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暗沙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幸出生在七十年代,这个时代,正是国家从无序到有序的扭转时期,一切都待发展,一切都在完善起来。我接受了两代人的思想教育,精神成长在八十年代,承接着新文化的延续。
一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紧靠黄河水,深受黄河文化的影响。这里黄土文化和游牧文化汇聚交融,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观的人文景观,比如万里长城的第一台镇北台,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遒劲有力,还有塞上湖泊等等。古迹遗风浓郁的地方自然也就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剪纸艺术正印证了这点。在民间,活跃着大量的精通剪纸的老人和妇女,从她们的嘴里,一辈子也听不到“艺术”二字,但她们却用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剪裁着生活,再现着美和丑、善和恶。故乡的山歌更是独具韵味,歌声自由奔放,当地人称它们为“信天游”表现出黄土地人浩浩荡荡而又一泻千里的人生信念,但黄土地太贫瘠了,歌声婉转而凄凉、粗野而凝重,使我在以后辗转的日子里,耳畔总回荡着那粗犷而深情的信天游,久久不能释怀。
随着父母走他乡,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记忆最深的也就是家里唯一一盏台灯下总是挤着几颗脑袋,或者阅读,或者学习。八十年代初,文学杂志远没有现在的种类繁多,那时我最爱读民间故事和一些地方文艺类的杂志,再有就是图画书了,我们都叫小人书。说到小人书,当时也没感觉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可当步入社会后,才发现我所知的许多的典故和历史知识竟缘于小人书,这个发现让我吃惊,同时也让我庆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一些世界名著,不过那时只是对故事情节感兴趣,根本不懂什么艺术。在我的印象里那个年代市面上流行的也都是十月、春风类的刊物,属纯文学类的,有着较高的艺术表现手法。因为所流行的刊物比较正规,兼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所以大人们也很放心让我们阅读,有时还会就某个故事议论上一番。
为什么我总是谈到书籍呢?没办法,那个时候书籍不多,消费场所和娱乐场所更是谈不上,最大的享受就是看一场电影,或者看一部电视剧了。我看的第一场电影就是阿q正传,懵懂的我不懂阿q为什么会有那么些举动,直到读到初中才真正接触到鲁迅、矛盾、巴金等等二三十年代涌现的一批作家,也懂得了应该把文章放入一个时代背景下去阅读,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一篇文章的内涵。
当我开始真正写第一篇作文的时候,正读小学四年级,苦于无法开头,更不知该写些什么内容,急的我抓耳挠腮,父亲走过来对我说,你昨天看过什么电视剧吗?我纳闷地说,舞台姐妹啊!那就对了,你可以写读后感,或者也可以记录一下当时围绕看电视而发生的事情啊!舞台姐妹记录的是旧社会里一对姐妹花为生存而挣扎的苦难历程,我一直被这个剧情吸引着,可父母怕耽误我学习,总不让我连续地看完。昨晚,我和他们达成协议在完成作业后由他们给我讲述,从父母的讲述中我明白了那个时代下必然会产生那种结果。想到这里,我根据父母的讲述写起了第一篇读后感。当作文交给老师后,老师惊讶于一个十岁的孩子竟然可以写出这么深刻的文来,这着实让我自豪了一回。
与文学结缘大概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我狂热地喜欢上了书籍,开始到处找书看。上了初中后已经开始阅读长篇小说了,只是没有任何选择性,不是名著就是言情小说,幸亏那时的书籍和杂志还是很单纯,父母对这点并不担心,担心的只是怕我因为阅读而影响学业。我的思想在阅读中深邃起来,喜欢独自思索,思索人生,思索自己的未来,并用粗浅的笔记录着每一天、每一个片段。
这个年代,万物还处在懵懂之中,一切都是单纯而且积极的,我们只是从这份单纯中摄取着美丽,充实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
二
