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重生嫡长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姜芙龄回家拜别父母只是其次,她是去打听嫁妆的。嫡母贺氏早先许诺过的财产到现在没见一分,眼看就要离开乐康了,她如何不担心。贺氏几次三番为洪九娘一事找她,都暗示会好好给她办嫁妆作为酬谢和弥补,所以回家后听说父亲在午睡,她就径直去了贺氏房里。
贺氏没午睡,正歪在窗前的凉榻上发呆,姜蕙龄陪在跟前。
姜芙龄进屋给嫡母和嫡姐问了好,凑上前去关心嫡母身体,“母亲,多日来我分不开身回家探望,您可好些了?”
贺氏眼睛只看窗外,根本不答腔。
姜芙龄目视二姐,姜蕙龄压低声音告诉她:“娘心情不好,身体也是时好时坏。”
姜芙龄就把从朱仲书那里带来的几样补品奉上,“给您补身子,您早点好起来才行,家里上上下下离不开您。”
贺氏这才转过头来看她,用一种奇怪的眼神,哑着嗓子问,“离不开我?是你离不开,还是你娘离不开?你们恨不得我早死了呢,这家里没了我不是一切照常吗。”
“母亲……”
贺氏冷冷哼了一声,又把头转向窗外了。
姜芙龄咬了咬唇,陪坐一会,没得贺氏半张笑脸,最后只得和二姐告个罪,轻轻退出了正房。
叫人一打听,姜驷却还没醒,姜芙龄现在不是过去的小庶女了,不怕人看见,直接去了郭姨娘那边。把正在养伤的郭姨娘弄的又惊又喜,拉着她的手不知该说什么好。
姜芙龄屏退丫鬟,上上下下打量郭姨娘,“你好些了吗?究竟都伤在什么地方?”
郭姨娘叹口气,“没事,养养就好了,也不是第一次受她的折磨。三姑娘去看过她了吗,她怎样?”
姜芙龄说:“满屋子药味,她似乎是好久没擦洗了,近身能闻到馊气,病得鬼一样,估计阎王都嫌她脏不肯收。”
“还是收了的好。”郭姨娘合掌祝祷两声,“那,姑娘您问没问嫁妆的事,她到底肯给多少?”
姜芙龄脸色立刻冷了。
郭姨娘皱眉,“就知道她要撒手不管。前两天听说老爷拿走了她的房契,她算是有理由不给你钱了。看来还得去找老爷,他最近过得也艰难,你去好好跟他说,务必跟他要些银子出来。”
“这个我晓得。”姜芙龄压低了嗓子,“我很快就要走了,进京后还不知那边情况,姨娘先在家里忍忍,等我站住脚就接你过去。”
一句话把郭姨娘说得热泪盈眶,忙道:“别惦记我,站住脚也别接我,你最好让老爷做主把你养在嫡母名下,以后在国公府也好立足。我就不去京城给你添堵了,免得让人议论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过得好。”
姜芙龄道:“你是我亲生娘,全家只有你肯对我好,我不为你着想怎么行。你放心,这次洪氏的事我不清楚详细,但看太太是被老爷彻底厌了,你忍着,总有抬头的一天。”
丫鬟来报说姜驷醒了,姜芙龄交代两句匆匆离开,赶忙去找姜驷。
“朱二公子待你如何?”姜驷劈头就问。
姜芙龄道:“他对我特别好,已经开始收拾行李,这就要带我回家去了。恕女儿身不由己,不能在家伺候父亲养病,等您病好回了京城,再让女儿尽孝道吧。”
“嗯,这是小事。国公府里知道你们的事了么?”
姜芙龄回答得毫不迟疑,“知道了,国公夫人对我未嫁入侍有些成见,仲郎说回家之后会替我仔细和他母亲解释。仲郎一心一意待我,我想这不成问题。不过朱夫人我不了解,尚未想好怎么得她欢心,不知父亲可否提点一二?”
