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大唐极品闲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玄奘上船也已然三天了,每日里都只是在船舱之中诵读佛经,不曾离开半步,此前杜睿也来过一次,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玄奘却能看得出来,杜睿是个学识渊博,既有涵养的贵族。
今日杜睿贸然来访,玄奘也不惊异,两人落座,先是闲聊了起来,虽然后世人们根据玄奘撰写的,对他西天取经的故事有过一些详实的研究,但是此刻这个人就在他的面前,杜睿还是忍不住就玄奘的取经线路,攀谈了起来。
和杜睿后世了解到的一样,玄奘在贞观三年自凉州出发,途径高昌,伊吾,焉耆,龟兹,康国,石国,而后深入后世的阿富汗境内,历时一年多,先后经八十余国,才到了西天。
“大师与高昌国的鞠文泰相交甚厚?”
杜睿突然想到了前世的一个传闻,据说玄奘到达高昌国境内的时候,深受鞠文泰的礼遇,鞠文泰想要让玄奘留在高昌,宣扬佛法,然玄奘西去的意志甚为坚定,甚至不惜绝食,最终鞠文泰被玄奘感动,不但大力支持了玄奘西行的计划,两人甚至还结为了兄弟。
玄奘闻言,深情也是微动,他这一生都很少有感情外露的时候,第一次是因为通过蹟口之后,第一次见到生人的时候,另一次就是在与鞠文泰洒泪分别之时。
玄奘十岁失去了父母,遁入空门,从来不曾享受到过那般关怀,鞠文泰给予他的亲情,确实让他大为感怀。
“当年萌高昌王礼遇,甚为感佩,若不是贫僧执意西去,或许就当真留在了高昌,只是时过近迁,如今也不知高昌如何了,待回返大唐之后,若是有暇,倒是要去拜望一番,见见故人!”
杜睿闻言,反倒是有些赧然了,说起来玄奘和鞠文泰是异性兄弟,而杜睿征伐高昌,惊死了鞠文泰,又一通火药炸死了鞠智盛,和玄奘之间,还算有仇。
“大师若去时,恐怕也只能悼念故人了!”
玄奘闻言,微微一惊,道:“这是为何?莫非高昌王”
杜睿道:“高昌王无道,使人假扮盗匪,劫杀大唐商旅无数,在下奉圣上之名,兴义师,已然讨平了高昌国,如今高昌一地已经并入了我大唐西域都护府!”
玄奘闻言,不禁动容,却也无可奈何,眼神带着些许刻意压抑的哀伤,双手合什,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杜睿见状,忙道:“大师不必如此,佛门讲究因果报应,鞠文泰虽然对大师有恩,然其种下恶果,自然有人要还他一个报应。”
事已至此,玄奘又能如何,只能多多诵读几遍经文,为故友超度了。
杜睿见气氛有些压抑,又道:“玄奘大师!在下今日前来,是有一事不明,前来向大师讨教!”
玄奘垂着眼帘,道:“讨教不敢当,居士生具慧根,有言但讲无妨。”
杜睿点点头,笑道:“大师精熟于佛法,敢问大师,何为佛!?”
玄奘面色不动,道:“佛即觉悟之人,修佛只是表达证道的过程,而非果位,不是绝顶的一处宝座。世人多为恶,业力太重,然只要能心向极乐,潜心修行,则人人可以成佛,以至圆满!”
杜睿接着道:“修佛可否消除业力!?”
