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海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阴历八月说来已经入秋一半了,可是照耀在漳州城里的阳光,却仍残留着酷暑之炎热。从红土路上反射而来的光线相当刺眼,令贾似道不快地眯起双眼。一挥动袖子,尘埃便四处飞舞,沾满了口鼻,更使得他的不快又加深了一层。
所有的一切贾似道都不屑一顾。这片土地和他完全不相衬。对于不久之前还官拜丞相、位极群臣的他而言,惟有充满着花香与凉风的京城壮丽豪邸,才是最适合他的。
批判贾似道失职及腐败的那群人的名字,在他的脑中浮现。陆秀夫、陈宜中、文天祥——一群相信崇尚正道就可以挽救国家、改变时势,完全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那些家伙能成什么气候呀,以为把我逐出了朝廷,流放到这等边陲之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我定叫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乐极生悲。
贾似道把飞入口的尘埃连同唾液吐了出来。
时值宋朝恭宗皇帝御宇,德佑元年之际。公元一二七五年,相当于元世祖忽必烈王朝的至元十二年。从北方大举挥军南下的元军,早已跨越长江,简直是一路对着宋都临安府直冲而来。自太祖赵匡胤即位以来,已经过了三百一十六年。大宋的亡国危机就在眼前。其中应负最大责任的,可说就是将国政私已化的贾似道。
“绝不是因为我的缘故。就是因为有我的存在,大宋的命脉才得以延续到今时此日。你们要知道,朝廷要是没有我,剩下的不过是一群无能的庸才罢了。”
贾似道内心的想法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其态度上,那股高傲的姿态和从前丝毫未变。
“这是哪门子的人物啊?明明就是流放的犯人,居然还带着五十位女眷同行,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反省和悔意嘛。”
解送者的谈话传入了贾似道耳中。他们之所以大声谈论,目的自然是为了让他听见。贾似道扭曲着嘴唇,闷不出声地笑着。对于这类和权利、富贵、美女绝缘,只会道人长短、散布流言的低下阶层,不论他们怎么说,贾似道只感觉不痛不痒。反正朝廷马上就会陷入绝境,非得要我这种辣腕宰相来主持大局不可。能够与元之忽必烈汗一较长短,展开外交攻略的人才,除了自己之外别无他人。不消数日,朝廷必定会派遣使者前来将我召回临安府,届时国家的命运就会再次掌握在我的手里了。贾似道对此深信不移。他在夜晚到达住宿地点时,簇拥着同行美女们载歌载舞饮酒作乐之行为,并不全然是虚张声势,也有部分的原因是为了将来之复权而养精蓄锐吧。只是到了漳州,住进这座名为“木绵庵”之房舍的他,在房里照了镜子之后,却立刻将脸别开。
镜子里所映照出来的老朽姿态,连贾似道自己都难以置信。他虽然已有六十三岁,但是仍然充满着野心、精力和活力。腰杆挺直、两眼炯炯有神、皮肤光滑而有弹性,从外表上看起来至少年轻了十岁以上。夜夜宠信美女而不觉衰老,声音宏亮而满溢着自信,行走步伐从不见蹒跚。直到不久前为止,他的双肩还强而有力地扛着大宋帝国之命运呢。没错,直到不久前为止,在十六年的漫长岁月中,贾似道一直独揽着大宋之国权。
贾似道,字师宪。由于其姐为理宗皇帝后宫之贵妃,因此年纪轻轻的就已经飞黄腾达。四十七岁之时,因阻止忽必烈率领的蒙古军南下,而建立功绩,一举跃升为左丞相。之后,又被赐予太师称号,封魏国公,从此权倾朝野,掌握着凌驾豪门及官宦之独裁势力。他确实拥有这方面的才干。尤其在财政的重建以及肃正腐败官吏方面更是值得重视。论才干和成绩,他对自己都抱持着极大的自信。照理说,应该不可能有人出来弹劾他才对。
然而,他就是遭到了弹劾,被处以流放之刑,并且来到了这远离杭州临安府的边陲之地。漳州,隶属福建省,距离九龙水河口相当近。这是距离杭州临安府约一千五百里(宋代一里约为五五三公尺)的一个南方小城市。在来到此地的途中,贾似道每行一里都会受到民众辱骂,而且还被投掷石头攻击。全是一群不知如何对待真正伟人的愚民们,等我复权之后,一定让你们罪有应得受到报复。到时候叫你们悔不当初。
当他独自穿过回廊,走进即不宽敞又不美观的内院时,忽然传来女子之叫声。那是一名年轻女子的声音,然而却全然不见娇媚,反倒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贾似道一看,发现他从临安府所带的一个名叫玉英的侍妾,正跌跌撞撞向他跑来。
“发生什么事了?玉英。”
贾似道的这名侍妾一来到他的跟前,立刻就跪倒在地。由于呼吸紊乱当下无法开口说话,于是便伸出右手一指。贾似道朝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一名人物。那是一名倔强的年轻男人,他回视贾似道的双眼充满了敌意。此人正是押解役差之长郑虎臣。据说他原本是某地方之县尉,自愿前来参与押解贾似道之任务。若是不久前的贾似道,肯定完全不理会这种身份卑微的男人。这个男人不敬地杵立在贾似道面前,连声招呼都没打就开始说话:
“到此为止,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移动了。我就依朝廷全体之意见,在此地取走你的性命。”
贾似道瞬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但随即大声叱喝道:
“无礼狂徒,我可是大宋的丞相啊!”“现在只不过是个流放的犯人罢了!”
