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初抚琴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什么书影响了你一生?面对朋友的这个问题,虽然我敷衍地回答说“我一生还没有过完,还无法知道”虽则这也是一个事实,但其实我是害怕这个问题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那应该是一个成功人士面对崇拜者时该回答的问题,以达到拨开浓雾,指点迷津的作用。而对于我,好象尚没有资格说这些。因为对王菲是否怀孕,赵微是否有男朋友,有很多fans和屁精记者如获至宝地到处炫耀,而对四十好几的我一如既往地打着光棍却无关任何人的痛痒。我是谁,我能吃几两干饭我还知道。所以我回答“什么书影响了我”这个问题,好像存心要再教唆一个孩子长成一个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似的,让人有一种犯罪的感觉。但像祥林嫂一样,虽然知道没有人愿意再听阿毛的故事,但还是要去想,要去讲。因为终于阿毛就是祥林嫂的整个世界,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也是自己。
说到书,从8岁上小学开始到现在42岁,一直就在学校学习工作,可以说一直都在和书打交道。一直读书,也编书,靠书混得毕业证,学位证,混得各级职称,现在和将来还将继续混得生活费,养子费。显然,影响一生的书可能还是一句废话,那就是所学的专业书。
撇开专业不谈,也读了无数的闲书。和猴子收玉米一样,大多数书都是一路读着,一路忘着。但回忆起来,也有一些印象深的,随简记如下。
很小时,有本宝葫芦的书,让童年的我作了很多梦,因为那是一个想啥来啥的东西,就像我们过去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可惜的是,随着越长越大,那个东西离我越来越远了。那个东西对我的影响,就像我看中的梦里情人曾经给我带来了很多憧憬和快乐,最后却被别人娶走了,留给我的只能是一声重重的叹息。
上到初中,一本少年维特的烦恼让我如醉如痴地喜爱。也许是正确的时候碰上了正确的书,它教会了情窦初开的我怎样烦恼。我当时就知道“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就是青春期爱情的味道,神圣而美妙。可惜,那时候我没有遇到我的“爱情之光”否则我的一生一定会改写。一种可能是我会变成扑火的蛾子,不掉到油碗的油海里淹死(因为当时我还不会游泳),也会扑到火上给烧死(因为当时还没有学防火知识)。当然,也许遇火了也会由蛾子变成凤凰,涅磐再生也说不定。另一种可能是我变成作家,专写爱情的作家。因为我当时最能理解林黛玉的痛,白朗宁的疼。那种想爱而不能得,想爱而不敢给人知道的矛盾情感,在我就像新产妇的乳汁一样的多,根本不用怎么发掘,它就会从我的脑子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可惜的是,合适的时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加上当时保守的认识,硬是把真实的感情藏了起来,压了回去也没有敢写出来,结果错失了当爱情作家的良机,最后只能一辈子当读者了。
到了高中,除了借着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余晖,心里还继续骚动着,烦恼着外,记得还看了西游记,除了有助于理解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的那首诗外,也没有留下什么更深的印象。后来才知道,其实唐三藏所去的西方原来就是还在东方的印度,这好像也有一丝嘲讽的意味。因为现在还有人反思中国历史时认为,中国的经一直念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取经人总跑错地方。哈哈,很有趣而深刻的观点。高中阶段最后考大学的烦恼已经代替了维特式的烦恼。所以也没有时间看杂书了,但我却遇到了我一生中最好的语文老师,他教会我如何读报。那时侯,能看到的只有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那也是在学校的一个玻璃橱窗里。对我,偶尔也可以看到文汇报,那是语文老师自己订的唯一的一种报纸,他偶尔会推荐几篇文章给我读。那时候读的最多的还是议论文,因为高考就考这个。这不仅让我在县上作文竞赛中获过三等奖,激发了我对文字的兴趣;也奠定了我的杂文知识的基础。这使我看问题容易找到新角度,但也使自己爱挑刺,遇事较消极悲观。这甚至影响到我的性格,爱较真,爱抬杠,难容人。看看同学们给我毕业纪念册上的讽刺留言就知道报纸对我的影响了“审时度势,不甘时代沉沦;据理力争,不愿真理受损”“像俗人一样生活,像哲人一样思考”哈哈,是不是有些像说培根或者尼采的,最少也应该是余秋雨吧。但我当时就是我班同学眼中的余秋雨,只是没有报考文科,又错失了成为有深度杂文家的机会。哈哈,听到这儿,别晕倒了,也别笑掉大牙,因为现在医疗费挺贵的。
