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清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百石,还不及世子郡王。
朱高炽终究没能跳出六界,眼见老爹丝毫不留情面,再不敢玩任何心眼,也不再听官属幕僚和平王妃的谏言,再次上表,自陈过错,誓言一定痛改前非。只是希望父皇能宽限些时日,再送坐罪之人入京。
有朝臣想为平王说话,却无处着手。
天子处置平王,理由正当。亲情大义均站都住脚。
以宗室之法,平王没有降爵,只减禄米,已是从轻处罚。殊不见犯错的其他藩王,要么关押宗人府,要么贬为庶人,发边陲劳动改造。处罚最轻的也没了爵位,只能老老实实做个富家翁。
为平王喊冤?不可行。万一弄巧成拙,谁也无法承担责任。
得知父王目前情况,朱瞻基在朱棣面前几次求情,都没能让朱棣松口。
朱棣却也未曾气恼,只和道衍说:“朕的长孙远比他父王聪慧百倍,可惜了。”
听到朱棣的话,道衍念了一声佛号,没有接言。
纵有惋惜,心意已定,终不会更改。
“今日兴宁伯入宫授课。”朱棣话锋一转,“你师徒二人也有数日未见,可要与朕同去文华殿?”
“陛下有命,安敢不从。”道衍站起身,虽须眉皆白,更显苍老,却不需人搀扶,走得极稳。
文华殿中,孟清和点着挂起的“世界地图”,口沫横飞。
两位亲王和两位世子听得如痴如醉,双眼放光。
只苦了举图的宦官,胳膊酸了,也必须等到轮班才能休息。
朱棣和道衍来时,孟清和正讲到开辟新航路的美好前景,列出船队远航能为大明带回的利益。主题思想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海外广阔,遍地是黄金,不挖白不挖啊!
海外之地讲完,话题又转到了临近的日本琉球等地。
“倭寇侵我沿海,卫所官军屡次出击仍无法剿灭,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孟清和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明中后期,倭寇的确是盘踞在大明沿海的一颗毒瘤。到了后期,假倭数倍于真倭,商人海盗之外,甚至有官员勾结其中,更难以剿灭。
“倭寇非癣疥之患,我大明威武之师,不能剿灭此等凶徒,怎安百姓?”
点到即止,不能说得太过。
朱高炽和朱高燧都陷入沉思,朱瞻基没有出声,朱瞻壑有些懵懂。
暖阁外,朱棣抬手,不令宦官通报,和道衍驻足片刻,却没有进入暖阁,而是转身离开。
北虏,南倭,辽东女真,西南番邦。
想起锦衣卫递上的条子,对照孟清和的授课内容,朱棣停下脚步,看向道衍,感慨道:“少师收了个好徒弟。”
道衍谦虚,笑道:“陛下也有了个好臣子。”
朱棣笑了,何必羡慕大和尚,自家人,有能耐才好。
既然有才,那就该赏。
当日课程讲完,孟清和正准备出宫,白彦回却在文华殿外候着,见到孟清和,笑着行礼,道:“恭喜伯爷。”
孟清和脚步一顿,“白公公所指为何?”
“陛下有旨,赏兴宁伯银一百两,宝钞五百锭。”
孟清和眼睛圆了,平白无故,怎么赏钱?
白彦回没有道出缘由,只笑眯眯指着身前的箱子,“箱子有些分量,咱家遣人送到宫门前。”
“多谢白公公。”
孟清和道谢,仍是没弄明白赏银何来。
不过,天子给钱总是好事。顶多再被老朱家压榨几次。反正早就被压榨习惯了,多来几次也没什么。
实在不成,找国公爷拿主意。以国公爷的政-治-嗅-觉,钱该不该拿,第一时间就能给出答案。
白彦回吩咐四个宦官送孟清和到奉天门,自己快步赶回西暖阁伺候。
抬着箱子,一路走到宫门前,四个宦官头上都冒出了热汗。
“辛苦了。”
孟伯爷出手一向大方,搬一回箱子,四个宦官都有入账。谢过孟清和,同门前当值的锦衣卫交代一番,颇有些依依不的转身离开。
“劳烦遣人知会本官亲卫。”
孟清和入宫,亲卫必须在宫外等着,想找人,得请锦衣卫跑腿。
“伯爷稍等。”
当值的锦衣卫百户是个生面孔,但也晓得兴宁伯是“自己人”,当即叫来一名小旗,吩咐几句,小旗应诺,领命而去。
片刻后,亲卫没等到,却见一身大红锦衣的杨铎迎面走来。
临近傍晚,气温未见降低多少。站在宫门前,孟清和出了一层薄汗,杨铎却是通身清爽,一滴汗水不见。
孟伯爷承认,他羡慕嫉妒恨了。
一样都是武官,怎么就差了这么多?
“杨指挥好。”
杨铎颔首,“兴宁伯这是要出宫?”