她尽量不卑不亢,让自己显得自然,而不是忧心忡忡。她知道这样才能让父亲对她有信心,抱希望,或许会多给她一点嫁妆。
姜驷沉吟道:“你是庶出,又未经媒妁跟了二公子,朱夫人自然会有成见。她是个很严厉很要体面的人,待你见了她要小心伺候,关键是要抓住二公子,但又不能让朱夫人觉得你在左右她儿子,这分寸你得自己把握好。”
说了等于没说。
而且父亲这样教导女儿,也挺少见。
姜芙龄恭敬应下,询问嫁妆,“爹爹,母亲她病得严重,似乎没时间与我筹措盘缠和嫁妆,您看?您别误会,女儿不是向您伸手要钱,只是这一路的花销以及刚进国公府的开销……女儿靠以往攒下的月钱大概不够。”
姜驷刚刚被坑了百万,洪九娘那边又损失更多,正在懊恼肉痛的时候,提起钱就觉得堵得慌。但又知道女儿这一去处处都是花费,总不能全靠着朱仲书,思来想去,最后沉声道,“一会我让人给你送几百银子去,先花着,等我回京再与你筹备财产傍身。”
姜芙龄心下难受,险些没控制住表情。她万万没想到父亲沉思半日竟然只给她几百两,这是打发叫花子吗?她要去的可是唐国公府啊。犹记得当年长姐入侍藩王府,家里那时还不富裕,零零碎碎却凑了近万两的嫁妆呢,那还只是明面上的,私下更不知贺氏塞给女儿多少。怎么到了她这里,几百两就打发了?
“芙龄,为父知道这些钱太少,不够你在朱家立足,可这只是路上花销,等我回京自然会给你补上。眼下家里遭了些事不大宽裕,省城那边我还要费力去周旋打点,你且委屈一下,与为父共渡难关。另则,你也需知道进了朱家后不要只靠银钱开路,多想想办法,把人心抓过来才是关键。懂么?”
“女儿受教。”姜芙龄心下不满,面上却感激涕零道谢,又关切了父亲身体好一会才告辞离开。
回房之后却沉着脸生了好久的气,越想越觉意难平,更惶恐前路艰难。却是郭姨娘来找她谈话,看见姜驷派人送来的六百两银票,沉默好久,不一会回房去抱了一个包裹过来。
“这是我的体己,姑娘先拿着。”
姜芙龄打开一看,见是银锭金锭和首饰,粗略估计总也值七八百两,“姨娘……”
“我还有一点地契房契,是娘家和旧年老爷私下赏的,只是现在一时换不出钱来。姑娘走之后若有难处,随时给我送信,我把它们换了就是。”郭姨娘落泪感叹,“可惜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攒私房,现在只能帮姑娘这些……”
姜芙龄紧紧咬住嘴唇。
半晌后认真对郭姨娘说,“你且等着,我一定会报答你的。”又看看主屋方向,眼露寒光,“亏欠我的人,谁也别想好过。”
——
姜骅在书房里点了一盆火,把姜照递给他的书信一封封烧掉。
都是从朱富那边得来的信件,说得危言耸听才叫“密信”,其实就是一些寻常往来的信件而已,偶尔讨论一些国事政事,也并没有大逆不道的言辞观点,但被有心人得了,就成了惹祸的源头。
姜骅烧信之前,把每封信都读了一遍,有些信纸已经泛黄了,记录着一些连他自己都忘掉了的陈年往事,读来颇为唏嘘。就是因为这些薄薄的纸张,他和家人担了多大的惊,受了多少怕,到现在都还没彻底安稳,仍有余祸。
“难为你了,阿萝,若是没有你……”看着火焰吞噬纸张,姜驷重重叹气。
姜照给父亲一个安慰的笑容,“您别自责,其实回头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是身在其中的人看不透想不通,才会烦恼自苦。尤其您是正人君子,遇上坏人难免失措,难道您还要责怪自己品行太端正吗?而我年轻,豁得出去,对付坏人正合适。”
“豁得出去……”姜骅苦笑。
姜照道:“不只是豁得出去,还要脸皮厚,还要够狠,必要的时候黑一黑心肠也可以。爹,世道越来越乱了,您从朝廷的邸报还还看不出来么?到处闹灾荒,川南又是兵祸,朝里没银子安抚流民贫民,反而有姜驷朱富那样的人到处敛财火上浇油。世道一乱,好人就难过了,不是自己被欺压,就是眼睁睁看别人被欺压,所以一味秉持良善有时行不通的。”
若是以前听到女儿说这样的话,姜骅肯定要反驳回去,好好教导告诫女儿一番。可经过了这一场无妄之灾,他自己心里也在煎熬动摇,倒是没有力气再说教女儿了。
朱富没有给承诺,意味着后续很可能还有危险。而渡过危险的唯一方法不是躲,而是战,打压长房的事依旧不能停。