九十年代,文学市场相对充盈起来,时代的变革冲击着文学的内涵,单纯的环境中涌进了更多的色彩,就像单纯的校园内突然涌起了一大片的追星族,这是文学的幸还是不幸,我不得而知,也弄不清楚同学们为什么去追星,为什么文学突然开始涉入人性的绝密地带。
城市的夜空突然没有了繁星密布的景观,呈现在视线里的总是闪烁迷离的霓虹灯,青春的激情遮挡了一份宁静,甚至连昆虫的聒噪也消失怠尽。偶尔,极力让自己的视线延伸地更高、更远、更深,才可以看到隐约镶嵌在空中的星星,那微弱的光多了几分清冷和孤寂,静静地望着脚下那片强劲的光色,然后悄然而退。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仰靠在麦垛下的情景,明亮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距离自己很近,一种亲切感油然升起,我陶醉在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海洋中,任思绪的音符跟着星光跳跃。只是这样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为了求学,我早早地离开了家乡,无聊的时候,伴随我的也就是书籍。在书的海洋中,我读完了巨人传、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妮娜等等文学巨著,同时也阅读了许多的武侠、言情小说,似乎后者对我影响更大,我沉醉在一种似梦非梦的幻想中,对于已经初露端倪的关于暴力和情欲类型的小说接触还不多,只是在懵懂中感知着一个时代的蓬勃发展,感知着一种新文学理念的渗入。
九十年代末,我终于可以独立于社会了,也意味着开始睁开眼好好地打量这个世界了,可惜性格内向的我终不能好好融入社会,也弄不清楚派系斗争和人与人之间那些复杂的矛盾,只好闲来埋头于书本中,当然这时读的书籍就繁杂了,而且多数是娱乐和流行文学。娱乐文学大多数是人物传记,而且主要是红遍娱乐界的人物介绍,对这类型的文章我一向是走马观花,所以每当人们就某一明星歌星议论纷纷时,我总是含混不清,只能用心听,竟然也了解了不少生活之外的事情。对于流行文学,我被其中尖锐的故事吸引着,因为它贴近生活,也解说着一种社会现象。从对这些文学的阅读中,我感到周围的环境中似乎隐藏着一些罂粟花,人们的心灵徘徊在花的周围,时刻想着去尝试一口。对生活的怀疑就这样没有原由地产生了,而且随着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一种忧患意识也随之成长起来。
仰望蓝天,白云像成... -->>
我有幸出生在七十年代,这个时代,正是国家从无序到有序的扭转时期,一切都待发展,一切都在完善起来。我接受了两代人的思想教育,精神成长在八十年代,承接着新文化的延续。
一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紧靠黄河水,深受黄河文化的影响。这里黄土文化和游牧文化汇聚交融,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观的人文景观,比如万里长城的第一台镇北台,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遒劲有力,还有塞上湖泊等等。古迹遗风浓郁的地方自然也就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剪纸艺术正印证了这点。在民间,活跃着大量的精通剪纸的老人和妇女,从她们的嘴里,一辈子也听不到“艺术”二字,但她们却用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剪裁着生活,再现着美和丑、善和恶。故乡的山歌更是独具韵味,歌声自由奔放,当地人称它们为“信天游”表现出黄土地人浩浩荡荡而又一泻千里的人生信念,但黄土地太贫瘠了,歌声婉转而凄凉、粗野而凝重,使我在以后辗转的日子里,耳畔总回荡着那粗犷而深情的信天游,久久不能释怀。
随着父母走他乡,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记忆最深的也就是家里唯一一盏台灯下总是挤着几颗脑袋,或者阅读,或者学习。八十年代初,文学杂志远没有现在的种类繁多,那时我最爱读民间故事和一些地方文艺类的杂志,再有就是图画书了,我们都叫小人书。说到小人书,当时也没感觉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可当步入社会后,才发现我所知的许多的典故和历史知识竟缘于小人书,这个发现让我吃惊,同时也让我庆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一些世界名著,不过那时只是对故事情节感兴趣,根本不懂什么艺术。在我的印象里那个年代市面上流行的也都是十月、春风类的刊物,属纯文学类的,有着较高的艺术表现手法。因为所流行的刊物比较正规,兼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所以大人们也很放心让我们阅读,有时还会就某个故事议论上一番。
