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载沣的怒气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荣耀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袁世凯倒也不是真的想让溥仪来继位、让载沣来当这个摄政王,他之所以积极的站出来支持溥仪和载沣,根本原因是因为他知道是慈禧想让溥仪来继位。就像慈禧当时不认为自己会立即去世甚至还想着继续操控朝政一样,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很多人也都没想过慈禧会在第二天便驾崩。袁世凯在朝廷当中谁都不怕,就怕慈禧,所以在看出是慈禧有意册立溥仪之后,他便当先站出来表示支持。
而正是因为有了袁世凯这些人的支持,慈禧的决定才能够顺利被通过,要不然别看慈禧在朝中权势很大,但她的提议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被通过的。一方面朝中一直有一批反对慈禧的大臣,如果是其他人当政可能就直接将这些人赶尽杀绝了,可是慈禧为了稳定朝政一直没有对这些人下手,只不过使用多种方法限制了他们的势力而已。这些人几乎可以肯定会站出来反对慈禧。
而另一方面,册立新君事关朝廷的未来,即便是慈禧一党的心腹们也会有不同的意见,而在这些人当中也有一些比较关心满清未来的人,特别是一些满人大臣,他们虽然是慈禧的心腹,可是同样也十分关心老祖宗的基业,他们也十分清楚现在的满清需要的是一个成年的皇帝,而不是一个三岁的幼童,所以这些人不会像汉人官员一样无动于衷,而会积极提议选择一个成年的皇帝。
只不过朝中真正负责任的大臣还是太少了,更多的人考虑的还是现在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朝廷长久的利益。事实上每个人都清楚满清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可是为了讨好慈禧,他们却还是积极的对慈禧的决定表示了支持。
身为汉人,袁世凯其实并不太关系朝廷的未来,毕竟这个朝廷是满人的朝廷,不管是有还是没有都不会对他产生太大的影响,甚至如果满清灭亡的话他可能会更加获利。所以袁世凯并不会去想什么满清的未来,他几乎下意识的就选择了紧跟慈禧的步伐,保住自己的权势。
袁世凯在当时的权势还很重,他的支持自然为慈禧解决了不少的麻烦,在他之后很快就有一大批重臣表态支持三岁的溥仪继位,就这样年仅三岁什么都还不知道的溥仪便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上,而载沣也一跃成为了摄政王,在慈禧驾崩之后真正成了满清的掌权者。
在慈禧太后刚刚驾崩的时候袁世凯还不是特别的担心,他完全没想过载沣会那么积极的针对自己。袁世凯作为一个相当成熟并且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想当然的认为在自己示好载沣之后可以缓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毕竟处在官场之上现在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溥仪和载沣的上位袁世凯出力不少,如果载沣是那种经验老道的大臣的话可能就会趁机缓和和袁世凯之间紧张的关系。毕竟这个时候他才刚刚掌权,朝中还不太稳定,如此急迫的针对袁世凯除了会造成朝堂混乱、国家混乱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干的。而缓和和袁世凯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得到袁世凯的支持,并且可以借机完全掌控朝堂。
只可惜袁世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自己政治经验丰富却不代表其他人会和他一样,特别是载沣不但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并且性格还比较刚烈,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取舍、妥协之道,袁世凯以为载沣会趁机缓和与他之间的关系,哪里想得到载沣根本就没有将袁世凯之前的帮助看在眼里,盯着的只有双方之间的仇恨。这样的人当然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了。
自然而然的,一直等到载沣上位之后袁世凯才后悔莫及。等载沣上位之后直接就喊出了诛杀袁世凯的目标,而听到这个消息的袁世凯这才慌了神。载沣的所作所为就像是一个愣头青一样,做事全凭喜好根本就不考虑后果,袁世凯以前绝对没想到载沣竟然是这样的人。特别是考虑到自己的处境以及载沣摄政王的身份带来的天然优势,这一次袁世凯的压力还是挺大的,他知道如果载沣执意要杀自己,即便是一时受阻,早晚他也得有危险。