敌意从郑虎臣的双眼之中倾泄而出,仿佛浪潮般地扑向了贾似道。
“有功之时你已被封为丞相,有罪之时将你废了也是理所当然。”
“罪?我何罪之有!”
贾似道大声地驳斥了回去。郑虎臣仿佛受到惊吓般地再次盯着他的脸。当然不是被他的大音量所吓到,而是想再次确认贾似道是否真的对于自己的罪孽和责任完完全全没有自觉。
贾似道失去弹性的脸颊开始褪去了红润的颜色。他一定要驳倒这个对于自己才干和功绩一无所知的男子。他绝对要叫对方知道,自己的政策是多么正确,失去了自己,对国家而言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就在他思考的当下。
“你坑害了我的父亲。”
郑虎臣的声音击中了贾似道。这句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贾似道发出低呻。到目前为止,他坑害了多少的政敌,一路上铲除异已陷人入罪,这些他全都心知肚明。而对这夹带私怨的指责,任何的托辞都已毫无用处。
“我看你自行了断好了。还是要我帮你准备毒酒?”
仍然维持着一贯的傲慢姿态,贾似道予以回绝。
“太皇饶我不死,有圣旨为凭,所以我不用死。”
因为他曾经有功于朝廷,所以罪不致死,这的确是事实。
“贾似道误国之罪虽然属实,但历经三代天子辅佐朝政有功,足可抵其一命。”
在如此的圣意判决之下,贾似道于是被处以流放之刑。凝视着贾似道的脸,郑虎臣明白再继续对话下去已毫无意义。
郑虎臣不发一语地从怀中取出一条绳索。那是一条以水牛皮所鞣制而成的巨大绳索。
著左手抓着绳索,郑虎臣朝贾似道步步逼近。贾似道苍老的脸上布满了恐惧之色,尖声怪叫着打算逃离现场。郑虎臣一手抓住了老人之衣襟。贾似道不断地挥动着双臂。在头部的激烈摆动之下,乌纱帽飞了出去,灰白色的头发因而披散下来。
这名失势的老权势者,就这么尖声怪叫、披头散发地被拖进了这栋屋子的阴暗角落中。仍然跪坐在地上的侍妾玉英,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事情的经过。那个角落应该是厕所的位置所在吧,玉英恍神地想着。厕所经常沦为暗杀之地,这样的说法仿佛曾经听人说过,然而却又回想不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老人的怪叫终于停止,一阵风夹带着残暑之热气而来,但是玉英却反而觉得浑身颤抖。脚步声再度出现,接着便停在玉英的面前。
“奸臣已经诛灭了。”
“从今以后你们想上哪里都行。不过,向南走的话应该会比较好吧!我想北方在一时之间还不至于平静下来。”
郑虎臣说完之后转身离去,留下玉英傻傻地目送着他宽大的背影。
2
郑虎城的足迹远离了漳州城。诛杀贾似道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这点他相当地坚信。但是既已杀人,就不可能再回到官场之中。即便位居县尉,官就是官。
虽然抛官去职,但却未有放弃世俗之念。他完全没有出家为僧或是做道士的想法。只想以士兵之身份,继续与元军奋战到底。为了这个目的,他于是展开了一场寻觅之旅。此时成功地渡过长江,朝着临安府不断喋血前进的元军数量已有三十至五十万人之多。总帅为忽必烈汗所信赖的丞相伯颜,旗下并有阿术、阿剌罕、阿塔海、张弘范、董文炳等等大将,但是先锋所派遗的却是原为宋将后来降元的吕文焕。
翻山越岭不断朝向北方临安府前进的郑虎臣,发现路上尘土飞扬。万余人马树立旗帜,同样地亦朝向北方前进。
元之忽必烈汗曾向全军下达“不杀”之令,限有制将士们不得随意杀戮。只不过,这个命令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反抗者”不杀。面临强大之侵略军队,敢于奋勇抵抗之人,自然是毫不留情的杀无赦。郑虎臣曾经听闻,元军为了叫人知道抵抗者会遭到何种下场,以达到杀一儆百之效果,其杀人手法之残虐程度可说是惨不忍睹。
陆地上最为富庶繁荣之都市,正面临着存亡之深渊。从元尚未以元为国号,仍称为蒙古之时算起,宋朝持续承受侵略已有四十年了。然而目前从襄阳算起,北方之据点已一一陷落,而拥有势力之将领也纷纷投降于元,并且还倒戈相向,反过来侵略宋之领土。这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贾似道。说什么贾似道扰乱国政、打压将领,所以自己逼上梁山不得已只好投卫生所。一切全为贾似道之过,背负着国家命运的自己却完全无罪。倘若得知贾似道已死之消息,这些降元的将军们,在往后不知道又会如何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合理化呢。
离开漳州向北前进的第五天,郑虎臣终于和他寻觅的目标邂逅了。
“啊,那是文赣州的义军呢!”
