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重启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京师兵部衙门的公事房里,于谦于大人皱着眉头,手边那盏劣茶,早已凉了多时。因为手头的公文,着实教他头痛。英宗回来了,就在大同。而且不是偷偷摸摸地回来,是由朝廷派去瓦剌营里看望太上皇的礼部侍郎杨善迎回来的!
若是丁一自己护着英宗杀破重围回来,那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那本是在土木堡就可以做的事,当时只要英宗肯换掉那身甲胄,丁一要把他弄回来,可远比现时简单得多——有二十万溃散的大军在打掩护啊,不论他们如何无用,如何战力低下都好,便是二十万头猪拦着,也能让瓦剌人一时无法追上吧。
没用,回来人家不认你是皇帝,就先把人做了,再推到瓦剌军兵头上,又如何?
这一点英宗很清楚,他自己都看得分明。
但这回不同,大同的总兵官刘安是对英宗忠心耿耿,要让他做掉英宗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何况还有出使的礼部侍郎杨善去迎?这完全就是非常正式的官方渠道回归,根本就没有理由不认。
于谦摇了摇头,便听门外有小黄门来报,景帝请他入宫。
景帝当然也是为了这件事,想向于谦问策。依他心思,这丁一、杨善、刘安,一众人等都该死的,不寻他们的事算是皇思浩荡了,怎么可能还为此事封赏他们?虽然群臣拥立时,景帝装模作样推辞了几回,但这人不能光听他自个吹擂,要凭自己说的话,那真和孟子说的一样了:人皆可以为尧舜。
“不可不赏。”于谦对景帝这么说道。
现在不是打过京师保卫战的大明,很多东西,包括人心向背,都不一样。
甚至前几日。还有一个御史被景帝弄死的,因为那位真是铁骨铮铮,他对景帝说道:“下官……”
景帝问他是不是喝醉?这位御史说自己讲着正事呢。
自称下官。而不是称臣,就是根本上质疑景帝得位不正。不当他是皇帝了。
所以正逢这时节,丁一、杨善的奇功,满朝文武、大同到京师沿途的百姓都被震惊到了,都在口口传诵之中。不赏?不就是自打嘴巴,承认自己这个帝位是硬生生从英宗手里抢过来的?是篡位逆贼?要不然真如景帝一系所声称的,是英宗教人来传旨,让位于景帝。把太上皇救出敌营,这么大的功劳,为什么不赏?
并且派出杨善,是老王直提出来的主意。谁曾料想,丁一和杨善这两人,硬生生做得出这样的事来?现时要不认账,那不单是自承得位不正,而且连老王直那一系的文官都得罪了。失了得位合法性。又恶了资格最老,门生遍天下的老王直,景帝这位子,恐怕是不太可能坐得太安稳。
所以景帝不得不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埋怨起于谦来:“朕本来不想坐这位子的。当时也推辞了,实在是于爱卿你们硬逼着朕,把朕置于这火炉上烤……”这就不单是推却责任那么简单了,火炉?行,英宗回来了,麻烦把这火炉让给他烤嘛!
这是在威胁于谦:英宗回来坐上这位子,你也落不下好处。
于谦笑了笑,他对于景帝有点失望,不过他还是从容开口道:“天位已定,怎么可能反复?现在按道理还是速速派人奉上皇还京吧。万一有什么变动或是其他的要求,臣等自然会拒绝。”
一君一臣,问非所答。
只是景帝和于谦都清楚大家在说什么。
“从汝,从汝。”景帝便松了口。
于谦抚须点头,不管如何景帝还是信重他的,或者这让他的权力*得到了极大满足,又或许使得他感觉,景帝这个人,还是讲道理的,不跟信重王振的英宗一样不讲理?总之,于大人便对景帝说道:“丁杨两人赏赐交部议……”
“不必议了,杨善行事,非朕初遣的旨意,迁左都御史,仍莅鸿胪事。”景帝强抑着心中的怒气。
倒是对于丁一,景帝的怒气没有那么大。
因为丁一的官实在小,可怜的七品官。
皇帝要计较也是寻刘安这等边镇总兵官、世袭伯爵,或是杨善这三品实职高官出气,一国之君,去寻七品小官儿的晦气?那就心胸气度,真就比针眼还小了。要是景帝真是无聊到这份,于谦他们也不敢拥他上位。
再说景帝想起那日殿上,马顺挟着旧日余威,让自己都下不了台。还是丁一依律将马顺斩于刀下的情... -->>
京师兵部衙门的公事房里,于谦于大人皱着眉头,手边那盏劣茶,早已凉了多时。因为手头的公文,着实教他头痛。英宗回来了,就在大同。而且不是偷偷摸摸地回来,是由朝廷派去瓦剌营里看望太上皇的礼部侍郎杨善迎回来的!
