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儿女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回书既把安、张两家公案交代明白,这回书之后便入十三妹的正传。
却说安老爷认定天理人情,抛却功名富贵,顿起一片儿女英雄念头,挂冠不仕,要向海角天涯寻着那十三妹,报他这番恩义。若论十三妹,自安太太以至安公子小夫妻、张老老夫妻,又那个心里不想答报他?只是没作理会处。如今听了安老爷这等说了,正合众人的心事。当下商量定了,一面收拾行李,一面遣人过黄河去扣车辆。那时梁材也从京里回来,只这几个家人,又有张亲家老爷合程相公外面帮着,人足敷用。况大家又都是一心一计,这番去官,比起前番的上任,转觉得兴头热闹。
话休烦琐。那消几日,都布置停妥。安老爷本因告病,一向不曾出门,也不拜客辞行,择了个长行日子,便渡黄北上。
于路无话。不则一日,到了离茌平四十里,下店打尖。这座店正是安公子同张姑娘来时住的那座店。安老爷饭罢,等着家人们吃饭,自己便踱出店外,看那些车夫吃饭。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飧虎咽,沟满壕平。老爷便合他们闲话,问道:“我们今日往茌平,从那里岔道下去,有个地方叫作二十八棵红柳树,离茌平有多远?”内中有两个知道的,说道:“要到二十八棵红柳树,为甚么打茌平岔道呢,那不是绕了远儿往回来走吗?要上二十八棵红柳树,打这里就岔下去了,往前不远,有个地方叫桐口,顺着这桐口进去,斜半签着就奔了二十八棵红柳树了。到了那里,打邓家庄儿头里过去,就是青云堡。青云堡再走十来里地,有个岔道口,出了岔道口,那就是茌平的大道了。打这里去近哪,可就是这一头儿没车道,得骑牲口,不就坐二把手车子也行得。”
老爷把这话听在心里,看了看这座店,虽然窄些,也将就住下了。进来便合太太商议道:“太太,我看这座店也还干净严密,今日我们就这里住下罢。”太太道:“再半站今日就到茌平了。到了茌平,老爷不是还有事去呢么,为甚么又耽搁半天的路程呢?”老爷道:“我正为不耽搁路程。我方才在外头问了问,原来从这里有条小路走着近便。我们今日歇半天,明日你们仍走大路,住茌平等我,我就从这里小路走,干我的去。”太太道:“罢呀,老爷可不要闹了!听起来,那小道儿可不是顽儿的。”老爷道:“太太,你想是因玉格前番的事唬怕了。要知人生在世,世界之大,除了这寸许的心地是块平稳路,此外也没有一步平稳的,只有认定了这条路走。至于祸福,有个天在,注定的祸避不来,非分的福求不到。那避祸的,纵让千方百计的避开,莫认作自己乖觉,究竟立脚不稳,安身不牢;那求富的,纵让千辛万苦的求得,莫认作可以侥幸,须知‘飞的不高,跌的不重’。太太,你只看我同玉格,一个险些儿骨肉分离,一个险些儿身命俱败,今竟何如?这岂是人力能为的?”
太太见老爷说得有理,便说:“既那样,就多带两个人儿去。”张老听了,说道:“亲家太太放心,我跟了亲家去,保妥当。”安老爷笑道:“怎么敢惊动亲家呢!此去我保不定耽搁一半天,家眷自然就在茌平住下听信。亲家,你自然照应家眷为是。我同了玉格带上戴勤、随缘儿,再带上十三妹那张弹弓,岂不是绝好的一道护身符么!”说着,便吩咐家人们今日就在尖站住下。因又叫戴勤:“明日雇一辆二把手小车子我坐,再雇三头驴儿,你同随缘儿跟了大爷,我们就便衣便帽乔妆而往。我自有道理。”戴勤笑道:“那短盘驴搭上个马褥子倒骑得,那侉车子只怕老爷坐不来罢?”老爷道:“你莫管,照我的话弄去就是了。”戴勤只得去雇小车合驴儿,心里却是纳闷,说:“这是怎的个用意呢?”
一时,老爷又叫戴勤家的、随缘儿媳妇来,问道:“你母女两个从前在那家子跟的那位姑娘,你可记得他的生辰八字?他是几岁上裹脚,几岁上留头,合他那小时候可有甚么异样淘气的事,你可想得起一两桩来?”