郑虎臣心中雀跃不已。赣州知事文天祥,散尽家产集结了二万名义军,整军备粮一路朝着临安府前进。这样的事迹在众人四面八方的散布之下,各路心怀救国志向的人马纷纷携带武器前来投效。于高官们相继逃离临安,军队亦在失败和投降的交替之下不断地崩溃瓦解之际,人们的希望和期待全都集中在文天祥之身上。郑虎臣亦是其中之一。
花了大约半天的时间,郑虎臣终于追上了先行出发之义军。告知自己即是诛杀贾似道之人,并经历数道关卡之后,总算得以和文天祥见上一面。文天祥并未披甲在身,而是穿着官服骑在马上。虽然郑虎臣早已听闻对方是个容貌极为清秀之人,但是直到今日才初次见面。
这一年文天祥正值四十岁。自他年纪轻轻荣登科举榜首以来,已有二十年了。尽管为天下百姓认定是未来之宰相,但是却受到以贾似道为首之高官们妒忌,形同流放般地遭到左迁。他在南方的边地因处事公正廉明而极得人望、因此朝廷亦向他发出了征召勤王军之缴文。
文天祥从马上下来,听完郑虎臣之从军请求之后,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话先说在前头,我宋瑞一向就受到临安府的高官们厌恶。”
宋瑞是文天祥的字。但是这可不是自取之称号,而是天子御赐的荣耀之字。
“因此就算你投入义军,立了功未必会受到封赏,而献策也不一定能得到接纳。这样子行吗?”
文天祥端正的容颜上泛起了一丝微笑。那如同少年般清雅之笑容,深深地吸引住郑虎臣。
“我从来就不期望得到什么报酬,只求能够加入义军的行列。”
“很好,有你这样的有为人才加入,实在是太可喜了。那么,你就随我一起到临安府吧。”
郑虎臣如愿地加入军队。他重新环视左右,发现其中参杂着一些服装与发型都有别于宋人,肤色很深,看起来相当剽悍的男子。原来这些是受到文天祥的公正对待,因感慕而追随他加入议军的山间少数民族,也就是所谓的溪洞山蛮之民。他们对于宋之朝廷实无半点义务可言,仅仅是为了文天祥而甘愿舍身战斗。
八月底,文天祥所率领之二万名义军终于进入杭州临安府。五年前在当权者面前高唱正论的文天祥,由于受到贾似道憎恨而被逐出了京师。虽然当时是满怀失意地离去,但是现在文天祥的义军却大受欢迎,临安府的民众全都高声地欢呼。吕文福、夏贵、黄万石等将领们,虽然也都接到了朝廷派兵前往临安府之命令,但是他们却都冷漠地无视命令之存在。民众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之下恐惧不已。就在此时,义气风发的义军正好入城而来。
文天祥虽然深得民众之信赖与爱戴,但是却也备受朝中高官之猜忌,就如同他自己对郑虎臣所说的一样。目前临安府地位最高的,分别是左丞相留梦炎和右丞相陈宜中。文天祥于入城之后,前往拜会陈宜中。和留梦炎比较起来,陈宜中算是还较能信赖的一方,这是他的判断。
陈宜中于年轻之时,曾经因为卷入政争而被处以流放之刑。后来得到赦免返回临安之后参加科举中试。虽然比文天祥晚了七年,但是就年龄而言,他应该还比文天祥要稍长一些。尽管陈宜中因为颇具才能,受到了贾似道赏识而飞黄腾达,但是在见到贾似道对于元之外交与军事上之失败,便立刻弃他而去,转而投向了弹劾之一侧。倘若他得知了贾似道已死,应该会相当高兴才是。不过这件事情,文天祥并没有立刻告知。将文天祥迎入家中之中,陈宜中随即提出了一个奇妙的话题。
“你可知元军主帅之名吗,宋瑞大人。”
“据我所知,应该是叫做伯颜吧。丞相为何特别提起此人呢?”
“伯颜之读音亦可写成‘百眼’二字。”
蹙起了眉头,文天祥朝着陈宜中望去。
陈宜中的表情之间欠缺神采。额头因汗珠而泛着亮光。这显然是一副掌握权势但却不知如何运用之无知面孔。
“谢太后对此事十分介怀。”
宋之天子虽为恭宗皇帝,但由于是个年权六岁的儿皇帝,根本无法亲自治理国家,因此实权为幼帝祖母谢太后所掌控。这位年老的贵妇一向对贾似道深切信任,而且相当迷信。她曾经招唤过通晓奇门异术之士,询问宋朝之命运。该名术士恭谨地回答道:
“大宋之天下可享万代安宁,临安府要落入敌人之手,可谓是永远不可能发生之事。”
“此乃千真万确?”
“请太后安心。若临安府真要落入贼军之手,非有百眼之男而不可为。”
“百眼之男,这倒有趣了。”
太后笑了。这世间上怎可能出现具有百眼之人呢?大宋之天下果真得享安泰。凤心大悦的太后于是赐予术士黄金绸缎以为奖赏,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即便是接到了北方及西方传来对元战败的消息,也是一副悠然自得之模样,完全没有拟定对策之打算。一直到了得知如钢铁般、怒涛般蜂拥而来的元军统帅之名时,才令她大惊失色。“伯颜”二字之读音,不也能写成“百眼”吗?
