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梳头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莫娘子答着那两个女孩的话时,阿愁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
两个女孩正合力抬着一只木桶。木桶上虽盖着盖子,依旧能看到桶里飘出来的热气。这二人,头上梳着一样的发式,簪着一式的绒花,连身上衣裳的款式也都是一模一样,只颜色不同而已。便是没人说起,阿愁也已经猜到,这二人应该都是那“老奶奶”身边侍候的丫鬟了。
两个丫鬟领着莫娘子进了一个挺大的院落后,冲着一个站在廊下的五旬老妇屈膝行了一礼,又低声禀了句什么,便抬着那桶热水进了上房。
老妇则迎着莫娘子过来,压着声音道了句:“老奶奶才刚起,你且稍等一二。”却是一样也好奇地往阿愁身上瞅了一眼,问着莫娘子道:“这是谁?”
莫娘子照样以“徒弟”二字答了。
老妇便看着阿愁友善一笑,道:“老奶奶一定乐意见一见。”
莫娘子笑道:“正是带过来给老奶奶看一看的。”
二人略说了两句话后,那老妇便转身进屋去通报了。
莫娘子则回头对阿愁道:“那是高老娘,老奶奶身边的管家娘子。”又低声教导着她道:“主顾身边的人,需得客气以待,千万莫要得罪了。”
阿愁一阵点头。
二人等待期间,她趁机回头往庭院里看了一圈。只见那院子里正有四五个年纪从七八岁到十七八不等的女孩子们在忙忙碌碌地清扫着庭院,擦拭着廊柱。虽然人人都好奇地往她这边瞅上两眼,一个个倒也没有耽误了手里的活计。可见这是户规矩肃整的人家。
又过了一会儿,直到那两个穿桃红和葱绿袄儿的丫鬟抬着用过的水从屋里退出来后,那高老娘才挑起门上帘子,对莫娘子笑道:“可以了。”
莫娘子低头整理了一下衣衫,又回头看了一眼阿愁,见她手里依旧提着那已经灭了的灯笼,便将灯笼接过去放在廊下,又给阿愁理了理腰带,再扯了扯她衣襟的下摆,这才带着她进到屋里。
才刚一进门,阿愁便感觉到一阵热风扑面。而,显然这户人家用于取暖的炭材质量要比莫娘子家里的好,虽然屋里很暖和,可阿愁并没有闻到那种呛人的烟火气,倒闻到一股很是浓郁的香味儿。
那香味虽浓,却并不叫人讨厌。
她跟着莫娘子进了门后,莫娘子便示意她于门边上站了,她则跟着一个丫鬟进了里间。
于是里间响起一个明显属于老妇人的声音。
“你收徒弟了?”那老奶奶问道。
“是。”莫娘子应着,又道:“想叫老奶奶帮着长一长眼,所以我把那孩子给带来了。”
那老妇冷哼一声,道:“看不看的,大概也就这样了。如今这些人啊,是一代不如一代。当年我们那时候,虽比不得老一辈,可比起你们来,那是强上太多了。你们这一辈还算得好些,再往下,真是叫人看不下去。就拿我孙子来说,他老子在他这年纪,都已经中了举子了,他如今竟连一本《论语》都还没读完……”
门外,阿愁忍不住眨巴了一下眼。老奶奶这声气儿,她简直太熟悉了。这一套言论,也是她奶奶当年常唠叨着她的话——果然又是一个传统式的家长呢,“生年不满百,常怀百岁忧”……
里面,莫娘子也没跟那老奶奶争辩,只说等收拾妥了,叫阿愁进去给老奶奶磕个头。老奶奶听了,便丢了这话题,招呼着莫娘子过去给她梳头,又道:“昨儿大郎高升的旨意下来了,只怕今儿要来不少客人。你且给我梳个能见客的头吧。”又道,“我不爱大首饰,尽量简洁些。”