姜骅再次投身到关注朝堂的一举一动上去。
对女儿训练护院的行为,更加睁眼闭眼了。倒把程氏担心得不轻,因为五岁的熙哥儿突然有天跟她说,想跟姐姐去习武。程氏很紧张,好说歹说把儿子哄住,严厉教训了伺候儿子的人一顿,让她们看好少爷,不许再让少爷接触武场。
姜照闻听后置之一笑。
倒是受了提醒,专门去问了姜焉,“焉哥儿想不想学拳脚?姐姐教你。”
姜焉一直被杨姨娘养得胆小,尤其最近对姜照很是害怕,怯怯的,可到底抵不过学武的诱惑,“……想。”
于是姜照禀过祖母,每天早晨把庶弟带在身边扎马步。老夫人态度很宽容,“能强身健体很好,只别耽误了读书。”
小孩子却受不住起早的苦,扎马步更是辛苦,才一天就要打退堂鼓。姜照严肃告诉他,“男子汉大丈夫,说过的话绝对不能反悔,你说过要练一身本领的,怎么一天就撑不住?难道你不是男子汉,是个小姑娘?那你明天跟着针线房学绣花吧!”
姜焉怕长姐,委委屈屈继续坚持,姜照又挑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厮陪他一起练,更打破先扎马步打好基础才能练功夫的规矩,提前让姜焉学点招式吸引他的兴趣,半强制半哄骗地让庶弟练起了武。
小孩子到底好哄,学了几招之后有点得意,白天读书时就跟一起的熙哥儿显摆,呼呼哈哈一阵乱踢,完全不成章法的动作,却把熙哥儿羡慕得不行,回去缠磨程氏。程氏诗礼之家出来,家中男丁都是读书进学的,哪里肯让儿子去耍刀弄枪,自然不允。熙哥儿私底下和姜焉商量,要拜他为师。
可把姜焉得意坏了,于是学武的劲头足实起来。
姜照知道了假作不知,任由他把半吊子招式偷偷交给熙哥儿。没想到熙哥儿是个很有主意的孩子,听说要扎马步,竟然自己每天偷偷在房里练习起来,夜半练,清晨练,等程氏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能稳扎一个时辰的马步了。
程氏又心疼又生气,可偏偏婆婆和丈夫对子孙习武不管不问,完全放任,她只好私下严厉管束儿子,又把服侍儿子的丫头小厮打了一顿。本是暗地里打的,第二天却被老夫人知道了,把她叫过去问了半日话,最后告诉她,“老侯爷虽是文人,自幼也曾习武强身,所以当年在边关突遇敌情时才能立下那场功劳,换来现在的门庭。熙哥儿练武又没耽误读书,孩子把体质练好了你不高兴么?女人要把眼光放远放宽,以后等你到了我这个位置,若还古板守旧,我怎么放心把家交给你?”
说得程氏羞惭不已,虽然仍旧不大服气,可到底不敢再多做约束了。过了一阵子,熙哥儿练武干脆到了明面,跟哥哥姜焉一起没事就往姜照跟前跑。姜照忙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武场去,让蒋师傅看管锤炼他们。
月底时武场淘汰了三个人,又从另一个庄田补上二十多个新人,一切都在稳定而有序地发展着。
姜照开始腾出手来,打理母亲留下的产业。
在按部就班中,听到了姜芙龄随朱仲书离开乐康上京的消息。这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凭姜照对这对男女的了解,知道朱仲书耳根子软又多情,而姜芙龄惯会做戏,一定会哄着朱仲书带她走的。但姜照意外的是,她到底还是打了朱仲书一顿,让他丢了那么大脸,梁子结得深,怎么这厮不声不响抬脚就走了,不出口气再走吗?便是朱二公子再有忌惮,也不会平白吃这个暗亏的呀。
直到朱富登门,这疑团才解开。
原来朱仲书把找场子的任务交给朱富了。
朱富是光明正大找上门来的,身份是唐国公府的使者。
“姜大人别来无恙,好多日不见了,您最近可好?”一身员外打扮的四管家笑容可掬,见面先问好。见姜照也在场,若无其事也和姜照打招呼。
 ... -->>
姜芙龄回家拜别父母只是其次,她是去打听嫁妆的。嫡母贺氏早先许诺过的财产到现在没见一分,眼看就要离开乐康了,她如何不担心。贺氏几次三番为洪九娘一事找她,都暗示会好好给她办嫁妆作为酬谢和弥补,所以回家后听说父亲在午睡,她就径直去了贺氏房里。
贺氏没午睡,正歪在窗前的凉榻上发呆,姜蕙龄陪在跟前。
姜芙龄进屋给嫡母和嫡姐问了好,凑上前去关心嫡母身体,“母亲,多日来我分不开身回家探望,您可好些了?”