“就是这么回事,宋瑞大人。太后认定伯颜是颠覆宋室江山之人物,并且怀疑他的侵略莫非是天意所为。”
荒谬!
此话虽然没说出口,但是文天祥的眼神却表达出心中之呐喊。陈宜中别开视线,拿出手巾擦拭着脸。表面上是擦汗,实际上或许是想借此来掩饰脸让的表情也说不定。文天祥的目光柔和了下来,对着弱势的右丞相郑重地说道:
“下官有个想法,不知可否对丞相一言。”
“愿闻其详。”
陈宜中仿佛松了口气般地,将手巾收了起来。他虽然不像同僚留梦炎那样,对文天祥抱持着敌意,但也称不上有任何的善意。如果朝廷的大势倒向了排除文天祥之一方,他绝对会毫不伤感地顺从大势所趋。在贾似道失势之时,陈宜中对于这个并且辊经受其恩义的人不但不加以拥护,反倒是积极地予以穷追猛打,甚至还上奏谢太后赐死于他。这件事情文天祥自然是一清二楚,但是眼前实在是不得不与陈宜中接触。
一回想至此,文天祥虽然看似恭敬地面对着陈宜中,但是内心的想法却有若破鞘而出的锐利刀剑,在态度和表情上展露无遗。不但说话时口气尖锐,目光更是有如熊熊烈火,脸颊潮红,上半身还微微前倾,简直就像是在叱骂着对方一样。陈宜中脸色灰白、紧闭双唇,从头到尾始终维持着聆听之姿态。
“卿之意见我完全明白。”
陈宜中好不容易答出了这么一句。就在文天祥说到了一个段落暂且停顿之时。文天祥直直地盯着陈宜中看,那表情仿佛在问着“你确实完全明白了吗?”
“我确实完全明白了。卿之忧国之念与退敌之策,实在令人感佩万分。但是事情并非我一人所能决定。”
“理所当然。”
文天祥的回答大大出乎陈宜中意料。他是打从一开始就不寄予期望,还是觉得浪费了时间?就在陈宜中大惑不解之当下,文天祥早已连连辞去。
一刻之后,左丞相留梦炎派遣来之家仆带着讯息来到了陈宜中面前。原来是文天祥登门造访,请求商讨与元军全面对决之事。惊慌失措的陈宜中立即赶往留梦炎之府邸。由于留梦炎乃科举之前辈,陈宜中不得不谨守礼仪。此时文天祥早已离开了留梦炎府邸。得知事情已经结束不必再碰面,陈宜中顿时宽心。一被接待进书房,留梦炎立刻切入话题。他打算指派文天祥做为与元军交涉之人选。
“这”陈宜中感觉有提出舁议之必要。文天祥是个不知妥协为何物之正论家。这样的人绝对不适合从事交涉。更何况不久之前,他才浩浩荡荡地率领着准备与元军一决死战的义勇军进入临安府呢!即使以命令压制,他也未必会接受这个任务。
“此人对本朝有害啊!”如此断言的留梦炎话中回荡着一股怨憎之气,令陈宜中的内心感到了一阵畏缩。留梦炎以“此人”称呼文天祥。这样的称呼本身就透露着明显的恶意。留梦炎的年龄约在五十岁后半。他嘴上的灰色胡子,非常奇妙地不停颤动,纺织出一句又一句的话来。
“我打算向太后进言,推举此人担任使者,前往元军阵地求和。一旦皇上下了命令,他便无法拒绝。”
“这样的任务不太适合宋瑞吧。大吐正论倒也无妨,就怕他分不清状况,开门见山就要求对方撤兵,并且毫不妥协地坚持主张。如此一来,肯定会激怒伯颜等人。”
“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看见留梦炎泛着冷笑之面孔,陈宜中顿时明白了。留梦炎想除掉文天祥,而且完全不弄脏自己的手,因为他打算借元军之手来进行。如果文天祥对元军要求撤兵,致使元军在一怒之下杀了他,对于留梦炎而言,或许是件值得大大庆贺的喜事吧。
陈宜中忽然觉得不太舒服。他对文天祥还不至于怨恨至那样的程度。虽然始终觉得不可能成为朋友,但是文天祥的才能、勇气、以及高洁之操守,却令他萌生敬意。他之所以厌恶文天祥,或许是因为文天祥散发出来之光芒太过于强烈,有如太阳般令人无法直视之缘故吧。
在某种意义上,留梦炎也不是个能够交往之人。陈宜中所踌躇着、无法跨越之鸿沟,他仅以冷笑一现就轻松飞越了。就反对文天祥之意见这点看来,陈宜中算是自己同志,留梦炎对此似乎非常的笃定。这样的情况令陈宜中深感厌恶。不但如此,还有更令人担心之处。留梦炎往往在陈宜中尚未明确地表达出意见之前,就擅自主张做了决定,让陈宜中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他的共谋者。
告别了留梦炎,当家仆执起了马辔在马背上摇摇晃晃之时,陈宜中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物之身影。
刘敞,字声伯,他是陈宜中自无名学生... -->>
1
阴历八月说来已经入秋一半了,可是照耀在漳州城里的阳光,却仍残留着酷暑之炎热。从红土路上反射而来的光线相当刺眼,令贾似道不快地眯起双眼。一挥动袖子,尘埃便四处飞舞,沾满了口鼻,更使得他的不快又加深了一层。
所有的一切贾似道都不屑一顾。这片土地和他完全不相衬。对于不久之前还官拜丞相、位极群臣的他而言,惟有充满着花香与凉风的京城壮丽豪邸,才是最适合他的。