戴勤家的经这一问,一时倒蒙住了,想了想,才说:“奴才那位姑娘,今年算计着是十九岁,属龙的,三月初三日生的,时辰奴才可记不准了。”他女儿接口道:“是辰时。那年给姑娘算命,那算命的不是说过底下四个‘辰’字是有讲究的,叫甚么甚么地,甚么一气,这是个有钱使的命,还说将来再说个属马的姑爷,就合个甚么论儿了,还要作一品夫人呢!”他妈也道:“不错,这话有的。”因又说道:“那姑娘是七岁上就裹的脚,不怎么那一双好小脚儿呢。九岁上留的头。”
随缘儿媳妇又说道:“小时候奴才们跟着顽儿,姑娘可淘气呀,最爱装个爷们,弄个刀儿枪儿,谁知道后来都学会了呢。就只怕作活。奴才老爷、太太常说:‘将来到了婆婆家可怎么好!’姑娘说的更好,说:‘难道婆婆家是雇了人去作活不成?’奴才们背地里还怄姑娘不害羞,姑娘说:‘我不懂,一个女孩儿提起公公、婆婆,羞的是甚么?这公婆自然就同父母一样,你见谁提起爸爸、奶奶来也害羞来着?’”安老爷合太太听了,点头而笑,说:“却也说得有理。”太太便问道:“老爷此时从那里想起问这些闲话儿来?”张金凤也接口道:“不要这位姑娘就是我十三妹姐姐罢?”老爷拈须笑道:“你娘儿们先不必急着问,横竖不出三日,一定叫你们见着十三妹,如何?”张姑娘听了,先就欢喜。
当晚无话。到了次日早起,张老、程相公依然同了一众家人护了家眷北行,去到茌平那座悦来老店落程住下。安老爷同了公子带了戴勤、随缘儿,便向二十八棵红柳树进发。安老爷上了小车,伸腿坐在一边,那边载上行李,前头一个拉,后面一个推。安老爷从不曾坐过这东西,果然坐不惯,才走了几步,两条腿早溜下去了。戴勤笑道:“奴才昨日就回老爷说坐不惯的。”老爷也不禁大笑,及至坐好了,走了几步,腿又溜下去,险些儿不曾闪下来。那推小车子的先说道:“这不行啊!不我把你老萨杭罢。”老爷不懂这句话,问:“怎么叫‘萨杭’?”戴勤说:“拢住点儿,他们就叫‘煞上’。”老爷说:“很好,你就把我‘萨杭’试试。”只见他把车放下,解下车底下拴的那个弯柳杆子来,往老爷身旁一搭,把中间那弯弓儿的地方向车梁上一襻,老爷将身子往后一靠,果觉坐得安稳。公子背着弹弓,跨着驴儿,同两个家丁便随着老爷的车前前后后行走。
那时正是秋末初冬,小阳天气。霜华在树,朝日弄晴,云敛山清,草枯人健。安老爷此时偷得闲身,倍觉胸中畅快。一路走着,只听那推车的道:“好了,快到了。”老爷一望,只见前面有几丛杂树,一簇草房,心里想道:“邓家庄难道就是这等荒凉不成?”说话间已到那里。推车的把车落下,老爷问:“到了吗?”他说:“那里,才走了一半儿呀,这叫二十里铺。”
老爷说:“既这样,你为何歇下呢?”只听他道:“我的老爷!这两条腿儿的头口,可比不得四条腿儿的头口。那四条腿儿的头口饿了,不会言语;俺这两条腿儿的头口饿了,肚子先就不答应咧。吃点吗儿再走。”随缘儿是不准他吃。老爷听了,道:“叫他们吃罢,吃了快些走。”安老爷合公子也下来。只见两个车夫、三个脚夫,每人要了一斤半面的薄饼,有的抹上点子生酱,卷上棵葱;有的就蘸着那黄沙碗里的盐水烂蒜,吃了个满口香甜。还在那里让着老爷,说:“你老也得一张罢?好齐整白面哪。”
须臾吃毕,车夫道:“这可走罢,管走得快了。”说着,推着车子,果然转眼之间就望见那一片柳树。那柳叶还不曾落净,远远看去,好似半林枫叶一般。公子骑着驴儿到跟前一看,原来那树是绿树叶,红叶筋,因叫赶驴的在地下拣了两片,自己送给老爷看。老爷看了,道:“这树名叫作‘柽柳’,又名‘河柳’,别名‘雨师’。春秋僖公元年‘会于柽’的那个‘柽’字,即此物也。”
闲话间,已到邓家庄门首。老爷下车一看,好一座大庄院!只见周围城砖砌墙,四角有四座更楼,中间广梁大门,左右两边排列着那二十八棵红柳树,里面房间高大,屋瓦鳞鳞,只是庄门紧闭不开。戴勤才要上前叫门,老爷连忙拦住,自己上前把那门轻敲了两下。早听见门里看家的狗瓮声瓮气如恶豹一般顿着那锁链子咬起来,紧接着就有人一面吆喝那狗,隔着门问道:“找谁呀?”安老爷道:“借问一声,这里可是邓府上?开了门,我有句话说。”只听那人道:“开门,得我言语一声儿去。”那人去不多时,便听得里面开得铁锁响。庄门开处,走出一个人来,约有四十余岁年纪,头戴窄沿秋帽,穿一件元青绉绸棉袄,套着件青毡马褂儿,身后还跟着两三个笨汉。
那人见了安老爷,执手当胸拱了一拱,问道:“尊客何来?”
