却得到了一个讯息:两人因为这首歌,成为了特别的关系。无论是怎样优秀的翻译,都不可能100%地将文化跟语言进行互换,也做不到完美的地步。但是这件事情跟作品的趣味性并没有什么关系吧?
q:因为日语是一种多样性的语言,所以翻译的难度也就影响了作品出口啊。
新海:肯定的,像是“咱”跟“老子”这样的第一人称、“先生”“酱”之类称呼的微妙不同等,都是包括我在内的创作者需要用纤细的感触进行区分的,这也将对于作品的活用起到影响。如果说第一人称全部被统一为“i”的话,那么肯定会造成一定的缺失吧。但是也不至于就因为这样,导致作品没有办法做出来了。当我在海外逗留的时候,曾经为了学习英语而买了当地的《侧耳倾听》等dvd,然后听听里面的英语。结果我发现啊:虽然跟我看过的版本中的发音跟台词有所区别,但是对于作品整体的感觉还是一样的。雫还是很可爱,圣司还是很帅,结局还是很感人。我现在想想,“具体而言,到底什么才是只有日本人才能理解的东西呢?”如果说针对这样的目标来制作作品,可能是会制作出来吧,但是我个人有些无法想象。作品这种东西,在被人接受的那一瞬间,就成为了对方的所有物,即便我擅自认为“这些人肯定不懂吧”,但是有时候观众的反应依然超出我的想象,并且一些没有预料到的群体中也会对作品产生共鸣。
q:这都是您在跟海外粉丝的接... -->>
相信很多人都因为一句“究竟要以怎样的速度生存,才能再度同你相见?”而观看了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这部在2007年上映的作品从头到尾都带着让人窒息的美景,而少年纤细的心理变化也让人动容。本作品曾经获得过2007年亚洲太平洋电影节最佳长篇动画电影奖、2008年意大利未来电影节大奖等多个奖项,不仅在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着极高的评价。而本作品的导演还亲自撰写了同名小说,实现了映像+文字的双重表现效果。这就是新海诚导演为我们带来的一切。那么导演究竟是如何看待世界之美的呢?动画的可能性究竟是什么呢?近日,有日本媒体对此进行了专访,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国际级大师的心路历程吧!
无论在什么国家,美丽的事物肯定是可以共通的
q:《秒速五厘米》在海外获得过电影大奖,而2013年公映的《言叶之庭》还曾经在包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大陆地区进行同步上映,足见作品在海外所享$ ()有的人气。那么对此,导演您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新海:我参加了海外的上映会以及座谈会活动,感觉真的有很多的人非常喜欢我的作品,这种切身的体验也让我感到无比喜悦。当然这也让我更有自信了。不过我觉得吧,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当中,出现如此结果也是情理之中的。日本的观众群体里有一定数量的人会喜欢我的作品,这是我很感激的,而假设这个群体占据了日本人口的0.1%,那么在作品出口海外时,将分母从1亿扩大到72亿,自然而然受众的数量也就很庞大了。
这不仅仅是我的作品,像是好莱坞电影等拥有某种影响力的娱乐作品,如今正在通过各种媒体输出到国外。日本的漫画和动画虽然种类比较杂,并且又有着独特的风格,但是正因为这种丰富的变化,才能够让观众发自内心地表示“我喜欢”。这种群体即便不是日本人,其实也一点儿都不奇怪了。
q:在制作《秒速五厘米》的时候,您是否预想到这部作品能够像今天这样得到海外群体的广泛好评呢?
新海:没有没有,这怎么可能。尤其是关于《秒速五厘米》这部作品吧,我只是希望制作一部自己想要看的作品,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让我身边的人去看。这就是制作的初衷了。即便作品不能让人产生共鸣、不能获得快乐,但是如果有人偶然地遇到过类似的经历、或者说触动了心弦,那么我觉得就满足了。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部限制观众群体的作品。在《星之声》(2002年公映)的时候,作品也曾经被出口到了海外,并且我个人也参加了好几次海外的电影节,于是知晓了一个事实:我们的观众也会存在于海外。不过呢,我在创作的时候也没有刻意考虑过海外的受众。虽然这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小说”,但是作品本身还是很有局限性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懂的人自然会懂。”这种带着明确“犯罪动机”创作的作品,在被拿到国外上映的时候,我甚至于担忧道:“这样做好吗?”但是从结果而言,《秒速五厘米》至今都是我在海外人气最高的作品。而我也是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理所当然的。”
q:2008年,您在约旦、卡塔尔、叙利亚等地,针对当地的创作者进行了数字动画制作的“研习会”呢。中东地区拥有着跟日本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那么您在那里感悟到了什么呢?