贺氏眼睛只看窗外,根本不答腔。
姜芙龄目视二姐,姜蕙龄压低声音告诉她:“娘心情不好,身体也是时好时坏。”
姜芙龄就把从朱仲书那里带来的几样补品奉上,“给您补身子,您早点好起来才行,家里上上下下离不开您。”
贺氏这才转过头来看她,用一种奇怪的眼神,哑着嗓子问,“离不开我?是你离不开,还是你娘离不开?你们恨不得我早死了呢,这家里没了我不是一切照常吗。”
“母亲……”
贺氏冷冷哼了一声,又把头转向窗外了。
姜芙龄咬了咬唇,陪坐一会,没得贺氏半张笑脸,最后只得和二姐告个罪,轻轻退出了正房。
叫人一打听,姜驷却还没醒,姜芙龄现在不是过去的小庶女了,不怕人看见,直接去了郭姨娘那边。把正在养伤的郭姨娘弄的又惊又喜,拉着她的手不知该说什么好。
姜芙龄屏退丫鬟,上上下下打量郭姨娘,“你好些了吗?究竟都伤在什么地方?”
郭姨娘叹口气,“没事,养养就好了,也不是第一次受她的折磨。三姑娘去看过她了吗,她怎样?”
姜芙龄说:“满屋子药味,她似乎是好久没擦洗了,近身能闻到馊气,病得鬼一样,估计阎王都嫌她脏不肯收。”
“还是收了的好。”郭姨娘合掌祝祷两声,“那,姑娘您问没问嫁妆的事,她到底肯给多少?”
姜芙龄脸色立刻冷了。
郭姨娘皱眉,“就知道她要撒手不管。前两天听说老爷拿走了她的房契,她算是有理由不给你钱了。看来还得去找老爷,他最近过得也艰难,你去好好跟他说,务必跟他要些银子出来。”
“这个我晓得。”姜芙龄压低了嗓子,“我很快就要走了,进京后还不知那边情况,姨娘先在家里忍忍,等我站住脚就接你过去。”
一句话把郭姨娘说得热泪盈眶,忙道:“别惦记我,站住脚也别接我,你最好让老爷做主把你养在嫡母名下,以后在国公府也好立足。我就不去京城给你添堵了,免得让人议论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过得好。”
姜芙龄道:“你是我亲生娘,全家只有你肯对我好,我不为你着想怎么行。你放心,这次洪氏的事我不清楚详细,但看太太是被老爷彻底厌了,你忍着,总有抬头的一天。”
丫鬟来报说姜驷醒了,姜芙龄交代两句匆匆离开,赶忙去找姜驷。
“朱二公子待你如何?”姜驷劈头就问。
姜芙龄道:“他对我特别好,已经开始收拾行李,这就要带我回家去了。恕女儿身不由己,不能在家伺候父亲养病,等您病好回了京城,再让女儿尽孝道吧。”
“嗯,这是小事。国公府里知道你们的事了么?”
姜芙龄回答得毫不迟疑,“知道了,国公夫人对我未嫁入侍有些成见,仲郎说回家之后会替我仔细和他母亲解释。仲郎一心一意待我,我想这不成问题。不过朱夫人我不了解,尚未想好怎么得她欢心,不知父亲可否提点一二?”
