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灵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358回、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到满人间
泽仁沉吟道:“明知是他,但十六年前他已封印神识忘却修行事,自甘为凡人行走红尘,这枚灵丹不好送上啊。”
守正微笑道:“其人之玄通非能测,他若来取,就让他取,他若不来,就待他取,你自守好历代祖师之托即可。”
……
守正与泽仁在祭风台前对话的同时,昭亭山腰的翠亭庵旁,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游玩路过,正在庵堂前驻足,给儿子讲述这一座庙的历史。她叫柳菲儿,是芜城中学高中语文老师,儿子随母姓叫柳言成,今年十一岁,长的非常乖巧可爱。
这座翠亭庵,原先是芜城市区中的一座送子观音庵,前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芜城市将观音庵所在的状元路改造为文化一条街,扩建后的大街恰好穿过寺庙原址,于是那座庵堂被拆了。
提起那座送子观音庵,芜城的老人们没有不知道的,它的历史已经有很多、很多、很多年了,历尽风雨沧桑已重建了很多次。在近几十年遭遇的两次“劫数”,人们还记得很清楚。
一次是在文革后期破四旧运动中,庙里的菩萨被搬走了,庵堂改造成了一家幼儿园。大约过了十年,随着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八十年代中期幼儿园又变成了观音庵,重塑了菩萨。
但是好景不上,到了二十一世纪,因为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改造,这座观音庵最终被拆除,从芜城市区消失。
围绕着这座小庙的去留,当时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佛教协会和史志办的工作人员都指出,这座小庙看上去不起眼,它在芜城的历史地位却很重要,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初年。
据说唐初之时,芜州百姓见到观音菩萨在昭亭山中显灵,当地世家之主柳伯舒就在菩萨显灵的山腰捐造了这座庙。到了高宗年间,山中又有绿雪仙人显灵,一夜之间这座庙凭空出现在芜州城中,以便四方百姓供奉。
这些当然都是神话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但芜州地方史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据说当时掌权的武则天听闻此事,下诏册封绿雪为山神,并懿旨敕令芜州府建造佛门九林禅院。
传说不仅有文字记载,也有古迹实证。在昭亭山脚的野桃林中,有一座山神祠,原已废弃破败,里面有一尊彩绘塑像,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昭亭山神绿雪之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它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考古学家鉴定是珍贵的唐代文物。
后来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修茸了山神祠大殿,又新建了三重院落、东西配殿,将神祠后面山壁上的雪溪泉眼也围到院中,成了旅游局下辖的一个风景名胜点。现在的野桃林叫神树林,雪溪泉叫神水泉,请名家题字刻石立于当地。
有关的古迹不止这一处,芜城市西北郊的旧城区中还有一座九林禅院,寺名是武则天凤笔亲题,门前一株龙柏据说是唐代国师善无畏亲手所植,考其树龄也确实接近一千三百年。
根据史志传说以及古迹考证,芜城市文化部门最终决定“还原”千年之前的历史原貌,在昭亭山腰一处相对的开阔的缓坡上重建翠亭庵,便是柳菲儿与柳言成母子现在看见的这座庵堂。
观音庵的城中拆除与山中重建,都是已退休的芜城前任市长风怀远任内发生的事。据说当年风怀远听了文化部门的意见,也曾想保留城中的观音庵,但看了新城区规划图,文化一条街的建设倒是其次,还牵涉到交通改造与道路拓宽、城区下水道及管网的铺设规划。他的意见也是拆除,同时建议按历史传说在昭亭山重建。
“现代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就请菩萨上山吧!按古代传说,观音菩萨是重归故地,谈今天的事情,也能给昭亭山风景区做点贡献。”——这是风怀远在讨论会上,说的一句半开玩笑的话。
这座观音庵历史虽悠久,但其建筑是近代重修的,没有什么文物价值,就地拆除了,然后在昭亭山中重修,名称也从“送子观音庵”恢复为史志记载的“翠亭庵”。
寺庙选址是非常有讲究的,就算不公开宣传,暗中也要考察风水。芜城最大的实业家、荣道集团的董事长张荣道,是新建翠亭庵最大的捐资人,当时也是他负责选址。张荣道对翠亭庵“点坛基”没有十足的把握,请了一个叫风君子的人来看,最终确定了正殿法坛的位置。
一千三百多年前,小仙童清风施法移庵出山,芜州百姓以为神迹。一千三百多年后,翠亭庵又回到了原处,这回没用什么移转空间的大神通,就是一纸文件。
千年之前的传说看似遥不可及,但与当代人却有着千丝万缕、无形中割不断的联系。芜城中学的语文老师柳菲儿,就是唐初建造翠亭庵的柳家后人。
柳菲儿的丈夫石野也是芜城一位实业家,捐建翠亭庵时也曾出资。风君子是风怀远的儿子,与石野曾是高中同班同学,而他们的班主任,就是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柳菲儿,这种情况很少见。
借着国庆放假秋游的机会,柳菲儿带着儿子言成来到昭亭山上,在翠亭庵前实地讲述这一段故事。这段历史的承载很多很复杂,柳菲儿对孩子讲的内容,既谐趣又不失厚重,言成小小年纪尚不能完全明白,但记住了这些,今后随着岁月成长,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解。
小言成听完之后,却问了另一个问题:“进山的时候,山门石坊上刻的是‘古昭亭’三个字,但是妈妈教我背的那些唐诗中,都写成敬亭山啊?”
