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晚清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法国已将5个集团军部署在勃良第运河与阿登之间地域,随时待命出发,此外还有比利时集团军和英国准备用于在北非登陆的远征军。
在东线,第8集团军担负掩护东普鲁士的任务,该集团军司令是冯?普里特维茨?冯?加夫龙大将,参谋长为第一军需长瓦尔德泽伯爵。奥地利主力在加利西亚展开。俄国将两个强大兵团——涅曼集团军和纳累夫集团军,集中部署在东普鲁士,第三个集团军集结在华沙地域,共同对付加利西亚的奥军。
施利芬在西线的“方阵”,即以梅斯-迪登霍夫为轴部署在布鲁塞尔-那慕尔一线的兵力,按老计划应比侧翼掩护部队多七成。毛奇将作战部队与掩护部队之比减少为5:2,因为他要预防敌人可能对莱茵兰实施远程突破,这一理由也不无道理。
将七个集团军部署在一条上百公里战线上毕竟是太密集和太笨重,可取的办法是将部队分为若干集群并作梯次配置,但这种思想对当时1914年的人来说还是陌生的。电报、电话、汽车和飞机等现代化的通信、侦察手段也不能抵消这一弊端,其困难在于:要随时掌握阿尔萨斯和比利时之间的战事进程,要时刻注意可能危及各部队机动协调一致的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总参谋长能随一个作战梯队,一个机动的野战大本营随北翼部队跟进。然而,这一措施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最高统帅即皇帝的赞同,因为按照霍亨索伦王室的传统,皇帝要亲赴前线,“与士兵在一起”。可是,他不仅不能实施指挥,也不可能保证各项措施的协调运转。其实这也是施利芬计划不能得到真正执行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侍候这样的一个君主,小毛奇就是有再大的能力也是不行的。
作战总指挥小毛奇大将必须呆在按1866年和1870年模式组建的体制臃肿的大本营里,而名义上皇帝一直是最高统帅。这是第一个失误!小毛奇认为,最高指挥者利用指示就足以使其伟大计划正常实施。他指出,在各集团军司令及其参谋长都十分明了的总方案框架内,必须给集团军指挥官以放手行动的自主权,而上级下达过于严格和直接的命令,其结果是弊多利少。
然而,对施利芬-毛奇思想深信不疑的人在集团军中只有一个,即过去的军需长冯?库尔将军,他当时在由亚历山大?亨利希?鲁道夫?克鲁克大将指挥的右翼下属的第1集团军任参谋长。大本营按照普鲁士的习惯在国君领导下,动作迟缓地随各集团军由柏林出发,经科布伦茨直抵卢森堡。
除威廉二世皇帝以外,大本营还有大本营司令官、皇帝侍官长冯?普勒森大将、总参谋长、普鲁士战争部长和军事内阁、海军内阁、民事内阁各首脑,以及一批宫廷显要,另外还有一个庞大的保卫部队随行。
现在,正在西线对法、比作战的百万大军好比一部运转良好,但是没有统一cāo作的机器。最高统帅仿佛是自己主动放弃领导,他将陆上军事行动的领导权全部交给了总参谋长。现在,总参谋长集总长和总司令于一身,然而作为总司令他又没有固定和明确的指挥权。原计划“闪电”式的作战行动,只能分为一系列先后实施的大小不同的作战行动进行。作战指挥的任务在于使在各个不同地域展开的军队,在事先规定的最后决战地点形成兵力优势。
这一任务无论毛奇还是作战处长塔彭中校都难以胜任。而作为军事观察员的蔡锷将军也是在为小毛奇的处境担心,你这样一来不能直接参与掌握部队,你还怎么指挥呀?现在蔡锷可真的是为小毛奇捏着一把汗了,如此庞大周密的计划,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可是真正掌握计划的人却又不能真正地了解情况,这要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了,还真的被蔡锷给言中了,一个半月后,小毛奇就被威廉二世给撤换了。
一开始蔡锷对于德军的总参谋部还真是相当的佩服的,认为他们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但是现在再一看,他是庆幸自己是生在了中华帝国,而自己所为之服务的人是自己尊敬的皇上,要是换了威廉二世来当自己的上司,那可就真不知如何是好了。(未完待续。。)