玄奘摇头道:“佛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只能够教化众生自己努力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杜睿闻言,倒是深以为然,他能看得出来,玄奘修佛不是单纯到礼敬佛祖,失迷本心,而是看透了事势,将修佛当成了理性主义的信仰。
杜睿虽然不信佛,却也并不全然反感佛教的一切,只不过在他看来,佛教可以被当成一种人间信仰,却不能成为世人的迷信。
杜睿想要的佛教,应该是人间佛教,即不否定仪式的作用,但应反对崇拜偶像,这当然并不是佛教的本来面目,然而确实杜睿改良的方向。人间佛教不谈怪力乱神,不相信神迹,不相信夸大的异能,不信天堂地狱,不相信阎王,不相信超度亡灵,不相信灵魂,不相信轮回,不相信极乐世界,不信来世,不禁看异教的书籍。人间佛教非但不应排斥科学,它本质应该是实观的、理性的,因而是科学的。佛学可以补科学之偏,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杜睿可不相信,谤佛会招来报应,如果佛法当真如此高明,那为什么落到后世现实中会那般庸俗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佛教脱离现实,脱离文明。因此杜睿勾勒出来的人间佛教提倡吸收一切先进文明的成果和一切优秀人才,应积极开展同社会政治观念的对话,使佛法在逐步开放的社会中,与平等、民主、和平与自由的理性法则相呼应,进而也才能够使佛法与其他宗教、哲学等文化形式开展广泛的对话,在发挥佛法特质并在与现代文明结合。人间佛教既是佛教的现实化,也是回归佛法的本原,恢复佛法的本来面目。
杜睿接着又道:“大师以为,如何才能修佛,以至圆满,观自在的境界!”
玄奘道:“修习佛法当超脱世间万物,讲求四大皆空,着重本心修为,若当真能身无外物,万般皆虚,则可称之为圆满!”
杜睿闻言,当即反驳道:“似大师所言,一旦遁入沙门,便须放开一切,不以父为父,不以母为母,不以子为子,不以友为友,若如此,岂有人伦?在下虽不才,却以为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惟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佛门讲求出世,然在下以为出世即“觉悟”后的对现实社会的根本超越性,只不过这种“觉悟”不是在避世中实现的,而应是在人世中实现的。”
杜睿的话让玄奘不禁一阵沉思,大虽然是佛学大家,然而若是论对佛教根本的研习,或许还比不上杜睿这个来自后世信息大爆炸年代的人。
杜睿见了,笑道:“大师方才说修佛就是修习本心,在下不敢苟同,在下认为,佛家崇尚的吃素、放生、念佛、诵经只是表面功夫。爱物并非爱惜物的本身,乃是爱人的一种基本练习。真是信佛,应该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义,而屏除私利,应该体会佛陀的物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而护爱群生。如果放一条蛇,就希望活一百岁,念,就希望强盗洗劫时独不抢他的,那么可以说已经堕入外道。还有,佛教不应违背孝道,不应反对家庭制度,不应排斥感情生活,也不必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在下认为,佛教不应主张苦行,不应禁止吃荤,不应要求出家,则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皆可以信佛。”
玄奘钻研佛法这么多年,何曾听过这等言论,抱守本一的心境,也跟着微微松动,道:“居士所言,贫僧闻所未闻,虽看似有理,然与佛门四大皆空的理念是相悖的!”
杜睿笑道:“在下也曾研习佛法,知道佛经中说的“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然在下却认为佛教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即所谓“诸法皆空,因果不空”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着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佛法若是能用以造福天下,使天下人人皆心向佛,岂不是能让佛法更为弘扬!”
玄奘此时脑子里一团乱麻,杜睿说得每一句话,乍一听都是有道理的,可是与他熟悉的佛法而言,却又是处处相悖,这让他有些困惑,不禁道:“佛本非功利,纵使天下独一人信佛,则超度一人,岂能因弘扬佛法,而失了本心,做些功利之事!”
