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道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门开了,屋子里走出来的人,余泽竟然认识。
曾亮看着站在门外的余泽,眼中露出复杂的神色,说道:“你怎么来了?”
余泽再见曾亮,心中纵有万千感慨,却也难以言说。
他说道:“起初还不知道为什么来,见到你,终于知道了。”
曾亮因应宏远的事,心中早就决定,不再理睬余泽,但见他如此一点歉意都没有,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怒气,正要开口,屋内传来一个声音:“小亮,让客人进来。”
曾亮闻声应下,看了余泽一会,说道:“你进去吧。”
余泽走到曾亮身边,说了一句:“对不起。”抬起头,进了屋中。
曾亮耳中听到这个三个字,心中尤念“对不起”三字,心中思惟:“对不起就揭过了吗?”
可是门已经关上了,曾亮忽然有一种感觉,这大概是这一世,最后见到余泽了。不知怎的,这个念头就似在心里扎了根,回荡不散,忍不住的泪就流了下来。
余泽进了门中,但见屋中简陋,中间一桌,旁落两椅,右有一位七旬老人坐在座位上,含笑望着他。
余泽见老人之相,心如同决堤之江,悲如崩山裂泥之尘,跪在老人身前,嚎嚎大哭。
老人开口道:“娃儿你为什么哭呢?”
余泽抽泣难止,说道:“我心中并无悲伤。不知因何而哭。”
老人说道:“情者,发乎心,感于物。执于失得。失得生,则情迁生喜怒哀乐忧思。唯独没有一个悲字。悲者,非你情情念念之心。娃儿,你悲耶?”
余泽涕泪道:“如您所言,如惊涛中乍闻雷霆,惊涛之中,水浪为大音。如何能与天鼓齐音?我谛观自己心海扰动,不过爱染之情。又生七情。七情尚不知何来,情之所不受。怎知悲心?”
老人说道:“可一一说来?”
余泽一拜道:“我生来不知父母,食百家之米成人。因有恩人照料长大,虽爱心调伏。但受他人冷眼鄙目,心欲静而气难调。而后得天之祜,承天之福,得享世间荣华。食地物而知鲜美,品爱果而知男女之甘,患得患失之苦。忽感世间之事,不过如此,此欲求清净,怎知念海中波涛不定。譬如一叶舟于波浪海。舟欲停,而风波吹舟而旁行。”
老人说道:“娃儿因何不说真话?”
余泽道:“句句是真,何来不说真话?”
老人说道:“你生来不知父母耶?若不知父母。如何生肉团心,如何有照料形躯?且观你身,从何而来?非父香而可生灵耶?非母血护香而可成形耶?不承父之慈,不受母之爱。你从何来?但观此身,父母慈爱故。如何言自不知父母?贪心不足故。”
余泽道:“菩萨因何说我不真言于贪心?我非自辩,实因不解。”
老人说道:“若不因贪心。何言生不知父母?你可忆得坐胎之时,母亲小心翼翼之心。忍受十月之极苦,爱心无怨之恩?”
余泽说道:“不知。何人知生时事?”
老人说道:“你是一人,非一一人,如何问何人不知生时事?如此世间中,有痴傻者,幼时远离父母身。二十年后,路遇其父,心知是早年远离之父,念父名得相认。如所说,你较此痴傻人如何?知父名耶?知母姓耶?一不得知,二不得知。知念皆失。长大成人,唯怪父母遗弃,不知因缘。我今道出根源,你尚用世间愚夫狡辩之言否认,我如何与你言说。”
余泽闻雷鼓天音,心如明镜,照遍前尘蒙昧,于一念间,亲历此生坐胎出胎之相,如此涕泪悲泣,道:“承菩萨雷音,始知失念。菩萨句句实语,非语怪言奇,实乃我智少愚痴。何以故,我生生前,观世间种种恶尘交杂,心厌恶故。坐胎时,晃动灵元,心失定故。出胎时,外浊胎毒,两相欺凌,无忍而失心意。成蒙昧孩童。不复天真童子。如是说,是一贪,贪常乐心悔懊故。”
“出胎时,天门未闭,却不识生身父母。后天承恩,自以为当受故。譬如乞丐,求米食于人家。得施者米物果腹活命。心不念施恩,反怪施者不给好物,嫌少愿多,不得生怨。我与父母如是。我为乞丐,父母为施食者。我无生求以生,父母施身故。我难经饥渴冷热,父母施遮盖故。如是说,是一贪,无智贪慈恩故。”
老人说道:“知父母恩,尚可言教。”
余泽说道:“始知恩情,欲报父母恩,父母双亲已不在,我真可悲矣。”
言罢,涕泪悲泣,心摇意沉。
老人斥道:“你心可悲耶?因恩欲报而不得耶?你心小量,父母生你时,求你报恩耶?念你养身耶?唯爱心故,无一一想。恩从何报?若从身报,父母自食其力,身不从你处得。若从物报,物不从你处来,天地恩泽故。”
余泽茫然道:“如菩萨所言,我力卑微,父母之恩尚难报答,自不悲耶?”