“正是。”见杨铎的视线落在脚边的箱子上,孟清和解释了一句,“天子赏赐。”
“恭喜伯爷。”
“不敢。”
孟清和笑笑,不知该继续说些什么,一时有冷场。
突然,杨铎上前半步,俯身,如丝绒般的嗓音滑过孟清和耳边,“西南之事已了,伯爷自可宽心。”
愣了一下,孟清和才意识到,两人的距离似乎有些过近了。抬起头,杨铎已经退开,高福等人已快步前来,行礼后,抬起了箱子。
从亲卫手中接过缰,孟清和回头,杨铎已不在原地。思及他刚才所言,心头却是一动。
西南?
回到国公府,孟清和寻到中堂,将天子赏赐和杨铎之言原原本本,一丝不漏的告知沈瑄
放下看到一半的兵册,沈瑄缓缓勾起嘴角,眼波流转,摄人心魄,“过来。”
孟清和不解,还是老实过去了。
当下,国公爷扣住孟伯爷的后颈,呼吸擦过他的脸颊,“十二郎以为,杨指挥是指什么?”
“西南……是普安州?”
道出答案,孟清和仍有几分迟疑。
沈瑄却点了头,捏了一下孟清和的耳垂,“此事暂了,十二郎不必过于费神。”
“可……”
“如再有事起,交由瑄即可。”
孟清和眨眼,再眨眼,国公爷的语气,貌似有几分……不满?
不等他完全想明白,唇已被咬住。
事实证明,想完全明白侯二代的心思,对孟伯爷而言,仍属高难度任务。
永乐六年九月壬戌,永乐帝出南京,巡幸北疆。
六部尚书,礼部尚书病重,其余五部尚书,四人留京,只有户部尚书夏元吉随扈。
汉王赵王骑马,朱瞻基和朱瞻壑乘车。孟清和有幸被请到车中,名为讲学,实际兼有“保姆”职责。
一个小少年,一个三头身,从出了南京,一路都在为什么。除孟伯爷,连三头身的亲爹都HOLD不住。
御驾驻跸山东,有快马从北来报,瓦剌首领马哈木召集四部,集-结-四千骑兵,在阿鲁浑河再败鞑靼。
“据报,鞑靼余部今逃至胪朐河,有侵兀良哈诸卫之意。”
报信的千户说完,自永乐帝以下,随扈的文武官员都感到不可思议。被瓦剌打败了,逃命不及,还策划攻打兀良哈,侵-扰-大明边境?
永乐帝不解,随扈文武一样满头雾水。
只要脑子正常的,就不会下这样的决定。排除本雅失里,此人已非常理能够揣测,以狡猾著称的阿鲁台也失心疯了吗?
这架势,是认为大明发兵的速度还不够快?
百石,还不及世子郡王。
朱高炽终究没能跳出六界,眼见老爹丝毫不留情面,再不敢玩任何心眼,也不再听官属幕僚和平王妃的谏言,再次上表,自陈过错,誓言一定痛改前非。只是希望父皇能宽限些时日,再送坐罪之人入京。
有朝臣想为平王说话,却无处着手。
天子处置平王,理由正当。亲情大义均站都住脚。
以宗室之法,平王没有降爵,只减禄米,已是从轻处罚。殊不见犯错的其他藩王,要么关押宗人府,要么贬为庶人,发边陲劳动改造。处罚最轻的也没了爵位,只能老老实实做个富家翁。
为平王喊冤?不可行。万一弄巧成拙,谁也无法承担责任。
得知父王目前情况,朱瞻基在朱棣面前几次求情,都没能让朱棣松口。
朱棣却也未曾气恼,只和道衍说:“朕的长孙远比他父王聪慧百倍,可惜了。”
听到朱棣的话,道衍念了一声佛号,没有接言。
纵有惋惜,心意已定,终不会更改。
“今日兴宁伯入宫授课。”朱棣话锋一转,“你师徒二人也有数日未见,可要与朕同去文华殿?”
“陛下有命,安敢不从。”道衍站起身,虽须眉皆白,更显苍老,却不需人搀扶,走得极稳。
文华殿中,孟清和点着挂起的“世界地图”,口沫横飞。
两位亲王和两位世子听得如痴如醉,双眼放光。
只苦了举图的宦官,胳膊酸了,也必须等到轮班才能休息。
朱棣和道衍来时,孟清和正讲到开辟新航路的美好前景,列出船队远航能为大明带回的利益。主题思想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海外广阔,遍地是黄金,不挖白不挖啊!
海外之地讲完,话题又转到了临近的日本琉球等地。
“倭寇侵我沿海,卫所官军屡次出击仍无法剿灭,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孟清和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明中后期,倭寇的确是盘踞在大明沿海的一颗毒瘤。到了后期,假倭数倍于真倭,商人海盗之外,甚至有官员勾结其中,更难以剿灭。
“倭寇非癣疥之患,我大明威武之师,不能剿灭此等凶徒,怎安百姓?”