杜睿闻言,大笑道:“大师谬也!佛法本义虽是非功利的,不过,世俗社会永远是一个功利的社会,佛教要启发世人心灵向善,不可能不言功利。不可能消除俗世人们到寺庙中求功名利禄的做法,但可以通过佛教的理念,告诉世人要从善事的角度去追求或看待功利,教化世人不恶行其事,纵欲而为。因此功利可以作为方便法门。但是就如今中土一些寺庙的僧团而言,同佛做买卖,甚至靠佛图利,挖空心思搞“创收”则是违背佛佗教导的。佛绝不是图贿的贪官,也不同**的君王。”
玄奘再一次陷入了沉思,虽然他也觉得杜睿说得有些道理,然而却与他毕生追求,甚至不惜性命,远涉十万里,求取来的真经相去甚远,这让他感到了迷惑,进而感到了愤怒。
“居士所言,虽然看似有理,然而与我佛所论相悖太甚,贫僧不敢苟同!佛法讲求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诸行无常的“行"指的便是一切有为之法,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无常”有生就有灭,变化无常,任何事物都无一刹那的恒常,在一刹那之间起著生灭的变化。前一刹那的我,已非此一刹那的我。生即是灭,生中饱含著灭,生与灭之间,没有刹那的间隔。任何事物若有刹那的不变状态,就意味著“常恒”“有漏”的“漏”指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烦恼是诸苦之根源。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时堵塞漏洞,定会沉船。人的烦恼,就是使人下堕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烦恼心影响影响的任何思想行为都结苦果。诸法无我的“我”指一切事物的不依因缘的独立自性和实际存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众缘形成之物,并无任何自性实际存在的规定性,所以是诸法无我。“涅盘”是指生命消除烦恼,脱离业力轮回的自由平静状态,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恶业报不爽,珍惜难得的人身,皈依三宝,戒恶行善,下世求得人天之身,享人天之乐,随得人天之乐,也终究无常,要想常乐,就要出离苦海。因此,修德修慧,追求脱苦涅盘,从轮回无穷的生命逻辑中得出一切众生曾经是自己的父母的结论。为报父母之恩,放弃自己的苦乐,尽心尽力,为众生的利益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利乐众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
如此方为佛之本心,即心无外物,四大皆空,以修来世,以修本心,以度化众生,超脱苦海。如居士方才所讲,皆是谬论,若是佛也讲求入世,也讲求功利的话,那便不是佛了,如何还可以度化众生!”
玄奘的长篇大论说完了,杜睿闻言,确实失声而笑,仿佛听到了人世间最大的笑话一般,道:“大师所言,已然失了本心,失了佛家的精要,在下也知佛教历经千年,公众迷信其教义,虔诚有加。然在下一介鲁夫,不诚大义,提几疑惑,求大师释惑。”
玄奘不动声色,他已经猜到了杜睿今日来的目的,却也不慌不惧,道:“居士但讲无妨!”
杜睿点点头,起身道:“其一,佛教谈,不食肉。在下试问,不食肉,吃什么?除了吃五谷杂粮以外,另一个办法就是饿死。在下再试问,一只兔子有生命,一棵稻子有没有生命。同样是生命,为什么动物的命不能杀,而植物就可以杀。
是不是因为动物和人更接近同类,而植物和人感觉更远。所以,佛教不让世人去杀一个人可以感受到他喜怒哀乐的动物。而让世人去杀一个人不知他也会痛苦的植物呢?
其实,万物皆有生命,皆有他生存的权力。对一切生命当惜之爱之。恰如佛教所言,一切当无“分别心”才是,而且佛家讲求众生平等,岂能因为听不懂植物的呻吟而对他滥杀。
杀一只鸡谓为杀生,食一碗米而不谓作恶。孰不知,一只鸡仍一生命,而一碗饭,是千万生米粟的生命矣。与佛教所倡导无分别心,当如何处分?
