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开元天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永王李璘领四道节度使和江陵郡大都督之后,带了儿子襄城王李瑒和一干谋士,前往江陵赴任。所过之处,江面上艨艟成群,旌旗蔽天。沿岸百姓看了都说:永王东下,广积粮秣,招收兵马,安禄山一伙人已是来日无多了。
叛乱开始之后,李白携夫人宗氏入庐山避祸。他无时不刻不在关心北方战事,切望官兵能够尽早平息这场祸乱。
一日,山中来了两个官员模样的人,到处打问李太白居所。有人把他们带到了李白门前。李白开门迎见。官员双手呈上了一封书简:“太白先生,此是永王手书,恭请先生出山。”
“出山?”
“这是永王亲笔信,先生看了便知。”
喜出望外之下,李白看了永王的书信。永王在信中说:先前先生入翰林时,已知先生才名,仰慕已久。今遵父皇之命镇守江陵,特请先生入小王幕府,以助小王一臂之力,为扫清狼烟,平定海内施展才干。请太白先生万勿推让,及早成行,小王在军中翘首以待。
来人说:“永王不日将东下江陵,如先生有意入永王幕府,请尽快成行。”
李白喜不自胜,拱手说道:“请上复永王,在下与夫人作别之后,即往永王麾下效命。”
不料夫人宗氏看了永王的书简之后,兜头给李白浇下了一盆冷水:“夫君,回绝了他罢!”
李白一脸惊愕地问道:“为什么要回绝?!”
“因为,妾身为你深深担忧!”
李白付之于一笑:“夫人,有何可担忧的?想我李白蹉跎大半生,空有一腔抱负,却屡屡碰壁。原以为此生只有隐居山林终老天年,将未酬之豪情付与流水,不想突然间拨云见日,以知命之年,得酬早年壮志,为国为民一展才干。夫人却出言阻拦,好叫李白心中不甚了了。”
宗氏摇摇头:“你以为是遂了平生志向,只顾了高兴了。难道你就没有想一想,如今朝廷分处两地,两地讯息互不相通,永王主政四道,镇守江陵,是奉了太上皇之敕命,而他的兄长宣帝如今才是天下之主,永王奉的是太上皇之命镇守江陵,他若是事事听命于太上皇,今上不高兴。若是听命于今上,太上皇又不悦,夹在中间,难以两全,稍有不慎,祸不远矣!”
“夫人多虑了!”李白笑嘻嘻地说:“早年在宫中就曾听说过,永王幼年时生母亡故,是当今把他接到了身边,亲自照料,晚上睡觉都睡在今上的怀里,二人情同父子,怎么会互生猜忌?”
宗氏却冷冷一笑:“天家之情分,清淡如水。甚或连清水都还不如!你难道忘了天宝年间的三庶之祸吗?!还有武周朝,亡在天后刀下的宗室子嗣,有几个不是她的嫡亲骨血?!”
“那是为了争夺帝位,才血刃相仇,如今大敌当前,若不同心御敌,只怕家国难保。李白决然不信,当此天下危亡之际,天家还会视大敌于不顾,离心离德,尔虞我诈,互相为敌?”
“你呀你呀,竟然如此固执!”
“夫人,”见宗氏落泪,李白急忙安慰道:“你也知道,李白并不是那等追名逐利之人,此去永王幕府,全是为了报效国家挽救蒸黎。等战事稍缓,李白一定尽早还家,与你相聚,再不分开。”
宗氏一双盈盈泪目凝视着李白:“夫君,你以为,你我今世还能相聚吗?”
“怎么不能?!”
宗氏连连摇头:“妾身心神难安,只恐你此去凶多吉少!”
“大丈夫手提三尺龙泉,斩黄龙安社稷。夫人要高高兴兴地为太白壮行,你哭哭啼啼,让李白怎能走得心安?”
