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断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采芝也没想到杨璟竟然如此轻描淡写就解决了一桩“疑案”,她常听说汉人很聪明,能够担任使节的汉人,就更是厉害。
虽然高采芝将杨璟带回相国府,有着自身的考量,担心父亲顶不住朝堂的压力,而同意与蒙古使节议和,但未尝没有杨璟巧舌如簧的原因。
身为苦主的高文,对杨璟更是感激,毕竟他在相国府里常常受到欺负,高泰祥虽然没有嫌弃他,但高泰祥身为相国,常常日理万机,根本就没时间顾及家里的事情。
高泰祥算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任相国,在他的治理下,大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德行素来是有口皆碑的,或许也正是因此,他才得到军民的支持,抵抗蒙古侵略者这么长的时间。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更加受到段氏的猜忌,不得不谨慎对待蒙古使节劝降的事情。
在高泰祥的心里,投降永远不是第一选项,大理虽然被称为妙香古国,朝野上下笃信佛教,爱好和平,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只懂逃避和屈服的软蛋!
作为多民族融合的一个王国,他们也曾经在深山老林里讨生活,他们积极学习汉人文化,在锻造业和手工业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制造的刀剑铠甲等,都非常的精良!
高泰祥已经打算亲自领兵,镇守王都北面的龙首关,与蒙古蛮子做最后的决战,可朝堂上主战派和投降派争论不休,大部分人都持保守态度,希望高泰祥能够接见蒙古使节,听一听他们提出的条件。
当然了,蒙古使节也早早放出风声来,声称如果大理投降,大理段氏仍旧是王,不过必须接受蒙古帝国的册封,与大宋断绝往来,而高泰祥会成为大理的云南行省总管,仍旧总理大理国的政治。
而大理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尊蒙古汗为皇,为蒙古大军提供粮秣等后备补给,借道给蒙古帝国攻伐大宋!
如果蒙古人可信的话,这样的条件对于大理而言,其实并不算太苛刻,毕竟大理从来都是偏安一隅,只不过附庸的对象由大宋变成蒙古帝国罢了。
但问题就在于,蒙古人可信吗?
熟识汉人文化和经典的大理相国高泰祥,深知假道伐虢的典故,就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再者,但凡还有一丝机会,谁愿意甘当亡国奴婢?
早在大宋太祖之时,大理就派人上表,但赵匡胤却说,大理太远了,咱们大宋没空管你们,你们自个儿玩吧,可大理人从未间断过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宋徽宗时期也终于册封了大理王。
大宋朝历经起伏,却没有打过大理,而蒙古人早先强势如风雷,那时候可没说什么借道的事情。
直到如今,高泰祥组织军民死死抵抗,将蒙古大军拖入持久战的泥泞当中,他们才提出借道这个说法,也只有朝堂上那些天真的主和派,才会傻到想要投降。
高泰祥知道段氏其实是偏向于主和的,因为身为国主,段氏以身作则,笃信佛祖,不忍见到百姓受难生灵涂炭,只要低头能够得到和平,段王爷并不介意低一低头。
也正是看懂了段王爷的心思,高泰祥才耐着性子坐在朝堂上,听那些个文武百官为了是战是和而吵得不可开交。
好在此时,贴身的侍卫给他递了一个密条,高泰祥双眸一亮,却只是将密条收入袖笼。
虽然动作不大,但金殿上的段王爷还是看在了眼中,他也是被吵得坐不住了,赶忙咳嗽一声,制止了朝堂上的吵闹,而后关切地问道:“相国,可是前线递送的要紧军情?”
文武百官一听说前线有军情,赶忙将目光都转向了高泰祥,高泰祥却是哭丧着脸道:“比军情还要紧急呢…”
段王爷也坐直了身子,在众人的期待之中,高泰祥尴尬着老脸道:“王爷您册封的郡主,又给老朽惹出祸事来了…”
段王爷听得高泰祥如此一说,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高泰祥那个宝贝女儿的光辉事迹,高泰祥如此一逗,气氛瞬间就变得缓和轻松起来。
也难怪高泰祥能够将大理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来他很坦荡地表明自己与段王爷的关系,也不隐瞒段王爷对高家的抬举,二来他表示了自己对女儿之事是了解情况的。
就这种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性格,让金殿上的段王爷和朝堂上的百官们,如何都讨厌不起来。
段王爷笑着道:“也只有本王册封的郡主,才有胆子在王都胡闹,相国真是有福了,哈哈哈!”
