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一世富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品经济的发展。只要发展,总会有一个临界点,工商业资本对农业资本彻底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之后就是良性发展了。
初起的时候,去搞什么私人资本家,只会产生买办资本家。把本来应该用于工商业发展的资本抽出去,去买田买地,去买房子。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反而有副作用。
资本主义不是指资本家当政,而是资本当政,跟资本是官方的还是私人的并没有任何关系。只有资本这样一个抽离了具体人格的抽象物,才有资格成为商品经济的主宰。资本家,充其量只是资本的代言人,而且不是资本惟一的代言人。三司,就是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大的资本持有者,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三司就是资本的代言者。
从这个意义上,三司有能力、有意愿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徐平在三司所开始的改革,内部并没有遇上什么阻力,阻力来自于外部。
徐平还记得,自己的前世,欧洲资本主义革命是从原始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开始的。他们意识形态的构建,是从人性本自私,天然会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出发,从而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资源自然会做出最优的配置。这由此而推出来的核心是重商主义,激烈地争夺国内市场和殖民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套理论基本趋于破产,欧美国家从经济制度需求出发进行了重新构建。
欧洲小国林立,国际贸易对于经济有重大意义,天然是培养重商主义的温床。中国是大一统的国家,在商品经济的链条中,生产重于商业交换,重商主义在这种环境下是没有条件发展的。同样的一条经济链条,中国的条件天然要求把重心放在生产和消费上,商业行为并不居于核心。相应的,当年欧洲人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也就不适合于宋朝社会的实际,徐平也没有去照搬的空间。
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意识形态自然也要从人的基本特性出发,从而推导出一套理论系统,与社会存在相适应。
徐平虽然是看书只观大略,这些年圣贤书还是看了不少,包括这个年代一些思想家的说法,也做了了解。比较来比较去,能够跟自己心中的大道吻合,有发展前途的理论,还是只有李觏的那一套说法。
人性本朴,无所谓善恶,人天然有生存的需求,满足了生存需求之后还有更加高级的需求。而满足人的需求的,便就是社会财富。只要确定了什么是社会财富,那也就能够提出劳动创造财富了,因为人的劳动天然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而不是只有天赐之物才能满足。劳动能够创造财富,由此也就能够开始生产、交换、消费、扩大再生产的商品经济循环。这个循环能够建立起来,商品经济也就成为了必然。
最关键的,这一套理论的核心是社会财富是用来满足人的需求的,从而求利也就是为了天下百姓,与现有的意识形态结合了起来。
朝廷求利是为了天下百姓,那么朝廷的利就不再与义相对,而成了天下之大义。
舍小节而全大义,这不正是孟子一派所高举的旗帜吗?
历史上,在大多数读书人都在向孟子道统靠拢的时候,在非孟即是尊荀的思想大风向下,李觏独树一帜,非孟而不尊荀,自成一家。并且用这一家之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当世大儒,其理论功底自不待言。
也正是李觏的努力,在历史上打开了王安石创立新学的大门。虽然实际上王安石是尊孟的,与李觏激烈反对孟子的态度完全不同。也正是李觏的这一派,开启了后来的南宋功利学派,在朱熹集各家大成为理学的情况下,与之相抗。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虽然不是王安石亲口说的,但也代表了当时变法派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三句话都没有超出孟子理论的框架,孟子本来就是以一个不守条条框框的面目出现的。
用李觏的框架,徐平还不至于做到如此极端,能够用更加缓和的方式溶入进现有的思想当中。这个年代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帮着徐平做到这一点,那只能是李觏。当年与李觏相识只是偶然,但经过这一段时间不断的书信往来,谈论一些学术问题,徐平和李觏已经自觉地成为了学术思想上的同路人。
现在的惟一的问题,就是这个理论的框架虽然已经搭好,但还没来得及把地基夯实,没有来得及把房子建起来。赵祯现在问徐平,着实是着急了一些。
(备注:不知道读者愿不愿意看古今思想的碰撞,我知道作者们都是避开的,肯定有他们的理由。因为后面的改革,会从意识形态、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造等几个方面展开,我尽量集中笔墨,把这个问题简单梳理一下,以免有的读者后面一头雾水,因为这些内容后面基本就不会再涉及到了。)(未完待续。)
