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尘埃落定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锦衣绣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棣起兵反抗朱允炆缔造的朝廷,原因乃是朱允炆不顾叔侄情分削藩逼迫在先,用的名头乃是靖难,清君侧斩佞臣,而所有人包括朱棣及朱允炆自己都知道,这一场角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们两个人的命运----无论谁输,都要沦为阶下囚,无论谁赢,都会成为万人之上的主宰者,根本不可能只是所谓的靖难之后,再恢复原样。朱棣不可能再做王爷,朱允炆也不可能再做皇帝了。
金陵城内依旧繁华,只是这繁华之中似乎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气息,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的,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稍微乖觉一些的都已经嗅到了政治的气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数万雄师,回来了。他们的衣衫或许已经破旧了,他们的面目也许已经布满风霜,他们之中也许有人也是和朱棣一样,从这里离开,现在又回到这里,满大街张望的人群之中也许就有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妻儿。此刻,他们回来了,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四年,他们风风光光的回来了,谁都知道这些人将来会得到什么。
百姓们终究还是胆小,有的闭门躲避着这场面,有的也只是从窗户往外偷偷瞄着。那些京城的官员们,可就无法如此镇定了,我想他们都在苦思冥想下一步该怎么走,该往哪只队伍靠拢,其实聪明人应该已经知道,根本不存在两支队伍了,现在这天下,已经尽在朱棣掌控之中!
第一个向朱棣投诚的人,谁也没有料到,竟是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周旋最久,给了朱棣无数次几乎无法翻身的打击的盛庸!
朱棣的部队走在街上的时候,盛庸脱去绒甲,换上一身素衣,头发也只挽成最简单的冠,带着他自己手下的几个得力部将,和自己一样的打扮,从一条小道迎了出来,纷纷跪在地上,向朱棣请罪。
朱棣笑道,“几位将军何罪之有?”
盛庸面色艰难,他本就是粗狂的汉子,所有的才智都在战场上发挥了,此时不知是害怕,还是纠结,竟显得有些木讷,他有些结巴道,“王爷靖难,我等愚昧至极,不止没有助王爷一臂之力,报答先帝之恩,还在路上横加阻拦……盛庸说到这里,脸色发青,他看起来很是憨厚,但是我想这么些朝廷的大臣之中,其实最聪明的就是他,他明白自己乃是朱棣靖难路上最大的耻辱,是以也是朱棣最厌恶的人,但是他若做了第一个投诚的人,以朱棣的智慧,绝不会拿他怎么样,甚至还要在登基之后好生对待盛庸,方能显得他有容人之量,才会有更多的大臣对他敬服。
果然,朱棣歪起嘴角,笑了笑,道,“盛将军果真言重了,本王此行,为的就是靖难,盛江军想必就是被朝廷的一帮子佞臣给坑骗了,才会带兵阻止于本王,不过正是数次交锋,本王也看出来盛江军实乃良将,你放心,只要跟着本王效忠大明朝,你还可以继续带兵。”
盛庸听了朱棣的话,微张着嘴巴,显然十分之激动,连忙叩首道,“多谢王爷不计前嫌,多谢王爷。”
朱棣微笑着对盛庸说道,“盛江军,既然已经决定与本王一起为大明出力,本王此时正用得着你。”
盛庸脸色立即变了,有些畏缩的问道,“王爷有什么用得着盛某的地方,但说无妨,只要是盛某能力所及,必不辱使命。”
朱棣轻轻笑了笑,洒脱的说道,“盛江军不必害怕,本王是靖难,不是篡位,必不会让你做有悖忠义之道的事。”
盛庸本来就是担心朱棣会下一道旨意,让他去皇宫把朱允炆生擒或是直接杀了,那自己便成了千古罪臣,名节再也不保,是以脸色已经变得铁青了,听朱棣这么说,才微微好转些,不过声音依旧有些颤抖,“王爷,什么事,转吩咐。”
“本王既然已经到了京城,连你这朝廷第一大将军都已经弃暗投明了,那些奸狡佞臣还敢再在本王的眼皮底下作乱吗?罢了,从前都是同僚,如今他们也就是仗着自己乃是老臣,欺负幼主,祸国殃民,本王既然来了,谅这种事也不会再发生。本王先避个闲,退守龙江驿,让这些旧同僚们各自反省,如果能够改过自新,那便既往不咎。本王及本王大军的食宿,还要劳烦盛江军了。”朱棣慢慢的说着,好似在和盛庸谈家常一般,只是话语中的魄力与威慑,已经完全不输于朱元璋当年的王者风范,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种气度,正是朱允炆一辈子也不会修炼而成的,只有经历艰难和生死的人,才会有这份从容的不怒而威。
盛庸听了这话,脸色终于好了些,他拱手低头道,“这点小事,不足挂齿,王爷放心,下官一定给您办到。”
朱棣点点头,这才往别的地方又晃了晃,待经过花满楼的时候,朱棣对我颇有深意的笑了笑,我也笑了笑,不知为何,竟有些尴尬,又有些伤感,碧落从这里陨落,从前认识的姑娘们,也不知还剩几个?是觅得良婿了,还是红颜... -->>
朱棣起兵反抗朱允炆缔造的朝廷,原因乃是朱允炆不顾叔侄情分削藩逼迫在先,用的名头乃是靖难,清君侧斩佞臣,而所有人包括朱棣及朱允炆自己都知道,这一场角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们两个人的命运----无论谁输,都要沦为阶下囚,无论谁赢,都会成为万人之上的主宰者,根本不可能只是所谓的靖难之后,再恢复原样。朱棣不可能再做王爷,朱允炆也不可能再做皇帝了。
金陵城内依旧繁华,只是这繁华之中似乎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气息,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的,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稍微乖觉一些的都已经嗅到了政治的气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数万雄师,回来了。他们的衣衫或许已经破旧了,他们的面目也许已经布满风霜,他们之中也许有人也是和朱棣一样,从这里离开,现在又回到这里,满大街张望的人群之中也许就有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妻儿。此刻,他们回来了,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四年,他们风风光光的回来了,谁都知道这些人将来会得到什么。
百姓们终究还是胆小,有的闭门躲避着这场面,有的也只是从窗户往外偷偷瞄着。那些京城的官员们,可就无法如此镇定了,我想他们都在苦思冥想下一步该怎么走,该往哪只队伍靠拢,其实聪明人应该已经知道,根本不存在两支队伍了,现在这天下,已经尽在朱棣掌控之中!