她尽量不卑不亢,让自己显得自然,而不是忧心忡忡。她知道这样才能让父亲对她有信心,抱希望,或许会多给她一点嫁妆。
姜驷沉吟道:“你是庶出,又未经媒妁跟了二公子,朱夫人自然会有成见。她是个很严厉很要体面的人,待你见了她要小心伺候,关键是要抓住二公子,但又不能让朱夫人觉得你在左右她儿子,这分寸你得自己把握好。”
说了等于没说。
而且父亲这样教导女儿,也挺少见。
姜芙龄恭敬应下,询问嫁妆,“爹爹,母亲她病得严重,似乎没时间与我筹措盘缠和嫁妆,您看?您别误会,女儿不是向您伸手要钱,只是这一路的花销以及刚进国公府的开销……女儿靠以往攒下的月钱大概不够。”
姜驷刚刚被坑了百万,洪九娘那边又损失更多,正在懊恼肉痛的时候,提起钱就觉得堵得慌。但又知道女儿这一去处处都是花费,总不能全靠着朱仲书,思来想去,最后沉声道,“一会我让人给你送几百银子去,先花着,等我回京再与你筹备财产傍身。”
姜芙龄心下难受,险些没控制住表情。她万万没想到父亲沉思半日竟然只给她几百两,这是打发叫花子吗?她要去的可是唐国公府啊。犹记得当年长姐入侍藩王府,家里那时还不富裕,零零碎碎却凑了近万两的嫁妆呢,那还只是明面上的,私下更不知贺氏塞给女儿多少。怎么到了她这里,几百两就打发了?
“芙龄,为父知道这些钱太少,不够你在朱家立足,可这只是路上花销,等我回京自然会给你补上。眼下家里遭了些事不大宽裕,省城那边我还要费力去周旋打点,你且委屈一下,与为父共渡难关。另则,你也需知道进了朱家后不要只靠银钱开路,多想想办法,把人心抓过来才是关键。懂么?”
“女儿受教。”姜芙龄心下不满,面上却感激涕零道谢,又关切了父亲身体好一会才告辞离开。
回房之后却沉着脸生了好久的气,越想越觉意难平,更惶恐前路艰难。却是郭姨娘来找她谈话,看见姜驷派人送来的六百两银票,沉默好久,不一会回房去抱了一个包裹过来。
“这是我的体己,姑娘先拿着。”
姜芙龄打开一看,见是银锭金锭和首饰,粗略估计总也值七八百两,“姨娘……”
“我还有一点地契房契,是娘家和旧年老爷私下赏的,只是现在一时换不出钱来。姑娘走之后若有难处,随时给我送信,我把它们换了就是。”郭姨娘落泪感叹,“可惜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攒私房,现在只能帮姑娘这些……”
姜芙龄紧紧咬住嘴唇。
半晌后认真对郭姨娘说,“你且等着,我一定会报答你的。”又看看主屋方向,眼露寒光,“亏欠我的人,谁也别想好过。”
——
姜骅在书房里点了一盆火,把姜照递给他的书信一封封烧掉。
都是从朱富那边得来的信件,说得危言耸听才叫“密信”,其实就是一些寻常往来的信件而已,偶尔讨论一些国事政事,也并没有大逆不道的言辞观点,但被有心人得了,就成了惹祸的源头。
姜骅烧信之前,把每封信都读了一遍,有些信纸已经泛黄了,记录着一些连他自己都忘掉了的陈年往事,读来颇为唏嘘。就是因为这些薄薄的纸张,他和家人担了多大的惊,受了多少怕,到现在都还没彻底安稳,仍有余祸。
“难为你了,阿萝,若是没有你……”看着火焰吞噬纸张,姜驷重重叹气。
姜照给父亲一个安慰的笑容,“您别自责,其实回头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是身在其中的人看不透想不通,才会烦恼自苦。尤其您是正人君子,遇上坏人难免失措,难道您还要责怪自己品行太端正吗?而我年轻,豁得出去,对付坏人正合适。”
“豁得出去……”姜骅苦笑。
姜照道:“不只是豁得出去,还要脸皮厚,还要够狠,必要的时候黑一黑心肠也可以。爹,世道越来越乱了,您从朝廷的邸报还还看不出来么?到处闹灾荒,川南又是兵祸,朝里没银子安抚流民贫民,反而有姜驷朱富那样的人到处敛财火上浇油。世道一乱,好人就难过了,不是自己被欺压,就是眼睁睁看别人被欺压,所以一味秉持良善有时行不通的。”
若是以前听到女儿说这样的话,姜骅肯定要反驳回去,好好教导告诫女儿一番。可经过了这一场无妄之灾,他自己心里也在煎熬动摇,倒是没有力气再说教女儿了。
