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大明影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建文皇帝朱允炆召见方中愈来也是因为有事情。
刚刚他也清楚地阐释了自己的想法,方中愈知道这是皇帝在向他解释,同时也是在向他询问主意,毕竟有些事情方中愈比他看得远。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这件事情,所以现在这样做倒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之前太祖高皇帝所选取的那些第二代们,如今都已经坐上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职位。
只是如今那些职位反而没有之前那么高了,毕竟新的军队体制建立之后,评论军衔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大的标准。
现在评定军衔的事情,魏国公徐辉祖,驸马爷梅殷,大将军盛庸,他们有着很大的权力。
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把心思打到他们身上,只是没人理会他们罢了。
“九江,觉得自己这些年该受的罪也都受了,在京师里赋闲这么久,其他人现在都超越他那么多,当年的那些纨绔子弟现在都有了不一样的模样。
他自然是希望能够出来再干一番事业。”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大殿里走来走去,方中愈也跟在他身后,一边听着见皇帝朱允炆诉说,一边自己抓紧时间分析。
“朕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有些时候,还是觉得当初他那一场大败,做了不少错事,他改了没有,朕都不知道。
朕也不指望他能够立下更大的功业,只要安安稳稳在京师里待一辈子就行了。”
“陛下,现在是在纠结该怎样处置这一部分人,对吗?”
“按理说他们都是功勋之后,朕不该做得太过分,可有些时候已经说出来了,非贤不封,连郡王们如今都不能获取更高的爵位了,更何况是他们。
可是他们又想保住自己的爵位,为子孙后代挣下一份家业,朕也不能阻止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对子孙的优待之情。
所以让朕很是为难。”
方中愈知道了,这事能让他拿主意的,皇帝不能决定,心思乱了,自然希望他能帮助他决定。
“陛下其实说起来,也还非常简单,对于这一批人来说,陛下想要让他们保住爵位也很好做。
要么立下更大的功劳,要么在本土将爵位降等,在海外袭爵,他们自然会有所考量的。”
方中愈当然不会让他们把便宜都占了。
别人也得活啊,是吧。
啥好事都一家占了,那哪能行。
就好像方中愈现在就是这样,每一个行业都有他的参与,但是他就是不垄断,大家都有饭吃,那才行。
“他们会愿意?”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纳闷,方中愈似乎说的很简单,但他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可能,毕竟从侯爵降为伯爵,多少对人是有影响的,甚至是降到更低的档次。
“陛下,您也说了,这是个诱惑,有诱惑自然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想法。
这一次只要陛下您能抛出这个意思,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把这些事情搞清楚的。
谁来承接本土的爵位,谁离开国境前往海外,自然会有人想方设法的做好的。”
方中愈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了解这一拨人了,现在能够给他们机会一家弄两个爵位。
虽然本次降低了,可是权力却扩大了呀,在本土有力量,在海外也有力量,甚至是海外的土地,还归他们自己所有,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大的权利去发展。
“陛下,优胜劣汰,这是现在朝廷施行的法则,大家都要遵守,如今想要去海外的人不少。
陛下要是真的能把这些人送过去,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的保证自己的稳定的。
只要他们能够在那里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让朝廷能够更稳固的掌控那一片土地,这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