s
。法国已将5个集团军部署在勃良第运河与阿登之间地域,随时待命出发,此外还有比利时集团军和英国准备用于在北非登陆的远征军。
在东线,第8集团军担负掩护东普鲁士的任务,该集团军司令是冯?普里特维茨?冯?加夫龙大将,参谋长为第一军需长瓦尔德泽伯爵。奥地利主力在加利西亚展开。俄国将两个强大兵团——涅曼集团军和纳累夫集团军,集中部署在东普鲁士,第三个集团军集结在华沙地域,共同对付加利西亚的奥军。
施利芬在西线的“方阵”,即以梅斯-迪登霍夫为轴部署在布鲁塞尔-那慕尔一线的兵力,按老计划应比侧翼掩护部队多七成。毛奇将作战部队与掩护部队之比减少为5:2,因为他要预防敌人可能对莱茵兰实施远程突破,这一理由也不无道理。
将七个集团军部署在一条上百公里战线上毕竟是太密集和太笨重,可取的办法是将部队分为若干集群并作梯次配置,但这种思想对当时1914年的人来说还是陌生的。电报、电话、汽车和飞机等现代化的通信、侦察手段也不能抵消这一弊端,其困难在于:要随时掌握阿尔萨斯和比利时之间的战事进程,要时刻注意可能危及各部队机动协调一致的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总参谋长能随一个作战梯队,一个机动的野战大本营随北翼部队跟进。然而,这一措施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最高统帅即皇帝的赞同,因为按照霍亨索伦王室的传统,皇帝要亲赴前线,“与士兵在一起”。可是,他不仅不能实施指挥,也不可能保证各项措施的协调运转。其实这也是施利芬计划不能得到真正执行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侍候这样的一个君主,小毛奇就是有再大的能力也是不行的。
作战总指挥小毛奇大将必须呆在按1866年和1870年模式组建的体制臃肿的大本营里,而名义上皇帝一直是最高统帅。这是第一个失误!小毛奇认为,最高指挥者利用指示就足以使其伟大计划正常实施。他指出,在各集团军司令及其参谋长都十分明了的总方案框架内,必须给集团军指挥官以放手行动的自主权,而上级下达过于严格和直接的命令,其结果是弊多利少。
然而,对施利芬-毛奇思想深信不疑的人在集团军中只有一个,即过去的军需长冯?库尔将军,他当时在由亚历山大?亨利希?鲁道夫?克鲁克大将指挥的右翼下属的第1集团军任参谋长。大本营按照普鲁士的习惯在国君领导下,动作迟缓地随各集团军由柏林出发,经科布伦茨直抵卢森堡。
除威廉二世皇帝以外,大本营还有大本营司令官、皇帝侍官长冯?普勒森大将、总参谋长、普鲁士战争部长和军事内阁、海军内阁、民事内阁各首脑,以及一批宫廷显要,另外还有一个庞大的保卫部队随行。
现在,正在西线对法、比作战的百万大军好比一部运转良好,但是没有统一cāo作的机器。最高统帅仿佛是自己主动放弃领导,他将陆上军事行动的领导权全部交给了总参谋长。现在,总参谋长集总长和总司令于一身,然而作为总司令他又没有固定和明确的指挥权。原计划“闪电”式的作战行动,只能分为一系列先后实施的大小不同的作战行动进行。作战指挥的任务在于使在各个不同地域展开的军队,在事先规定的最后决战地点形成兵力优势。
这一任务无论毛奇还是作战处长塔彭中校都难以胜任。而作为军事观察员的蔡锷将军也是在为小毛奇的处境担心,你这样一来不能直接参与掌握部队,你还怎么指挥呀?现在蔡锷可真的是为小毛奇捏着一把汗了,如此庞大周密的计划,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可是真正掌握计划的人却又不能真正地了解情况,这要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了,还真的被蔡锷给言中了,一个半月后,小毛奇就被威廉二世给撤换了。
一开始蔡锷对于德军的总参谋部还真是相当的佩服的,认为他们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但是现在再一看,他是庆幸自己是生在了中华帝国,而自己所为之服务的人是自己尊敬的皇上,要是换了威廉二世来当自己的上司,那可就真不知如何是好了。(未完待续。。)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