佛教教义当延展为更博大才是,如果只是宣扬一面,多少有点掩耳盗铃之嫌。不吃肉食必然要多吃植物。在下以为,如果作不到什么都不吃,那就什么都吃。只是在吃的时侯,怀有感恩的心,不要糟蹋生灵给予的食物的机会。每天吃刚刚好,不要贪食。暴殄天食才是对佛教大不敬啊。”
“这”玄奘刚刚清明的脑子再一次乱了,杜睿的话,让他无法反驳,诚然万物皆有生理,如何能厚此薄彼,这与佛家众生平等的理念无疑是相悖的。
杜睿接着又道:“其二,佛家谈,不杀生。在下试问,人尚有恶善分别,如果不杀,何来惩恶扬善。再者说,蛇虫鼠蚁杀或不杀。倘是不杀,人也无法生存。蛇虫鼠蚁来到世上,他本来就有生存的权力。如仓鼠偷窃人的食物,这本是合情合理,合乎生存需求。佛教不是鼓励众生平等么,杀他必然不平等。
倘上众生平等,魔和佛也应平等。倘是众生平等,蛇虫鼠蚁和人也应平等。但是,魔和佛的斗争从没有停过,蛇虫鼠蚁和人也从来没有停过他们间为生存而争战。一切的战争都是合理的,他们在战争中合理的生存着。
让众生杀众生,让众生养众生。绵绵不息,这才是大佛教义啊。试想,猪大了,被杀了,摆上了餐桌。才有了人类养猪的**。才有了更多小猪出生的机会,他们的生存的权力才不致于被剥夺,如果只能养而不能杀之,猪的生存权和生育权将无法保障啊。”
“这个”玄奘更是挠头不已。
杜睿再接再厉道:“其三,佛家说,不淫不欲。倘若真是如此,人生存将无法生衍。如果这样,只要一百年,世间将变成猴子或野兽横行的世界。佛真能渡一切人类都成佛吗?能成佛的或有机缘成佛的毕竟只是少数,就象每年的科举状元只有一名,大家都是状元也就没有状元了。是不是考不上状元的人就等待到老死,不娶妻不生子?事实是,考不上的人就认命,繁殖后代,终究有后代有考上的可能。同理而言,今天你成不了佛,又不娶妻生子,如何能等到成佛的那一天呢?”
玄奘迷惑了,在这一刻,他甚至对必胜追求的理想都产生了动摇,如果人世间当真如杜睿所言,人为何还要修佛,佛教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玄奘曾经发下的大宏愿岂不是全都成了虚妄,那么释迦牟尼呢?
当... -->>
玄奘上船也已然三天了,每日里都只是在船舱之中诵读佛经,不曾离开半步,此前杜睿也来过一次,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玄奘却能看得出来,杜睿是个学识渊博,既有涵养的贵族。
今日杜睿贸然来访,玄奘也不惊异,两人落座,先是闲聊了起来,虽然后世人们根据玄奘撰写的,对他西天取经的故事有过一些详实的研究,但是此刻这个人就在他的面前,杜睿还是忍不住就玄奘的取经线路,攀谈了起来。
和杜睿后世了解到的一样,玄奘在贞观三年自凉州出发,途径高昌,伊吾,焉耆,龟兹,康国,石国,而后深入后世的阿富汗境内,历时一年多,先后经八十余国,才到了西天。
“大师与高昌国的鞠文泰相交甚厚?”
杜睿突然想到了前世的一个传闻,据说玄奘到达高昌国境内的时候,深受鞠文泰的礼遇,鞠文泰想要让玄奘留在高昌,宣扬佛法,然玄奘西去的意志甚为坚定,甚至不惜绝食,最终鞠文泰被玄奘感动,不但大力支持了玄奘西行的计划,两人甚至还结为了兄弟。
玄奘闻言,深情也是微动,他这一生都很少有感情外露的时候,第一次是因为通过蹟口之后,第一次见到生人的时候,另一次就是在与鞠文泰洒泪分别之时。
玄奘十岁失去了父母,遁入空门,从来不曾享受到过那般关怀,鞠文泰给予他的亲情,确实让他大为感怀。
“当年萌高昌王礼遇,甚为感佩,若不是贫僧执意西去,或许就当真留在了高昌,只是时过近迁,如今也不知高昌如何了,待回返大唐之后,若是有暇,倒是要去拜望一番,见见故人!”
杜睿闻言,反倒是有些赧然了,说起来玄奘和鞠文泰是异性兄弟,而杜睿征伐高昌,惊死了鞠文泰,又一通火药炸死了鞠智盛,和玄奘之间,还算有仇。
“大师若去时,恐怕也只能悼念故人了!”
