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云胡不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乾德殿。
太子回宫后,便直接去探望皇帝。
近来皇帝病体越发的沉重,身旁时刻都要有人照料,楼蘩几乎片刻都不离身的伺候。太子虽已把持了朝局,并不担忧乾坤有变,但也不能不防着哪天皇帝突然不省人事了,楼蘩借机矫诏或是拿出什么不该拿出的遗嘱来,便也在皇帝身旁安插了许多眼线,伺机将楼蘩同皇帝隔绝起来。自己有闲暇时也常来探视,又叮嘱太子妃日日来皇帝跟前请安问候。
所幸目下皇帝心明眼亮,倒也不必过于紧张担忧。太子听侍卫回禀,今日皇帝兴起,还同赵世番在后殿赏了一会儿花。
太子并不担心赵世番向皇帝告状——他也已羽翼丰满,再不是当年那个能轻易被按在地上打板子的小孩子了。且人老了,需要依靠时,意志也就变得软弱。如今皇帝还得向他托付后事,指望他善待楼蘩生的那个小杂种,便也对他格外和善纵容,已不再为些许小错就对他横加训斥了。
手握大权真是痛快啊。
太子来到乾德殿里时,楼蘩并不在皇帝跟前。
皇帝精神果然还好,正独自坐在书桌前翻看着什么。午后静谧的阳光洒了满座,皇帝衰老的面容也在阳光中显得安详。
太子老远望了一眼,先认出案头那幅画——那画皇帝常年悬挂在寝殿中,直到那年续娶了楼蘩才收起来,供奉进他阿娘生前居住的含章殿中——那是他阿娘的画像。再上前看真切了,才知道皇帝正在翻看早年的信笺书札,想来也都是他阿娘的遗物。
他叫了一声“阿爹”,皇帝才抬起头来,过了一会儿才道,“阿雝你来了。”
太子便道,“是。”他心里皇帝是背叛了他阿娘的,很不想听皇帝追念她,便先将自己去过杨浩府上的事告诉皇帝。
皇帝闻言倒是沉吟了一会儿,才抬头问他,“你是想起用这倔夫子吗?”
杨浩也就是东郡公——他是白身,并无爵位。只因他博学高节誉满朝野,人敬重他,便以籍贯东郡相称,呼他为“东郡公”。
太子确实想起用杨浩。便如当年汉太子请动商山四皓出山,刘邦便觉着太子羽翼丰满动摇不得,太子也有请杨浩为自己张目的心思。赵家人总不对他屈膝,他不可能放任自流,迟早要刀口相向。弑师的名声太难听,代价也势必不小,他需得另尊一座山头,淡化赵世番太子之师的身份。尊崇杨浩这样的大儒便是最好的手段。
当然这都是他即位之后的事了。
太子便道,“他门下每三年便有一次辩经,今年听说连国子监也惊动了。儿臣心中好奇,便去观摩了一番。”
皇帝不觉就一笑,问道,“观摩得如何了?”
太子想到那些开口闭口天道、人君的言论,便一皱眉,道,“勘定经义是国之大事。瑚琏之器就该置之庙堂之上,岂能握在这些山野读书人手里,任由他们敷衍发挥?”
皇帝便知道他是被指点、评说得不那么愉快了,又一笑,道,“理是这么个理,事就又是另一码事了。读书人探讨经义是天性也是本职,古来如此。将读书人尽数网罗入朝不可能,不许探讨就更不可能了。”
太子心想也不尽然——只消他今日将杨浩杀了,三十年内势必无人敢再大张旗鼓的辩经。三十年后再杀一人,一百年内读书人都得噤声。不过既然杨浩暂且有用,他当然不急着为此事发难。
听闻皇帝有考校他的意思,便道,“儿臣觉着这也不难,只消仿当年白虎观事,广召天下名宿大儒公开辩经,勘误正谬,确定五经正本经义颁布天下。一经再无二义,天下读书人学术皆本与此,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分辩探讨了。”
皇帝便点了点头——太子确实乖谬、霸道,但论说聪明权谋,也真心并不是昏庸之辈,“不过也得能拿出令天下读书人都心服口服的正经正义才可。且乱世修兵、盛世修典,如今天下都未一统,学术又怎么能一统?”