“你执意要走,妾身不能阻拦,唯有祈祷神灵保佑你平安了。”
“请夫人尽可放宽心肠,李白此去,一定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回来与你优游于花前月下,享尽天年。”
兴冲冲地到了永王军中,永王果然优厚有加,但是,令李白大失所望的是,永王请他入幕僚,看中的似乎只是他的诗名文才,每日里只与李白看山望水,饮酒说笑,谈诗论词,从来没有向他请教过兵家之道或是治理地方之要务。李白满心以为到了永王身边,自己的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就有了用武之地,殊不知只是他自己一厢情愿,想起了当时宗氏劝阻自己的话,心里暗自有些后悔。只好抱了既来之且安之的心思,随着永王沿长江而下、
永王自幼在深宫长大,并无独挡一方的经历,对用兵理政不甚了了。身边聚集了李台卿、韦子春、薛缪等一班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儿子襄城王李瑒生来对用兵之道深为喜好,永王也把他带在了身边随行历练。几个谋士和襄城王都以为永王手握四道重兵,雄踞江陵,应该有一番作为。在舟船上,李台卿对问计于他的永王说道:“这江岸两边的广阔疆土,如今都是永王的属下。虽天下大乱,江南一带却未受兵燹之害,且物产丰饶,属天下粮米之仓。这样的地方到了手上,若不借此有所成就,岂不是辜负了上天对王爷的一番眷顾。”
李璘点头会意,又问道:“那小王应该如何作为?”
薛缪说:“自古以来,金陵就是兵家重地,王爷不应把眼光只放在江陵,而应该着手占据金陵,保有江东,再图发展。”
李璘深以为然,到了江陵之后,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兵员,他手下兵多将广,每日军用粮秣需用巨大,全靠当地输运。而江、淮一带税赋都集中于江陵,李璘手中钱帛日渐丰裕,因此,扩军广有资本,手握重兵之后,越发地骄横一世,根本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
宣帝在朔方有所耳闻,派特使前往江陵传旨,令李璘去蜀地朝见太上皇。李璘接到旨意之后,置之于不理,依然据守江陵,忙于招募训练水军,建造舰船,心目中全无宣帝这个当今圣上。
十一月,江东长史李岘突然到了朔方觐见宣帝。宣帝有些不解:“爱卿为何突然来了朔方,朕记得不曾宣你入朝啊。”
>
永王李璘领四道节度使和江陵郡大都督之后,带了儿子襄城王李瑒和一干谋士,前往江陵赴任。所过之处,江面上艨艟成群,旌旗蔽天。沿岸百姓看了都说:永王东下,广积粮秣,招收兵马,安禄山一伙人已是来日无多了。
叛乱开始之后,李白携夫人宗氏入庐山避祸。他无时不刻不在关心北方战事,切望官兵能够尽早平息这场祸乱。
一日,山中来了两个官员模样的人,到处打问李太白居所。有人把他们带到了李白门前。李白开门迎见。官员双手呈上了一封书简:“太白先生,此是永王手书,恭请先生出山。”
“出山?”
“这是永王亲笔信,先生看了便知。”
喜出望外之下,李白看了永王的书信。永王在信中说:先前先生入翰林时,已知先生才名,仰慕已久。今遵父皇之命镇守江陵,特请先生入小王幕府,以助小王一臂之力,为扫清狼烟,平定海内施展才干。请太白先生万勿推让,及早成行,小王在军中翘首以待。
来人说:“永王不日将东下江陵,如先生有意入永王幕府,请尽快成行。”
李白喜不自胜,拱手说道:“请上复永王,在下与夫人作别之后,即往永王麾下效命。”
不料夫人宗氏看了永王的书简之后,兜头给李白浇下了一盆冷水:“夫君,回绝了他罢!”
李白一脸惊愕地问道:“为什么要回绝?!”
“因为,妾身为你深深担忧!”
李白付之于一笑:“夫人,有何可担忧的?想我李白蹉跎大半生,空有一腔抱负,却屡屡碰壁。原以为此生只有隐居山林终老天年,将未酬之豪情付与流水,不想突然间拨云见日,以知命之年,得酬早年壮志,为国为民一展才干。夫人却出言阻拦,好叫李白心中不甚了了。”
宗氏摇摇头:“你以为是遂了平生志向,只顾了高兴了。难道你就没有想一想,如今朝廷分处两地,两地讯息互不相通,永王主政四道,镇守江陵,是奉了太上皇之敕命,而他的兄长宣帝如今才是天下之主,永王奉的是太上皇之命镇守江陵,他若是事事听命于太上皇,今上不高兴。若是听命于今上,太上皇又不悦,夹在中间,难以两全,稍有不慎,祸不远矣!”