柳菲儿解释道:“这座山自古以来就叫昭亭,晋代初年为避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敬亭,后世多有沿用。”
小言成眨了眨眼睛追问道:“避什么讳呀,为什么呀?”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可说不清,柳菲儿正在很耐心的向儿子讲解,从山上走来了一对夫妇。
男子就是风君子,三十多岁,穿着紫绣黑底唐装,从容漫步面带微笑,相貌甚为端正俊朗,但两鬓已染霜雪之色。女子叫萧云衣,看上去二十五、六,穿着浅色休闲服,模样秀丽可爱,神情中透着几分俏皮活泼。
他们新婚不久,趁着十一假期出来玩,到了风君子的家乡,这一天也来到昭亭山上。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萧云衣道:“风景区也去过不少,见得多了,山水草木与别处也没什么两样,但听你一讲,有那么多典故出处,哪怕一块石头都大有故事,简直是变活了,再看一眼石头还是那块石头,感觉却大不相同,真有趣!”
风君子微笑道:“文有韵成诗,山水有韵见风情。若人心中无韵,那眼中也无风情,所见无非草木土石、平淡无奇。这座江南千年诗山所蕴含很多,你不了解她,当然眼中无物,看山也如看人,观形而知神。”
萧云衣也笑了,晃着风君子的手臂道:“我最喜欢听你讲这些了,你们芜城还有什么名胜古迹?”
风君子一指山下远方:“在文昌乡有一座文昌阁,是纪念昌黎先生韩愈的,你若不知韩昌黎,所见无非是一座古旧老楼,什么感觉都没有。……深山里有仙姑坛,更远的地方还有丹溪台,据说是仙人遗迹,你若无知无觉,走过去也看不出什么异常,无非是陵地成坛、丹丘台穴。……白莽山还有潜龙渊,我小时候摸进旁边的山洞,见过宋代人的亲笔提诗,几百年了,墨迹如新。”
萧云衣:“你还记得那首诗吗?”
风君子吟道:“层层怪石几千年,曲折通幽趣自然。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满到人间。”
萧云衣瞪大眼睛夸张道:“哇,有神龙啊!”
风君子:“那地方就叫潜龙渊,身临其境,怀神龙之思。”
萧云衣:“你记得清楚吗?最后一句有点不对劲,也不如你刚才介绍的那几首。”
风君子又笑了:“哪能谁都和李白比?……前面就是翠亭庵,过了翠亭庵就是太白楼了,传说李白一生九次到访敬亭,史料上明确记载了七次。”
萧云衣:“翠亭庵?就是你小时候上的幼儿园,现在搬到这里了?”
风君子答道:“是它也不是它,那时候叫送子观音庵。要不,我们也进去烧个香?”
萧云衣脸红了,指着进出庵门的游客,岔开话题问道:“依你刚才说的,这些上山来烧香的,真能看见菩萨吗?”
风君子淡然道:“若心中不见无量光毫,佛坛上所见,也不过是泥塑木胎。”
萧云衣:“话也不能这么说吧,那些人很虔诚的,我能看出来。”
风君子摇头道:“世人常说信则灵,这句话也不全对,菩萨行观人如我、冷眼悲悯,信不信是自己的事,若只见心中所求不知所行的话,菩萨就如那香案前的青烟。”
萧云衣拍了他一下:“瞧你这话说的,烧香只能看见香,还看不见菩萨了?”
风君子露出几分顽皮的神情:“那也说不定呀。”
萧云衣:“说不定什么?”