批判贾似道失职及腐败的那群人的名字,在他的脑中浮现。陆秀夫、陈宜中、文天祥——一群相信崇尚正道就可以挽救国家、改变时势,完全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那些家伙能成什么气候呀,以为把我逐出了朝廷,流放到这等边陲之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我定叫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乐极生悲。
贾似道把飞入口的尘埃连同唾液吐了出来。
时值宋朝恭宗皇帝御宇,德佑元年之际。公元一二七五年,相当于元世祖忽必烈王朝的至元十二年。从北方大举挥军南下的元军,早已跨越长江,简直是一路对着宋都临安府直冲而来。自太祖赵匡胤即位以来,已经过了三百一十六年。大宋的亡国危机就在眼前。其中应负最大责任的,可说就是将国政私已化的贾似道。
“绝不是因为我的缘故。就是因为有我的存在,大宋的命脉才得以延续到今时此日。你们要知道,朝廷要是没有我,剩下的不过是一群无能的庸才罢了。”
贾似道内心的想法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其态度上,那股高傲的姿态和从前丝毫未变。
“这是哪门子的人物啊?明明就是流放的犯人,居然还带着五十位女眷同行,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反省和悔意嘛。”
解送者的谈话传入了贾似道耳中。他们之所以大声谈论,目的自然是为了让他听见。贾似道扭曲着嘴唇,闷不出声地笑着。对于这类和权利、富贵、美女绝缘,只会道人长短、散布流言的低下阶层,不论他们怎么说,贾似道只感觉不痛不痒。反正朝廷马上就会陷入绝境,非得要我这种辣腕宰相来主持大局不可。能够与元之忽必烈汗一较长短,展开外交攻略的人才,除了自己之外别无他人。不消数日,朝廷必定会派遣使者前来将我召回临安府,届时国家的命运就会再次掌握在我的手里了。贾似道对此深信不移。他在夜晚到达住宿地点时,簇拥着同行美女们载歌载舞饮酒作乐之行为,并不全然是虚张声势,也有部分的原因是为了将来之复权而养精蓄锐吧。只是到了漳州,住进这座名为“木绵庵”之房舍的他,在房里照了镜子之后,却立刻将脸别开。
镜子里所映照出来的老朽姿态,连贾似道自己都难以置信。他虽然已有六十三岁,但是仍然充满着野心、精力和活力。腰杆挺直、两眼炯炯有神、皮肤光滑而有弹性,从外表上看起来至少年轻了十岁以上。夜夜宠信美女而不觉衰老,声音宏亮而满溢着自信,行走步伐从不见蹒跚。直到不久前为止,他的双肩还强而有力地扛着大宋帝国之命运呢。没错,直到不久前为止,在十六年的漫长岁月中,贾似道一直独揽着大宋之国权。
贾似道,字师宪。由于其姐为理宗皇帝后宫之贵妃,因此年纪轻轻的就已经飞黄腾达。四十七岁之时,因阻止忽必烈率领的蒙古军南下,而建立功绩,一举跃升为左丞相。之后,又被赐予太师称号,封魏国公,从此权倾朝野,掌握着凌驾豪门及官宦之独裁势力。他确实拥有这方面的才干。尤其在财政的重建以及肃正腐败官吏方面更是值得重视。论才干和成绩,他对自己都抱持着极大的自信。照理说,应该不可能有人出来弹劾他才对。
然而,他就是遭到了弹劾,被处以流放之刑,并且来到了这远离杭州临安府的边陲之地。漳州,隶属福建省,距离九龙水河口相当近。这是距离杭州临安府约一千五百里(宋代一里约为五五三公尺)的一个南方小城市。在来到此地的途中,贾似道每行一里都会受到民众辱骂,而且还被投掷石头攻击。全是一群不知如何对待真正伟人的愚民们,等我复权之后,一定让你们罪有应得受到报复。到时候叫你们悔不当初。
当他独自穿过回廊,走进即不宽敞又不美观的内院时,忽然传来女子之叫声。那是一名年轻女子的声音,然而却全然不见娇媚,反倒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贾似道一看,发现他从临安府所带的一个名叫玉英的侍妾,正跌跌撞撞向他跑来。
“发生什么事了?玉英。”
贾似道的这名侍妾一来到他的跟前,立刻就跪倒在地。由于呼吸紊乱当下无法开口说话,于是便伸出右手一指。贾似道朝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一名人物。那是一名倔强的年轻男人,他回视贾似道的双眼充满了敌意。此人正是押解役差之长郑虎臣。据说他原本是某地方之县尉,自愿前来参与押解贾似道之任务。若是不久前的贾似道,肯定完全不理会这种身份卑微的男人。这个男人不敬地杵立在贾似道面前,连声招呼都没打就开始说话:
“到此为止,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移动了。我就依朝廷全体之意见,在此地取走你的性命。”
贾似道瞬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但随即大声叱喝道:
“无礼狂徒,我可是大宋的丞相啊!”“现在只不过是个流放的犯人罢了!”
