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抗旱救灾人人有责 (2/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长安朗月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空裴寂。
按说裴寂这人算不上多好,也算不上多坏,没什么治国安邦的才气,也没什么祸国殃民的能力,最大的长处也就是李渊信任他,能陪李渊玩到一块儿,而且因为之前刘文静的事儿,他和李世民关系也搞得很僵,李世民登基后他自然就退了下来,干脆让他旁的事情也别干了就陪太上皇玩就行了。
裴寂本来就天天往太上皇那里跑,现在又老说些不痛不痒不咸不淡的话,把李渊膈应得不行,本来李渊退位没半年心里还没缓过劲来,就想找个老哥们一起放松放松,现在满耳朵听到都是二郎如何年轻不懂事不让人省心,这还让他怎么玩得踏实?可自己都已经是太上皇了,政事那不是自己该过问的,唉,算了,就由二郎折腾去吧,他是皇帝了,不是小孩子了。
裴寂念叨了几天,见太上皇也没什么表态,劲头也弱了下来,想着现在说多了确实也没意思,干脆等夏天过了再说,看看这大旱到底来不来。
大旱还真是禁不住这么多人盼,果然,自四月下旬庄稼出苗后下了一场雨,到五月底再不见一滴雨,涝池和水窖开始派上了用场,打的井也在五月下旬陆续出水,人们开始忐忑,又纷纷庆幸不已,灌溉的水少了,但好歹没耽误庄稼拔节。
六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又是一月无雨,山东大旱。
满朝哗然,举国震惊。
不过虽然大旱,但是一部分州县的涝池水窖井水还基本能满足百姓生活和灌溉用水,因此许多地方的庄稼仍然长势不错,还有一些州县歉收是肯定的,但至少没全枯死,只有一部分地区实在是打不出水来的,靠涝池和水窖仅能勉强活人,庄稼是根本顾不上了,但只要不死人,这日子就还能过下去,只是下半年以及明年到秋收前的粮食只能靠朝廷赈济了。
再没人说妖言惑众谶言扰民之类的话了,朝廷上下开始全力调集粮草筹备赈灾,因为之前多少有所准备,因此准备起来倒也有条不紊,同时依前言,皇帝下诏令免了山东全年的赋税。
七月下,下了一场小雨。虽然小,却非常及时,已经干了的涝池和水窖又蓄上了点水。
八月,谷熟,人们几乎是含着热泪收割着这些熬过了近四个月干旱的庄稼。
下放的民部郎中天天在地头转悠,此前从来见到的都是收割好缴纳上来的已经成为赋税的成品,哪里亲眼看过这些庄稼从出苗拔节慢慢长大成熟?此刻他的心情之激动丝毫不逊于老农们,颤抖着手在奏表上写着“……四月未霖,赤地如惔而稼禾无虞,今赵县粟谷收毕,所得近丰年九成,此皆广开水源之功也,并有蓄涝水而为旱用,实物尽其用不费涓滴矣!”
初一显德殿大朝,气氛相当好,当黑瘦了一大圈的民部郎中禀告到今年山东约莫能收上来四成半左右粮食的时候,几乎有一半大臣都要喜上眉梢了。是啊,这么大的灾情颗粒无收那才是正常的,竟然还能有这样的收成简直是托天之幸了!
李世民也很高兴,他也没想到还能收上来这么多粮食,这样朝廷的赈灾压力就小了很多,这几个月一直无雨,他本来还想如果灾情实在严重,就准许百姓外出逃荒“就食”,现在看来也没有这个必要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但还是强调了一下:“虽然灾情比预计的要轻,赈灾的事情也不能懈怠了,你们要根据每个地方具体的情况安排妥当,有的州县干旱特别严重,现在已经没有吃的了,必须先把粮食送过去,朕希望不要再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了。”
主管的几位大臣忙点头称是。长孙无忌道:“陛下请放心,今年山东的赋税已经免了,虽然大旱歉收,但人心都还安定,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
立刻有官员附和道:“右仆射说得极是!这次全赖陛下圣明,官员得力,上下齐心,提前为旱情做好了准备,方才未使旱魃肆虐,涂炭百姓。”
这一记马屁拍得甚是响亮,李世民脸上肌肉动了动,却看不出是不是在笑,他轻咳了一下,道:“嗯,这话倒提醒朕了,这次大旱是对大唐的官员们一次很好的考验,吏部考功司宜考察此次派下官员及山东诸州官吏的表现,表现好的予以奖掖,表现差的则要贬斥。右仆射,这件事情,你和官员考核一起做吧。”
刚刚升任右仆射两个月的长孙无忌立马声音嘹亮地答道:“是!”