安老爷心想:“这人一定是那褚一官了。”因问道:“足下上姓?这里可是邓九公府上?”那人答道:“在下姓李。邓九太爷便是敝东人,不在家里,大约还得个三五天回来。尊客如有甚么书信,以至东西,只管交给我,万无一失,五日后来取回信。倘一定有甚么要紧的话得等着面说,我这里付一面对牌,请到前街客寓里住歇。那里饭食、油烛、草料以至店钱,看你老合我东人二位交情在那里,敝东回来,自然有个地主之情;不然,那店里也是公平交易,绝不相欺。”说到这里,只听庄门里有人高声叫说:“李二爷,发钥匙开仓。”他这里一面应着,一面听老爷的回话。
老爷见访邓九公不着,只得又问道:“既如此,有位姓褚的,我们见见。”那人道:“我们这里有三四个姓褚的呢,可不知尊客问的是那一位?”老爷道:“这人,人称他褚一官。”
那人道:“要找我们褚一爷么,他老如今不在这里住了,搬到东庄儿去了,请到东庄儿就找着了。”才说完,里面又在那里催说:“李二爷,等你开仓呢!”那人便向安老爷一拱,说:“请便罢,尊客。”老爷还要问话,他早回头进去了。那两三个笨汉见他进去,随即把门关上。老爷只得隔着门又问了一声,说:“这东庄儿在那里?”里边应了一句说:“一直往东去。”说着,也走了。
安老爷此番来访十三妹,原想着褚一官是华忠的妹夫,邓九公是褚一官的师傅,且合十三妹有师弟之谊,因褚一官见邓九公,因邓九公见十三妹,再没个不见着的。如今见褚、邓二人都见不着,因向公子道:“怎生的这般不巧!又不知这东庄儿在那里。”那安公子此时却大非两个月头里的安公子可比了,经了这场折磨,自己觉得那走路的情形都已久惯在行,因说道:“一直往东去,逢人便问,还怕找不着东庄儿么!”老爷笑道:“固是如此,难道一路问不着,还一直的问到东海之滨找文王去不成?”公子笑道:“再没问不着的。”说着,跨上驴儿,跑到前头。
只见过了邓家庄,人烟渐少,那时正是收庄稼的时候,一望无际都是些蔓草荒烟,无处可问。走了里许,好容易看见路南头远远的一个小村落,村外一个大场院,堆着大高的粮食,一簇人像是在那里扬场呢。喜得他一催驴儿,奔到跟前,便开口问道:“那里是东庄儿啊?”只见那场院边有三五个庄家坐着歇乏,内中一个年轻的转问他道:“你是问道儿的吗?”