若是丁一自己护着英宗杀破重围回来,那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那本是在土木堡就可以做的事,当时只要英宗肯换掉那身甲胄,丁一要把他弄回来,可远比现时简单得多——有二十万溃散的大军在打掩护啊,不论他们如何无用,如何战力低下都好,便是二十万头猪拦着,也能让瓦剌人一时无法追上吧。
没用,回来人家不认你是皇帝,就先把人做了,再推到瓦剌军兵头上,又如何?
这一点英宗很清楚,他自己都看得分明。
但这回不同,大同的总兵官刘安是对英宗忠心耿耿,要让他做掉英宗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何况还有出使的礼部侍郎杨善去迎?这完全就是非常正式的官方渠道回归,根本就没有理由不认。
于谦摇了摇头,便听门外有小黄门来报,景帝请他入宫。
景帝当然也是为了这件事,想向于谦问策。依他心思,这丁一、杨善、刘安,一众人等都该死的,不寻他们的事算是皇思浩荡了,怎么可能还为此事封赏他们?虽然群臣拥立时,景帝装模作样推辞了几回,但这人不能光听他自个吹擂,要凭自己说的话,那真和孟子说的一样了:人皆可以为尧舜。
“不可不赏。”于谦对景帝这么说道。
现在不是打过京师保卫战的大明,很多东西,包括人心向背,都不一样。
甚至前几日。还有一个御史被景帝弄死的,因为那位真是铁骨铮铮,他对景帝说道:“下官……”
景帝问他是不是喝醉?这位御史说自己讲着正事呢。
自称下官。而不是称臣,就是根本上质疑景帝得位不正。不当他是皇帝了。
所以正逢这时节,丁一、杨善的奇功,满朝文武、大同到京师沿途的百姓都被震惊到了,都在口口传诵之中。不赏?不就是自打嘴巴,承认自己这个帝位是硬生生从英宗手里抢过来的?是篡位逆贼?要不然真如景帝一系所声称的,是英宗教人来传旨,让位于景帝。把太上皇救出敌营,这么大的功劳,为什么不赏?
并且派出杨善,是老王直提出来的主意。谁曾料想,丁一和杨善这两人,硬生生做得出这样的事来?现时要不认账,那不单是自承得位不正,而且连老王直那一系的文官都得罪了。失了得位合法性。又恶了资格最老,门生遍天下的老王直,景帝这位子,恐怕是不太可能坐得太安稳。
所以景帝不得不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埋怨起于谦来:“朕本来不想坐这位子的。当时也推辞了,实在是于爱卿你们硬逼着朕,把朕置于这火炉上烤……”这就不单是推却责任那么简单了,火炉?行,英宗回来了,麻烦把这火炉让给他烤嘛!
这是在威胁于谦:英宗回来坐上这位子,你也落不下好处。
于谦笑了笑,他对于景帝有点失望,不过他还是从容开口道:“天位已定,怎么可能反复?现在按道理还是速速派人奉上皇还京吧。万一有什么变动或是其他的要求,臣等自然会拒绝。”
一君一臣,问非所答。
只是景帝和于谦都清楚大家在说什么。
“从汝,从汝。”景帝便松了口。
于谦抚须点头,不管如何景帝还是信重他的,或者这让他的权力*得到了极大满足,又或许使得他感觉,景帝这个人,还是讲道理的,不跟信重王振的英宗一样不讲理?总之,于大人便对景帝说道:“丁杨两人赏赐交部议……”
“不必议了,杨善行事,非朕初遣的旨意,迁左都御史,仍莅鸿胪事。”景帝强抑着心中的怒气。
倒是对于丁一,景帝的怒气没有那么大。
因为丁一的官实在小,可怜的七品官。
皇帝要计较也是寻刘安这等边镇总兵官、世袭伯爵,或是杨善这三品实职高官出气,一国之君,去寻七品小官儿的晦气?那就心胸气度,真就比针眼还小了。要是景帝真是无聊到这份,于谦他们也不敢拥他上位。
再说景帝想起那日殿上,马顺挟着旧日余威,让自己都下不了台。还是丁一依律将马顺斩于刀下的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