“是。”莫娘子应着。
于是,一时间,里间安静了下来,莫娘子和那老奶奶都没有再说话。隔着那彩绣镶边的素青色门帘,阿愁只听得里面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想是莫娘子正在给那位老奶奶梳着头。
阿愁于门边上站着时,她的对面则站着一个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那小姑娘跟那两个领着莫娘子进来的丫鬟全都作着一式打扮,显然也是个丫鬟。
小丫鬟好奇看着阿愁时,阿愁也在悄悄打量着她。
因之前听慈幼院里的孩子说,朝廷只允许百姓家里蓄养犯了事的官奴和那境外贩来的番奴,阿愁便以为,在百姓家里执役的,应该都是一些奴隶了。所以她以为她对面站着的那个女孩,应该是她遇到的第一个官奴。
她却并不知道,其实人家跟她一样,是平民身份。
直到后来阿愁才知道,这竟是她误会了,虽然朝廷不允许百姓蓄养平民为奴,倒并不反对百姓家里雇佣其他平民为役——这便是所谓的“役者”。
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说白了,就是那为奴的终身只能白干活,没钱拿;从役的却是每个月都要主家支出一笔工钱的。
从省钱这一角度来说,当然是蓄奴更为合算。而比起那卖价高昂的官奴番奴,像阿愁这样花上百十文钱就能记入户籍,且还可供其任意驱使的慈幼院孤儿们,真可谓是“价廉物美”了。
就在阿愁跟那个小丫鬟两两对望之际,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以及一阵隐约的说笑声。
片刻后,那声音到了门前。只听得那高老娘于门外一一向着来人问安道:“娘子早安,大娘子早安,小娘早安。”——听声气儿,应该是那老奶奶的家人来请安的。
因老奶奶正在梳妆,老奶奶的儿媳孙媳还有那小孙女便没有进来。许是怕她们说话的声音惊扰到里间的老奶奶,她们也没有进门,只聚在廊下低声交谈着。
只听那小孙女低声抱怨道:“就说今儿来早了嘛。”
她嫂子则压着声音答道:“早些来也好。等过会儿,只怕那贺喜的临门,就该没时间议事了。”
女孩道:“奶奶为什么不愿意进京?”
她嫂子答道:“老人家嘛,故土难离。”
女孩道:“可也不能总任着阿爹一个人在京里啊。以前也就罢了,如今阿爹高升入了阁,家里没个女眷,来往应酬都不方便呢。何况,阿爹的信里不也召我们进京去吗?”
她嫂子叹了口气,没答她的话,倒是她母亲应了一句:“总要看老奶奶的意思。”
于是女孩不满地嘀咕了一句什么,便不吱声儿了。
屋里的阿愁则不由纳闷地眨了一下眼——入阁?内阁吗?她怎么记得“内阁”是明朝时的制度?!不过话说回来,好像宋朝也称呼女子为“娘子”来着……
就在阿愁想着她到底是不是落在某个架空的年代里时,只听主家那女孩又低声抱怨道:“可真是的,好歹阿娘也劝着一些老奶奶啊!家里穷了谁也不会穷了她老人家,干嘛总想着省钱?便是雇个梳头老娘养在家里又能费得多少钱粮?偏奶奶总爱跟那些穷门寒户里学,竟请个坊间的梳头娘子每天来给她梳头。阿娘您都不知道,外头的人都怎么说我们家呢!”
