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大国崛起164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定国在进入军事学院第一天,便被李鸿飞的演讲触动。
之后的学习之中,除了在速成班学习基础课程外,他甚至还经常抽空去常规班进行旁听。
李定国能成为著名抗清将领,其本身的军事指挥才能并不弱,对于全火器部队的理解程度,自然也比别的将领更深刻,他所缺乏的,只是一个扩展眼界的平台而已。
这南京军事学院,就是如今大明最好的平台了。
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随着李定国接触的科目越多,他对李鸿飞的军事才能也越发赞叹,有这样一位,对各类火器装备理解如此深刻的指挥官,难怪如今的明军,战斗力如此强悍。
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定国也发现,李鸿飞在学院中,不断给学员们灌输国家、荣誉、职责,以及纪律等思想。
这些东西,以往那些军人也听过不少,不过都是些圣人之言,虽然能熟记于心,却对这群大老粗没有多少影响力,太过虚无缥缈的东西,一般人真的很难理解与接受。
而李鸿飞往往能化繁为简,将那些大道理融入到周边的小事之中,以平常的生活琐事进行举例,让一众军官很轻易地,便明白了这些道理之中的真谛。
或许,从生活琐事之中,体会人生真谛,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吧。
国家大义,李鸿飞都能侃侃而谈,甚至令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军人,也从中领悟了不少哲理,可唯独对皇权,忠君,这些方面,李鸿飞基本都是能避则避,若实在避不开,则会清淡描写地带过。
曾经一次学员之间的聚会,李鸿飞在“喝高”了的情况下说道:“军队,其实是老百姓的军队,军队中的士兵,全都来自百姓之中,他们的责任,本就是该保护这全天下的老百姓,而不是成为一家一姓的私军,走狗。”
这句话一出口,终于撬开了李定国的心,大顺军起义之初,不就是抱着这种理念吗?
如果李鸿飞真要与朱由检对着干,他李定国一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
当然了,这样的“危险”言论一出,很快就被锦衣卫获悉,并传入朱由检耳朵里。
好在李鸿飞的言论,并未直指皇室,甚至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那是在职责某些拥兵自重的将领,这也让朱由检无可奈何。
不过两人的矛盾,至此越发尖锐,就连以往与李鸿飞交好的王国兴,王承恩两大特务头子,如今都对其避而不见。
明军之中,不少高级将领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驻守苏州的第一集团军,甚至隐约传出一个论调:坚决反对任何有损军队,与国家稳定发展背道而驰的决策。
这不明摆着是在针对朱由检吗?
当初撤掉李鸿飞这位常胜将军,军队之中已经颇有微词,不少人认为北伐在即,这样的国运之战,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官,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取得胜利。
之后收复台湾的战役,大家原本都以为会派李鸿飞上场,结果朱由检宁愿调换第一集团军的装备,也要将战争规模控制在十万人以下,这令大部分将领心寒。
妒贤嫉能,也不是这样一个搞法吧!
所以当李鸿飞说出那番“酒后言论”,大部分高级将领终于明白,李鸿飞已经暗地里向朱家皇室“宣战”了。
既然是“宣战”,那这些将领就必须做出站队。
支持朱由检,按其一贯作风,武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尤其是那些一心为国,不善钻营的将领,很可能因为屡立战功,反而遭受猜忌,从而莫名其妙断送仕途。
至于支持李鸿飞,对方在江南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朱家皇室更高,而且明军之中大部分将领,都曾受到过李鸿飞的提携与指点,不仅是百姓将其奉为战神,一些军队将领,更是将其当做军人的典范。
但光凭这两点还不够,朱家皇室经营近三百余年,早已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正统观念,即便是如今腐朽没落,但余威犹存,不可小觑。
而且朱由检的那套治军理念,也是李鸿飞教授的,虽然朱由检下手更黑,更没底线,但点子是李鸿飞出的,难保对方得势后不会做出同样的事情,真到了那个地步,估计没人能治得了对方。
所以思来想去,除了一些对李鸿飞无比信任的军官将领之外,大部分人选择了两不相帮。
毕竟这也是朱由检与李鸿飞都希望的,政治斗争,还没达到动用军队这个大杀器的地步。
其实说起来虽然惊心动魄,但事实上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这样的斗争,以往朱由检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回,从魏忠贤到东林党,朱由检一直都在与他们进行着权力的争夺。
只是这次争斗的对象,从文臣换成了武将,而武将夺权的危险性,又远比文臣来得高。
或许是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又或者是想要再次削弱李鸿飞在武将之中的影响力,朱由检在军队整训完毕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北伐战争。
在他看来,只有北伐取胜,才能最大限度的削弱李鸿飞对军队的影响力,同时自作聪明地启用“新人”,试图获取那些新军将领的支持。
朱由检此举确实高明,之前西征收编的军队,包括云南沐王府的军队,总共四个集团军,四十万人的大编制,再加上黄德功这样的铁杆支持者,一旦拉拢了这些军队将领的支持,以皇室正统的威势,基本稳压李鸿飞一头。
要不是李鸿飞抓牢了军事学院,加上获得了底层老百姓的认可,还真不是朱由检的对手,如果朝中文武百官,都不为李鸿飞说话,而他在百姓之中又没什么好口碑,那么李鸿飞距离罢官也就不远了。
双方势力暗流涌动,似乎随时有可能一触即发,但无论朱由检,还是李鸿飞都明白,如今还不是时候,北伐才是重中之重。