公子道:“正是。”那人说:“问道儿,下驴来问啊!”公子听了,这才下了驴。那少年道:“你要找东庄儿,一直的往西去就找着了。”公子道:“东庄儿怎么倒往西去呢?”内中一个老头儿说道:“你何苦要他作甚么!”因告诉公子道:“这里没个东庄儿,你照直的往东去八里地,就是青云堡,到那里问去。”
公子得了这句话,上了驴儿又跑回来。恰好安老爷的小车儿也赶到了,问道:“问的有些意思没有?”公子把几乎上赚的话说了,老爷笑道:“这还算好,他到底说了个方向儿。你没见长沮、桀溺待仲夫子的那番光景吗?”说着,又往前走了一程,果见眼前有座大镇店。
还不曾到那街口,早望见一个人扛着个被套,腰里掖着根巴棍子劈面走来。公子这番不似前番了,下了驴,上前把那人的袖子扯住,道:“借光,东庄儿在那边儿?”那人正低了头走,肩膀上行李又沉,走得满头大汁,不防有人扯了他一把,倒吓了一跳,站住抬头一看,见是个向他问路的,他一面拉下手巾来擦汗,一面陪个笑儿道:“老乡亲,我也是个过路儿的。”说完,大岔步便走了。公子心里说道:“原来离了家门口儿,问问路都是这等累赘。”老爷道:“这却不要怪他,你这问法本叫作‘问道于盲’。找个铺户人家问问罢。”说着,进了青云堡那条街。只见街口有座小庙,竖着一根小小旗杆,那庙门挂一块“三圣祠”的匾,却是锁着门。一进街来,南北对面都是些栈房店口,也有烧锅、当铺、杂货店面。
话休絮烦。一连问了几处,都不知有这个东庄儿。一直的走出了这五里长街,只见路南一座小野茶馆儿,外面有几个庄稼汉在那里喝茶闲话。老爷说:“下来歇歇儿罢。”说着下了车,也到那灰台儿跟前坐下,随缘儿便从腰间拿下茶叶口袋来,叫跑堂儿的沏了壶茶。老爷问那跑堂儿说:“你们这里有个东庄儿么?”那跑堂儿的见问,一手把开水壶搁在灰台儿上扶着,又把那只胳膊圈过来,抱了那壶梁儿,歪着头说道:“咱们这里没个东庄儿啊。”老爷说:“或者不在附近,也定不得?”跑堂儿指手画脚的道:“不,啊,客人。你顺着我的手瞧,西沿子那个大村儿叫金家村,这东边儿的叫青村,正北上一攒子树那一块儿,那是黑家窝铺。这往近了说,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那叫小邓家庄儿,原本是二十八棵红柳树邓老爷子的房,如今给了他女婿一个姓褚的住着,又叫作褚家庄。”说到这里,老爷忙问道:“这姓褚的可是人称他褚一官的不是?”跑堂儿说:“着哇,就是他。他是镖行里的。”安老爷向公子说道:“这才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呢!原来只在眼前。他在西庄儿说话,又是他家的房子,自然就叫作东庄儿了。”公子听了,忙着放下茶碗,说:“等我先去问他在家不在家,不要到了跟前又扑个空。”说着,也不骑牲口,带了随缘儿就去了。
一过北道,便远远望见褚家庄,虽不比那邓家庄的气概,只见一带清水瓦房,虎皮石下剪白灰砌墙,当中一个高门楼的如意小门儿,安着两扇黄油板门,门前也有几株槐树。两座砖砌石盖的平面马台石,西边马台石上坐着个干瘦老者,即是面西正东,看不见他的面目,怀中抱了一个孩子,又有个十七八岁的村童蹲在地下引逗那孩子耍笑。离门约有一箭多远,横着一道溪河,河上架着个板桥。公子才走过桥,又见桥边一个老头子,守着一个筐子,叼着根短烟袋,蹲在河边在那里洗菜。公子等不得到门,便先问了他一声,说:“你可是褚家庄的?你们当家的在家里没有?”问了半日,他言也不答,头也不回,只顾低了头洗他的菜。随缘儿一旁看不过,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说:“喂,问你话呢!”他这才站起来,含着烟袋,笑嘻嘻的勾了勾头。公子又问了他一句,他但指指耳朵,也不言语。公子道:“偏又是个聋子!”因大声的喊道:“你们褚当家的在家里没有?”只见他把烟袋拿下来,指着口“啊啊”啊了两声,又摇了摇头,原来是个又聋又哑的,真真“十哑九聋”古语不谬!
不想公子这一喊,早惊动了马台石上坐的那个人。只见他听得这边嚷,回头望了一望,连忙把怀里的孩子交给那村童抱了进去,又手遮日光向这边一看,就匆匆的跑过来。相离不远,只见他把手一拍,口里说道:“可不是我家小爷!”公子正不解这人为何奔了过来,及至一听声音,才认出来,不是别人,正是他嬷嬷爹华忠!