风君子呵呵笑道:“说不定菩萨就是庙门前卖水果的大妹子,认识不认识,那就另说了。”
萧云衣微微皱眉道:“老公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 -->>
358回、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到满人间
泽仁沉吟道:“明知是他,但十六年前他已封印神识忘却修行事,自甘为凡人行走红尘,这枚灵丹不好送上啊。”
守正微笑道:“其人之玄通非能测,他若来取,就让他取,他若不来,就待他取,你自守好历代祖师之托即可。”
……
守正与泽仁在祭风台前对话的同时,昭亭山腰的翠亭庵旁,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游玩路过,正在庵堂前驻足,给儿子讲述这一座庙的历史。她叫柳菲儿,是芜城中学高中语文老师,儿子随母姓叫柳言成,今年十一岁,长的非常乖巧可爱。
这座翠亭庵,原先是芜城市区中的一座送子观音庵,前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芜城市将观音庵所在的状元路改造为文化一条街,扩建后的大街恰好穿过寺庙原址,于是那座庵堂被拆了。
提起那座送子观音庵,芜城的老人们没有不知道的,它的历史已经有很多、很多、很多年了,历尽风雨沧桑已重建了很多次。在近几十年遭遇的两次“劫数”,人们还记得很清楚。
一次是在文革后期破四旧运动中,庙里的菩萨被搬走了,庵堂改造成了一家幼儿园。大约过了十年,随着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八十年代中期幼儿园又变成了观音庵,重塑了菩萨。
但是好景不上,到了二十一世纪,因为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改造,这座观音庵最终被拆除,从芜城市区消失。
围绕着这座小庙的去留,当时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佛教协会和史志办的工作人员都指出,这座小庙看上去不起眼,它在芜城的历史地位却很重要,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初年。
据说唐初之时,芜州百姓见到观音菩萨在昭亭山中显灵,当地世家之主柳伯舒就在菩萨显灵的山腰捐造了这座庙。到了高宗年间,山中又有绿雪仙人显灵,一夜之间这座庙凭空出现在芜州城中,以便四方百姓供奉。
这些当然都是神话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但芜州地方史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据说当时掌权的武则天听闻此事,下诏册封绿雪为山神,并懿旨敕令芜州府建造佛门九林禅院。
传说不仅有文字记载,也有古迹实证。在昭亭山脚的野桃林中,有一座山神祠,原已废弃破败,里面有一尊彩绘塑像,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昭亭山神绿雪之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它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考古学家鉴定是珍贵的唐代文物。
后来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修茸了山神祠大殿,又新建了三重院落、东西配殿,将神祠后面山壁上的雪溪泉眼也围到院中,成了旅游局下辖的一个风景名胜点。现在的野桃林叫神树林,雪溪泉叫神水泉,请名家题字刻石立于当地。
有关的古迹不止这一处,芜城市西北郊的旧城区中还有一座九林禅院,寺名是武则天凤笔亲题,门前一株龙柏据说是唐代国师善无畏亲手所植,考其树龄也确实接近一千三百年。
根据史志传说以及古迹考证,芜城市文化部门最终决定“还原”千年之前的历史原貌,在昭亭山腰一处相对的开阔的缓坡上重建翠亭庵,便是柳菲儿与柳言成母子现在看见的这座庵堂。
观音庵的城中拆除与山中重建,都是已退休的芜城前任市长风怀远任内发生的事。据说当年风怀远听了文化部门的意见,也曾想保留城中的观音庵,但看了新城区规划图,文化一条街的建设倒是其次,还牵涉到交通改造与道路拓宽、城区下水道及管网的铺设规划。他的意见也是拆除,同时建议按历史传说在昭亭山重建。
“现代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就请菩萨上山吧!按古代传说,观音菩萨是重归故地,谈今天的事情,也能给昭亭山风景区做点贡献。”——这是风怀远在讨论会上,说的一句半开玩笑的话。
这座观音庵历史虽悠久,但其建筑是近代重修的,没有什么文物价值,就地拆除了,然后在昭亭山中重修,名称也从“送子观音庵”恢复为史志记载的“翠亭庵”。
寺庙选址是非常有讲究的,就算不公开宣传,暗中也要考察风水。芜城最大的实业家、荣道集团的董事长张荣道,是新建翠亭庵最大的捐资人,当时也是他负责选址。张荣道对翠亭庵“点坛基”没有十足的把握,请了一个叫风君子的人来看,最终确定了正殿法坛的位置。
一千三百多年前,小仙童清风施法移庵出山,芜州百姓以为神迹。一千三百多年后,翠亭庵又回到了原处,这回没用什么移转空间的大神通,就是一纸文件。
千年之前的传说看似遥不可及,但与当代人却有着千丝万缕、无形中割不断的联系。芜城中学的语文老师柳菲儿,就是唐初建造翠亭庵的柳家后人。
柳菲儿的丈夫石野也是芜城一位实业家,捐建翠亭庵时也曾出资。风君子是风怀远的儿子,与石野曾是高中同班同学,而他们的班主任,就是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柳菲儿,这种情况很少见。
借着国庆放假秋游的机会,柳菲儿带着儿子言成来到昭亭山上,在翠亭庵前实地讲述这一段故事。这段历史的承载很多很复杂,柳菲儿对孩子讲的内容,既谐趣又不失厚重,言成小小年纪尚不能完全明白,但记住了这些,今后随着岁月成长,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解。
小言成听完之后,却问了另一个问题:“进山的时候,山门石坊上刻的是‘古昭亭’三个字,但是妈妈教我背的那些唐诗中,都写成敬亭山啊?”