为什么我总是谈到书籍呢?没办法,那个时候书籍不多,消费场所和娱乐场所更是谈不上,最大的享受就是看一场电影,或者看一部电视剧了。我看的第一场电影就是阿q正传,懵懂的我不懂阿q为什么会有那么些举动,直到读到初中才真正接触到鲁迅、矛盾、巴金等等二三十年代涌现的一批作家,也懂得了应该把文章放入一个时代背景下去阅读,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一篇文章的内涵。
当我开始真正写第一篇作文的时候,正读小学四年级,苦于无法开头,更不知该写些什么内容,急的我抓耳挠腮,父亲走过来对我说,你昨天看过什么电视剧吗?我纳闷地说,舞台姐妹啊!那就对了,你可以写读后感,或者也可以记录一下当时围绕看电视而发生的事情啊!舞台姐妹记录的是旧社会里一对姐妹花为生存而挣扎的苦难历程,我一直被这个剧情吸引着,可父母怕耽误我学习,总不让我连续地看完。昨晚,我和他们达成协议在完成作业后由他们给我讲述,从父母的讲述中我明白了那个时代下必然会产生那种结果。想到这里,我根据父母的讲述写起了第一篇读后感。当作文交给老师后,老师惊讶于一个十岁的孩子竟然可以写出这么深刻的文来,这着实让我自豪了一回。
与文学结缘大概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我狂热地喜欢上了书籍,开始到处找书看。上了初中后已经开始阅读长篇小说了,只是没有任何选择性,不是名著就是言情小说,幸亏那时的书籍和杂志还是很单纯,父母对这点并不担心,担心的只是怕我因为阅读而影响学业。我的思想在阅读中深邃起来,喜欢独自思索,思索人生,思索自己的未来,并用粗浅的笔记录着每一天、每一个片段。
这个年代,万物还处在懵懂之中,一切都是单纯而且积极的,我们只是从这份单纯中摄取着美丽,充实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
二
九十年代,文学市场相对充盈起来,时代的变革冲击着文学的内涵,单纯的环境中涌进了更多的色彩,就像单纯的校园内突然涌起了一大片的追星族,这是文学的幸还是不幸,我不得而知,也弄不清楚同学们为什么去追星,为什么文学突然开始涉入人性的绝密地带。
城市的夜空突然没有了繁星密布的景观,呈现在视线里的总是闪烁迷离的霓虹灯,青春的激情遮挡了一份宁静,甚至连昆虫的聒噪也消失怠尽。偶尔,极力让自己的视线延伸地更高、更远、更深,才可以看到隐约镶嵌在空中的星星,那微弱的光多了几分清冷和孤寂,静静地望着脚下那片强劲的光色,然后悄然而退。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仰靠在麦垛下的情景,明亮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距离自己很近,一种亲切感油然升起,我陶醉在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海洋中,任思绪的音符跟着星光跳跃。只是这样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为了求学,我早早地离开了家乡,无聊的时候,伴随我的也就是书籍。在书的海洋中,我读完了巨人传、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妮娜等等文学巨著,同时也阅读了许多的武侠、言情小说,似乎后者对我影响更大,我沉醉在一种似梦非梦的幻想中,对于已经初露端倪的关于暴力和情欲类型的小说接触还不多,只是在懵懂中感知着一个时代的蓬勃发展,感知着一种新文学理念的渗入。
九十年代末,我终于可以独立于社会了,也意味着开始睁开眼好好地打量这个世界了,可惜性格内向的我终不能好好融入社会,也弄不清楚派系斗争和人与人之间那些复杂的矛盾,只好闲来埋头于书本中,当然这时读的书籍就繁杂了,而且多数是娱乐和流行文学。娱乐文学大多数是人物传记,而且主要是红遍娱乐界的人物介绍,对这类型的文章我一向是走马观花,所以每当人们就某一明星歌星议论纷纷时,我总是含混不清,只能用心听,竟然也了解了不少生活之外的事情。对于流行文学,我被其中尖锐的故事吸引着,因为它贴近生活,也解说着一种社会现象。从对这些文学的阅读中,我感到周围的环境中似乎隐藏着一些罂粟花,人们的心灵徘徊在花的周围,时刻想着去尝试一口。对生活的怀疑就这样没有原由地产生了,而且随着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一种忧患意识也随之成长起来。
仰望蓝天,白云像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