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窃隋好驸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宇文述进京,到朝廷征讨高丽大败,乃至最后宇文述独孤皇后杨素三管齐下阻击高颎。整整半年多的时间里,这些肮脏事情萧铣一件都没有插手。相反,他只是静静地作为一个旁观者,做好自己作为将作监中校署令与将作监主簿的本职工作,安贫乐道地慢慢积攒自己的政治资本。
萧铣想得很清楚——他才十四岁,哦,如果按照开皇十九年来算,是十五岁。但是无论十四还是十五,对于那些朝廷派系政斗来说,都还是太年轻了。他前世做了十几年项目经理包工头不假,也着实有了一些社会阅历;但是这些社会阅历,仅仅只是让他可以躲藏在正太的欺骗性外表之下,搞一些暂时提升自己的名声形象顺带拉拉关系的活儿,也就是极限了。真让他短兵相接和那些朝廷大佬人精们相互陷害,他显然还不够那个情商和谋略。
这就好比鹿鼎公韦爵爷,韦爵爷可以做个牵线搭桥搬弄是非的小角色,并且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那并不是说韦小宝的情商谋略就真比吴三桂鳌拜之流强大。事实上韦小宝的谋略和那些家伙相比,连个渣都不是。他之所以成功,无非是靠两点:第一,韦小宝从来不会和敌人扛正面,都是两大大佬死掐的时候借势做点小动作。第二,正是基于他的低调,以及正太的伪装,让他的敌人始终都轻视他的存在,不把他当成主要敌人,然后鳌拜吴三桂康麻子的主要精力都在防备另外两家大佬,对韦小宝只投入很少的精力防备,结果屡屡被趁虚而入。
既然如此,可以置身事外少结宿仇,又有什么不对呢?更何况,萧铣很清楚,如今才开皇十九年,具体杨广登基乃至隋末大乱还有太久的时间,太早就爬得很高,说不定最后就是先出头的椽子先烂,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许多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或许觉得“出头椽子先烂”这个定律只适用于造反的农民军,比如从陈胜吴广到黄巾军黄巢红巾军,历朝历代都为人作嫁了。但是其实哪怕是官府一方的军阀或者说名将,不也是先表现出不凡战力的人先挂么?汉末的皇甫嵩之流,不就是因为“他统率大军的时候,朝廷的威望还没烂透,所以他不得不被朝廷束缚住手脚”最终败亡。
同样,隋末的张须陀杨义臣来护儿之流,难道他们的用兵之道就真的弱于李阀或者王世充么?非也,可以说,这些人之所以败亡,完全是因为他们太早被杨广倚重,所以在杨广的权威倒塌之前,他们只能像狗一样被主人牵着项圈厮杀,最终力竭而死。
甚至,张须陀杨义臣还不算支持“太早立大功有时有害无利”这一论点的终极反面教材。隋末真正的终极反面教材应该是张衡——按照正史说法,张衡可是在杨广弑父夺位的“仁寿宫变”中亲自帮杨广动手的人,结果呢?没几年就因为知道得太多就挂了。
这么多教训摆在眼前,萧铣很清楚以自己的年龄和资历,自己将来还有很多立功升官的机会,没必要参合到自古最血腥无情的夺位之争中。最多杨广需要一些什么政绩,自己帮衬着做一些也就是了。
……
对于萧铣来说,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过到了开皇十九年三月。
在年初的吏部考功中,萧铣难得地得到了一个上等的考核——隋朝的吏部还没有“考功司”这么一个专门的司,但是已经有了官吏政绩考核制度的雏形——而萧铣之所以得了上等,无非也是靠着开皇十八年一整年中,中校署这个部门完成的造船疏浚器械工程量比开皇十七年增长了一成多,而朝廷钱粮资财的预算却几乎没有增加,甚至还少花了几千贯钱。
至于手段么,无非也就是萧铣把后世一些账目和工程量审计的知识稍微使出了一些皮毛而已,卡掉了很大一部分浪费和统筹不当带来的损耗。在大多数人都只有小学四年级以下数学水平的时代,这就已经够用了。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不得假的政绩,相信将来如果有谁接任了萧铣这个中校署令的官职,肯定会把萧铣往死里诅咒——你把各种损耗都卡死了,让继任的人可怎么揩油呢。
不过萧铣显然想不到那么远的事情了,少年人嘛,锐意正直一些,只要不是直接受害人,一般都不会拉到仇恨值。靠着这份功劳带来的考功评定,虽然没让萧铣直接再官升一级,但是也至少让他得到了一些实惠。