原来华忠本是个胖子,只因半百之年经了这场大病,脸面消瘦,鬟发苍白,不但公子认不出他嬷嬷爹来,连随缘儿都认不出他爸爸来了。一时彼此无心遇见,公子一把拉着嬷嬷爹,华忠才想起给公子请安,随缘儿又哭着围着他老子问长问短。华忠道:“咳,我这时候没那么大工夫合你诉家常啊!”因问公子道:“我的爷!你怎么直到如今还在这里转转?我合你别了将近两个月,我是没一天放心。好容易扎挣起来,... -->>
上回书既把安、张两家公案交代明白,这回书之后便入十三妹的正传。
却说安老爷认定天理人情,抛却功名富贵,顿起一片儿女英雄念头,挂冠不仕,要向海角天涯寻着那十三妹,报他这番恩义。若论十三妹,自安太太以至安公子小夫妻、张老老夫妻,又那个心里不想答报他?只是没作理会处。如今听了安老爷这等说了,正合众人的心事。当下商量定了,一面收拾行李,一面遣人过黄河去扣车辆。那时梁材也从京里回来,只这几个家人,又有张亲家老爷合程相公外面帮着,人足敷用。况大家又都是一心一计,这番去官,比起前番的上任,转觉得兴头热闹。
话休烦琐。那消几日,都布置停妥。安老爷本因告病,一向不曾出门,也不拜客辞行,择了个长行日子,便渡黄北上。
于路无话。不则一日,到了离茌平四十里,下店打尖。这座店正是安公子同张姑娘来时住的那座店。安老爷饭罢,等着家人们吃饭,自己便踱出店外,看那些车夫吃饭。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飧虎咽,沟满壕平。老爷便合他们闲话,问道:“我们今日往茌平,从那里岔道下去,有个地方叫作二十八棵红柳树,离茌平有多远?”内中有两个知道的,说道:“要到二十八棵红柳树,为甚么打茌平岔道呢,那不是绕了远儿往回来走吗?要上二十八棵红柳树,打这里就岔下去了,往前不远,有个地方叫桐口,顺着这桐口进去,斜半签着就奔了二十八棵红柳树了。到了那里,打邓家庄儿头里过去,就是青云堡。青云堡再走十来里地,有个岔道口,出了岔道口,那就是茌平的大道了。打这里去近哪,可就是这一头儿没车道,得骑牲口,不就坐二把手车子也行得。”
老爷把这话听在心里,看了看这座店,虽然窄些,也将就住下了。进来便合太太商议道:“太太,我看这座店也还干净严密,今日我们就这里住下罢。”太太道:“再半站今日就到茌平了。到了茌平,老爷不是还有事去呢么,为甚么又耽搁半天的路程呢?”老爷道:“我正为不耽搁路程。我方才在外头问了问,原来从这里有条小路走着近便。我们今日歇半天,明日你们仍走大路,住茌平等我,我就从这里小路走,干我的去。”太太道:“罢呀,老爷可不要闹了!听起来,那小道儿可不是顽儿的。”老爷道:“太太,你想是因玉格前番的事唬怕了。要知人生在世,世界之大,除了这寸许的心地是块平稳路,此外也没有一步平稳的,只有认定了这条路走。至于祸福,有个天在,注定的祸避不来,非分的福求不到。那避祸的,纵让千方百计的避开,莫认作自己乖觉,究竟立脚不稳,安身不牢;那求富的,纵让千辛万苦的求得,莫认作可以侥幸,须知‘飞的不高,跌的不重’。太太,你只看我同玉格,一个险些儿骨肉分离,一个险些儿身命俱败,今竟何如?这岂是人力能为的?”
太太见老爷说得有理,便说:“既那样,就多带两个人儿去。”张老听了,说道:“亲家太太放心,我跟了亲家去,保妥当。”安老爷笑道:“怎么敢惊动亲家呢!此去我保不定耽搁一半天,家眷自然就在茌平住下听信。亲家,你自然照应家眷为是。我同了玉格带上戴勤、随缘儿,再带上十三妹那张弹弓,岂不是绝好的一道护身符么!”说着,便吩咐家人们今日就在尖站住下。因又叫戴勤:“明日雇一辆二把手小车子我坐,再雇三头驴儿,你同随缘儿跟了大爷,我们就便衣便帽乔妆而往。我自有道理。”戴勤笑道:“那短盘驴搭上个马褥子倒骑得,那侉车子只怕老爷坐不来罢?”老爷道:“你莫管,照我的话弄去就是了。”戴勤只得去雇小车合驴儿,心里却是纳闷,说:“这是怎的个用意呢?”
一时,老爷又叫戴勤家的、随缘儿媳妇来,问道:“你母女两个从前在那家子跟的那位姑娘,你可记得他的生辰八字?他是几岁上裹脚,几岁上留头,合他那小时候可有甚么异样淘气的事,你可想得起一两桩来?”
