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汉儿不为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夜色下的圭峰山区黑乎乎一片,也是静悄悄一片,除了偶尔传出不知名的怪鸟声,偌大的山区仿佛无有一人般。
座落于圭峰山半山腰的玉台寺始建于汉朝,元末时曾被火焚毁,后于大明正统年间复建,复建之后的玉台寺因其香火鼎盛成了粤省四大佛寺之一,崇祯年间寺内僧人一度达到千人之多。如今,这寺内连同主持老和尚栖林在内,僧人不过百人,皆多是老弱残僧,寺内建筑也大半残破不堪,那镇山宝塔更是倒了半边塔基,上面的尖塔摇摇欲坠,不知哪天就要轰然倒塌。
唉,出家人避不了凡尘,更躲不过俗世,连年战乱苦得不仅仅是百姓,也一样苦了这些出家人。没了信徒的香火供奉,这寺庙又哪里有进项,又哪里能养活得了那么多僧众,更休说修缮寺中建筑了。
寺中本有不少田产,奈何原本的佃户大半不是叫清军抓了夫子就是叫明军抓了夫子,余下的又多是离乡避难,没了这些佃户劳作,僧人们自然不得清修,以致老和尚栖林每日清晨醒来头件事不是诵经念佛,而是交待下去今日该给哪块地浇水、又要给哪块地翻耕了、有时甚至还不忘叮嘱几句要给寺里的菜地上肥...
每日心中想得不是阿弥托佛,而是这些往日瞧不上,也不屑去瞧的凡夫俗子之事,也真是难为栖林这老和尚了。好在世道再乱,这出家人总有谋生的道理,也有亲近的道理,只要寺庙不去掺和外面的事,不奢望一时信徒云集、香火茂盛、供奉成堆,可要保个自家平安还是成的。毕竟那当兵的再凶。见着和尚多半也是挥不了刀的。
年纪大了,栖林老和尚也看得开,这明也好。清也好,坐了江山就要治江山。古往今来也没见哪个坐了江山的不治江山了,所以眼下外面明清争来争去的,今儿个你打过来,明儿个你杀过去,闹得不亦乐乎,可等到大局一定,那兵们还能这样打来打去不成?到时候,日子还得是跟从前一样。要不然,打江山图得什么!至于这坐江山的是汉人还是胡人,在老和尚看来根本不打紧的,那佛祖还是胡人呢,这皇帝是不是胡人又有多大关系。出家人嘛,管好自己的事就行,只要佛祖不降罪,其他的事情去操那心做甚。
因听寺里几个出去云游的僧人说南明一日不如一日,这大清坐江山怕是板上钉钉了,故而栖林老和尚便存了心思刻意与清朝的官员交好。并且严禁寺内僧人与明军有什么联系,发现一个就赶走一个,绝不手软。不但如此。年初老和尚还应新会知县相请到新会城去做了一趟法事,超度那数万于守城期间惨死的无辜百姓。
虽然明知道这几万百姓都是叫守城的清军杀害的,可老和尚在城中却是咬牙切齿的怒骂老本贼,根本不提清军半个字,如此态度,再加上他栖林老和尚在广东名头颇响,因此广州那边的总督衙门也对他表示了关注。新任李总督特意在发往北京的奏疏上提了他栖林的“义举”,把个老和尚着实激动得不行:那可是总督大人发往京城的奏疏,那可是给大清皇帝看的奏疏。自己一出家人的名字能让龙眼扫过,可真是佛祖恩德。祖上有灵了。
激动之余,栖林也不顾自己快八十的人了。寻思着是不是主动到广州去一趟,一方面感谢总督大人的嘉勉,另一方面也好借此机会和这位新任总督大人结个善缘,等局势定下之后,也好请总督衙门出面帮着张罗一些富人大户好好修缮一下玉台寺,毕竟眼下寺中气象实在是不行,破破烂烂得实在不是出家人该呆的清修之地。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经文念得再多,佛理懂得再多,终是不及让信徒们看得气派实用。
栖林老和尚明白着呢,谁曾想,这边刚琢磨着到广州去一趟,大祸却突然就临了头。那日突然从山下涌过来的大量百姓和军士着实让栖林老和尚吓了一跳,也让寺内的僧人们惊恐万分。未等和尚们开口询问,那帮逃上山的军士就凶狠的将他们赶到大雄宝殿中,然后一个自称是大明太平营钱粮总务官的宋大人大言不惭向他们宣称玉台寺自即日起由太平营接管,寺内僧众一律集中看管,寺内粮食也一律拿出供太平营取用,若有不从,就叫这佛家的净地变成血地!