只听她母亲道:“外头人如何说,且由着他们说去,老奶奶有自己的主意。”
女孩道:“我是想不明白,便是请个梳头娘子,好歹也请个于城里有名望的嘛。如今给奶奶梳头的这个师傅,外头都没人听说过她的名号。而且我看她的手艺也就那样,梳来梳去也不过就那几种发式。亏得奶奶上了年纪,原也不爱个新鲜,若是换作我,才不乐意叫她给我梳头呢,土也土死了。”
“莫要这样说。”她... -->>
莫娘子答着那两个女孩的话时,阿愁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
两个女孩正合力抬着一只木桶。木桶上虽盖着盖子,依旧能看到桶里飘出来的热气。这二人,头上梳着一样的发式,簪着一式的绒花,连身上衣裳的款式也都是一模一样,只颜色不同而已。便是没人说起,阿愁也已经猜到,这二人应该都是那“老奶奶”身边侍候的丫鬟了。
两个丫鬟领着莫娘子进了一个挺大的院落后,冲着一个站在廊下的五旬老妇屈膝行了一礼,又低声禀了句什么,便抬着那桶热水进了上房。
老妇则迎着莫娘子过来,压着声音道了句:“老奶奶才刚起,你且稍等一二。”却是一样也好奇地往阿愁身上瞅了一眼,问着莫娘子道:“这是谁?”
莫娘子照样以“徒弟”二字答了。
老妇便看着阿愁友善一笑,道:“老奶奶一定乐意见一见。”
莫娘子笑道:“正是带过来给老奶奶看一看的。”
二人略说了两句话后,那老妇便转身进屋去通报了。
莫娘子则回头对阿愁道:“那是高老娘,老奶奶身边的管家娘子。”又低声教导着她道:“主顾身边的人,需得客气以待,千万莫要得罪了。”
阿愁一阵点头。
二人等待期间,她趁机回头往庭院里看了一圈。只见那院子里正有四五个年纪从七八岁到十七八不等的女孩子们在忙忙碌碌地清扫着庭院,擦拭着廊柱。虽然人人都好奇地往她这边瞅上两眼,一个个倒也没有耽误了手里的活计。可见这是户规矩肃整的人家。
又过了一会儿,直到那两个穿桃红和葱绿袄儿的丫鬟抬着用过的水从屋里退出来后,那高老娘才挑起门上帘子,对莫娘子笑道:“可以了。”
莫娘子低头整理了一下衣衫,又回头看了一眼阿愁,见她手里依旧提着那已经灭了的灯笼,便将灯笼接过去放在廊下,又给阿愁理了理腰带,再扯了扯她衣襟的下摆,这才带着她进到屋里。
才刚一进门,阿愁便感觉到一阵热风扑面。而,显然这户人家用于取暖的炭材质量要比莫娘子家里的好,虽然屋里很暖和,可阿愁并没有闻到那种呛人的烟火气,倒闻到一股很是浓郁的香味儿。
那香味虽浓,却并不叫人讨厌。
她跟着莫娘子进了门后,莫娘子便示意她于门边上站了,她则跟着一个丫鬟进了里间。
于是里间响起一个明显属于老妇人的声音。
“你收徒弟了?”那老奶奶问道。
“是。”莫娘子应着,又道:“想叫老奶奶帮着长一长眼,所以我把那孩子给带来了。”
那老妇冷哼一声,道:“看不看的,大概也就这样了。如今这些人啊,是一代不如一代。当年我们那时候,虽比不得老一辈,可比起你们来,那是强上太多了。你们这一辈还算得好些,再往下,真是叫人看不下去。就拿我孙子来说,他老子在他这年纪,都已经中了举子了,他如今竟连一本《论语》都还没读完……”
门外,阿愁忍不住眨巴了一下眼。老奶奶这声气儿,她简直太熟悉了。这一套言论,也是她奶奶当年常唠叨着她的话——果然又是一个传统式的家长呢,“生年不满百,常怀百岁忧”……
里面,莫娘子也没跟那老奶奶争辩,只说等收拾妥了,叫阿愁进去给老奶奶磕个头。老奶奶听了,便丢了这话题,招呼着莫娘子过去给她梳头,又道:“昨儿大郎高升的旨意下来了,只怕今儿要来不少客人。你且给我梳个能见客的头吧。”又道,“我不爱大首饰,尽量简洁些。”
“是。”莫娘子应着。