>
从宇文述进京,到朝廷征讨高丽大败,乃至最后宇文述独孤皇后杨素三管齐下阻击高颎。整整半年多的时间里,这些肮脏事情萧铣一件都没有插手。相反,他只是静静地作为一个旁观者,做好自己作为将作监中校署令与将作监主簿的本职工作,安贫乐道地慢慢积攒自己的政治资本。
萧铣想得很清楚——他才十四岁,哦,如果按照开皇十九年来算,是十五岁。但是无论十四还是十五,对于那些朝廷派系政斗来说,都还是太年轻了。他前世做了十几年项目经理包工头不假,也着实有了一些社会阅历;但是这些社会阅历,仅仅只是让他可以躲藏在正太的欺骗性外表之下,搞一些暂时提升自己的名声形象顺带拉拉关系的活儿,也就是极限了。真让他短兵相接和那些朝廷大佬人精们相互陷害,他显然还不够那个情商和谋略。
这就好比鹿鼎公韦爵爷,韦爵爷可以做个牵线搭桥搬弄是非的小角色,并且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那并不是说韦小宝的情商谋略就真比吴三桂鳌拜之流强大。事实上韦小宝的谋略和那些家伙相比,连个渣都不是。他之所以成功,无非是靠两点:第一,韦小宝从来不会和敌人扛正面,都是两大大佬死掐的时候借势做点小动作。第二,正是基于他的低调,以及正太的伪装,让他的敌人始终都轻视他的存在,不把他当成主要敌人,然后鳌拜吴三桂康麻子的主要精力都在防备另外两家大佬,对韦小宝只投入很少的精力防备,结果屡屡被趁虚而入。
既然如此,可以置身事外少结宿仇,又有什么不对呢?更何况,萧铣很清楚,如今才开皇十九年,具体杨广登基乃至隋末大乱还有太久的时间,太早就爬得很高,说不定最后就是先出头的椽子先烂,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许多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或许觉得“出头椽子先烂”这个定律只适用于造反的农民军,比如从陈胜吴广到黄巾军黄巢红巾军,历朝历代都为人作嫁了。但是其实哪怕是官府一方的军阀或者说名将,不也是先表现出不凡战力的人先挂么?汉末的皇甫嵩之流,不就是因为“他统率大军的时候,朝廷的威望还没烂透,所以他不得不被朝廷束缚住手脚”最终败亡。
同样,隋末的张须陀杨义臣来护儿之流,难道他们的用兵之道就真的弱于李阀或者王世充么?非也,可以说,这些人之所以败亡,完全是因为他们太早被杨广倚重,所以在杨广的权威倒塌之前,他们只能像狗一样被主人牵着项圈厮杀,最终力竭而死。
甚至,张须陀杨义臣还不算支持“太早立大功有时有害无利”这一论点的终极反面教材。隋末真正的终极反面教材应该是张衡——按照正史说法,张衡可是在杨广弑父夺位的“仁寿宫变”中亲自帮杨广动手的人,结果呢?没几年就因为知道得太多就挂了。
这么多教训摆在眼前,萧铣很清楚以自己的年龄和资历,自己将来还有很多立功升官的机会,没必要参合到自古最血腥无情的夺位之争中。最多杨广需要一些什么政绩,自己帮衬着做一些也就是了。
……
对于萧铣来说,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过到了开皇十九年三月。
在年初的吏部考功中,萧铣难得地得到了一个上等的考核——隋朝的吏部还没有“考功司”这么一个专门的司,但是已经有了官吏政绩考核制度的雏形——而萧铣之所以得了上等,无非也是靠着开皇十八年一整年中,中校署这个部门完成的造船疏浚器械工程量比开皇十七年增长了一成多,而朝廷钱粮资财的预算却几乎没有增加,甚至还少花了几千贯钱。
至于手段么,无非也就是萧铣把后世一些账目和工程量审计的知识稍微使出了一些皮毛而已,卡掉了很大一部分浪费和统筹不当带来的损耗。在大多数人都只有小学四年级以下数学水平的时代,这就已经够用了。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不得假的政绩,相信将来如果有谁接任了萧铣这个中校署令的官职,肯定会把萧铣往死里诅咒——你把各种损耗都卡死了,让继任的人可怎么揩油呢。
不过萧铣显然想不到那么远的事情了,少年人嘛,锐意正直一些,只要不是直接受害人,一般都不会拉到仇恨值。靠着这份功劳带来的考功评定,虽然没让萧铣直接再官升一级,但是也至少让他得到了一些实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