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明朝第一弄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眼看就要出正月了,往年的这个时候,宣府城里总是一片繁忙景象,因为要准备春耕了,就算是鞑虏都不会这个时候来宣府骚扰的,毕竟他们也寻觅草场,开始牧马放羊了,光靠抢劫那是吃不饱的。*文学网*
正德元年的这个正月,注定是不寻常的一个春天,一个有如山洪海啸一般的消息袭击了宣府城的每一个人,将他们的心牢牢攫取住,连筹备春耕这样的大事也是丢在一边,丝毫顾及不上了。
当今圣上微服巡视边关,现在正驻骅宣府城
这样一个更像是开玩笑的消息本来没什么人会信,谁还不知道啊,大明开国一百多年,除了开国时的两位君主之外第151章 正德是个好皇帝,不肯舒舒服服的呆在京城那个安乐窝,出来乱跑的皇帝只有那位英宗陛下了。
自那位以后,就再没有哪位皇帝出过京城了,就算是皇帝不怕被鞑子抓去或者遇到什么其他意外,大臣们也不敢让万圣至尊轻出啊,尤其还是到宣府这种边镇之地,不怕旧事重演吗?
可偏偏的,这消息却是从军中传出来的,而且随之而来的消息是,皇帝陛下微服私访,看过了边镇军户的困苦生活后,对军户们的艰辛感同身受,圣心大恸,泪下如雨;也看到了边军与鞑子浴血奋战的场面,更是深有所感,既赞边军将士勇武,更恨鞑虏肆虐百姓。
圣心甚为忧虑,因而责令宣府文武彻查拖欠、贪墨军饷之事,并且皇上下了严令,要在圣驾返京前,看到军饷发到每一个将士的手里面。
按照明朝开国时的制度,军户本来可以不拿军饷,闲时耕种军屯,战时拿起武器上战场。可这样的屯田兵战力很差,宣府却是京畿边上的重镇,怎能轻忽?所以宣府城多数的战兵还是要拿军饷的。
第151章 正德是个好皇帝此外,宣府镇的土地不算太多,而且鞑虏常年侵袭,可以安全耕种的土地就更少了,更何况军屯的出产又多被将官们收取了,若大伙儿都只靠屯田,那也不现实。
早些年还好,近些年军饷屡屡被拖欠,朝廷风闻此事,便派了巡抚,又派了巡按来彻查,只不过让人失望的是,这些大人们来了之后,不仅原来的拖欠的军饷没有清算,却是连抚恤都开始拖欠了,所以百姓们都困顿很久了。
可任是谁也没想到,边镇的事竟然惊动了皇上,而且皇上竟然圣驾亲临宣府城,派了锦衣卫彻查贪墨军饷的大案,那些罪大恶极、不思悔改的官员都已经被拿下问罪,而拖欠的军饷也开始发放了。
本来还有人以各种理由怀疑这个消息,可是其他的可以骗人,发军饷却是没法作假的。
等真金白银发下来的时候,全城都沸腾了。毕竟宣府的百姓大多都是军户,就算不是的,大多也有些关联,大伙儿都穷得久了,而这笔军饷几乎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能不让人惊喜万分?
有了宣府城的将官们的配合,加上锦衣卫钢刀的威胁,包括巡抚、户部衙门,宣府的各个衙门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起来,竟然在两天之内就将城内所有驻军的军饷都发放完毕了。
宣府城陷入了一片欢腾,而且这欢乐的情绪正向整个边镇蔓延,连边墙那里的诸多堡垒中的驻军都收到了消息,听说圣驾亲临,而且为自己这些微末之人讨了公道,都是感动不已,痛哭流涕者有之,往南连连磕头的也有之。
原本这些堡垒中的驻军很少主动出击,鞑子马快,又穷,贸然出战什么好处也捞不着,弄不好还会被鞑子反咬一口。
过去砍了鞑子的首级,就算不能凭军功升官,还能换点赏赐,可是近些年竟是连赏赐都没了,那谁还愿意出去拼命啊。
大官们拿着俸银,躲在安全的宣府城里,还开着各种店铺,日进斗金犹嫌不足,最后还要贪了自家的军饷,凭什么还要为他们拼命?就算是这些堡垒中的低级军官,一向以来也都是一般的想法,见到鞑虏游骑过境,别说出击,甚至连警讯的懒得传。
由他去,反正倒霉的不是自家就好,自己除了这条命什么都没了,父母妻儿都在城里挨饿呢,谁管那几个零星的鞑子要干些什么?倒了霉的,那就也一起怨老天不公,自家的命不好吧。
待宣府城的消息传来,所有的驻军都是士气大振,或者用飙升来形容更加合适。他们士气飙升不要紧,赶在这个当口来打野食鞑子可倒了大霉了,他们例行的从堡垒的间隙间通过时,却发现一向对他们不闻不问的守军竟是四面出击,四处截杀。
鞑子都吓了一跳,这时会来宣府的,都出自那些距离长城较近的部落,只是普通牧民,并不是什么王帐亲兵。跟明军士兵的战斗力也不过相仿佛罢了,之所以敢来,只不过是因为往年都是如此,他们知道只要来的人不太多,明军士兵是不会出堡截杀的。
鞑子见明军四面出击,来截杀的都是骑兵,人数也不多,吓了一跳之后,也都不在意的抽出兵器迎了上去,想着如果能打败这些明军,说不定还可以深入宣府,多抢些东西回部落,家中的婆娘孩子可都饿着呢。
冷兵器时代,在双方士兵个人战力相近的情况下,士气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一交上手,鞑子就愕然发现,对面的明军跟以往完全... -->>
眼看就要出正月了,往年的这个时候,宣府城里总是一片繁忙景象,因为要准备春耕了,就算是鞑虏都不会这个时候来宣府骚扰的,毕竟他们也寻觅草场,开始牧马放羊了,光靠抢劫那是吃不饱的。*文学网*
正德元年的这个正月,注定是不寻常的一个春天,一个有如山洪海啸一般的消息袭击了宣府城的每一个人,将他们的心牢牢攫取住,连筹备春耕这样的大事也是丢在一边,丝毫顾及不上了。
当今圣上微服巡视边关,现在正驻骅宣府城
这样一个更像是开玩笑的消息本来没什么人会信,谁还不知道啊,大明开国一百多年,除了开国时的两位君主之外第151章 正德是个好皇帝,不肯舒舒服服的呆在京城那个安乐窝,出来乱跑的皇帝只有那位英宗陛下了。
自那位以后,就再没有哪位皇帝出过京城了,就算是皇帝不怕被鞑子抓去或者遇到什么其他意外,大臣们也不敢让万圣至尊轻出啊,尤其还是到宣府这种边镇之地,不怕旧事重演吗?