天杀的强盗,天杀的太平军,天杀的宋总务!
看到那帮如强盗般的太平军将寺中藏匿的粮食挖出来后,栖林老和尚险些急得背过气去,若不是徒弟眼明手快疾拍胸口,怕真能就此“圆寂”了。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和尚遇上兵,同样是有理说不清。面对那个大言不惭,一点斯文也没有的宋大人,栖林和尚也只能把一肚子苦水往肚子里吞,不敢有半点反抗。可看着自家地盘被一大帮破破烂烂的刁民占据,自家的粮食也被他们虎咽下肚,念了几十年经文,拜了几十年菩萨的老和尚怎么也不甘心。
宋襄公要得就是和尚们老实配合,倒也无意杀害这些僧人,毕竟他也是读书人出身,对这些出家人总是敬重一二的,从前遇到寺庙,也总是习惯性的进去拜上一拜,奉些香油钱,这回若不是情况紧张,事关后营生死存亡,他也不会这般无礼对待僧人,更不会对那看着就慈眉善目、德高望重的主持发下狠话。
虎无伤人意,人有杀虎心。
宋襄公无意杀害玉台寺的和尚,这帮和尚们却是有意要杀他!
就在太平军后营占领玉台寺的第二天深夜,一个看着十分不起眼的小和尚趁着看守的保安队员不注意悄悄从殿中溜出,然后趁着黑夜偷偷从后山一条不为人知的小道下了山。
下山之后这小和尚并未逃走,而是直奔山下清军营帐而去,他身上贴身藏着一封信,却是那慈眉善目、德高望重,在广东信徒中间名头颇响的栖林老和尚亲笔信。(未完待续)
夜色下的圭峰山区黑乎乎一片,也是静悄悄一片,除了偶尔传出不知名的怪鸟声,偌大的山区仿佛无有一人般。
座落于圭峰山半山腰的玉台寺始建于汉朝,元末时曾被火焚毁,后于大明正统年间复建,复建之后的玉台寺因其香火鼎盛成了粤省四大佛寺之一,崇祯年间寺内僧人一度达到千人之多。如今,这寺内连同主持老和尚栖林在内,僧人不过百人,皆多是老弱残僧,寺内建筑也大半残破不堪,那镇山宝塔更是倒了半边塔基,上面的尖塔摇摇欲坠,不知哪天就要轰然倒塌。
唉,出家人避不了凡尘,更躲不过俗世,连年战乱苦得不仅仅是百姓,也一样苦了这些出家人。没了信徒的香火供奉,这寺庙又哪里有进项,又哪里能养活得了那么多僧众,更休说修缮寺中建筑了。
寺中本有不少田产,奈何原本的佃户大半不是叫清军抓了夫子就是叫明军抓了夫子,余下的又多是离乡避难,没了这些佃户劳作,僧人们自然不得清修,以致老和尚栖林每日清晨醒来头件事不是诵经念佛,而是交待下去今日该给哪块地浇水、又要给哪块地翻耕了、有时甚至还不忘叮嘱几句要给寺里的菜地上肥...