老人道:“你力卑微,非实相。缺智少定故。如前所言,你身从何来?”
余泽说道:“从父母中来。”
老人道:“此身非父母耶?你身因父有骨,因母有肉,方有七尺身立于世间。欲报父母恩,何不怜己身?”
余泽说道:“我如何不怜己身?”
老人道:“若怜己身,一当惜时。所以者何?你生身时有崖而智海无涯。明世理,复闻道。知周乎万物,济众生而无空过,此为一报父母恩。二当惜身。所以者何?身健体康。则有气力,有气力,则可担当。有担当,方可荷担。昔时孔子言宰予朽木不可雕。是因何故?因其贪睡不知好学耶?怒其不争耶?”
余泽说道:“如我小心短智揣言,身无健康,神困体乏。如何能读好书?譬如高起楼房,地基不牢,砖瓦土泥纵上上选,亦如芭蕉。上难承风力。下难受地震。夫子千古圣人,若只见弟子过失而言其为朽木。何来温良之称?宽心爱护故。”
老人道:“其意如是。若身着百病,一不能求学,二不能安身。休言父母恩不能报,尚累恩亲。”
余泽拜道:“闻菩萨语。终明如何报父母恩,爱身惜福是。”
老人双目微闭,不再回答。
余泽心中不安,不知老人如何不再问言,欲再发问,自思惟:“父母生我是恩,天地与我,是恩非恩?若天地非有恩于我,我不能立世间。当知天地与我有恩。我当报父母恩。亦应报天地恩。”
如是念,余泽三拜叩问:“弟子根钝,只念无情。不知有情。情与我,了不分明,承听法音,知父母恩是恩,心念如是,天地与我以恩。我当报天恩。却少智故。不知天地之恩何处报。”
老人说道:“你知天道耶?明地道耶?”
余泽茫然道:“弟子实不知。”
老人说道:“不知天何以恩于万物,地何以恩于万物。你恩报于谁?复次,天是一名像,地是一名像。天,谁之名?地,谁之名?此不知不明,空谈报恩,于是中无恩无报。迷信是也。”
余泽闻言,惭矣愧矣,说道:“闻菩萨语,我心真实迷信。尚不知天地之道,不辨天地之恩,空言报恩。真迷信是。”
老人道:“生惭愧心,知邪知故,如是可教。你且向东行,过某量国土,有天尊化世。可为你说。”
余泽茫... -->>
门开了,屋子里走出来的人,余泽竟然认识。
曾亮看着站在门外的余泽,眼中露出复杂的神色,说道:“你怎么来了?”
余泽再见曾亮,心中纵有万千感慨,却也难以言说。
他说道:“起初还不知道为什么来,见到你,终于知道了。”
曾亮因应宏远的事,心中早就决定,不再理睬余泽,但见他如此一点歉意都没有,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怒气,正要开口,屋内传来一个声音:“小亮,让客人进来。”
曾亮闻声应下,看了余泽一会,说道:“你进去吧。”
余泽走到曾亮身边,说了一句:“对不起。”抬起头,进了屋中。
曾亮耳中听到这个三个字,心中尤念“对不起”三字,心中思惟:“对不起就揭过了吗?”
可是门已经关上了,曾亮忽然有一种感觉,这大概是这一世,最后见到余泽了。不知怎的,这个念头就似在心里扎了根,回荡不散,忍不住的泪就流了下来。
余泽进了门中,但见屋中简陋,中间一桌,旁落两椅,右有一位七旬老人坐在座位上,含笑望着他。
余泽见老人之相,心如同决堤之江,悲如崩山裂泥之尘,跪在老人身前,嚎嚎大哭。
老人开口道:“娃儿你为什么哭呢?”
余泽抽泣难止,说道:“我心中并无悲伤。不知因何而哭。”
老人说道:“情者,发乎心,感于物。执于失得。失得生,则情迁生喜怒哀乐忧思。唯独没有一个悲字。悲者,非你情情念念之心。娃儿,你悲耶?”
余泽涕泪道:“如您所言,如惊涛中乍闻雷霆,惊涛之中,水浪为大音。如何能与天鼓齐音?我谛观自己心海扰动,不过爱染之情。又生七情。七情尚不知何来,情之所不受。怎知悲心?”
老人说道:“可一一说来?”
余泽一拜道:“我生来不知父母,食百家之米成人。因有恩人照料长大,虽爱心调伏。但受他人冷眼鄙目,心欲静而气难调。而后得天之祜,承天之福,得享世间荣华。食地物而知鲜美,品爱果而知男女之甘,患得患失之苦。忽感世间之事,不过如此,此欲求清净,怎知念海中波涛不定。譬如一叶舟于波浪海。舟欲停,而风波吹舟而旁行。”
老人说道:“娃儿因何不说真话?”
余泽道:“句句是真,何来不说真话?”