而载沣也是说到做到,成为摄政王之后便开始在朝堂之上找袁世凯的麻烦,直接一副要将袁世凯打到的架势。如果不是载沣刚刚掌权势力还不是太大,再加上其他的大臣不愿意见到朝政混乱、特别是不愿意见到北洋军谋反,所以一直在缓和两人之间的冲突,可能袁世凯已经被抓了。
这个时候袁世凯还不敢造反,所以在被载沣针对打压的时候几乎很少反击,他顶多就是不去上朝不给载沣直接发难的机会,然后找一些朝中的好友或者其他大臣为自己说情,再想尽办法示好载沣以期望环节两人之间的矛盾。
只不过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袁世凯知道载沣针对自己并不单单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私人恩怨,还是因为载沣想要收权。载沣身为摄政王想要总揽大权这是谁都想得到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溥仪还年幼的情况下载沣就和真正的皇帝没有区别,而身为皇帝背后的皇帝载沣自然要逐渐收拢大权了。
载沣要收权这一点很多人都有预料,甚至就连袁世凯也都已经做好了应对,他甚至都打算让出一部分利益以避免和载沣发生冲突。只不过令袁世凯所没有想到的是,载沣收权的的心竟然如此急迫,而且做法也如此的激进。
当初载沣代表朝廷出使德国的时候曾经受到过德国亨利亲王的接待,当时的亨利亲王在载沣临走之前给了载沣一句赠言,建议其效仿德国的方法将军队掌控在皇室之中。以前载沣没有机会自然也无法尝试了,可是在成为摄政王之后,载沣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对军队进行改革了。
十二月月初的时候载沣以朝廷的名义下令编练禁卫军以作为自己的亲军拱卫自己以及皇室的安全,同时下令裁撤近畿各省的新军督练公所,命令京畿各省新军统一给陆军部直接管辖,并且成立了军咨府以掌控军事行政。同时载沣还设立贵胄学堂,专门招收满人以培养满人的高级军事人才。
而载沣所做的这一切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的,那即是收拢军权,将军队掌控在皇室手中。同时这也是载沣在打压袁世凯之外所做的第二件大事。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般新君继位之后肯定会将朝中势力重新洗牌的,只不过一般这种背后的政治斗争从来都是缓慢且充满相互妥协的,像载沣这样如此急迫,上位不到一个月便想要把所有大权都收拢过来,并且几乎不给对手生存余地的做法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因为载沣的这些作为,才让袁世凯意识到他和载沣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就不可能缓和的。载沣迫切的想要完全收回军权,而他这样做就绝对容忍不了袁世凯的存在。因为在京畿各省的新军基本上都是袁世凯的北洋军,其他的一些杂牌军队也大都受袁世凯的影响。可以说载沣想要收回军权,就绝对绕不开袁世凯,因为只要袁世凯还在,那么载沣就绝对控制不住这些军队。同样,袁世凯手中势力的强大也让载沣绝对放不过他,
在慈禧时代是袁世凯权势达到顶峰的时期,当时的袁世凯不但是北洋大臣手中掌控者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同时还担任着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商约大臣以及各种兼职,可以说那个时候的袁世凯势力极为庞大,他的北洋集团完全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王国。
在袁世凯眼中,他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他是国家栋梁,他为国家做出了诸多贡献,理应享受这么大的权利。只不过在满人眼中,他却更多的是满清朝廷的威胁,他的越是越大,满人心中就越是不安。那些满人当中的老臣还好一点,他们普遍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深知袁世凯对于大清朝的重要性,所以虽然知道袁世凯太强大对朝廷是一种威胁,但是为了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还能够容忍袁世凯的存在。
可是满人当中的少壮派可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了,少壮派的官员普遍比较激进,他们考虑不到或者说不愿意去考虑袁世凯的重要性,想当然的认为没了袁世凯满清会更好,他们一样可以撑起大清王朝。而这些人在袁世凯逐渐强大之后自然慢慢开始了对袁世凯的攻击。
可以说这几年朝中满人大臣要求惩处袁世凯的声音不绝于耳,而袁世凯也深知自己权势太大触动了满人的敏感神经,所以在大量批评自己的声音之下也慢慢做出了妥协,不但辞去了直隶总督的职务,更是亲自将北洋军权上交给了新成立的陆军部,而他自己则辞去诸多兼职之后到京城当中当了一个军机大臣。军机大臣看似... -->>