于是,一时间,里间安静了下来,莫娘子和那老奶奶都没有再说话。隔着那彩绣镶边的素青色门帘,阿愁只听得里面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想是莫娘子正在给那位老奶奶梳着头。
阿愁于门边上站着时,她的对面则站着一个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那小姑娘跟那两个领着莫娘子进来的丫鬟全都作着一式打扮,显然也是个丫鬟。
小丫鬟好奇看着阿愁时,阿愁也在悄悄打量着她。
因之前听慈幼院里的孩子说,朝廷只允许百姓家里蓄养犯了事的官奴和那境外贩来的番奴,阿愁便以为,在百姓家里执役的,应该都是一些奴隶了。所以她以为她对面站着的那个女孩,应该是她遇到的第一个官奴。
她却并不知道,其实人家跟她一样,是平民身份。
直到后来阿愁才知道,这竟是她误会了,虽然朝廷不允许百姓蓄养平民为奴,倒并不反对百姓家里雇佣其他平民为役——这便是所谓的“役者”。
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说白了,就是那为奴的终身只能白干活,没钱拿;从役的却是每个月都要主家支出一笔工钱的。
从省钱这一角度来说,当然是蓄奴更为合算。而比起那卖价高昂的官奴番奴,像阿愁这样花上百十文钱就能记入户籍,且还可供其任意驱使的慈幼院孤儿们,真可谓是“价廉物美”了。
就在阿愁跟那个小丫鬟两两对望之际,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以及一阵隐约的说笑声。
片刻后,那声音到了门前。只听得那高老娘于门外一一向着来人问安道:“娘子早安,大娘子早安,小娘早安。”——听声气儿,应该是那老奶奶的家人来请安的。
因老奶奶正在梳妆,老奶奶的儿媳孙媳还有那小孙女便没有进来。许是怕她们说话的声音惊扰到里间的老奶奶,她们也没有进门,只聚在廊下低声交谈着。
只听那小孙女低声抱怨道:“就说今儿来早了嘛。”
她嫂子则压着声音答道:“早些来也好。等过会儿,只怕那贺喜的临门,就该没时间议事了。”
女孩道:“奶奶为什么不愿意进京?”
她嫂子答道:“老人家嘛,故土难离。”
女孩道:“可也不能总任着阿爹一个人在京里啊。以前也就罢了,如今阿爹高升入了阁,家里没个女眷,来往应酬都不方便呢。何况,阿爹的信里不也召我们进京去吗?”
她嫂子叹了口气,没答她的话,倒是她母亲应了一句:“总要看老奶奶的意思。”
于是女孩不满地嘀咕了一句什么,便不吱声儿了。
屋里的阿愁则不由纳闷地眨了一下眼——入阁?内阁吗?她怎么记得“内阁”是明朝时的制度?!不过话说回来,好像宋朝也称呼女子为“娘子”来着……
就在阿愁想着她到底是不是落在某个架空的年代里时,只听主家那女孩又低声抱怨道:“可真是的,好歹阿娘也劝着一些老奶奶啊!家里穷了谁也不会穷了她老人家,干嘛总想着省钱?便是雇个梳头老娘养在家里又能费得多少钱粮?偏奶奶总爱跟那些穷门寒户里学,竟请个坊间的梳头娘子每天来给她梳头。阿娘您都不知道,外头的人都怎么说我们家呢!”
只听她母亲道:“外头人如何说,且由着他们说去,老奶奶有自己的主意。”
女孩道:“我是想不明白,便是请个梳头娘子,好歹也请个于城里有名望的嘛。如今给奶奶梳头的这个师傅,外头都没人听说过她的名号。而且我看她的手艺也就那样,梳来梳去也不过就那几种发式。亏得奶奶上了年纪,原也不爱个新鲜,若是换作我,才不乐意叫她给我梳头呢,土也土死了。”
“莫要这样说。”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