戴勤家的经这一问,一时倒蒙住了,想了想,才说:“奴才那位姑娘,今年算计着是十九岁,属龙的,三月初三日生的,时辰奴才可记不准了。”他女儿接口道:“是辰时。那年给姑娘算命,那算命的不是说过底下四个‘辰’字是有讲究的,叫甚么甚么地,甚么一气,这是个有钱使的命,还说将来再说个属马的姑爷,就合个甚么论儿了,还要作一品夫人呢!”他妈也道:“不错,这话有的。”因又说道:“那姑娘是七岁上就裹的脚,不怎么那一双好小脚儿呢。九岁上留的头。”
随缘儿媳妇又说道:“小时候奴才们跟着顽儿,姑娘可淘气呀,最爱装个爷们,弄个刀儿枪儿,谁知道后来都学会了呢。就只怕作活。奴才老爷、太太常说:‘将来到了婆婆家可怎么好!’姑娘说的更好,说:‘难道婆婆家是雇了人去作活不成?’奴才们背地里还怄姑娘不害羞,姑娘说:‘我不懂,一个女孩儿提起公公、婆婆,羞的是甚么?这公婆自然就同父母一样,你见谁提起爸爸、奶奶来也害羞来着?’”安老爷合太太听了,点头而笑,说:“却也说得有理。”太太便问道:“老爷此时从那里想起问这些闲话儿来?”张金凤也接口道:“不要这位姑娘就是我十三妹姐姐罢?”老爷拈须笑道:“你娘儿们先不必急着问,横竖不出三日,一定叫你们见着十三妹,如何?”张姑娘听了,先就欢喜。
当晚无话。到了次日早起,张老、程相公依然同了一众家人护了家眷北行,去到茌平那座悦来老店落程住下。安老爷同了公子带了戴勤、随缘儿,便向二十八棵红柳树进发。安老爷上了小车,伸腿坐在一边,那边载上行李,前头一个拉,后面一个推。安老爷从不曾坐过这东西,果然坐不惯,才走了几步,两条腿早溜下去了。戴勤笑道:“奴才昨日就回老爷说坐不惯的。”老爷也不禁大笑,及至坐好了,走了几步,腿又溜下去,险些儿不曾闪下来。那推小车子的先说道:“这不行啊!不我把你老萨杭罢。”老爷不懂这句话,问:“怎么叫‘萨杭’?”戴勤说:“拢住点儿,他们就叫‘煞上’。”老爷说:“很好,你就把我‘萨杭’试试。”只见他把车放下,解下车底下拴的那个弯柳杆子来,往老爷身旁一搭,把中间那弯弓儿的地方向车梁上一襻,老爷将身子往后一靠,果觉坐得安稳。公子背着弹弓,跨着驴儿,同两个家丁便随着老爷的车前前后后行走。
那时正是秋末初冬,小阳天气。霜华在树,朝日弄晴,云敛山清,草枯人健。安老爷此时偷得闲身,倍觉胸中畅快。一路走着,只听那推车的道:“好了,快到了。”老爷一望,只见前面有几丛杂树,一簇草房,心里想道:“邓家庄难道就是这等荒凉不成?”说话间已到那里。推车的把车落下,老爷问:“到了吗?”他说:“那里,才走了一半儿呀,这叫二十里铺。”
老爷说:“既这样,你为何歇下呢?”只听他道:“我的老爷!这两条腿儿的头口,可比不得四条腿儿的头口。那四条腿儿的头口饿了,不会言语;俺这两条腿儿的头口饿了,肚子先就不答应咧。吃点吗儿再走。”随缘儿是不准他吃。老爷听了,道:“叫他们吃罢,吃了快些走。”安老爷合公子也下来。只见两个车夫、三个脚夫,每人要了一斤半面的薄饼,有的抹上点子生酱,卷上棵葱;有的就蘸着那黄沙碗里的盐水烂蒜,吃了个满口香甜。还在那里让着老爷,说:“你老也得一张罢?好齐整白面哪。”
须臾吃毕,车夫道:“这可走罢,管走得快了。”说着,推着车子,果然转眼之间就望见那一片柳树。那柳叶还不曾落净,远远看去,好似半林枫叶一般。公子骑着驴儿到跟前一看,原来那树是绿树叶,红叶筋,因叫赶驴的在地下拣了两片,自己送给老爷看。老爷看了,道:“这树名叫作‘柽柳’,又名‘河柳’,别名‘雨师’。春秋僖公元年‘会于柽’的那个‘柽’字,即此物也。”
闲话间,已到邓家庄门首。老爷下车一看,好一座大庄院!只见周围城砖砌墙,四角有四座更楼,中间广梁大门,左右两边排列着那二十八棵红柳树,里面房间高大,屋瓦鳞鳞,只是庄门紧闭不开。戴勤才要上前叫门,老爷连忙拦住,自己上前把那门轻敲了两下。早听见门里看家的狗瓮声瓮气如恶豹一般顿着那锁链子咬起来,紧接着就有人一面吆喝那狗,隔着门问道:“找谁呀?”安老爷道:“借问一声,这里可是邓府上?开了门,我有句话说。”只听那人道:“开门,得我言语一声儿去。”那人去不多时,便听得里面开得铁锁响。庄门开处,走出一个人来,约有四十余岁年纪,头戴窄沿秋帽,穿一件元青绉绸棉袄,套着件青毡马褂儿,身后还跟着两三个笨汉。
那人见了安老爷,执手当胸拱了一拱,问道:“尊客何来?”