玄奘闻言,微微一惊,道:“这是为何?莫非高昌王”
杜睿道:“高昌王无道,使人假扮盗匪,劫杀大唐商旅无数,在下奉圣上之名,兴义师,已然讨平了高昌国,如今高昌一地已经并入了我大唐西域都护府!”
玄奘闻言,不禁动容,却也无可奈何,眼神带着些许刻意压抑的哀伤,双手合什,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杜睿见状,忙道:“大师不必如此,佛门讲究因果报应,鞠文泰虽然对大师有恩,然其种下恶果,自然有人要还他一个报应。”
事已至此,玄奘又能如何,只能多多诵读几遍经文,为故友超度了。
杜睿见气氛有些压抑,又道:“玄奘大师!在下今日前来,是有一事不明,前来向大师讨教!”
玄奘垂着眼帘,道:“讨教不敢当,居士生具慧根,有言但讲无妨。”
杜睿点点头,笑道:“大师精熟于佛法,敢问大师,何为佛!?”
玄奘面色不动,道:“佛即觉悟之人,修佛只是表达证道的过程,而非果位,不是绝顶的一处宝座。世人多为恶,业力太重,然只要能心向极乐,潜心修行,则人人可以成佛,以至圆满!”
杜睿接着道:“修佛可否消除业力!?”
玄奘摇头道:“佛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只能够教化众生自己努力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杜睿闻言,倒是深以为然,他能看得出来,玄奘修佛不是单纯到礼敬佛祖,失迷本心,而是看透了事势,将修佛当成了理性主义的信仰。
杜睿虽然不信佛,却也并不全然反感佛教的一切,只不过在他看来,佛教可以被当成一种人间信仰,却不能成为世人的迷信。
杜睿想要的佛教,应该是人间佛教,即不否定仪式的作用,但应反对崇拜偶像,这当然并不是佛教的本来面目,然而确实杜睿改良的方向。人间佛教不谈怪力乱神,不相信神迹,不相信夸大的异能,不信天堂地狱,不相信阎王,不相信超度亡灵,不相信灵魂,不相信轮回,不相信极乐世界,不信来世,不禁看异教的书籍。人间佛教非但不应排斥科学,它本质应该是实观的、理性的,因而是科学的。佛学可以补科学之偏,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杜睿可不相信,谤佛会招来报应,如果佛法当真如此高明,那为什么落到后世现实中会那般庸俗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佛教脱离现实,脱离文明。因此杜睿勾勒出来的人间佛教提倡吸收一切先进文明的成果和一切优秀人才,应积极开展同社会政治观念的对话,使佛法在逐步开放的社会中,与平等、民主、和平与自由的理性法则相呼应,进而也才能够使佛法与其他宗教、哲学等文化形式开展广泛的对话,在发挥佛法特质并在与现代文明结合。人间佛教既是佛教的现实化,也是回归佛法的本原,恢复佛法的本来面目。
杜睿接着又道:“大师以为,如何才能修佛,以至圆满,观自在的境界!”
玄奘道:“修习佛法当超脱世间万物,讲求四大皆空,着重本心修为,若当真能身无外物,万般皆虚,则可称之为圆满!”