品经济的发展。只要发展,总会有一个临界点,工商业资本对农业资本彻底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之后就是良性发展了。
初起的时候,去搞什么私人资本家,只会产生买办资本家。把本来应该用于工商业发展的资本抽出去,去买田买地,去买房子。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反而有副作用。
资本主义不是指资本家当政,而是资本当政,跟资本是官方的还是私人的并没有任何关系。只有资本这样一个抽离了具体人格的抽象物,才有资格成为商品经济的主宰。资本家,充其量只是资本的代言人,而且不是资本惟一的代言人。三司,就是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大的资本持有者,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三司就是资本的代言者。
从这个意义上,三司有能力、有意愿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徐平在三司所开始的改革,内部并没有遇上什么阻力,阻力来自于外部。
徐平还记得,自己的前世,欧洲资本主义革命是从原始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开始的。他们意识形态的构建,是从人性本自私,天然会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出发,从而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资源自然会做出最优的配置。这由此而推出来的核心是重商主义,激烈地争夺国内市场和殖民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套理论基本趋于破产,欧美国家从经济制度需求出发进行了重新构建。
欧洲小国林立,国际贸易对于经济有重大意义,天然是培养重商主义的温床。中国是大一统的国家,在商品经济的链条中,生产重于商业交换,重商主义在这种环境下是没有条件发展的。同样的一条经济链条,中国的条件天然要求把重心放在生产和消费上,商业行为并不居于核心。相应的,当年欧洲人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也就不适合于宋朝社会的实际,徐平也没有去照搬的空间。
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意识形态自然也要从人的基本特性出发,从而推导出一套理论系统,与社会存在相适应。
徐平虽然是看书只观大略,这些年圣贤书还是看了不少,包括这个年代一些思想家的说法,也做了了解。比较来比较去,能够跟自己心中的大道吻合,有发展前途的理论,还是只有李觏的那一套说法。
人性本朴,无所谓善恶,人天然有生存的需求,满足了生存需求之后还有更加高级的需求。而满足人的需求的,便就是社会财富。只要确定了什么是社会财富,那也就能够提出劳动创造财富了,因为人的劳动天然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而不是只有天赐之物才能满足。劳动能够创造财富,由此也就能够开始生产、交换、消费、扩大再生产的商品经济循环。这个循环能够建立起来,商品经济也就成为了必然。
最关键的,这一套理论的核心是社会财富是用来满足人的需求的,从而求利也就是为了天下百姓,与现有的意识形态结合了起来。
朝廷求利是为了天下百姓,那么朝廷的利就不再与义相对,而成了天下之大义。
舍小节而全大义,这不正是孟子一派所高举的旗帜吗?
历史上,在大多数读书人都在向孟子道统靠拢的时候,在非孟即是尊荀的思想大风向下,李觏独树一帜,非孟而不尊荀,自成一家。并且用这一家之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当世大儒,其理论功底自不待言。
也正是李觏的努力,在历史上打开了王安石创立新学的大门。虽然实际上王安石是尊孟的,与李觏激烈反对孟子的态度完全不同。也正是李觏的这一派,开启了后来的南宋功利学派,在朱熹集各家大成为理学的情况下,与之相抗。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虽然不是王安石亲口说的,但也代表了当时变法派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三句话都没有超出孟子理论的框架,孟子本来就是以一个不守条条框框的面目出现的。
用李觏的框架,徐平还不至于做到如此极端,能够用更加缓和的方式溶入进现有的思想当中。这个年代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帮着徐平做到这一点,那只能是李觏。当年与李觏相识只是偶然,但经过这一段时间不断的书信往来,谈论一些学术问题,徐平和李觏已经自觉地成为了学术思想上的同路人。
现在的惟一的问题,就是这个理论的框架虽然已经搭好,但还没来得及把地基夯实,没有来得及把房子建起来。赵祯现在问徐平,着实是着急了一些。
(备注:不知道读者愿不愿意看古今思想的碰撞,我知道作者们都是避开的,肯定有他们的理由。因为后面的改革,会从意识形态、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造等几个方面展开,我尽量集中笔墨,把这个问题简单梳理一下,以免有的读者后面一头雾水,因为这些内容后面基本就不会再涉及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