老人说道:“你生来不知父母耶?若不知父母。如何生肉团心,如何有照料形躯?且观你身,从何而来?非父香而可生灵耶?非母血护香而可成形耶?不承父之慈,不受母之爱。你从何来?但观此身,父母慈爱故。如何言自不知父母?贪心不足故。”
余泽道:“菩萨因何说我不真言于贪心?我非自辩,实因不解。”
老人说道:“若不因贪心。何言生不知父母?你可忆得坐胎之时,母亲小心翼翼之心。忍受十月之极苦,爱心无怨之恩?”
余泽说道:“不知。何人知生时事?”
老人说道:“你是一人,非一一人,如何问何人不知生时事?如此世间中,有痴傻者,幼时远离父母身。二十年后,路遇其父,心知是早年远离之父,念父名得相认。如所说,你较此痴傻人如何?知父名耶?知母姓耶?一不得知,二不得知。知念皆失。长大成人,唯怪父母遗弃,不知因缘。我今道出根源,你尚用世间愚夫狡辩之言否认,我如何与你言说。”
余泽闻雷鼓天音,心如明镜,照遍前尘蒙昧,于一念间,亲历此生坐胎出胎之相,如此涕泪悲泣,道:“承菩萨雷音,始知失念。菩萨句句实语,非语怪言奇,实乃我智少愚痴。何以故,我生生前,观世间种种恶尘交杂,心厌恶故。坐胎时,晃动灵元,心失定故。出胎时,外浊胎毒,两相欺凌,无忍而失心意。成蒙昧孩童。不复天真童子。如是说,是一贪,贪常乐心悔懊故。”
“出胎时,天门未闭,却不识生身父母。后天承恩,自以为当受故。譬如乞丐,求米食于人家。得施者米物果腹活命。心不念施恩,反怪施者不给好物,嫌少愿多,不得生怨。我与父母如是。我为乞丐,父母为施食者。我无生求以生,父母施身故。我难经饥渴冷热,父母施遮盖故。如是说,是一贪,无智贪慈恩故。”
老人说道:“知父母恩,尚可言教。”
余泽说道:“始知恩情,欲报父母恩,父母双亲已不在,我真可悲矣。”
言罢,涕泪悲泣,心摇意沉。
老人斥道:“你心可悲耶?因恩欲报而不得耶?你心小量,父母生你时,求你报恩耶?念你养身耶?唯爱心故,无一一想。恩从何报?若从身报,父母自食其力,身不从你处得。若从物报,物不从你处来,天地恩泽故。”
余泽茫然道:“如菩萨所言,我力卑微,父母之恩尚难报答,自不悲耶?”
老人道:“你力卑微,非实相。缺智少定故。如前所言,你身从何来?”
余泽说道:“从父母中来。”
老人道:“此身非父母耶?你身因父有骨,因母有肉,方有七尺身立于世间。欲报父母恩,何不怜己身?”
余泽说道:“我如何不怜己身?”
老人道:“若怜己身,一当惜时。所以者何?你生身时有崖而智海无涯。明世理,复闻道。知周乎万物,济众生而无空过,此为一报父母恩。二当惜身。所以者何?身健体康。则有气力,有气力,则可担当。有担当,方可荷担。昔时孔子言宰予朽木不可雕。是因何故?因其贪睡不知好学耶?怒其不争耶?”
余泽说道:“如我小心短智揣言,身无健康,神困体乏。如何能读好书?譬如高起楼房,地基不牢,砖瓦土泥纵上上选,亦如芭蕉。上难承风力。下难受地震。夫子千古圣人,若只见弟子过失而言其为朽木。何来温良之称?宽心爱护故。”
老人道:“其意如是。若身着百病,一不能求学,二不能安身。休言父母恩不能报,尚累恩亲。”
余泽拜道:“闻菩萨语。终明如何报父母恩,爱身惜福是。”
老人双目微闭,不再回答。
余泽心中不安,不知老人如何不再问言,欲再发问,自思惟:“父母生我是恩,天地与我,是恩非恩?若天地非有恩于我,我不能立世间。当知天地与我有恩。我当报父母恩。亦应报天地恩。”
如是念,余泽三拜叩问:“弟子根钝,只念无情。不知有情。情与我,了不分明,承听法音,知父母恩是恩,心念如是,天地与我以恩。我当报天恩。却少智故。不知天地之恩何处报。”
老人说道:“你知天道耶?明地道耶?”
余泽茫然道:“弟子实不知。”
老人说道:“不知天何以恩于万物,地何以恩于万物。你恩报于谁?复次,天是一名像,地是一名像。天,谁之名?地,谁之名?此不知不明,空谈报恩,于是中无恩无报。迷信是也。”
余泽闻言,惭矣愧矣,说道:“闻菩萨语,我心真实迷信。尚不知天地之道,不辨天地之恩,空言报恩。真迷信是。”
老人道:“生惭愧心,知邪知故,如是可教。你且向东行,过某量国土,有天尊化世。可为你说。”
余泽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