杜睿闻言,当即反驳道:“似大师所言,一旦遁入沙门,便须放开一切,不以父为父,不以母为母,不以子为子,不以友为友,若如此,岂有人伦?在下虽不才,却以为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惟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佛门讲求出世,然在下以为出世即“觉悟”后的对现实社会的根本超越性,只不过这种“觉悟”不是在避世中实现的,而应是在人世中实现的。”
杜睿的话让玄奘不禁一阵沉思,大虽然是佛学大家,然而若是论对佛教根本的研习,或许还比不上杜睿这个来自后世信息大爆炸年代的人。
杜睿见了,笑道:“大师方才说修佛就是修习本心,在下不敢苟同,在下认为,佛家崇尚的吃素、放生、念佛、诵经只是表面功夫。爱物并非爱惜物的本身,乃是爱人的一种基本练习。真是信佛,应该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义,而屏除私利,应该体会佛陀的物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而护爱群生。如果放一条蛇,就希望活一百岁,念,就希望强盗洗劫时独不抢他的,那么可以说已经堕入外道。还有,佛教不应违背孝道,不应反对家庭制度,不应排斥感情生活,也不必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在下认为,佛教不应主张苦行,不应禁止吃荤,不应要求出家,则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皆可以信佛。”
玄奘钻研佛法这么多年,何曾听过这等言论,抱守本一的心境,也跟着微微松动,道:“居士所言,贫僧闻所未闻,虽看似有理,然与佛门四大皆空的理念是相悖的!”
杜睿笑道:“在下也曾研习佛法,知道佛经中说的“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然在下却认为佛教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即所谓“诸法皆空,因果不空”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着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佛法若是能用以造福天下,使天下人人皆心向佛,岂不是能让佛法更为弘扬!”
玄奘此时脑子里一团乱麻,杜睿说得每一句话,乍一听都是有道理的,可是与他熟悉的佛法而言,却又是处处相悖,这让他有些困惑,不禁道:“佛本非功利,纵使天下独一人信佛,则超度一人,岂能因弘扬佛法,而失了本心,做些功利之事!”
杜睿闻言,大笑道:“大师谬也!佛法本义虽是非功利的,不过,世俗社会永远是一个功利的社会,佛教要启发世人心灵向善,不可能不言功利。不可能消除俗世人们到寺庙中求功名利禄的做法,但可以通过佛教的理念,告诉世人要从善事的角度去追求或看待功利,教化世人不恶行其事,纵欲而为。因此功利可以作为方便法门。但是就如今中土一些寺庙的僧团而言,同佛做买卖,甚至靠佛图利,挖空心思搞“创收”则是违背佛佗教导的。佛绝不是图贿的贪官,也不同**的君王。”
玄奘再一次陷入了沉思,虽然他也觉得杜睿说得有些道理,然而却与他毕生追求,甚至不惜性命,远涉十万里,求取来的真经相去甚远,这让他感到了迷惑,进而感到了愤怒。
“居士所言,虽然看似有理,然而与我佛所论相悖太甚,贫僧不敢苟同!佛法讲求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诸行无常的“行"指的便是一切有为之法,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无常”有生就有灭,变化无常,任何事物都无一刹那的恒常,在一刹那之间起著生灭的变化。前一刹那的我,已非此一刹那的我。生即是灭,生中饱含著灭,生与灭之间,没有刹那的间隔。任何事物若有刹那的不变状态,就意味著“常恒”“有漏”的“漏”指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烦恼是诸苦之根源。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时堵塞漏洞,定会沉船。人的烦恼,就是使人下堕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烦恼心影响影响的任何思想行为都结苦果。诸法无我的“我”指一切事物的不依因缘的独立自性和实际存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众缘形成之物,并无任何自性实际存在的规定性,所以是诸法无我。“涅盘”是指生命消除烦恼,脱离业力轮回的自由平静状态,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恶业报不爽,珍惜难得的人身,皈依三宝,戒恶行善,下世求得人天之身,享人天之乐,随得人天之乐,也终究无常,要想常乐,就要出离苦海。因此,修德修慧,追求脱苦涅盘,从轮回无穷的生命逻辑中得出一切众生曾经是自己的父母的结论。为报父母之恩,放弃自己的苦乐,尽心尽力,为众生的利益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利乐众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
如此方为佛之本心,即心无外物,四大皆空,以修来世,以修本心,以度化众生,超脱苦海。如居士方才所讲,皆是谬论,若是佛也讲求入世,也讲求功利的话,那便不是佛了,如何还可以度化众生!”