安老爷心想:“这人一定是那褚一官了。”因问道:“足下上姓?这里可是邓九公府上?”那人答道:“在下姓李。邓九太爷便是敝东人,不在家里,大约还得个三五天回来。尊客如有甚么书信,以至东西,只管交给我,万无一失,五日后来取回信。倘一定有甚么要紧的话得等着面说,我这里付一面对牌,请到前街客寓里住歇。那里饭食、油烛、草料以至店钱,看你老合我东人二位交情在那里,敝东回来,自然有个地主之情;不然,那店里也是公平交易,绝不相欺。”说到这里,只听庄门里有人高声叫说:“李二爷,发钥匙开仓。”他这里一面应着,一面听老爷的回话。
老爷见访邓九公不着,只得又问道:“既如此,有位姓褚的,我们见见。”那人道:“我们这里有三四个姓褚的呢,可不知尊客问的是那一位?”老爷道:“这人,人称他褚一官。”
那人道:“要找我们褚一爷么,他老如今不在这里住了,搬到东庄儿去了,请到东庄儿就找着了。”才说完,里面又在那里催说:“李二爷,等你开仓呢!”那人便向安老爷一拱,说:“请便罢,尊客。”老爷还要问话,他早回头进去了。那两三个笨汉见他进去,随即把门关上。老爷只得隔着门又问了一声,说:“这东庄儿在那里?”里边应了一句说:“一直往东去。”说着,也走了。
安老爷此番来访十三妹,原想着褚一官是华忠的妹夫,邓九公是褚一官的师傅,且合十三妹有师弟之谊,因褚一官见邓九公,因邓九公见十三妹,再没个不见着的。如今见褚、邓二人都见不着,因向公子道:“怎生的这般不巧!又不知这东庄儿在那里。”那安公子此时却大非两个月头里的安公子可比了,经了这场折磨,自己觉得那走路的情形都已久惯在行,因说道:“一直往东去,逢人便问,还怕找不着东庄儿么!”老爷笑道:“固是如此,难道一路问不着,还一直的问到东海之滨找文王去不成?”公子笑道:“再没问不着的。”说着,跨上驴儿,跑到前头。
只见过了邓家庄,人烟渐少,那时正是收庄稼的时候,一望无际都是些蔓草荒烟,无处可问。走了里许,好容易看见路南头远远的一个小村落,村外一个大场院,堆着大高的粮食,一簇人像是在那里扬场呢。喜得他一催驴儿,奔到跟前,便开口问道:“那里是东庄儿啊?”只见那场院边有三五个庄家坐着歇乏,内中一个年轻的转问他道:“你是问道儿的吗?”