新海:这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可能如今的状况跟当时也完全不同了吧……反正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聚集在约旦儿童馆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美少女战士》,并且在他们的手册上画作品里的人物。约旦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因此女性需要用头巾把脸跟头发遮住呢。虽然比起“女性只允许露出眼睛”的沙特阿拉伯,宗教方面倒是不至于那么严格,甚至于平时的打扮跟我们日本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例如有人会穿着细长工装裤。不过基本上还是很少有女性露出皮肤的。约旦的女性从生下来就将遮住皮肤作为了一种常识,而她们生活中的日常感受,跟《美少女战士》那样露出度很高的服饰还是有一定距离的。那么他们如何接受这种风格的人物呢?对此我感到不可思议。不过恐怕和习俗无关,只是因为“有趣的东西就是有趣”“值得喜欢的东西就是受欢迎”吧。
除此之外,我在叙利亚跟相熟的男性一起坐车,而他的车里面就播放起了高达的主题曲。也就是说,叙利亚人的车子穿行在大马士革的城镇上,而车里面正在播放我认为是常识的动画歌曲。这多少让人有些超现实的感觉,不过也感到非常开心呢。我觉得叙利亚人跟我们的距离也并不遥远。叙利亚人当中有跟我非常相似的人,也有跟我的朋友比较像的人。虽然从国体而言,制度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在什么地方,人拥有的多样性都是共通的。因此这些人也会对于同样一部作品说“有趣”。这是自然而然的。我在当地切身感受的就是这样了。
作品的趣味不会因为翻译而有所减弱
q:新海作品里对于情绪刻画得非常出色,并且带有一种日本独特的感觉,所以我一度觉得“这种想法能够准确地传递给海外观众吗?”然而,是不是这种表现手法实际上超出了文化的局限呢?
新海:是这样子的。在创作《秒速五厘米》的时候,我自己确实也有过这方面的疑问。正如我刚才所说,这是一部即便在日本国内也限定观众群体的作品。那么这个作品拿到海外去真的好吗?对此我感到怀疑。不过我现在觉得,这些事情不用特别在意就好了吧。
例如在《言叶之庭》当中,女主角哼起了相闻歌(《万叶集》中出现的恋爱短歌),并且主人公用歌声进行了回应呢。因为对此没有加入解说,对于海外观众而言可能确实会出现难以理解的地方,不过我觉得就算日本人里面,肯定也有很多人是不了解这种歌的。即便是我,如果突然要我唱短歌,那么我也不知道到底该说啥才好了(笑)。但是啊,即便听不懂意思,但是观众却得到了一个讯息:两人因为这首歌,成为了特别的关系。无论是怎样优秀的翻译,都不可能100%地将文化跟语言进行互换,也做不到完美的地步。但是这件事情跟作品的趣味性并没有什么关系吧?
q:因为日语是一种多样性的语言,所以翻译的难度也就影响了作品出口啊。
新海:肯定的,像是“咱”跟“老子”这样的第一人称、“先生”“酱”之类称呼的微妙不同等,都是包括我在内的创作者需要用纤细的感触进行区分的,这也将对于作品的活用起到影响。如果说第一人称全部被统一为“i”的话,那么肯定会造成一定的缺失吧。但是也不至于就因为这样,导致作品没有办法做出来了。当我在海外逗留的时候,曾经为了学习英语而买了当地的《侧耳倾听》等dvd,然后听听里面的英语。结果我发现啊:虽然跟我看过的版本中的发音跟台词有所区别,但是对于作品整体的感觉还是一样的。雫还是很可爱,圣司还是很帅,结局还是很感人。我现在想想,“具体而言,到底什么才是只有日本人才能理解的东西呢?”如果说针对这样的目标来制作作品,可能是会制作出来吧,但是我个人有些无法想象。作品这种东西,在被人接受的那一瞬间,就成为了对方的所有物,即便我擅自认为“这些人肯定不懂吧”,但是有时候观众的反应依然超出我的想象,并且一些没有预料到的群体中也会对作品产生共鸣。
q:这都是您在跟海外粉丝的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