每日心中想得不是阿弥托佛,而是这些往日瞧不上,也不屑去瞧的凡夫俗子之事,也真是难为栖林这老和尚了。好在世道再乱,这出家人总有谋生的道理,也有亲近的道理,只要寺庙不去掺和外面的事,不奢望一时信徒云集、香火茂盛、供奉成堆,可要保个自家平安还是成的。毕竟那当兵的再凶。见着和尚多半也是挥不了刀的。
年纪大了,栖林老和尚也看得开,这明也好。清也好,坐了江山就要治江山。古往今来也没见哪个坐了江山的不治江山了,所以眼下外面明清争来争去的,今儿个你打过来,明儿个你杀过去,闹得不亦乐乎,可等到大局一定,那兵们还能这样打来打去不成?到时候,日子还得是跟从前一样。要不然,打江山图得什么!至于这坐江山的是汉人还是胡人,在老和尚看来根本不打紧的,那佛祖还是胡人呢,这皇帝是不是胡人又有多大关系。出家人嘛,管好自己的事就行,只要佛祖不降罪,其他的事情去操那心做甚。
因听寺里几个出去云游的僧人说南明一日不如一日,这大清坐江山怕是板上钉钉了,故而栖林老和尚便存了心思刻意与清朝的官员交好。并且严禁寺内僧人与明军有什么联系,发现一个就赶走一个,绝不手软。不但如此。年初老和尚还应新会知县相请到新会城去做了一趟法事,超度那数万于守城期间惨死的无辜百姓。
虽然明知道这几万百姓都是叫守城的清军杀害的,可老和尚在城中却是咬牙切齿的怒骂老本贼,根本不提清军半个字,如此态度,再加上他栖林老和尚在广东名头颇响,因此广州那边的总督衙门也对他表示了关注。新任李总督特意在发往北京的奏疏上提了他栖林的“义举”,把个老和尚着实激动得不行:那可是总督大人发往京城的奏疏,那可是给大清皇帝看的奏疏。自己一出家人的名字能让龙眼扫过,可真是佛祖恩德。祖上有灵了。
激动之余,栖林也不顾自己快八十的人了。寻思着是不是主动到广州去一趟,一方面感谢总督大人的嘉勉,另一方面也好借此机会和这位新任总督大人结个善缘,等局势定下之后,也好请总督衙门出面帮着张罗一些富人大户好好修缮一下玉台寺,毕竟眼下寺中气象实在是不行,破破烂烂得实在不是出家人该呆的清修之地。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经文念得再多,佛理懂得再多,终是不及让信徒们看得气派实用。
栖林老和尚明白着呢,谁曾想,这边刚琢磨着到广州去一趟,大祸却突然就临了头。那日突然从山下涌过来的大量百姓和军士着实让栖林老和尚吓了一跳,也让寺内的僧人们惊恐万分。未等和尚们开口询问,那帮逃上山的军士就凶狠的将他们赶到大雄宝殿中,然后一个自称是大明太平营钱粮总务官的宋大人大言不惭向他们宣称玉台寺自即日起由太平营接管,寺内僧众一律集中看管,寺内粮食也一律拿出供太平营取用,若有不从,就叫这佛家的净地变成血地!
天杀的强盗,天杀的太平军,天杀的宋总务!
看到那帮如强盗般的太平军将寺中藏匿的粮食挖出来后,栖林老和尚险些急得背过气去,若不是徒弟眼明手快疾拍胸口,怕真能就此“圆寂”了。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和尚遇上兵,同样是有理说不清。面对那个大言不惭,一点斯文也没有的宋大人,栖林和尚也只能把一肚子苦水往肚子里吞,不敢有半点反抗。可看着自家地盘被一大帮破破烂烂的刁民占据,自家的粮食也被他们虎咽下肚,念了几十年经文,拜了几十年菩萨的老和尚怎么也不甘心。
宋襄公要得就是和尚们老实配合,倒也无意杀害这些僧人,毕竟他也是读书人出身,对这些出家人总是敬重一二的,从前遇到寺庙,也总是习惯性的进去拜上一拜,奉些香油钱,这回若不是情况紧张,事关后营生死存亡,他也不会这般无礼对待僧人,更不会对那看着就慈眉善目、德高望重的主持发下狠话。
虎无伤人意,人有杀虎心。
宋襄公无意杀害玉台寺的和尚,这帮和尚们却是有意要杀他!
就在太平军后营占领玉台寺的第二天深夜,一个看着十分不起眼的小和尚趁着看守的保安队员不注意悄悄从殿中溜出,然后趁着黑夜偷偷从后山一条不为人知的小道下了山。
下山之后这小和尚并未逃走,而是直奔山下清军营帐而去,他身上贴身藏着一封信,却是那慈眉善目、德高望重,在广东信徒中间名头颇响的栖林老和尚亲笔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