“夫人多虑了!”李白笑嘻嘻地说:“早年在宫中就曾听说过,永王幼年时生母亡故,是当今把他接到了身边,亲自照料,晚上睡觉都睡在今上的怀里,二人情同父子,怎么会互生猜忌?”
宗氏却冷冷一笑:“天家之情分,清淡如水。甚或连清水都还不如!你难道忘了天宝年间的三庶之祸吗?!还有武周朝,亡在天后刀下的宗室子嗣,有几个不是她的嫡亲骨血?!”
“那是为了争夺帝位,才血刃相仇,如今大敌当前,若不同心御敌,只怕家国难保。李白决然不信,当此天下危亡之际,天家还会视大敌于不顾,离心离德,尔虞我诈,互相为敌?”
“你呀你呀,竟然如此固执!”
“夫人,”见宗氏落泪,李白急忙安慰道:“你也知道,李白并不是那等追名逐利之人,此去永王幕府,全是为了报效国家挽救蒸黎。等战事稍缓,李白一定尽早还家,与你相聚,再不分开。”
宗氏一双盈盈泪目凝视着李白:“夫君,你以为,你我今世还能相聚吗?”
“怎么不能?!”
宗氏连连摇头:“妾身心神难安,只恐你此去凶多吉少!”
“大丈夫手提三尺龙泉,斩黄龙安社稷。夫人要高高兴兴地为太白壮行,你哭哭啼啼,让李白怎能走得心安?”
“你执意要走,妾身不能阻拦,唯有祈祷神灵保佑你平安了。”
“请夫人尽可放宽心肠,李白此去,一定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回来与你优游于花前月下,享尽天年。”
兴冲冲地到了永王军中,永王果然优厚有加,但是,令李白大失所望的是,永王请他入幕僚,看中的似乎只是他的诗名文才,每日里只与李白看山望水,饮酒说笑,谈诗论词,从来没有向他请教过兵家之道或是治理地方之要务。李白满心以为到了永王身边,自己的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就有了用武之地,殊不知只是他自己一厢情愿,想起了当时宗氏劝阻自己的话,心里暗自有些后悔。只好抱了既来之且安之的心思,随着永王沿长江而下、
永王自幼在深宫长大,并无独挡一方的经历,对用兵理政不甚了了。身边聚集了李台卿、韦子春、薛缪等一班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儿子襄城王李瑒生来对用兵之道深为喜好,永王也把他带在了身边随行历练。几个谋士和襄城王都以为永王手握四道重兵,雄踞江陵,应该有一番作为。在舟船上,李台卿对问计于他的永王说道:“这江岸两边的广阔疆土,如今都是永王的属下。虽天下大乱,江南一带却未受兵燹之害,且物产丰饶,属天下粮米之仓。这样的地方到了手上,若不借此有所成就,岂不是辜负了上天对王爷的一番眷顾。”
李璘点头会意,又问道:“那小王应该如何作为?”
薛缪说:“自古以来,金陵就是兵家重地,王爷不应把眼光只放在江陵,而应该着手占据金陵,保有江东,再图发展。”
李璘深以为然,到了江陵之后,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兵员,他手下兵多将广,每日军用粮秣需用巨大,全靠当地输运。而江、淮一带税赋都集中于江陵,李璘手中钱帛日渐丰裕,因此,扩军广有资本,手握重兵之后,越发地骄横一世,根本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
宣帝在朔方有所耳闻,派特使前往江陵传旨,令李璘去蜀地朝见太上皇。李璘接到旨意之后,置之于不理,依然据守江陵,忙于招募训练水军,建造舰船,心目中全无宣帝这个当今圣上。
十一月,江东长史李岘突然到了朔方觐见宣帝。宣帝有些不解:“爱卿为何突然来了朔方,朕记得不曾宣你入朝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