玄奘的长篇大论说完了,杜睿闻言,确实失声而笑,仿佛听到了人世间最大的笑话一般,道:“大师所言,已然失了本心,失了佛家的精要,在下也知佛教历经千年,公众迷信其教义,虔诚有加。然在下一介鲁夫,不诚大义,提几疑惑,求大师释惑。”
玄奘不动声色,他已经猜到了杜睿今日来的目的,却也不慌不惧,道:“居士但讲无妨!”
杜睿点点头,起身道:“其一,佛教谈,不食肉。在下试问,不食肉,吃什么?除了吃五谷杂粮以外,另一个办法就是饿死。在下再试问,一只兔子有生命,一棵稻子有没有生命。同样是生命,为什么动物的命不能杀,而植物就可以杀。
是不是因为动物和人更接近同类,而植物和人感觉更远。所以,佛教不让世人去杀一个人可以感受到他喜怒哀乐的动物。而让世人去杀一个人不知他也会痛苦的植物呢?
其实,万物皆有生命,皆有他生存的权力。对一切生命当惜之爱之。恰如佛教所言,一切当无“分别心”才是,而且佛家讲求众生平等,岂能因为听不懂植物的呻吟而对他滥杀。
杀一只鸡谓为杀生,食一碗米而不谓作恶。孰不知,一只鸡仍一生命,而一碗饭,是千万生米粟的生命矣。与佛教所倡导无分别心,当如何处分?
佛教教义当延展为更博大才是,如果只是宣扬一面,多少有点掩耳盗铃之嫌。不吃肉食必然要多吃植物。在下以为,如果作不到什么都不吃,那就什么都吃。只是在吃的时侯,怀有感恩的心,不要糟蹋生灵给予的食物的机会。每天吃刚刚好,不要贪食。暴殄天食才是对佛教大不敬啊。”
“这”玄奘刚刚清明的脑子再一次乱了,杜睿的话,让他无法反驳,诚然万物皆有生理,如何能厚此薄彼,这与佛家众生平等的理念无疑是相悖的。
杜睿接着又道:“其二,佛家谈,不杀生。在下试问,人尚有恶善分别,如果不杀,何来惩恶扬善。再者说,蛇虫鼠蚁杀或不杀。倘是不杀,人也无法生存。蛇虫鼠蚁来到世上,他本来就有生存的权力。如仓鼠偷窃人的食物,这本是合情合理,合乎生存需求。佛教不是鼓励众生平等么,杀他必然不平等。
倘上众生平等,魔和佛也应平等。倘是众生平等,蛇虫鼠蚁和人也应平等。但是,魔和佛的斗争从没有停过,蛇虫鼠蚁和人也从来没有停过他们间为生存而争战。一切的战争都是合理的,他们在战争中合理的生存着。
让众生杀众生,让众生养众生。绵绵不息,这才是大佛教义啊。试想,猪大了,被杀了,摆上了餐桌。才有了人类养猪的**。才有了更多小猪出生的机会,他们的生存的权力才不致于被剥夺,如果只能养而不能杀之,猪的生存权和生育权将无法保障啊。”
“这个”玄奘更是挠头不已。
杜睿再接再厉道:“其三,佛家说,不淫不欲。倘若真是如此,人生存将无法生衍。如果这样,只要一百年,世间将变成猴子或野兽横行的世界。佛真能渡一切人类都成佛吗?能成佛的或有机缘成佛的毕竟只是少数,就象每年的科举状元只有一名,大家都是状元也就没有状元了。是不是考不上状元的人就等待到老死,不娶妻不生子?事实是,考不上的人就认命,繁殖后代,终究有后代有考上的可能。同理而言,今天你成不了佛,又不娶妻生子,如何能等到成佛的那一天呢?”
玄奘迷惑了,在这一刻,他甚至对必胜追求的理想都产生了动摇,如果人世间当真如杜睿所言,人为何还要修佛,佛教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玄奘曾经发下的大宏愿岂不是全都成了虚妄,那么释迦牟尼呢?
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