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清史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钦天监时宪书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暢春园、圆明园、清漪园官房税库铜条记,凡条记皆直纽。长二寸六分,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钟鼎篆。
大理寺左、右司,光禄寺四署,五城兵马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中书科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五釐。
内阁典籍?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翰林院典簿,礼部铸印局,宣统三年印铸局改属新内阁,礼部亦改典礼院。理籓院银库,工部制造库,工部料估所,各部、院督催所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顺天府府治中、稽察盛京五部将军衙门、稽察黑龙江等处、稽察宁古塔等处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兵马司副指挥铜关防,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
宗人府经历司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都察院经历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銮仪卫经历司,各部、院、寺司务?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各坛、庙、祠祭署铜印,直纽,方二寸,厚四分二釐。
太医院药库铜印,直纽,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
国子监典籍?铜印,直纽,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
礼部铸印局大使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九分。
兵马司吏目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四分。俱清、汉文垂露篆。
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火器营统领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圆明园总管八旗、内府三旗官兵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总管云梯健锐营八旗传事银关防,直纽,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柳叶篆。
护军统领、参领、协领、云梯健锐营翼长、各处总管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殳篆。
八旗佐领,宗室、觉罗族长铜图记,凡图记皆直纽。方一寸七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文悬针篆。
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养心殿造办处铜图记,方一寸七分,厚四分。
看守通州三仓首领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悬针篆。
镇守将军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副都统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俱清、汉文柳叶篆。
察哈尔都统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用满洲、蒙古二种字,满文柳叶篆。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托忒、回子四种字,满、汉文俱柳叶篆,托忒、回子字不篆。
办理伊犁、乌鲁木齐等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托忒三种字,满、汉文俱柳叶篆。
伊犁分驻雅尔城总理参赞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洲、托忒、回子三种字,满文柳叶篆。
办理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诸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回子三种字,满、汉文俱柳叶篆。
管理巴里坤等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办理哈密粮饷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俱柳叶篆。
八旗游牧总管,察哈尔总管、城守尉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殳篆。
兴京等城守尉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锦州等城守尉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驻防左、右翼长,协领、参领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俱殳篆。
防守尉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驻防佐领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直省总督、巡抚银关防,直隶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镌兼巡抚字样。江西巡抚、河南巡抚,镌兼提督字样。山西巡抚,镌兼提督盐政字样。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尚方大篆。
钦差大臣铜关防,如督、抚式。三品以上用之。
各省承宣布政使司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一分,厚八分。
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后改提法使。铜印,直纽,方二寸七分,厚九分。
各省盐运使司铜印,直纽,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
各省提督学政后改提学使,并改关防为印信。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尚方小篆。
各处管理织造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各省守、巡道后于省会地方增设巡警道、劝业道。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钟鼎篆。
钦差官员铜关防、如道员式。四品以下用之。
各府铜印,直纽,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各府同知、通判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各州铜印,直纽,方二寸三分,厚五分。
京县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各县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盐课提举司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淮南仪所监制官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布政使司经历司、理问所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盐运使司经历司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布政使司照磨所、京府儒学、各府经历司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
京府照磨所、司狱司、各府照磨所、司狱司、各府儒学、卫儒学、布政司库大使、府库大使、巡检司、税课司、茶马司铜印,方一寸九分,厚四分。
各州、县儒学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
县丞、主簿、吏目、盐课所、批验所、各驿丞、递运所、各局、各仓、各闸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三分。俱垂露篆。
