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关东与关西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初平元年,正月。
奔走谋划的关东州郡经过了一个冬季的招兵买马,终于正式公开竖起了讨伐雒阳董卓逆贼的旗号,渤海太守、党人新晋之首的袁绍被各路人马尊为盟主,名义上开始领导关东的各路人马和董卓控制的雒阳朝廷正面对抗。
因为参与起事大多是各个州郡的刺史、太守,袁绍为了名正言顺统领各路人马,也是为了让关东起事反抗雒阳的人马出师有名,就自号为车骑将军,同时授予了其他各位太守、刺史杂号将军的名号。
袁绍和与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从北面威胁雒阳,袁术驻兵在南阳郡的鲁阳,从南面威胁雒阳,而豫州刺史孔伷则率兵在颍川郡驻扎,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则一同驻扎在兖州陈留郡的酸枣,分别从东南面和东面威胁雒阳。
这各路人马人数都号称有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虽然并不是整个关东州郡一同讨伐董卓,像徐州、幽州、荆州、扬州各地的郡县态度都是暧昧不明,但由袁绍为首的讨董联军依然是声势浩大。
而身为联军盟主的袁绍的风头更是一时无两,诸多士人豪杰纷纷前往投奔,俨然有“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的盛大场面。
而面对关东各州郡如此声势浩大的动静,雒阳的朝廷的动作就显得有些安静了。
董卓也曾想要大举发兵前往关东平叛,但却遭到了不少朝臣的反对,其中以郑泰作为代表,他认为董卓有必胜之势,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去和关东的联军一决胜负。
郑泰在朝议上侃侃而谈,指出了关东联军必败的三点。
第一点,关东联军的官职都是自己封的,没有得到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不过是一时间倚仗兵多势强来和雒阳的朝廷对阵,时间一久,这些人将会各自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互相掣肘,不肯同心合力。
第二点,董卓在关西崛起,年轻时就出任将帅,熟悉军事。而袁绍袁术却只是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张邈是东平郡的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孔伷只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绝不可能是董卓的对手。
第三点,关东地区百姓黔首的太平日子已经过习惯了,兵卒也不熟悉作战,而关西地区的黔首、士卒都是在不断抵抗这羌胡的入侵,连妇女在危急时刻都能够弯弓作战来御敌。关东的兵马不堪战,而董卓的手下却拥有凉、并两州的精兵劲卒,一经交战关东无人能够抵挡。
有这必胜的三点,又何必在联军风头正盛的时候,大举发兵去和联军一决胜负呢。
董卓接受了郑泰的建议,不过却也并不完全是因为郑泰说的这三点,而是关西那一边刚刚派出去使节,征召皇甫嵩、盖勋回朝,在还没得到皇甫嵩、盖勋等人应征入京的确切消息之前,董卓也不敢大举对关东用兵,毕竟一旦关西的皇甫嵩、盖勋等人也一同起事,那倾巢而出、空虚的雒阳将无力抵抗皇甫嵩的兵马。
董卓对于皇甫嵩的忌惮之心,远远大于对袁绍等人的忌惮之意,而且也只有解除皇甫嵩的兵权,董卓才能够完全整合关西各地的实力和关东的州郡对抗,胡轸、杨定的凉州兵马可是到现在还停滞在渝麋、汧县之间,因为畏惧皇甫嵩的兵威,迟迟不敢跨越三辅的辖区,东进到雒阳和董卓的兵马汇合。
一时间,讨董联军和雒阳的董卓虽然彼此都在厉兵秣马,但关东各地却是毫无战火燃起,因为这一次东西对抗的焦点和先手,是在长安,在三辅。
···
车声辘辘,马鸣萧萧,一众车马行走在因为冰雪解冻不久,路面土质还有些湿软的官道上。
从洛阳到长安,这一路走来,出使的行程甚是急促,但随行人员却依然要装作脸色淡定的样子,尽管如今关东兵起,对雒阳朝廷的形势异常不利,但对于董卓一方,却是丝毫不能暴露出来胆怯或者焦虑的样子。
阎行策马望着这一大片有些熟悉的三辅平原,还有国朝名都的长安,心中感慨骤生,自己第一次进入三辅之时,是大军云集,意气风扬,离开三辅之时,却是寄人篱下,不得不隐藏蛰伏。