柳菲儿解释道:“这座山自古以来就叫昭亭,晋代初年为避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敬亭,后世多有沿用。”
小言成眨了眨眼睛追问道:“避什么讳呀,为什么呀?”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可说不清,柳菲儿正在很耐心的向儿子讲解,从山上走来了一对夫妇。
男子就是风君子,三十多岁,穿着紫绣黑底唐装,从容漫步面带微笑,相貌甚为端正俊朗,但两鬓已染霜雪之色。女子叫萧云衣,看上去二十五、六,穿着浅色休闲服,模样秀丽可爱,神情中透着几分俏皮活泼。
他们新婚不久,趁着十一假期出来玩,到了风君子的家乡,这一天也来到昭亭山上。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萧云衣道:“风景区也去过不少,见得多了,山水草木与别处也没什么两样,但听你一讲,有那么多典故出处,哪怕一块石头都大有故事,简直是变活了,再看一眼石头还是那块石头,感觉却大不相同,真有趣!”
风君子微笑道:“文有韵成诗,山水有韵见风情。若人心中无韵,那眼中也无风情,所见无非草木土石、平淡无奇。这座江南千年诗山所蕴含很多,你不了解她,当然眼中无物,看山也如看人,观形而知神。”
萧云衣也笑了,晃着风君子的手臂道:“我最喜欢听你讲这些了,你们芜城还有什么名胜古迹?”
风君子一指山下远方:“在文昌乡有一座文昌阁,是纪念昌黎先生韩愈的,你若不知韩昌黎,所见无非是一座古旧老楼,什么感觉都没有。……深山里有仙姑坛,更远的地方还有丹溪台,据说是仙人遗迹,你若无知无觉,走过去也看不出什么异常,无非是陵地成坛、丹丘台穴。……白莽山还有潜龙渊,我小时候摸进旁边的山洞,见过宋代人的亲笔提诗,几百年了,墨迹如新。”
萧云衣:“你还记得那首诗吗?”
风君子吟道:“层层怪石几千年,曲折通幽趣自然。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满到人间。”
萧云衣瞪大眼睛夸张道:“哇,有神龙啊!”
风君子:“那地方就叫潜龙渊,身临其境,怀神龙之思。”
萧云衣:“你记得清楚吗?最后一句有点不对劲,也不如你刚才介绍的那几首。”
风君子又笑了:“哪能谁都和李白比?……前面就是翠亭庵,过了翠亭庵就是太白楼了,传说李白一生九次到访敬亭,史料上明确记载了七次。”
萧云衣:“翠亭庵?就是你小时候上的幼儿园,现在搬到这里了?”
风君子答道:“是它也不是它,那时候叫送子观音庵。要不,我们也进去烧个香?”
萧云衣脸红了,指着进出庵门的游客,岔开话题问道:“依你刚才说的,这些上山来烧香的,真能看见菩萨吗?”
风君子淡然道:“若心中不见无量光毫,佛坛上所见,也不过是泥塑木胎。”
萧云衣:“话也不能这么说吧,那些人很虔诚的,我能看出来。”
风君子摇头道:“世人常说信则灵,这句话也不全对,菩萨行观人如我、冷眼悲悯,信不信是自己的事,若只见心中所求不知所行的话,菩萨就如那香案前的青烟。”
萧云衣拍了他一下:“瞧你这话说的,烧香只能看见香,还看不见菩萨了?”
风君子露出几分顽皮的神情:“那也说不定呀。”
萧云衣:“说不定什么?”
风君子呵呵笑道:“说不定菩萨就是庙门前卖水果的大妹子,认识不认识,那就另说了。”
萧云衣微微皱眉道:“老公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