提督、总兵官银印,虎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镇守挂印总兵官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镇守总兵官铜关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柳叶篆。
副将、参将、游击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宣慰司铜印,方二寸七分,厚九分。俱清、汉文殳篆。
都司佥书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营都司,卫、所千总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守备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
卫守备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
宣抚司铜印,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宣抚司副使、安抚司领运千总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五釐。
长官司指挥、佥事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卫经历、宣慰司经历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垂露篆。
土千户铜印,方二寸三分,厚四分五釐。
土百户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管理京城喇嘛班第、管理盛京喇嘛班第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汉文转宿篆。
正乙真人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清、汉文垂露篆。
乾隆十四年,礼部奉谕:“理籓院印文之蒙古字,不必篆书。外籓扎萨克盟长、喇嘛、并蒙古、西藏,一应满洲、蒙古、唐古特文,均亦不必篆书。其在京扎萨克、大喇嘛印,满文俱篆书,蒙古文不必篆书。”又谕:“近因新定清文篆书,铸造各衙门印信,所司检阅库中所藏经略大将军、将军诸印,凡百馀颗。皆前此因事颁给,经用缴还,未经销毁者。会典复有‘命将出师,请旨将库中印信颁给’之文,遂至滥觞。朕思虎符鹊纽,用之军旅,所以昭信,无取繁多。库中所藏,其中振扬威武,建立肤功者,具载历朝实录,班班可考。今择其克捷奏凯,底定迅速者,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分匣收贮。稽其事迹始末,刻诸文笥,足以传示奕禩。即仍其清、汉旧文,而配以今制清文篆书,如数重造。遇有应用,具奏请旨颁给。一并藏之皇史宬。其馀悉交该部销毁。此后若遇请自皇史宬而用者,蕆事仍归之皇史宬。若因遇事特行颁给印信者,事完交部销毁。将此载入会典。”
高宗御定印谱,钦命总理一切军务储糈经略大臣关防一,奉命、抚远、宁远、安东、征南、平西、平北大将军印各一,镇海、扬威、靖逆、靖东、征南、定西、定北将军印各一。并御制印谱序曰:“国家膺图御宇,神圣代兴,赫濯挞伐,光启鸿业。时则有推毂命将之典,及功成奏凯,还上元戎佩印。载在册府,藏之史宬。盖法物留诒,不啻如曩籍所称玉节牙璋,尚方齐斧者比。乾隆十七年,釐考国书篆字成,因详加酌定。交泰殿所遵奉世传御宝,仍依本文,不敢更易。其常行诰敕所钤用,以及部院司寺以下,外而督、抚、提、镇以下,咸改铸篆文,以崇典章、昭法守。而大将军、经略及诸将军之印,或存旧,或兼篆,一依交泰殿诸宝之例,各以时代为次。兹西陲武功将竣,爰谱图系说如左。书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信大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披斯谱也,必将曰:是印也,是我朝某年殄某寇、定某地所用也。又将曰:是印也,铸自某年,某官既奉以集事,传至某年,某官复奉以策勋者也。想见一时受成庙算,元老壮猷。丰纽重台,焜燿耳目。继自今觐扬光烈,思所以宏此远谟。弼我亿万世丕丕基,将于是乎在。以视铭绩鼎钟,图形台阁者,不尤深切著明也欤?然则观于宝谱,而一人守器之重可知;观于印谱,而群才翊运之殷又可知。诗曰:‘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记曰:‘君子听鼓鼙,则思将帅之臣。’一再披阅,其何能置大风猛士之怀哉!装潢蕆事,并令守者什袭尊藏。为部凡四:一皇史宬,一大内,一内阁,一盛京也。”
br />
钦天监时宪书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暢春园、圆明园、清漪园官房税库铜条记,凡条记皆直纽。长二寸六分,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钟鼎篆。
大理寺左、右司,光禄寺四署,五城兵马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中书科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五釐。
内阁典籍?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翰林院典簿,礼部铸印局,宣统三年印铸局改属新内阁,礼部亦改典礼院。理籓院银库,工部制造库,工部料估所,各部、院督催所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顺天府府治中、稽察盛京五部将军衙门、稽察黑龙江等处、稽察宁古塔等处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兵马司副指挥铜关防,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
宗人府经历司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都察院经历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銮仪卫经历司,各部、院、寺司务?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各坛、庙、祠祭署铜印,直纽,方二寸,厚四分二釐。
太医院药库铜印,直纽,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
国子监典籍?铜印,直纽,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
礼部铸印局大使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九分。
兵马司吏目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四分。俱清、汉文垂露篆。
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火器营统领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圆明园总管八旗、内府三旗官兵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总管云梯健锐营八旗传事银关防,直纽,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柳叶篆。
护军统领、参领、协领、云梯健锐营翼长、各处总管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殳篆。
八旗佐领,宗室、觉罗族长铜图记,凡图记皆直纽。方一寸七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文悬针篆。
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养心殿造办处铜图记,方一寸七分,厚四分。
看守通州三仓首领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悬针篆。
镇守将军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副都统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俱清、汉文柳叶篆。
察哈尔都统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用满洲、蒙古二种字,满文柳叶篆。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托忒、回子四种字,满、汉文俱柳叶篆,托忒、回子字不篆。
办理伊犁、乌鲁木齐等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托忒三种字,满、汉文俱柳叶篆。
伊犁分驻雅尔城总理参赞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洲、托忒、回子三种字,满文柳叶篆。