公子道:“正是。”那人说:“问道儿,下驴来问啊!”公子听了,这才下了驴。那少年道:“你要找东庄儿,一直的往西去就找着了。”公子道:“东庄儿怎么倒往西去呢?”内中一个老头儿说道:“你何苦要他作甚么!”因告诉公子道:“这里没个东庄儿,你照直的往东去八里地,就是青云堡,到那里问去。”
公子得了这句话,上了驴儿又跑回来。恰好安老爷的小车儿也赶到了,问道:“问的有些意思没有?”公子把几乎上赚的话说了,老爷笑道:“这还算好,他到底说了个方向儿。你没见长沮、桀溺待仲夫子的那番光景吗?”说着,又往前走了一程,果见眼前有座大镇店。
还不曾到那街口,早望见一个人扛着个被套,腰里掖着根巴棍子劈面走来。公子这番不似前番了,下了驴,上前把那人的袖子扯住,道:“借光,东庄儿在那边儿?”那人正低了头走,肩膀上行李又沉,走得满头大汁,不防有人扯了他一把,倒吓了一跳,站住抬头一看,见是个向他问路的,他一面拉下手巾来擦汗,一面陪个笑儿道:“老乡亲,我也是个过路儿的。”说完,大岔步便走了。公子心里说道:“原来离了家门口儿,问问路都是这等累赘。”老爷道:“这却不要怪他,你这问法本叫作‘问道于盲’。找个铺户人家问问罢。”说着,进了青云堡那条街。只见街口有座小庙,竖着一根小小旗杆,那庙门挂一块“三圣祠”的匾,却是锁着门。一进街来,南北对面都是些栈房店口,也有烧锅、当铺、杂货店面。
话休絮烦。一连问了几处,都不知有这个东庄儿。一直的走出了这五里长街,只见路南一座小野茶馆儿,外面有几个庄稼汉在那里喝茶闲话。老爷说:“下来歇歇儿罢。”说着下了车,也到那灰台儿跟前坐下,随缘儿便从腰间拿下茶叶口袋来,叫跑堂儿的沏了壶茶。老爷问那跑堂儿说:“你们这里有个东庄儿么?”那跑堂儿的见问,一手把开水壶搁在灰台儿上扶着,又把那只胳膊圈过来,抱了那壶梁儿,歪着头说道:“咱们这里没个东庄儿啊。”老爷说:“或者不在附近,也定不得?”跑堂儿指手画脚的道:“不,啊,客人。你顺着我的手瞧,西沿子那个大村儿叫金家村,这东边儿的叫青村,正北上一攒子树那一块儿,那是黑家窝铺。这往近了说,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那叫小邓家庄儿,原本是二十八棵红柳树邓老爷子的房,如今给了他女婿一个姓褚的住着,又叫作褚家庄。”说到这里,老爷忙问道:“这姓褚的可是人称他褚一官的不是?”跑堂儿说:“着哇,就是他。他是镖行里的。”安老爷向公子说道:“这才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呢!原来只在眼前。他在西庄儿说话,又是他家的房子,自然就叫作东庄儿了。”公子听了,忙着放下茶碗,说:“等我先去问他在家不在家,不要到了跟前又扑个空。”说着,也不骑牲口,带了随缘儿就去了。
一过北道,便远远望见褚家庄,虽不比那邓家庄的气概,只见一带清水瓦房,虎皮石下剪白灰砌墙,当中一个高门楼的如意小门儿,安着两扇黄油板门,门前也有几株槐树。两座砖砌石盖的平面马台石,西边马台石上坐着个干瘦老者,即是面西正东,看不见他的面目,怀中抱了一个孩子,又有个十七八岁的村童蹲在地下引逗那孩子耍笑。离门约有一箭多远,横着一道溪河,河上架着个板桥。公子才走过桥,又见桥边一个老头子,守着一个筐子,叼着根短烟袋,蹲在河边在那里洗菜。公子等不得到门,便先问了他一声,说:“你可是褚家庄的?你们当家的在家里没有?”问了半日,他言也不答,头也不回,只顾低了头洗他的菜。随缘儿一旁看不过,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说:“喂,问你话呢!”他这才站起来,含着烟袋,笑嘻嘻的勾了勾头。公子又问了他一句,他但指指耳朵,也不言语。公子道:“偏又是个聋子!”因大声的喊道:“你们褚当家的在家里没有?”只见他把烟袋拿下来,指着口“啊啊”啊了两声,又摇了摇头,原来是个又聋又哑的,真真“十哑九聋”古语不谬!
不想公子这一喊,早惊动了马台石上坐的那个人。只见他听得这边嚷,回头望了一望,连忙把怀里的孩子交给那村童抱了进去,又手遮日光向这边一看,就匆匆的跑过来。相离不远,只见他把手一拍,口里说道:“可不是我家小爷!”公子正不解这人为何奔了过来,及至一听声音,才认出来,不是别人,正是他嬷嬷爹华忠!
原来华忠本是个胖子,只因半百之年经了这场大病,脸面消瘦,鬟发苍白,不但公子认不出他嬷嬷爹来,连随缘儿都认不出他爸爸来了。一时彼此无心遇见,公子一把拉着嬷嬷爹,华忠才想起给公子请安,随缘儿又哭着围着他老子问长问短。华忠道:“咳,我这时候没那么大工夫合你诉家常啊!”因问公子道:“我的爷!你怎么直到如今还在这里转转?我合你别了将近两个月,我是没一天放心。好容易扎挣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