敌意从郑虎臣的双眼之中倾泄而出,仿佛浪潮般地扑向了贾似道。
“有功之时你已被封为丞相,有罪之时将你废了也是理所当然。”
“罪?我何罪之有!”
贾似道大声地驳斥了回去。郑虎臣仿佛受到惊吓般地再次盯着他的脸。当然不是被他的大音量所吓到,而是想再次确认贾似道是否真的对于自己的罪孽和责任完完全全没有自觉。
贾似道失去弹性的脸颊开始褪去了红润的颜色。他一定要驳倒这个对于自己才干和功绩一无所知的男子。他绝对要叫对方知道,自己的政策是多么正确,失去了自己,对国家而言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就在他思考的当下。
“你坑害了我的父亲。”
郑虎臣的声音击中了贾似道。这句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贾似道发出低呻。到目前为止,他坑害了多少的政敌,一路上铲除异已陷人入罪,这些他全都心知肚明。而对这夹带私怨的指责,任何的托辞都已毫无用处。
“我看你自行了断好了。还是要我帮你准备毒酒?”
仍然维持着一贯的傲慢姿态,贾似道予以回绝。
“太皇饶我不死,有圣旨为凭,所以我不用死。”
因为他曾经有功于朝廷,所以罪不致死,这的确是事实。
“贾似道误国之罪虽然属实,但历经三代天子辅佐朝政有功,足可抵其一命。”
在如此的圣意判决之下,贾似道于是被处以流放之刑。凝视着贾似道的脸,郑虎臣明白再继续对话下去已毫无意义。
郑虎臣不发一语地从怀中取出一条绳索。那是一条以水牛皮所鞣制而成的巨大绳索。
著左手抓着绳索,郑虎臣朝贾似道步步逼近。贾似道苍老的脸上布满了恐惧之色,尖声怪叫着打算逃离现场。郑虎臣一手抓住了老人之衣襟。贾似道不断地挥动着双臂。在头部的激烈摆动之下,乌纱帽飞了出去,灰白色的头发因而披散下来。
这名失势的老权势者,就这么尖声怪叫、披头散发地被拖进了这栋屋子的阴暗角落中。仍然跪坐在地上的侍妾玉英,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事情的经过。那个角落应该是厕所的位置所在吧,玉英恍神地想着。厕所经常沦为暗杀之地,这样的说法仿佛曾经听人说过,然而却又回想不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老人的怪叫终于停止,一阵风夹带着残暑之热气而来,但是玉英却反而觉得浑身颤抖。脚步声再度出现,接着便停在玉英的面前。
“奸臣已经诛灭了。”
“从今以后你们想上哪里都行。不过,向南走的话应该会比较好吧!我想北方在一时之间还不至于平静下来。”
郑虎臣说完之后转身离去,留下玉英傻傻地目送着他宽大的背影。
2
郑虎城的足迹远离了漳州城。诛杀贾似道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这点他相当地坚信。但是既已杀人,就不可能再回到官场之中。即便位居县尉,官就是官。
虽然抛官去职,但却未有放弃世俗之念。他完全没有出家为僧或是做道士的想法。只想以士兵之身份,继续与元军奋战到底。为了这个目的,他于是展开了一场寻觅之旅。此时成功地渡过长江,朝着临安府不断喋血前进的元军数量已有三十至五十万人之多。总帅为忽必烈汗所信赖的丞相伯颜,旗下并有阿术、阿剌罕、阿塔海、张弘范、董文炳等等大将,但是先锋所派遗的却是原为宋将后来降元的吕文焕。
翻山越岭不断朝向北方临安府前进的郑虎臣,发现路上尘土飞扬。万余人马树立旗帜,同样地亦朝向北方前进。
元之忽必烈汗曾向全军下达“不杀”之令,限有制将士们不得随意杀戮。只不过,这个命令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反抗者”不杀。面临强大之侵略军队,敢于奋勇抵抗之人,自然是毫不留情的杀无赦。郑虎臣曾经听闻,元军为了叫人知道抵抗者会遭到何种下场,以达到杀一儆百之效果,其杀人手法之残虐程度可说是惨不忍睹。
陆地上最为富庶繁荣之都市,正面临着存亡之深渊。从元尚未以元为国号,仍称为蒙古之时算起,宋朝持续承受侵略已有四十年了。然而目前从襄阳算起,北方之据点已一一陷落,而拥有势力之将领也纷纷投降于元,并且还倒戈相向,反过来侵略宋之领土。这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贾似道。说什么贾似道扰乱国政、打压将领,所以自己逼上梁山不得已只好投卫生所。一切全为贾似道之过,背负着国家命运的自己却完全无罪。倘若得知贾似道已死之消息,这些降元的将军们,在往后不知道又会如何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合理化呢。
离开漳州向北前进的第五天,郑虎臣终于和他寻觅的目标邂逅了。
“啊,那是文赣州的义军呢!”