第一个向朱棣投诚的人,谁也没有料到,竟是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周旋最久,给了朱棣无数次几乎无法翻身的打击的盛庸!
朱棣的部队走在街上的时候,盛庸脱去绒甲,换上一身素衣,头发也只挽成最简单的冠,带着他自己手下的几个得力部将,和自己一样的打扮,从一条小道迎了出来,纷纷跪在地上,向朱棣请罪。
朱棣笑道,“几位将军何罪之有?”
盛庸面色艰难,他本就是粗狂的汉子,所有的才智都在战场上发挥了,此时不知是害怕,还是纠结,竟显得有些木讷,他有些结巴道,“王爷靖难,我等愚昧至极,不止没有助王爷一臂之力,报答先帝之恩,还在路上横加阻拦……盛庸说到这里,脸色发青,他看起来很是憨厚,但是我想这么些朝廷的大臣之中,其实最聪明的就是他,他明白自己乃是朱棣靖难路上最大的耻辱,是以也是朱棣最厌恶的人,但是他若做了第一个投诚的人,以朱棣的智慧,绝不会拿他怎么样,甚至还要在登基之后好生对待盛庸,方能显得他有容人之量,才会有更多的大臣对他敬服。
果然,朱棣歪起嘴角,笑了笑,道,“盛将军果真言重了,本王此行,为的就是靖难,盛江军想必就是被朝廷的一帮子佞臣给坑骗了,才会带兵阻止于本王,不过正是数次交锋,本王也看出来盛江军实乃良将,你放心,只要跟着本王效忠大明朝,你还可以继续带兵。”
盛庸听了朱棣的话,微张着嘴巴,显然十分之激动,连忙叩首道,“多谢王爷不计前嫌,多谢王爷。”
朱棣微笑着对盛庸说道,“盛江军,既然已经决定与本王一起为大明出力,本王此时正用得着你。”
盛庸脸色立即变了,有些畏缩的问道,“王爷有什么用得着盛某的地方,但说无妨,只要是盛某能力所及,必不辱使命。”
朱棣轻轻笑了笑,洒脱的说道,“盛江军不必害怕,本王是靖难,不是篡位,必不会让你做有悖忠义之道的事。”
盛庸本来就是担心朱棣会下一道旨意,让他去皇宫把朱允炆生擒或是直接杀了,那自己便成了千古罪臣,名节再也不保,是以脸色已经变得铁青了,听朱棣这么说,才微微好转些,不过声音依旧有些颤抖,“王爷,什么事,转吩咐。”
“本王既然已经到了京城,连你这朝廷第一大将军都已经弃暗投明了,那些奸狡佞臣还敢再在本王的眼皮底下作乱吗?罢了,从前都是同僚,如今他们也就是仗着自己乃是老臣,欺负幼主,祸国殃民,本王既然来了,谅这种事也不会再发生。本王先避个闲,退守龙江驿,让这些旧同僚们各自反省,如果能够改过自新,那便既往不咎。本王及本王大军的食宿,还要劳烦盛江军了。”朱棣慢慢的说着,好似在和盛庸谈家常一般,只是话语中的魄力与威慑,已经完全不输于朱元璋当年的王者风范,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种气度,正是朱允炆一辈子也不会修炼而成的,只有经历艰难和生死的人,才会有这份从容的不怒而威。
盛庸听了这话,脸色终于好了些,他拱手低头道,“这点小事,不足挂齿,王爷放心,下官一定给您办到。”
朱棣点点头,这才往别的地方又晃了晃,待经过花满楼的时候,朱棣对我颇有深意的笑了笑,我也笑了笑,不知为何,竟有些尴尬,又有些伤感,碧落从这里陨落,从前认识的姑娘们,也不知还剩几个?是觅得良婿了,还是红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