其实袁世凯倒也不是真的想让溥仪来继位、让载沣来当这个摄政王,他之所以积极的站出来支持溥仪和载沣,根本原因是因为他知道是慈禧想让溥仪来继位。就像慈禧当时不认为自己会立即去世甚至还想着继续操控朝政一样,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很多人也都没想过慈禧会在第二天便驾崩。袁世凯在朝廷当中谁都不怕,就怕慈禧,所以在看出是慈禧有意册立溥仪之后,他便当先站出来表示支持。
而正是因为有了袁世凯这些人的支持,慈禧的决定才能够顺利被通过,要不然别看慈禧在朝中权势很大,但她的提议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被通过的。一方面朝中一直有一批反对慈禧的大臣,如果是其他人当政可能就直接将这些人赶尽杀绝了,可是慈禧为了稳定朝政一直没有对这些人下手,只不过使用多种方法限制了他们的势力而已。这些人几乎可以肯定会站出来反对慈禧。
而另一方面,册立新君事关朝廷的未来,即便是慈禧一党的心腹们也会有不同的意见,而在这些人当中也有一些比较关心满清未来的人,特别是一些满人大臣,他们虽然是慈禧的心腹,可是同样也十分关心老祖宗的基业,他们也十分清楚现在的满清需要的是一个成年的皇帝,而不是一个三岁的幼童,所以这些人不会像汉人官员一样无动于衷,而会积极提议选择一个成年的皇帝。
只不过朝中真正负责任的大臣还是太少了,更多的人考虑的还是现在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朝廷长久的利益。事实上每个人都清楚满清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可是为了讨好慈禧,他们却还是积极的对慈禧的决定表示了支持。
身为汉人,袁世凯其实并不太关系朝廷的未来,毕竟这个朝廷是满人的朝廷,不管是有还是没有都不会对他产生太大的影响,甚至如果满清灭亡的话他可能会更加获利。所以袁世凯并不会去想什么满清的未来,他几乎下意识的就选择了紧跟慈禧的步伐,保住自己的权势。
袁世凯在当时的权势还很重,他的支持自然为慈禧解决了不少的麻烦,在他之后很快就有一大批重臣表态支持三岁的溥仪继位,就这样年仅三岁什么都还不知道的溥仪便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上,而载沣也一跃成为了摄政王,在慈禧驾崩之后真正成了满清的掌权者。
在慈禧太后刚刚驾崩的时候袁世凯还不是特别的担心,他完全没想过载沣会那么积极的针对自己。袁世凯作为一个相当成熟并且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想当然的认为在自己示好载沣之后可以缓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毕竟处在官场之上现在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溥仪和载沣的上位袁世凯出力不少,如果载沣是那种经验老道的大臣的话可能就会趁机缓和和袁世凯之间紧张的关系。毕竟这个时候他才刚刚掌权,朝中还不太稳定,如此急迫的针对袁世凯除了会造成朝堂混乱、国家混乱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干的。而缓和和袁世凯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得到袁世凯的支持,并且可以借机完全掌控朝堂。
只可惜袁世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自己政治经验丰富却不代表其他人会和他一样,特别是载沣不但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并且性格还比较刚烈,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取舍、妥协之道,袁世凯以为载沣会趁机缓和与他之间的关系,哪里想得到载沣根本就没有将袁世凯之前的帮助看在眼里,盯着的只有双方之间的仇恨。这样的人当然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了。
自然而然的,一直等到载沣上位之后袁世凯才后悔莫及。等载沣上位之后直接就喊出了诛杀袁世凯的目标,而听到这个消息的袁世凯这才慌了神。载沣的所作所为就像是一个愣头青一样,做事全凭喜好根本就不考虑后果,袁世凯以前绝对没想到载沣竟然是这样的人。特别是考虑到自己的处境以及载沣摄政王的身份带来的天然优势,这一次袁世凯的压力还是挺大的,他知道如果载沣执意要杀自己,即便是一时受阻,早晚他也得有危险。
而载沣也是说到做到,成为摄政王之后便开始在朝堂之上找袁世凯的麻烦,直接一副要将袁世凯打到的架势。如果不是载沣刚刚掌权势力还不是太大,再加上其他的大臣不愿意见到朝政混乱、特别是不愿意见到北洋军谋反,所以一直在缓和两人之间的冲突,可能袁世凯已经被抓了。