郑虎臣心中雀跃不已。赣州知事文天祥,散尽家产集结了二万名义军,整军备粮一路朝着临安府前进。这样的事迹在众人四面八方的散布之下,各路心怀救国志向的人马纷纷携带武器前来投效。于高官们相继逃离临安,军队亦在失败和投降的交替之下不断地崩溃瓦解之际,人们的希望和期待全都集中在文天祥之身上。郑虎臣亦是其中之一。
花了大约半天的时间,郑虎臣终于追上了先行出发之义军。告知自己即是诛杀贾似道之人,并经历数道关卡之后,总算得以和文天祥见上一面。文天祥并未披甲在身,而是穿着官服骑在马上。虽然郑虎臣早已听闻对方是个容貌极为清秀之人,但是直到今日才初次见面。
这一年文天祥正值四十岁。自他年纪轻轻荣登科举榜首以来,已有二十年了。尽管为天下百姓认定是未来之宰相,但是却受到以贾似道为首之高官们妒忌,形同流放般地遭到左迁。他在南方的边地因处事公正廉明而极得人望、因此朝廷亦向他发出了征召勤王军之缴文。
文天祥从马上下来,听完郑虎臣之从军请求之后,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话先说在前头,我宋瑞一向就受到临安府的高官们厌恶。”
宋瑞是文天祥的字。但是这可不是自取之称号,而是天子御赐的荣耀之字。
“因此就算你投入义军,立了功未必会受到封赏,而献策也不一定能得到接纳。这样子行吗?”
文天祥端正的容颜上泛起了一丝微笑。那如同少年般清雅之笑容,深深地吸引住郑虎臣。
“我从来就不期望得到什么报酬,只求能够加入义军的行列。”
“很好,有你这样的有为人才加入,实在是太可喜了。那么,你就随我一起到临安府吧。”
郑虎臣如愿地加入军队。他重新环视左右,发现其中参杂着一些服装与发型都有别于宋人,肤色很深,看起来相当剽悍的男子。原来这些是受到文天祥的公正对待,因感慕而追随他加入议军的山间少数民族,也就是所谓的溪洞山蛮之民。他们对于宋之朝廷实无半点义务可言,仅仅是为了文天祥而甘愿舍身战斗。
八月底,文天祥所率领之二万名义军终于进入杭州临安府。五年前在当权者面前高唱正论的文天祥,由于受到贾似道憎恨而被逐出了京师。虽然当时是满怀失意地离去,但是现在文天祥的义军却大受欢迎,临安府的民众全都高声地欢呼。吕文福、夏贵、黄万石等将领们,虽然也都接到了朝廷派兵前往临安府之命令,但是他们却都冷漠地无视命令之存在。民众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之下恐惧不已。就在此时,义气风发的义军正好入城而来。
文天祥虽然深得民众之信赖与爱戴,但是却也备受朝中高官之猜忌,就如同他自己对郑虎臣所说的一样。目前临安府地位最高的,分别是左丞相留梦炎和右丞相陈宜中。文天祥于入城之后,前往拜会陈宜中。和留梦炎比较起来,陈宜中算是还较能信赖的一方,这是他的判断。
陈宜中于年轻之时,曾经因为卷入政争而被处以流放之刑。后来得到赦免返回临安之后参加科举中试。虽然比文天祥晚了七年,但是就年龄而言,他应该还比文天祥要稍长一些。尽管陈宜中因为颇具才能,受到了贾似道赏识而飞黄腾达,但是在见到贾似道对于元之外交与军事上之失败,便立刻弃他而去,转而投向了弹劾之一侧。倘若他得知了贾似道已死,应该会相当高兴才是。不过这件事情,文天祥并没有立刻告知。将文天祥迎入家中之中,陈宜中随即提出了一个奇妙的话题。
“你可知元军主帅之名吗,宋瑞大人。”
“据我所知,应该是叫做伯颜吧。丞相为何特别提起此人呢?”
“伯颜之读音亦可写成‘百眼’二字。”
蹙起了眉头,文天祥朝着陈宜中望去。
陈宜中的表情之间欠缺神采。额头因汗珠而泛着亮光。这显然是一副掌握权势但却不知如何运用之无知面孔。
“谢太后对此事十分介怀。”
宋之天子虽为恭宗皇帝,但由于是个年权六岁的儿皇帝,根本无法亲自治理国家,因此实权为幼帝祖母谢太后所掌控。这位年老的贵妇一向对贾似道深切信任,而且相当迷信。她曾经招唤过通晓奇门异术之士,询问宋朝之命运。该名术士恭谨地回答道:
“大宋之天下可享万代安宁,临安府要落入敌人之手,可谓是永远不可能发生之事。”
“此乃千真万确?”
“请太后安心。若临安府真要落入贼军之手,非有百眼之男而不可为。”
“百眼之男,这倒有趣了。”
太后笑了。这世间上怎可能出现具有百眼之人呢?大宋之天下果真得享安泰。凤心大悦的太后于是赐予术士黄金绸缎以为奖赏,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即便是接到了北方及西方传来对元战败的消息,也是一副悠然自得之模样,完全没有拟定对策之打算。一直到了得知如钢铁般、怒涛般蜂拥而来的元军统帅之名时,才令她大惊失色。“伯颜”二字之读音,不也能写成“百眼”吗?