裴寂眼皮抬了抬,想说句话,看了看李世民和其他几位重臣的面色,还是憋了回去。
杜如晦奏道:“陛下,既然这《防旱抗旱术》收效甚大,臣以为可以在北方各地加以推广,以备灾年。”
李世民点头道:“不错,这事很要紧,尚书省要马上派人去办。”
长孙无忌马上应道:“是!”说完突然反应过来,略为不好意思地对左仆射萧瑀笑了一笑。
萧瑀看了看他,也肃然应了一声:“臣领命!”
下朝后,三省的头头们照例留了下来,李世民看着几位重臣,悠悠地说:“半年前你们可想到此事会是如此结果?”
几位重臣互相看了看,房玄龄慨然一声长叹,语气却是十分欣慰,道:“臣,实未料到!”
其他几人纷纷点头,表情甚是复杂,杜如晦开口道:“实在是匪夷所思,谶言童谣,所言旱情,若合符节,所言方法,无一不中,难道世间真有可窥知天意之人?”
君臣一时都静了下来,半晌长孙无忌道:“此事也不难查,传童谣者绝非一人之力,可派人至乡间访查,若能寻到一切自可知晓。”
李世民沉吟着点头道:“不错,派下去的人先问一问,他们在民间呆了很长时间,可能了解一些情况。”
众臣纷纷点头,李世民双目中忽地射出两点精光,对房玄龄道:“此事,玄龄你去处理,记住不要太过声张。”
朕,一定要找到这个人!
空裴寂。
按说裴寂这人算不上多好,也算不上多坏,没什么治国安邦的才气,也没什么祸国殃民的能力,最大的长处也就是李渊信任他,能陪李渊玩到一块儿,而且因为之前刘文静的事儿,他和李世民关系也搞得很僵,李世民登基后他自然就退了下来,干脆让他旁的事情也别干了就陪太上皇玩就行了。
裴寂本来就天天往太上皇那里跑,现在又老说些不痛不痒不咸不淡的话,把李渊膈应得不行,本来李渊退位没半年心里还没缓过劲来,就想找个老哥们一起放松放松,现在满耳朵听到都是二郎如何年轻不懂事不让人省心,这还让他怎么玩得踏实?可自己都已经是太上皇了,政事那不是自己该过问的,唉,算了,就由二郎折腾去吧,他是皇帝了,不是小孩子了。
裴寂念叨了几天,见太上皇也没什么表态,劲头也弱了下来,想着现在说多了确实也没意思,干脆等夏天过了再说,看看这大旱到底来不来。
大旱还真是禁不住这么多人盼,果然,自四月下旬庄稼出苗后下了一场雨,到五月底再不见一滴雨,涝池和水窖开始派上了用场,打的井也在五月下旬陆续出水,人们开始忐忑,又纷纷庆幸不已,灌溉的水少了,但好歹没耽误庄稼拔节。
六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又是一月无雨,山东大旱。
满朝哗然,举国震惊。
不过虽然大旱,但是一部分州县的涝池水窖井水还基本能满足百姓生活和灌溉用水,因此许多地方的庄稼仍然长势不错,还有一些州县歉收是肯定的,但至少没全枯死,只有一部分地区实在是打不出水来的,靠涝池和水窖仅能勉强活人,庄稼是根本顾不上了,但只要不死人,这日子就还能过下去,只是下半年以及明年到秋收前的粮食只能靠朝廷赈济了。
再没人说妖言惑众谶言扰民之类的话了,朝廷上下开始全力调集粮草筹备赈灾,因为之前多少有所准备,因此准备起来倒也有条不紊,同时依前言,皇帝下诏令免了山东全年的赋税。
七月下,下了一场小雨。虽然小,却非常及时,已经干了的涝池和水窖又蓄上了点水。
八月,谷熟,人们几乎是含着热泪收割着这些熬过了近四个月干旱的庄稼。
下放的民部郎中天天在地头转悠,此前从来见到的都是收割好缴纳上来的已经成为赋税的成品,哪里亲眼看过这些庄稼从出苗拔节慢慢长大成熟?此刻他的心情之激动丝毫不逊于老农们,颤抖着手在奏表上写着“……四月未霖,赤地如惔而稼禾无虞,今赵县粟谷收毕,所得近丰年九成,此皆广开水源之功也,并有蓄涝水而为旱用,实物尽其用不费涓滴矣!”