皇帝便又同太子说到日后天下的局面,难免就问起北疆战事。
突厥距长安何止千里,今日收到的战报也已是七天之前发出的。纵然是皇帝也不能一手掌握,不过大局总还是心中有数,知道两军已然交兵,战况乐观。他有心趁着这次战事令太子熟悉外务,因此许多事都先经太子处置,他再过问。
太子处置、回答得也很得他的心意。
皇帝自己也知道,以太子的心性怕难是圣主明君。但他并不担心太子日后驾驭不了朝政,倒是颇有些担忧太子会成为智瑶一类的人物——才貌双全,文武兼备,也不乏辩才和果敢,可惜心存不仁,孤寡自专,最终落得被人合力算计的下场。不过再想想,纵然太子是智瑶又如何,如今天下的局势早同三家分晋时不同了。
只不过他还是希望儿子能仁德爱人... -->>
乾德殿。
太子回宫后,便直接去探望皇帝。
近来皇帝病体越发的沉重,身旁时刻都要有人照料,楼蘩几乎片刻都不离身的伺候。太子虽已把持了朝局,并不担忧乾坤有变,但也不能不防着哪天皇帝突然不省人事了,楼蘩借机矫诏或是拿出什么不该拿出的遗嘱来,便也在皇帝身旁安插了许多眼线,伺机将楼蘩同皇帝隔绝起来。自己有闲暇时也常来探视,又叮嘱太子妃日日来皇帝跟前请安问候。
所幸目下皇帝心明眼亮,倒也不必过于紧张担忧。太子听侍卫回禀,今日皇帝兴起,还同赵世番在后殿赏了一会儿花。
太子并不担心赵世番向皇帝告状——他也已羽翼丰满,再不是当年那个能轻易被按在地上打板子的小孩子了。且人老了,需要依靠时,意志也就变得软弱。如今皇帝还得向他托付后事,指望他善待楼蘩生的那个小杂种,便也对他格外和善纵容,已不再为些许小错就对他横加训斥了。
手握大权真是痛快啊。
太子来到乾德殿里时,楼蘩并不在皇帝跟前。
皇帝精神果然还好,正独自坐在书桌前翻看着什么。午后静谧的阳光洒了满座,皇帝衰老的面容也在阳光中显得安详。
太子老远望了一眼,先认出案头那幅画——那画皇帝常年悬挂在寝殿中,直到那年续娶了楼蘩才收起来,供奉进他阿娘生前居住的含章殿中——那是他阿娘的画像。再上前看真切了,才知道皇帝正在翻看早年的信笺书札,想来也都是他阿娘的遗物。
他叫了一声“阿爹”,皇帝才抬起头来,过了一会儿才道,“阿雝你来了。”
太子便道,“是。”他心里皇帝是背叛了他阿娘的,很不想听皇帝追念她,便先将自己去过杨浩府上的事告诉皇帝。
皇帝闻言倒是沉吟了一会儿,才抬头问他,“你是想起用这倔夫子吗?”
杨浩也就是东郡公——他是白身,并无爵位。只因他博学高节誉满朝野,人敬重他,便以籍贯东郡相称,呼他为“东郡公”。
太子确实想起用杨浩。便如当年汉太子请动商山四皓出山,刘邦便觉着太子羽翼丰满动摇不得,太子也有请杨浩为自己张目的心思。赵家人总不对他屈膝,他不可能放任自流,迟早要刀口相向。弑师的名声太难听,代价也势必不小,他需得另尊一座山头,淡化赵世番太子之师的身份。尊崇杨浩这样的大儒便是最好的手段。
当然这都是他即位之后的事了。
太子便道,“他门下每三年便有一次辩经,今年听说连国子监也惊动了。儿臣心中好奇,便去观摩了一番。”
皇帝不觉就一笑,问道,“观摩得如何了?”
太子想到那些开口闭口天道、人君的言论,便一皱眉,道,“勘定经义是国之大事。瑚琏之器就该置之庙堂之上,岂能握在这些山野读书人手里,任由他们敷衍发挥?”
皇帝便知道他是被指点、评说得不那么愉快了,又一笑,道,“理是这么个理,事就又是另一码事了。读书人探讨经义是天性也是本职,古来如此。将读书人尽数网罗入朝不可能,不许探讨就更不可能了。”
太子心想也不尽然——只消他今日将杨浩杀了,三十年内势必无人敢再大张旗鼓的辩经。三十年后再杀一人,一百年内读书人都得噤声。不过既然杨浩暂且有用,他当然不急着为此事发难。
听闻皇帝有考校他的意思,便道,“儿臣觉着这也不难,只消仿当年白虎观事,广召天下名宿大儒公开辩经,勘误正谬,确定五经正本经义颁布天下。一经再无二义,天下读书人学术皆本与此,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分辩探讨了。”
皇帝便点了点头——太子确实乖谬、霸道,但论说聪明权谋,也真心并不是昏庸之辈,“不过也得能拿出令天下读书人都心服口服的正经正义才可。且乱世修兵、盛世修典,如今天下都未一统,学术又怎么能一统?”
皇帝便又同太子说到日后天下的局面,难免就问起北疆战事。
突厥距长安何止千里,今日收到的战报也已是七天之前发出的。纵然是皇帝也不能一手掌握,不过大局总还是心中有数,知道两军已然交兵,战况乐观。他有心趁着这次战事令太子熟悉外务,因此许多事都先经太子处置,他再过问。
太子处置、回答得也很得他的心意。
皇帝自己也知道,以太子的心性怕难是圣主明君。但他并不担心太子日后驾驭不了朝政,倒是颇有些担忧太子会成为智瑶一类的人物——才貌双全,文武兼备,也不乏辩才和果敢,可惜心存不仁,孤寡自专,最终落得被人合力算计的下场。不过再想想,纵然太子是智瑶又如何,如今天下的局势早同三家分晋时不同了。
只不过他还是希望儿子能仁德爱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