此番北伐,就是一场全面战争,东起扬州... -->>
李定国在进入军事学院第一天,便被李鸿飞的演讲触动。
之后的学习之中,除了在速成班学习基础课程外,他甚至还经常抽空去常规班进行旁听。
李定国能成为著名抗清将领,其本身的军事指挥才能并不弱,对于全火器部队的理解程度,自然也比别的将领更深刻,他所缺乏的,只是一个扩展眼界的平台而已。
这南京军事学院,就是如今大明最好的平台了。
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随着李定国接触的科目越多,他对李鸿飞的军事才能也越发赞叹,有这样一位,对各类火器装备理解如此深刻的指挥官,难怪如今的明军,战斗力如此强悍。
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定国也发现,李鸿飞在学院中,不断给学员们灌输国家、荣誉、职责,以及纪律等思想。
这些东西,以往那些军人也听过不少,不过都是些圣人之言,虽然能熟记于心,却对这群大老粗没有多少影响力,太过虚无缥缈的东西,一般人真的很难理解与接受。
而李鸿飞往往能化繁为简,将那些大道理融入到周边的小事之中,以平常的生活琐事进行举例,让一众军官很轻易地,便明白了这些道理之中的真谛。
或许,从生活琐事之中,体会人生真谛,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吧。
国家大义,李鸿飞都能侃侃而谈,甚至令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军人,也从中领悟了不少哲理,可唯独对皇权,忠君,这些方面,李鸿飞基本都是能避则避,若实在避不开,则会清淡描写地带过。
曾经一次学员之间的聚会,李鸿飞在“喝高”了的情况下说道:“军队,其实是老百姓的军队,军队中的士兵,全都来自百姓之中,他们的责任,本就是该保护这全天下的老百姓,而不是成为一家一姓的私军,走狗。”
这句话一出口,终于撬开了李定国的心,大顺军起义之初,不就是抱着这种理念吗?
如果李鸿飞真要与朱由检对着干,他李定国一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
当然了,这样的“危险”言论一出,很快就被锦衣卫获悉,并传入朱由检耳朵里。
好在李鸿飞的言论,并未直指皇室,甚至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那是在职责某些拥兵自重的将领,这也让朱由检无可奈何。
不过两人的矛盾,至此越发尖锐,就连以往与李鸿飞交好的王国兴,王承恩两大特务头子,如今都对其避而不见。
明军之中,不少高级将领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驻守苏州的第一集团军,甚至隐约传出一个论调:坚决反对任何有损军队,与国家稳定发展背道而驰的决策。
这不明摆着是在针对朱由检吗?
当初撤掉李鸿飞这位常胜将军,军队之中已经颇有微词,不少人认为北伐在即,这样的国运之战,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官,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取得胜利。
之后收复台湾的战役,大家原本都以为会派李鸿飞上场,结果朱由检宁愿调换第一集团军的装备,也要将战争规模控制在十万人以下,这令大部分将领心寒。
妒贤嫉能,也不是这样一个搞法吧!
所以当李鸿飞说出那番“酒后言论”,大部分高级将领终于明白,李鸿飞已经暗地里向朱家皇室“宣战”了。
既然是“宣战”,那这些将领就必须做出站队。
支持朱由检,按其一贯作风,武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尤其是那些一心为国,不善钻营的将领,很可能因为屡立战功,反而遭受猜忌,从而莫名其妙断送仕途。
至于支持李鸿飞,对方在江南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朱家皇室更高,而且明军之中大部分将领,都曾受到过李鸿飞的提携与指点,不仅是百姓将其奉为战神,一些军队将领,更是将其当做军人的典范。
但光凭这两点还不够,朱家皇室经营近三百余年,早已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正统观念,即便是如今腐朽没落,但余威犹存,不可小觑。
而且朱由检的那套治军理念,也是李鸿飞教授的,虽然朱由检下手更黑,更没底线,但点子是李鸿飞出的,难保对方得势后不会做出同样的事情,真到了那个地步,估计没人能治得了对方。
所以思来想去,除了一些对李鸿飞无比信任的军官将领之外,大部分人选择了两不相帮。
毕竟这也是朱由检与李鸿飞都希望的,政治斗争,还没达到动用军队这个大杀器的地步。
其实说起来虽然惊心动魄,但事实上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这样的斗争,以往朱由检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回,从魏忠贤到东林党,朱由检一直都在与他们进行着权力的争夺。
只是这次争斗的对象,从文臣换成了武将,而武将夺权的危险性,又远比文臣来得高。
或许是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又或者是想要再次削弱李鸿飞在武将之中的影响力,朱由检在军队整训完毕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北伐战争。
在他看来,只有北伐取胜,才能最大限度的削弱李鸿飞对军队的影响力,同时自作聪明地启用“新人”,试图获取那些新军将领的支持。
朱由检此举确实高明,之前西征收编的军队,包括云南沐王府的军队,总共四个集团军,四十万人的大编制,再加上黄德功这样的铁杆支持者,一旦拉拢了这些军队将领的支持,以皇室正统的威势,基本稳压李鸿飞一头。
要不是李鸿飞抓牢了军事学院,加上获得了底层老百姓的认可,还真不是朱由检的对手,如果朝中文武百官,都不为李鸿飞说话,而他在百姓之中又没什么好口碑,那么李鸿飞距离罢官也就不远了。
双方势力暗流涌动,似乎随时有可能一触即发,但无论朱由检,还是李鸿飞都明白,如今还不是时候,北伐才是重中之重。
此番北伐,就是一场全面战争,东起扬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