这乱世的格局变化,就是如此的变幻莫测,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 -->>
初平元年,正月。
奔走谋划的关东州郡经过了一个冬季的招兵买马,终于正式公开竖起了讨伐雒阳董卓逆贼的旗号,渤海太守、党人新晋之首的袁绍被各路人马尊为盟主,名义上开始领导关东的各路人马和董卓控制的雒阳朝廷正面对抗。
因为参与起事大多是各个州郡的刺史、太守,袁绍为了名正言顺统领各路人马,也是为了让关东起事反抗雒阳的人马出师有名,就自号为车骑将军,同时授予了其他各位太守、刺史杂号将军的名号。
袁绍和与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从北面威胁雒阳,袁术驻兵在南阳郡的鲁阳,从南面威胁雒阳,而豫州刺史孔伷则率兵在颍川郡驻扎,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则一同驻扎在兖州陈留郡的酸枣,分别从东南面和东面威胁雒阳。
这各路人马人数都号称有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虽然并不是整个关东州郡一同讨伐董卓,像徐州、幽州、荆州、扬州各地的郡县态度都是暧昧不明,但由袁绍为首的讨董联军依然是声势浩大。
而身为联军盟主的袁绍的风头更是一时无两,诸多士人豪杰纷纷前往投奔,俨然有“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的盛大场面。
而面对关东各州郡如此声势浩大的动静,雒阳的朝廷的动作就显得有些安静了。
董卓也曾想要大举发兵前往关东平叛,但却遭到了不少朝臣的反对,其中以郑泰作为代表,他认为董卓有必胜之势,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去和关东的联军一决胜负。
郑泰在朝议上侃侃而谈,指出了关东联军必败的三点。
第一点,关东联军的官职都是自己封的,没有得到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不过是一时间倚仗兵多势强来和雒阳的朝廷对阵,时间一久,这些人将会各自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互相掣肘,不肯同心合力。
第二点,董卓在关西崛起,年轻时就出任将帅,熟悉军事。而袁绍袁术却只是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张邈是东平郡的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孔伷只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绝不可能是董卓的对手。
第三点,关东地区百姓黔首的太平日子已经过习惯了,兵卒也不熟悉作战,而关西地区的黔首、士卒都是在不断抵抗这羌胡的入侵,连妇女在危急时刻都能够弯弓作战来御敌。关东的兵马不堪战,而董卓的手下却拥有凉、并两州的精兵劲卒,一经交战关东无人能够抵挡。
有这必胜的三点,又何必在联军风头正盛的时候,大举发兵去和联军一决胜负呢。
董卓接受了郑泰的建议,不过却也并不完全是因为郑泰说的这三点,而是关西那一边刚刚派出去使节,征召皇甫嵩、盖勋回朝,在还没得到皇甫嵩、盖勋等人应征入京的确切消息之前,董卓也不敢大举对关东用兵,毕竟一旦关西的皇甫嵩、盖勋等人也一同起事,那倾巢而出、空虚的雒阳将无力抵抗皇甫嵩的兵马。
董卓对于皇甫嵩的忌惮之心,远远大于对袁绍等人的忌惮之意,而且也只有解除皇甫嵩的兵权,董卓才能够完全整合关西各地的实力和关东的州郡对抗,胡轸、杨定的凉州兵马可是到现在还停滞在渝麋、汧县之间,因为畏惧皇甫嵩的兵威,迟迟不敢跨越三辅的辖区,东进到雒阳和董卓的兵马汇合。
一时间,讨董联军和雒阳的董卓虽然彼此都在厉兵秣马,但关东各地却是毫无战火燃起,因为这一次东西对抗的焦点和先手,是在长安,在三辅。
···
车声辘辘,马鸣萧萧,一众车马行走在因为冰雪解冻不久,路面土质还有些湿软的官道上。
从洛阳到长安,这一路走来,出使的行程甚是急促,但随行人员却依然要装作脸色淡定的样子,尽管如今关东兵起,对雒阳朝廷的形势异常不利,但对于董卓一方,却是丝毫不能暴露出来胆怯或者焦虑的样子。
阎行策马望着这一大片有些熟悉的三辅平原,还有国朝名都的长安,心中感慨骤生,自己第一次进入三辅之时,是大军云集,意气风扬,离开三辅之时,却是寄人篱下,不得不隐藏蛰伏。
这乱世的格局变化,就是如此的变幻莫测,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