面对段王爷的调侃,高泰祥也是一脸的无奈,段王爷也不拿他逗乐,摆了摆手道:“行了,咱们的相国大人还要回去救火救急,今日暂且散了吧。”
高泰祥这才如蒙大赦一般从朝堂出来,急匆匆赶回府邸,便见到了高文高武争执的场面。
对于高文,其实他心里也有数,只是他觉得高文太过软弱,想要别人不欺负你,不能永远靠父亲的偏袒,他倒是一直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看到高文忍受不住了,跳起来暴揍高武一顿。
可惜不是今天,他见到的只是高文仍... -->>
高采芝也没想到杨璟竟然如此轻描淡写就解决了一桩“疑案”,她常听说汉人很聪明,能够担任使节的汉人,就更是厉害。
虽然高采芝将杨璟带回相国府,有着自身的考量,担心父亲顶不住朝堂的压力,而同意与蒙古使节议和,但未尝没有杨璟巧舌如簧的原因。
身为苦主的高文,对杨璟更是感激,毕竟他在相国府里常常受到欺负,高泰祥虽然没有嫌弃他,但高泰祥身为相国,常常日理万机,根本就没时间顾及家里的事情。
高泰祥算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任相国,在他的治理下,大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德行素来是有口皆碑的,或许也正是因此,他才得到军民的支持,抵抗蒙古侵略者这么长的时间。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更加受到段氏的猜忌,不得不谨慎对待蒙古使节劝降的事情。
在高泰祥的心里,投降永远不是第一选项,大理虽然被称为妙香古国,朝野上下笃信佛教,爱好和平,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只懂逃避和屈服的软蛋!
作为多民族融合的一个王国,他们也曾经在深山老林里讨生活,他们积极学习汉人文化,在锻造业和手工业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制造的刀剑铠甲等,都非常的精良!
高泰祥已经打算亲自领兵,镇守王都北面的龙首关,与蒙古蛮子做最后的决战,可朝堂上主战派和投降派争论不休,大部分人都持保守态度,希望高泰祥能够接见蒙古使节,听一听他们提出的条件。
当然了,蒙古使节也早早放出风声来,声称如果大理投降,大理段氏仍旧是王,不过必须接受蒙古帝国的册封,与大宋断绝往来,而高泰祥会成为大理的云南行省总管,仍旧总理大理国的政治。
而大理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尊蒙古汗为皇,为蒙古大军提供粮秣等后备补给,借道给蒙古帝国攻伐大宋!
如果蒙古人可信的话,这样的条件对于大理而言,其实并不算太苛刻,毕竟大理从来都是偏安一隅,只不过附庸的对象由大宋变成蒙古帝国罢了。
但问题就在于,蒙古人可信吗?
熟识汉人文化和经典的大理相国高泰祥,深知假道伐虢的典故,就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再者,但凡还有一丝机会,谁愿意甘当亡国奴婢?
早在大宋太祖之时,大理就派人上表,但赵匡胤却说,大理太远了,咱们大宋没空管你们,你们自个儿玩吧,可大理人从未间断过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宋徽宗时期也终于册封了大理王。
大宋朝历经起伏,却没有打过大理,而蒙古人早先强势如风雷,那时候可没说什么借道的事情。
直到如今,高泰祥组织军民死死抵抗,将蒙古大军拖入持久战的泥泞当中,他们才提出借道这个说法,也只有朝堂上那些天真的主和派,才会傻到想要投降。
高泰祥知道段氏其实是偏向于主和的,因为身为国主,段氏以身作则,笃信佛祖,不忍见到百姓受难生灵涂炭,只要低头能够得到和平,段王爷并不介意低一低头。
也正是看懂了段王爷的心思,高泰祥才耐着性子坐在朝堂上,听那些个文武百官为了是战是和而吵得不可开交。
好在此时,贴身的侍卫给他递了一个密条,高泰祥双眸一亮,却只是将密条收入袖笼。
虽然动作不大,但金殿上的段王爷还是看在了眼中,他也是被吵得坐不住了,赶忙咳嗽一声,制止了朝堂上的吵闹,而后关切地问道:“相国,可是前线递送的要紧军情?”
文武百官一听说前线有军情,赶忙将目光都转向了高泰祥,高泰祥却是哭丧着脸道:“比军情还要紧急呢…”
段王爷也坐直了身子,在众人的期待之中,高泰祥尴尬着老脸道:“王爷您册封的郡主,又给老朽惹出祸事来了…”
段王爷听得高泰祥如此一说,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高泰祥那个宝贝女儿的光辉事迹,高泰祥如此一逗,气氛瞬间就变得缓和轻松起来。
也难怪高泰祥能够将大理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来他很坦荡地表明自己与段王爷的关系,也不隐瞒段王爷对高家的抬举,二来他表示了自己对女儿之事是了解情况的。
就这种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性格,让金殿上的段王爷和朝堂上的百官们,如何都讨厌不起来。
段王爷笑着道:“也只有本王册封的郡主,才有胆子在王都胡闹,相国真是有福了,哈哈哈!”
面对段王爷的调侃,高泰祥也是一脸的无奈,段王爷也不拿他逗乐,摆了摆手道:“行了,咱们的相国大人还要回去救火救急,今日暂且散了吧。”
高泰祥这才如蒙大赦一般从朝堂出来,急匆匆赶回府邸,便见到了高文高武争执的场面。
对于高文,其实他心里也有数,只是他觉得高文太过软弱,想要别人不欺负你,不能永远靠父亲的偏袒,他倒是一直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看到高文忍受不住了,跳起来暴揍高武一顿。
可惜不是今天,他见到的只是高文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