这个倒是事实,毕竟不管朝廷如何做,总要他们做了这一番事情之后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如今广泛的宣传之后,大家自然会去想办法,毕竟以前可能两个嫡子一份家业,另外一份不知道怎样做,但是如今倒是可以想方设法留一个人在本土,送另外一个人去海外。
庶子分家已经实行了这么久,宗族的力量已经减弱了不少。
虽然还或多或少有些联系,但大家族里纷争多,是非多,只要不能团结起来对抗朝廷就可以了。
当然在一些地方上这些政策还是有些想当然了,毕竟有些人家族没那么大,还得依靠家族力量来获取本钱,所以自然不会执行的非常透彻,但越是强大的家族就越需要经历这样的事情。
朝廷既然把它定为法规,陛下亲自下旨意做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去执行,就算是慢慢的分化自己的家族也不得不去做。
“这么说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样做的话,朕恐怕要背上不少骂名。”
“陛下,不用担心,先放出风声,他们自然会去讨论的,这些人都有能力。
如果后期真的出了一些意外情况,只要向他们宣告是臣提出了这个建议,他们自然就不会怪罪到陛下头上。”
方中愈这一点分量还是有的,况且对于那些人的想法他多少也是了解的。
只要跟他没有关系或者说事情并没有严重到那一步,那么这一切都还是一个正常的范围,大家都不会怎么样。
“也好。不过,你看,如果让李家老三去了海外,九江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折腾了,朕倒是希望他们能省点心。”
建文皇帝朱允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提到李家老三,也就是李芳英。
李家三个儿子,老大和李家二公子的前途都是不错的,只是如今受老大的牵连,一家人倒也没有之前那么风光。
毕竟被皇帝不喜欢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谁也不会去巴结一个可能随时受到皇帝斥责的人。
李芳英,中都留守司留守。
在这个位置上他已经干了很多年了,从朝廷的品质来讲,这也是正二品的大官。
中都凤阳,太祖,高皇帝的故乡,朱家的列祖列宗都埋葬在那一片土地之下,也就是大明的祖陵所在地。
既然在那里留守,也就是被派去镇守皇家祖陵的。
按道理来讲,这也是皇室的亲近之人,毕竟那可是祖宗的坟地,要是不是亲近之人,还真没有谁有本事有资格去那里镇守。
只是大家心里都清楚,毕竟那里就离开京师太远了,在更多有心人眼里那就是变相的发配,也就是说离开权力中心太久之后不在皇上面前露面,基本上连皇帝都记不住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要不是九江这一段时间频繁地上折子请罪,又请愿,他也不会想起来,他家的老三已经在中都呆了很久很久。
皇帝很忙的,什么事情都得操心,虽然如今通政司减少了不少的麻烦事。
可是对于每天还有各种琐事缠身的建文皇帝来说,记不清楚一些大臣的名称很正常。
这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情况,皇帝有这样的想法,正常不过了。
> 建文皇帝朱允炆召见方中愈来也是因为有事情。
刚刚他也清楚地阐释了自己的想法,方中愈知道这是皇帝在向他解释,同时也是在向他询问主意,毕竟有些事情方中愈比他看得远。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这件事情,所以现在这样做倒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之前太祖高皇帝所选取的那些第二代们,如今都已经坐上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职位。
只是如今那些职位反而没有之前那么高了,毕竟新的军队体制建立之后,评论军衔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大的标准。
现在评定军衔的事情,魏国公徐辉祖,驸马爷梅殷,大将军盛庸,他们有着很大的权力。
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把心思打到他们身上,只是没人理会他们罢了。
“九江,觉得自己这些年该受的罪也都受了,在京师里赋闲这么久,其他人现在都超越他那么多,当年的那些纨绔子弟现在都有了不一样的模样。
他自然是希望能够出来再干一番事业。”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大殿里走来走去,方中愈也跟在他身后,一边听着见皇帝朱允炆诉说,一边自己抓紧时间分析。
“朕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有些时候,还是觉得当初他那一场大败,做了不少错事,他改了没有,朕都不知道。
朕也不指望他能够立下更大的功业,只要安安稳稳在京师里待一辈子就行了。”
“陛下,现在是在纠结该怎样处置这一部分人,对吗?”