朱富没有给承诺,意味着后续很可能还有危险。而渡过危险的唯一方法不是躲,而是战,打压长房的事依旧不能停。
姜骅再次投身到关注朝堂的一举一动上去。
对女儿训练护院的行为,更加睁眼闭眼了。倒把程氏担心得不轻,因为五岁的熙哥儿突然有天跟她说,想跟姐姐去习武。程氏很紧张,好说歹说把儿子哄住,严厉教训了伺候儿子的人一顿,让她们看好少爷,不许再让少爷接触武场。
姜照闻听后置之一笑。
倒是受了提醒,专门去问了姜焉,“焉哥儿想不想学拳脚?姐姐教你。”
姜焉一直被杨姨娘养得胆小,尤其最近对姜照很是害怕,怯怯的,可到底抵不过学武的诱惑,“……想。”
于是姜照禀过祖母,每天早晨把庶弟带在身边扎马步。老夫人态度很宽容,“能强身健体很好,只别耽误了读书。”
小孩子却受不住起早的苦,扎马步更是辛苦,才一天就要打退堂鼓。姜照严肃告诉他,“男子汉大丈夫,说过的话绝对不能反悔,你说过要练一身本领的,怎么一天就撑不住?难道你不是男子汉,是个小姑娘?那你明天跟着针线房学绣花吧!”
姜焉怕长姐,委委屈屈继续坚持,姜照又挑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厮陪他一起练,更打破先扎马步打好基础才能练功夫的规矩,提前让姜焉学点招式吸引他的兴趣,半强制半哄骗地让庶弟练起了武。
小孩子到底好哄,学了几招之后有点得意,白天读书时就跟一起的熙哥儿显摆,呼呼哈哈一阵乱踢,完全不成章法的动作,却把熙哥儿羡慕得不行,回去缠磨程氏。程氏诗礼之家出来,家中男丁都是读书进学的,哪里肯让儿子去耍刀弄枪,自然不允。熙哥儿私底下和姜焉商量,要拜他为师。
可把姜焉得意坏了,于是学武的劲头足实起来。
姜照知道了假作不知,任由他把半吊子招式偷偷交给熙哥儿。没想到熙哥儿是个很有主意的孩子,听说要扎马步,竟然自己每天偷偷在房里练习起来,夜半练,清晨练,等程氏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能稳扎一个时辰的马步了。
程氏又心疼又生气,可偏偏婆婆和丈夫对子孙习武不管不问,完全放任,她只好私下严厉管束儿子,又把服侍儿子的丫头小厮打了一顿。本是暗地里打的,第二天却被老夫人知道了,把她叫过去问了半日话,最后告诉她,“老侯爷虽是文人,自幼也曾习武强身,所以当年在边关突遇敌情时才能立下那场功劳,换来现在的门庭。熙哥儿练武又没耽误读书,孩子把体质练好了你不高兴么?女人要把眼光放远放宽,以后等你到了我这个位置,若还古板守旧,我怎么放心把家交给你?”
说得程氏羞惭不已,虽然仍旧不大服气,可到底不敢再多做约束了。过了一阵子,熙哥儿练武干脆到了明面,跟哥哥姜焉一起没事就往姜照跟前跑。姜照忙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武场去,让蒋师傅看管锤炼他们。
月底时武场淘汰了三个人,又从另一个庄田补上二十多个新人,一切都在稳定而有序地发展着。
姜照开始腾出手来,打理母亲留下的产业。
在按部就班中,听到了姜芙龄随朱仲书离开乐康上京的消息。这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凭姜照对这对男女的了解,知道朱仲书耳根子软又多情,而姜芙龄惯会做戏,一定会哄着朱仲书带她走的。但姜照意外的是,她到底还是打了朱仲书一顿,让他丢了那么大脸,梁子结得深,怎么这厮不声不响抬脚就走了,不出口气再走吗?便是朱二公子再有忌惮,也不会平白吃这个暗亏的呀。
直到朱富登门,这疑团才解开。
原来朱仲书把找场子的任务交给朱富了。
朱富是光明正大找上门来的,身份是唐国公府的使者。
“姜大人别来无恙,好多日不见了,您最近可好?”一身员外打扮的四管家笑容可掬,见面先问好。见姜照也在场,若无其事也和姜照打招呼。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