这个时候袁世凯还不敢造反,所以在被载沣针对打压的时候几乎很少反击,他顶多就是不去上朝不给载沣直接发难的机会,然后找一些朝中的好友或者其他大臣为自己说情,再想尽办法示好载沣以期望环节两人之间的矛盾。
只不过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袁世凯知道载沣针对自己并不单单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私人恩怨,还是因为载沣想要收权。载沣身为摄政王想要总揽大权这是谁都想得到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溥仪还年幼的情况下载沣就和真正的皇帝没有区别,而身为皇帝背后的皇帝载沣自然要逐渐收拢大权了。
载沣要收权这一点很多人都有预料,甚至就连袁世凯也都已经做好了应对,他甚至都打算让出一部分利益以避免和载沣发生冲突。只不过令袁世凯所没有想到的是,载沣收权的的心竟然如此急迫,而且做法也如此的激进。
当初载沣代表朝廷出使德国的时候曾经受到过德国亨利亲王的接待,当时的亨利亲王在载沣临走之前给了载沣一句赠言,建议其效仿德国的方法将军队掌控在皇室之中。以前载沣没有机会自然也无法尝试了,可是在成为摄政王之后,载沣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对军队进行改革了。
十二月月初的时候载沣以朝廷的名义下令编练禁卫军以作为自己的亲军拱卫自己以及皇室的安全,同时下令裁撤近畿各省的新军督练公所,命令京畿各省新军统一给陆军部直接管辖,并且成立了军咨府以掌控军事行政。同时载沣还设立贵胄学堂,专门招收满人以培养满人的高级军事人才。
而载沣所做的这一切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的,那即是收拢军权,将军队掌控在皇室手中。同时这也是载沣在打压袁世凯之外所做的第二件大事。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般新君继位之后肯定会将朝中势力重新洗牌的,只不过一般这种背后的政治斗争从来都是缓慢且充满相互妥协的,像载沣这样如此急迫,上位不到一个月便想要把所有大权都收拢过来,并且几乎不给对手生存余地的做法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因为载沣的这些作为,才让袁世凯意识到他和载沣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就不可能缓和的。载沣迫切的想要完全收回军权,而他这样做就绝对容忍不了袁世凯的存在。因为在京畿各省的新军基本上都是袁世凯的北洋军,其他的一些杂牌军队也大都受袁世凯的影响。可以说载沣想要收回军权,就绝对绕不开袁世凯,因为只要袁世凯还在,那么载沣就绝对控制不住这些军队。同样,袁世凯手中势力的强大也让载沣绝对放不过他,
在慈禧时代是袁世凯权势达到顶峰的时期,当时的袁世凯不但是北洋大臣手中掌控者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同时还担任着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商约大臣以及各种兼职,可以说那个时候的袁世凯势力极为庞大,他的北洋集团完全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王国。
在袁世凯眼中,他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他是国家栋梁,他为国家做出了诸多贡献,理应享受这么大的权利。只不过在满人眼中,他却更多的是满清朝廷的威胁,他的越是越大,满人心中就越是不安。那些满人当中的老臣还好一点,他们普遍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深知袁世凯对于大清朝的重要性,所以虽然知道袁世凯太强大对朝廷是一种威胁,但是为了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还能够容忍袁世凯的存在。
可是满人当中的少壮派可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了,少壮派的官员普遍比较激进,他们考虑不到或者说不愿意去考虑袁世凯的重要性,想当然的认为没了袁世凯满清会更好,他们一样可以撑起大清王朝。而这些人在袁世凯逐渐强大之后自然慢慢开始了对袁世凯的攻击。
可以说这几年朝中满人大臣要求惩处袁世凯的声音不绝于耳,而袁世凯也深知自己权势太大触动了满人的敏感神经,所以在大量批评自己的声音之下也慢慢做出了妥协,不但辞去了直隶总督的职务,更是亲自将北洋军权上交给了新成立的陆军部,而他自己则辞去诸多兼职之后到京城当中当了一个军机大臣。军机大臣看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