“按理说他们都是功勋之后,朕不该做得太过分,可有些时候已经说出来了,非贤不封,连郡王们如今都不能获取更高的爵位了,更何况是他们。
可是他们又想保住自己的爵位,为子孙后代挣下一份家业,朕也不能阻止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对子孙的优待之情。
所以让朕很是为难。”
方中愈知道了,这事能让他拿主意的,皇帝不能决定,心思乱了,自然希望他能帮助他决定。
“陛下其实说起来,也还非常简单,对于这一批人来说,陛下想要让他们保住爵位也很好做。
要么立下更大的功劳,要么在本土将爵位降等,在海外袭爵,他们自然会有所考量的。”
方中愈当然不会让他们把便宜都占了。
别人也得活啊,是吧。
啥好事都一家占了,那哪能行。
就好像方中愈现在就是这样,每一个行业都有他的参与,但是他就是不垄断,大家都有饭吃,那才行。
“他们会愿意?”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纳闷,方中愈似乎说的很简单,但他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可能,毕竟从侯爵降为伯爵,多少对人是有影响的,甚至是降到更低的档次。
“陛下,您也说了,这是个诱惑,有诱惑自然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想法。
这一次只要陛下您能抛出这个意思,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把这些事情搞清楚的。
谁来承接本土的爵位,谁离开国境前往海外,自然会有人想方设法的做好的。”
方中愈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了解这一拨人了,现在能够给他们机会一家弄两个爵位。
虽然本次降低了,可是权力却扩大了呀,在本土有力量,在海外也有力量,甚至是海外的土地,还归他们自己所有,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大的权利去发展。
“陛下,优胜劣汰,这是现在朝廷施行的法则,大家都要遵守,如今想要去海外的人不少。
陛下要是真的能把这些人送过去,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的保证自己的稳定的。
只要他们能够在那里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让朝廷能够更稳固的掌控那一片土地,这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
这个倒是事实,毕竟不管朝廷如何做,总要他们做了这一番事情之后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如今广泛的宣传之后,大家自然会去想办法,毕竟以前可能两个嫡子一份家业,另外一份不知道怎样做,但是如今倒是可以想方设法留一个人在本土,送另外一个人去海外。
庶子分家已经实行了这么久,宗族的力量已经减弱了不少。
虽然还或多或少有些联系,但大家族里纷争多,是非多,只要不能团结起来对抗朝廷就可以了。
当然在一些地方上这些政策还是有些想当然了,毕竟有些人家族没那么大,还得依靠家族力量来获取本钱,所以自然不会执行的非常透彻,但越是强大的家族就越需要经历这样的事情。
朝廷既然把它定为法规,陛下亲自下旨意做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去执行,就算是慢慢的分化自己的家族也不得不去做。
“这么说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样做的话,朕恐怕要背上不少骂名。”
“陛下,不用担心,先放出风声,他们自然会去讨论的,这些人都有能力。
如果后期真的出了一些意外情况,只要向他们宣告是臣提出了这个建议,他们自然就不会怪罪到陛下头上。”
方中愈这一点分量还是有的,况且对于那些人的想法他多少也是了解的。
只要跟他没有关系或者说事情并没有严重到那一步,那么这一切都还是一个正常的范围,大家都不会怎么样。
“也好。不过,你看,如果让李家老三去了海外,九江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折腾了,朕倒是希望他们能省点心。”
建文皇帝朱允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提到李家老三,也就是李芳英。
李家三个儿子,老大和李家二公子的前途都是不错的,只是如今受老大的牵连,一家人倒也没有之前那么风光。
毕竟被皇帝不喜欢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谁也不会去巴结一个可能随时受到皇帝斥责的人。
李芳英,中都留守司留守。
在这个位置上他已经干了很多年了,从朝廷的品质来讲,这也是正二品的大官。
中都凤阳,太祖,高皇帝的故乡,朱家的列祖列宗都埋葬在那一片土地之下,也就是大明的祖陵所在地。
既然在那里留守,也就是被派去镇守皇家祖陵的。
按道理来讲,这也是皇室的亲近之人,毕竟那可是祖宗的坟地,要是不是亲近之人,还真没有谁有本事有资格去那里镇守。
只是大家心里都清楚,毕竟那里就离开京师太远了,在更多有心人眼里那就是变相的发配,也就是说离开权力中心太久之后不在皇上面前露面,基本上连皇帝都记不住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要不是九江这一段时间频繁地上折子请罪,又请愿,他也不会想起来,他家的老三已经在中都呆了很久很久。
皇帝很忙的,什么事情都得操心,虽然如今通政司减少了不少的麻烦事。
可是对于每天还有各种琐事缠身的建文皇帝来说,记不清楚一些大臣的名称很正常。
这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情况,皇帝有这样的想法,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