办理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诸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回子三种字,满、汉文俱柳叶篆。
管理巴里坤等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办理哈密粮饷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俱柳叶篆。
八旗游牧总管,察哈尔总管、城守尉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殳篆。
兴京等城守尉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锦州等城守尉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驻防左、右翼长,协领、参领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俱殳篆。
防守尉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驻防佐领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直省总督、巡抚银关防,直隶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镌兼巡抚字样。江西巡抚、河南巡抚,镌兼提督字样。山西巡抚,镌兼提督盐政字样。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尚方大篆。
钦差大臣铜关防,如督、抚式。三品以上用之。
各省承宣布政使司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一分,厚八分。
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后改提法使。铜印,直纽,方二寸七分,厚九分。
各省盐运使司铜印,直纽,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
各省提督学政后改提学使,并改关防为印信。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尚方小篆。
各处管理织造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各省守、巡道后于省会地方增设巡警道、劝业道。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钟鼎篆。
钦差官员铜关防、如道员式。四品以下用之。
各府铜印,直纽,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各府同知、通判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各州铜印,直纽,方二寸三分,厚五分。
京县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各县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盐课提举司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淮南仪所监制官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布政使司经历司、理问所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盐运使司经历司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布政使司照磨所、京府儒学、各府经历司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
京府照磨所、司狱司、各府照磨所、司狱司、各府儒学、卫儒学、布政司库大使、府库大使、巡检司、税课司、茶马司铜印,方一寸九分,厚四分。
各州、县儒学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
县丞、主簿、吏目、盐课所、批验所、各驿丞、递运所、各局、各仓、各闸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三分。俱垂露篆。
提督、总兵官银印,虎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镇守挂印总兵官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镇守总兵官铜关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柳叶篆。
副将、参将、游击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宣慰司铜印,方二寸七分,厚九分。俱清、汉文殳篆。
都司佥书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营都司,卫、所千总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守备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
卫守备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
宣抚司铜印,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宣抚司副使、安抚司领运千总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五釐。
长官司指挥、佥事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卫经历、宣慰司经历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垂露篆。
土千户铜印,方二寸三分,厚四分五釐。
土百户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管理京城喇嘛班第、管理盛京喇嘛班第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汉文转宿篆。
正乙真人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清、汉文垂露篆。
乾隆十四年,礼部奉谕:“理籓院印文之蒙古字,不必篆书。外籓扎萨克盟长、喇嘛、并蒙古、西藏,一应满洲、蒙古、唐古特文,均亦不必篆书。其在京扎萨克、大喇嘛印,满文俱篆书,蒙古文不必篆书。”又谕:“近因新定清文篆书,铸造各衙门印信,所司检阅库中所藏经略大将军、将军诸印,凡百馀颗。皆前此因事颁给,经用缴还,未经销毁者。会典复有‘命将出师,请旨将库中印信颁给’之文,遂至滥觞。朕思虎符鹊纽,用之军旅,所以昭信,无取繁多。库中所藏,其中振扬威武,建立肤功者,具载历朝实录,班班可考。今择其克捷奏凯,底定迅速者,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分匣收贮。稽其事迹始末,刻诸文笥,足以传示奕禩。即仍其清、汉旧文,而配以今制清文篆书,如数重造。遇有应用,具奏请旨颁给。一并藏之皇史宬。其馀悉交该部销毁。此后若遇请自皇史宬而用者,蕆事仍归之皇史宬。若因遇事特行颁给印信者,事完交部销毁。将此载入会典。”
高宗御定印谱,钦命总理一切军务储糈经略大臣关防一,奉命、抚远、宁远、安东、征南、平西、平北大将军印各一,镇海、扬威、靖逆、靖东、征南、定西、定北将军印各一。并御制印谱序曰:“国家膺图御宇,神圣代兴,赫濯挞伐,光启鸿业。时则有推毂命将之典,及功成奏凯,还上元戎佩印。载在册府,藏之史宬。盖法物留诒,不啻如曩籍所称玉节牙璋,尚方齐斧者比。乾隆十七年,釐考国书篆字成,因详加酌定。交泰殿所遵奉世传御宝,仍依本文,不敢更易。其常行诰敕所钤用,以及部院司寺以下,外而督、抚、提、镇以下,咸改铸篆文,以崇典章、昭法守。而大将军、经略及诸将军之印,或存旧,或兼篆,一依交泰殿诸宝之例,各以时代为次。兹西陲武功将竣,爰谱图系说如左。书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信大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披斯谱也,必将曰:是印也,是我朝某年殄某寇、定某地所用也。又将曰:是印也,铸自某年,某官既奉以集事,传至某年,某官复奉以策勋者也。想见一时受成庙算,元老壮猷。丰纽重台,焜燿耳目。继自今觐扬光烈,思所以宏此远谟。弼我亿万世丕丕基,将于是乎在。以视铭绩鼎钟,图形台阁者,不尤深切著明也欤?然则观于宝谱,而一人守器之重可知;观于印谱,而群才翊运之殷又可知。诗曰:‘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记曰:‘君子听鼓鼙,则思将帅之臣。’一再披阅,其何能置大风猛士之怀哉!装潢蕆事,并令守者什袭尊藏。为部凡四:一皇史宬,一大内,一内阁,一盛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