点到即止,不能说得太过。
朱高炽和朱高燧都陷入沉思,朱瞻基没有出声,朱瞻壑有些懵懂。
暖阁外,朱棣抬手,不令宦官通报,和道衍驻足片刻,却没有进入暖阁,而是转身离开。
北虏,南倭,辽东女真,西南番邦。
想起锦衣卫递上的条子,对照孟清和的授课内容,朱棣停下脚步,看向道衍,感慨道:“少师收了个好徒弟。”
道衍谦虚,笑道:“陛下也有了个好臣子。”
朱棣笑了,何必羡慕大和尚,自家人,有能耐才好。
既然有才,那就该赏。
当日课程讲完,孟清和正准备出宫,白彦回却在文华殿外候着,见到孟清和,笑着行礼,道:“恭喜伯爷。”
孟清和脚步一顿,“白公公所指为何?”
“陛下有旨,赏兴宁伯银一百两,宝钞五百锭。”
孟清和眼睛圆了,平白无故,怎么赏钱?
白彦回没有道出缘由,只笑眯眯指着身前的箱子,“箱子有些分量,咱家遣人送到宫门前。”
“多谢白公公。”
孟清和道谢,仍是没弄明白赏银何来。
不过,天子给钱总是好事。顶多再被老朱家压榨几次。反正早就被压榨习惯了,多来几次也没什么。
实在不成,找国公爷拿主意。以国公爷的政-治-嗅-觉,钱该不该拿,第一时间就能给出答案。
白彦回吩咐四个宦官送孟清和到奉天门,自己快步赶回西暖阁伺候。
抬着箱子,一路走到宫门前,四个宦官头上都冒出了热汗。
“辛苦了。”
孟伯爷出手一向大方,搬一回箱子,四个宦官都有入账。谢过孟清和,同门前当值的锦衣卫交代一番,颇有些依依不的转身离开。
“劳烦遣人知会本官亲卫。”
孟清和入宫,亲卫必须在宫外等着,想找人,得请锦衣卫跑腿。
“伯爷稍等。”
当值的锦衣卫百户是个生面孔,但也晓得兴宁伯是“自己人”,当即叫来一名小旗,吩咐几句,小旗应诺,领命而去。
片刻后,亲卫没等到,却见一身大红锦衣的杨铎迎面走来。
临近傍晚,气温未见降低多少。站在宫门前,孟清和出了一层薄汗,杨铎却是通身清爽,一滴汗水不见。
孟伯爷承认,他羡慕嫉妒恨了。
一样都是武官,怎么就差了这么多?
“杨指挥好。”
杨铎颔首,“兴宁伯这是要出宫?”
“正是。”见杨铎的视线落在脚边的箱子上,孟清和解释了一句,“天子赏赐。”
“恭喜伯爷。”
“不敢。”
孟清和笑笑,不知该继续说些什么,一时有冷场。
突然,杨铎上前半步,俯身,如丝绒般的嗓音滑过孟清和耳边,“西南之事已了,伯爷自可宽心。”
愣了一下,孟清和才意识到,两人的距离似乎有些过近了。抬起头,杨铎已经退开,高福等人已快步前来,行礼后,抬起了箱子。
从亲卫手中接过缰,孟清和回头,杨铎已不在原地。思及他刚才所言,心头却是一动。
西南?
回到国公府,孟清和寻到中堂,将天子赏赐和杨铎之言原原本本,一丝不漏的告知沈瑄
放下看到一半的兵册,沈瑄缓缓勾起嘴角,眼波流转,摄人心魄,“过来。”
孟清和不解,还是老实过去了。
当下,国公爷扣住孟伯爷的后颈,呼吸擦过他的脸颊,“十二郎以为,杨指挥是指什么?”
“西南……是普安州?”
道出答案,孟清和仍有几分迟疑。
沈瑄却点了头,捏了一下孟清和的耳垂,“此事暂了,十二郎不必过于费神。”
“可……”
“如再有事起,交由瑄即可。”
孟清和眨眼,再眨眼,国公爷的语气,貌似有几分……不满?
不等他完全想明白,唇已被咬住。
事实证明,想完全明白侯二代的心思,对孟伯爷而言,仍属高难度任务。
永乐六年九月壬戌,永乐帝出南京,巡幸北疆。
六部尚书,礼部尚书病重,其余五部尚书,四人留京,只有户部尚书夏元吉随扈。
汉王赵王骑马,朱瞻基和朱瞻壑乘车。孟清和有幸被请到车中,名为讲学,实际兼有“保姆”职责。
一个小少年,一个三头身,从出了南京,一路都在为什么。除孟伯爷,连三头身的亲爹都HOLD不住。
御驾驻跸山东,有快马从北来报,瓦剌首领马哈木召集四部,集-结-四千骑兵,在阿鲁浑河再败鞑靼。
“据报,鞑靼余部今逃至胪朐河,有侵兀良哈诸卫之意。”
报信的千户说完,自永乐帝以下,随扈的文武官员都感到不可思议。被瓦剌打败了,逃命不及,还策划攻打兀良哈,侵-扰-大明边境?
永乐帝不解,随扈文武一样满头雾水。
只要脑子正常的,就不会下这样的决定。排除本雅失里,此人已非常理能够揣测,以狡猾著称的阿鲁台也失心疯了吗?
这架势,是认为大明发兵的速度还不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