“就是这么回事,宋瑞大人。太后认定伯颜是颠覆宋室江山之人物,并且怀疑他的侵略莫非是天意所为。”
荒谬!
此话虽然没说出口,但是文天祥的眼神却表达出心中之呐喊。陈宜中别开视线,拿出手巾擦拭着脸。表面上是擦汗,实际上或许是想借此来掩饰脸让的表情也说不定。文天祥的目光柔和了下来,对着弱势的右丞相郑重地说道:
“下官有个想法,不知可否对丞相一言。”
“愿闻其详。”
陈宜中仿佛松了口气般地,将手巾收了起来。他虽然不像同僚留梦炎那样,对文天祥抱持着敌意,但也称不上有任何的善意。如果朝廷的大势倒向了排除文天祥之一方,他绝对会毫不伤感地顺从大势所趋。在贾似道失势之时,陈宜中对于这个并且辊经受其恩义的人不但不加以拥护,反倒是积极地予以穷追猛打,甚至还上奏谢太后赐死于他。这件事情文天祥自然是一清二楚,但是眼前实在是不得不与陈宜中接触。
一回想至此,文天祥虽然看似恭敬地面对着陈宜中,但是内心的想法却有若破鞘而出的锐利刀剑,在态度和表情上展露无遗。不但说话时口气尖锐,目光更是有如熊熊烈火,脸颊潮红,上半身还微微前倾,简直就像是在叱骂着对方一样。陈宜中脸色灰白、紧闭双唇,从头到尾始终维持着聆听之姿态。
“卿之意见我完全明白。”
陈宜中好不容易答出了这么一句。就在文天祥说到了一个段落暂且停顿之时。文天祥直直地盯着陈宜中看,那表情仿佛在问着“你确实完全明白了吗?”
“我确实完全明白了。卿之忧国之念与退敌之策,实在令人感佩万分。但是事情并非我一人所能决定。”
“理所当然。”
文天祥的回答大大出乎陈宜中意料。他是打从一开始就不寄予期望,还是觉得浪费了时间?就在陈宜中大惑不解之当下,文天祥早已连连辞去。
一刻之后,左丞相留梦炎派遣来之家仆带着讯息来到了陈宜中面前。原来是文天祥登门造访,请求商讨与元军全面对决之事。惊慌失措的陈宜中立即赶往留梦炎之府邸。由于留梦炎乃科举之前辈,陈宜中不得不谨守礼仪。此时文天祥早已离开了留梦炎府邸。得知事情已经结束不必再碰面,陈宜中顿时宽心。一被接待进书房,留梦炎立刻切入话题。他打算指派文天祥做为与元军交涉之人选。
“这”陈宜中感觉有提出舁议之必要。文天祥是个不知妥协为何物之正论家。这样的人绝对不适合从事交涉。更何况不久之前,他才浩浩荡荡地率领着准备与元军一决死战的义勇军进入临安府呢!即使以命令压制,他也未必会接受这个任务。
“此人对本朝有害啊!”如此断言的留梦炎话中回荡着一股怨憎之气,令陈宜中的内心感到了一阵畏缩。留梦炎以“此人”称呼文天祥。这样的称呼本身就透露着明显的恶意。留梦炎的年龄约在五十岁后半。他嘴上的灰色胡子,非常奇妙地不停颤动,纺织出一句又一句的话来。
“我打算向太后进言,推举此人担任使者,前往元军阵地求和。一旦皇上下了命令,他便无法拒绝。”
“这样的任务不太适合宋瑞吧。大吐正论倒也无妨,就怕他分不清状况,开门见山就要求对方撤兵,并且毫不妥协地坚持主张。如此一来,肯定会激怒伯颜等人。”
“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看见留梦炎泛着冷笑之面孔,陈宜中顿时明白了。留梦炎想除掉文天祥,而且完全不弄脏自己的手,因为他打算借元军之手来进行。如果文天祥对元军要求撤兵,致使元军在一怒之下杀了他,对于留梦炎而言,或许是件值得大大庆贺的喜事吧。
陈宜中忽然觉得不太舒服。他对文天祥还不至于怨恨至那样的程度。虽然始终觉得不可能成为朋友,但是文天祥的才能、勇气、以及高洁之操守,却令他萌生敬意。他之所以厌恶文天祥,或许是因为文天祥散发出来之光芒太过于强烈,有如太阳般令人无法直视之缘故吧。
在某种意义上,留梦炎也不是个能够交往之人。陈宜中所踌躇着、无法跨越之鸿沟,他仅以冷笑一现就轻松飞越了。就反对文天祥之意见这点看来,陈宜中算是自己同志,留梦炎对此似乎非常的笃定。这样的情况令陈宜中深感厌恶。不但如此,还有更令人担心之处。留梦炎往往在陈宜中尚未明确地表达出意见之前,就擅自主张做了决定,让陈宜中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他的共谋者。
告别了留梦炎,当家仆执起了马辔在马背上摇摇晃晃之时,陈宜中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物之身影。
刘敞,字声伯,他是陈宜中自无名学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