可偏偏的,这消息却是从军中传出来的,而且随之而来的消息是,皇帝陛下微服私访,看过了边镇军户的困苦生活后,对军户们的艰辛感同身受,圣心大恸,泪下如雨;也看到了边军与鞑子浴血奋战的场面,更是深有所感,既赞边军将士勇武,更恨鞑虏肆虐百姓。
圣心甚为忧虑,因而责令宣府文武彻查拖欠、贪墨军饷之事,并且皇上下了严令,要在圣驾返京前,看到军饷发到每一个将士的手里面。
按照明朝开国时的制度,军户本来可以不拿军饷,闲时耕种军屯,战时拿起武器上战场。可这样的屯田兵战力很差,宣府却是京畿边上的重镇,怎能轻忽?所以宣府城多数的战兵还是要拿军饷的。
第151章 正德是个好皇帝此外,宣府镇的土地不算太多,而且鞑虏常年侵袭,可以安全耕种的土地就更少了,更何况军屯的出产又多被将官们收取了,若大伙儿都只靠屯田,那也不现实。
早些年还好,近些年军饷屡屡被拖欠,朝廷风闻此事,便派了巡抚,又派了巡按来彻查,只不过让人失望的是,这些大人们来了之后,不仅原来的拖欠的军饷没有清算,却是连抚恤都开始拖欠了,所以百姓们都困顿很久了。
可任是谁也没想到,边镇的事竟然惊动了皇上,而且皇上竟然圣驾亲临宣府城,派了锦衣卫彻查贪墨军饷的大案,那些罪大恶极、不思悔改的官员都已经被拿下问罪,而拖欠的军饷也开始发放了。
本来还有人以各种理由怀疑这个消息,可是其他的可以骗人,发军饷却是没法作假的。
等真金白银发下来的时候,全城都沸腾了。毕竟宣府的百姓大多都是军户,就算不是的,大多也有些关联,大伙儿都穷得久了,而这笔军饷几乎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能不让人惊喜万分?
有了宣府城的将官们的配合,加上锦衣卫钢刀的威胁,包括巡抚、户部衙门,宣府的各个衙门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起来,竟然在两天之内就将城内所有驻军的军饷都发放完毕了。
宣府城陷入了一片欢腾,而且这欢乐的情绪正向整个边镇蔓延,连边墙那里的诸多堡垒中的驻军都收到了消息,听说圣驾亲临,而且为自己这些微末之人讨了公道,都是感动不已,痛哭流涕者有之,往南连连磕头的也有之。
原本这些堡垒中的驻军很少主动出击,鞑子马快,又穷,贸然出战什么好处也捞不着,弄不好还会被鞑子反咬一口。
过去砍了鞑子的首级,就算不能凭军功升官,还能换点赏赐,可是近些年竟是连赏赐都没了,那谁还愿意出去拼命啊。
大官们拿着俸银,躲在安全的宣府城里,还开着各种店铺,日进斗金犹嫌不足,最后还要贪了自家的军饷,凭什么还要为他们拼命?就算是这些堡垒中的低级军官,一向以来也都是一般的想法,见到鞑虏游骑过境,别说出击,甚至连警讯的懒得传。
由他去,反正倒霉的不是自家就好,自己除了这条命什么都没了,父母妻儿都在城里挨饿呢,谁管那几个零星的鞑子要干些什么?倒了霉的,那就也一起怨老天不公,自家的命不好吧。
待宣府城的消息传来,所有的驻军都是士气大振,或者用飙升来形容更加合适。他们士气飙升不要紧,赶在这个当口来打野食鞑子可倒了大霉了,他们例行的从堡垒的间隙间通过时,却发现一向对他们不闻不问的守军竟是四面出击,四处截杀。
鞑子都吓了一跳,这时会来宣府的,都出自那些距离长城较近的部落,只是普通牧民,并不是什么王帐亲兵。跟明军士兵的战斗力也不过相仿佛罢了,之所以敢来,只不过是因为往年都是如此,他们知道只要来的人不太多,明军士兵是不会出堡截杀的。
鞑子见明军四面出击,来截杀的都是骑兵,人数也不多,吓了一跳之后,也都不在意的抽出兵器迎了上去,想着如果能打败这些明军,说不定还可以深入宣府,多抢些东西回部落,家中的婆娘孩子可都饿着呢。
冷兵器时代,在双方士兵个人战力相近的情况下,士气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一交上手,鞑子就愕然发现,对面的明军跟以往完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