初一显德殿大朝,气氛相当好,当黑瘦了一大圈的民部郎中禀告到今年山东约莫能收上来四成半左右粮食的时候,几乎有一半大臣都要喜上眉梢了。是啊,这么大的灾情颗粒无收那才是正常的,竟然还能有这样的收成简直是托天之幸了!
李世民也很高兴,他也没想到还能收上来这么多粮食,这样朝廷的赈灾压力就小了很多,这几个月一直无雨,他本来还想如果灾情实在严重,就准许百姓外出逃荒“就食”,现在看来也没有这个必要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但还是强调了一下:“虽然灾情比预计的要轻,赈灾的事情也不能懈怠了,你们要根据每个地方具体的情况安排妥当,有的州县干旱特别严重,现在已经没有吃的了,必须先把粮食送过去,朕希望不要再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了。”
主管的几位大臣忙点头称是。长孙无忌道:“陛下请放心,今年山东的赋税已经免了,虽然大旱歉收,但人心都还安定,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
立刻有官员附和道:“右仆射说得极是!这次全赖陛下圣明,官员得力,上下齐心,提前为旱情做好了准备,方才未使旱魃肆虐,涂炭百姓。”
这一记马屁拍得甚是响亮,李世民脸上肌肉动了动,却看不出是不是在笑,他轻咳了一下,道:“嗯,这话倒提醒朕了,这次大旱是对大唐的官员们一次很好的考验,吏部考功司宜考察此次派下官员及山东诸州官吏的表现,表现好的予以奖掖,表现差的则要贬斥。右仆射,这件事情,你和官员考核一起做吧。”
刚刚升任右仆射两个月的长孙无忌立马声音嘹亮地答道:“是!”
裴寂眼皮抬了抬,想说句话,看了看李世民和其他几位重臣的面色,还是憋了回去。
杜如晦奏道:“陛下,既然这《防旱抗旱术》收效甚大,臣以为可以在北方各地加以推广,以备灾年。”
李世民点头道:“不错,这事很要紧,尚书省要马上派人去办。”
长孙无忌马上应道:“是!”说完突然反应过来,略为不好意思地对左仆射萧瑀笑了一笑。
萧瑀看了看他,也肃然应了一声:“臣领命!”
下朝后,三省的头头们照例留了下来,李世民看着几位重臣,悠悠地说:“半年前你们可想到此事会是如此结果?”
几位重臣互相看了看,房玄龄慨然一声长叹,语气却是十分欣慰,道:“臣,实未料到!”
其他几人纷纷点头,表情甚是复杂,杜如晦开口道:“实在是匪夷所思,谶言童谣,所言旱情,若合符节,所言方法,无一不中,难道世间真有可窥知天意之人?”
君臣一时都静了下来,半晌长孙无忌道:“此事也不难查,传童谣者绝非一人之力,可派人至乡间访查,若能寻到一切自可知晓。”
李世民沉吟着点头道:“不错,派下去的人先问一问,他们在民间呆了很长时间,可能了解一些情况。”
众臣纷纷点头,李世民双目中忽地射出两点精光,对房玄龄道:“此事,玄龄你去处理,记住不要太过声张。”
朕,一定要找到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