到了大学,像罪犯遇到大赦似的,自由一下子又回归了。加上我母校的宽松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我有机会接触各种思想和观点。这恐怕是我一生最该留恋的东西。关于书,这个阶段看了最多的课外杂书。例如,读了巴金的家,春,秋,知道了社会对人的压抑,知道了历史包袱的沉重,知道了个体必须反抗才有希望。读了培根的论人生,了解了很多人生的哲理。也读过巴尔扎克,就记得他的心理描写工夫了得。还读过尼采,爱因斯坦的一些书,但老实说,知道是好东西但没有读懂。也读过几本琼瑶,很佩服她的古文化修养和年轻的心态。利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在市图书馆读红楼梦,可以说花了很大工夫,也就看懂了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关... -->>
什么书影响了你一生?面对朋友的这个问题,虽然我敷衍地回答说“我一生还没有过完,还无法知道”虽则这也是一个事实,但其实我是害怕这个问题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那应该是一个成功人士面对崇拜者时该回答的问题,以达到拨开浓雾,指点迷津的作用。而对于我,好象尚没有资格说这些。因为对王菲是否怀孕,赵微是否有男朋友,有很多fans和屁精记者如获至宝地到处炫耀,而对四十好几的我一如既往地打着光棍却无关任何人的痛痒。我是谁,我能吃几两干饭我还知道。所以我回答“什么书影响了我”这个问题,好像存心要再教唆一个孩子长成一个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似的,让人有一种犯罪的感觉。但像祥林嫂一样,虽然知道没有人愿意再听阿毛的故事,但还是要去想,要去讲。因为终于阿毛就是祥林嫂的整个世界,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也是自己。
说到书,从8岁上小学开始到现在42岁,一直就在学校学习工作,可以说一直都在和书打交道。一直读书,也编书,靠书混得毕业证,学位证,混得各级职称,现在和将来还将继续混得生活费,养子费。显然,影响一生的书可能还是一句废话,那就是所学的专业书。
撇开专业不谈,也读了无数的闲书。和猴子收玉米一样,大多数书都是一路读着,一路忘着。但回忆起来,也有一些印象深的,随简记如下。
很小时,有本宝葫芦的书,让童年的我作了很多梦,因为那是一个想啥来啥的东西,就像我们过去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可惜的是,随着越长越大,那个东西离我越来越远了。那个东西对我的影响,就像我看中的梦里情人曾经给我带来了很多憧憬和快乐,最后却被别人娶走了,留给我的只能是一声重重的叹息。
上到初中,一本少年维特的烦恼让我如醉如痴地喜爱。也许是正确的时候碰上了正确的书,它教会了情窦初开的我怎样烦恼。我当时就知道“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就是青春期爱情的味道,神圣而美妙。可惜,那时候我没有遇到我的“爱情之光”否则我的一生一定会改写。一种可能是我会变成扑火的蛾子,不掉到油碗的油海里淹死(因为当时我还不会游泳),也会扑到火上给烧死(因为当时还没有学防火知识)。当然,也许遇火了也会由蛾子变成凤凰,涅磐再生也说不定。另一种可能是我变成作家,专写爱情的作家。因为我当时最能理解林黛玉的痛,白朗宁的疼。那种想爱而不能得,想爱而不敢给人知道的矛盾情感,在我就像新产妇的乳汁一样的多,根本不用怎么发掘,它就会从我的脑子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可惜的是,合适的时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加上当时保守的认识,硬是把真实的感情藏了起来,压了回去也没有敢写出来,结果错失了当爱情作家的良机,最后只能一辈子当读者了。
到了高中,除了借着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余晖,心里还继续骚动着,烦恼着外,记得还看了西游记,除了有助于理解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的那首诗外,也没有留下什么更深的印象。后来才知道,其实唐三藏所去的西方原来就是还在东方的印度,这好像也有一丝嘲讽的意味。因为现在还有人反思中国历史时认为,中国的经一直念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取经人总跑错地方。哈哈,很有趣而深刻的观点。高中阶段最后考大学的烦恼已经代替了维特式的烦恼。所以也没有时间看杂书了,但我却遇到了我一生中最好的语文老师,他教会我如何读报。那时侯,能看到的只有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那也是在学校的一个玻璃橱窗里。对我,偶尔也可以看到文汇报,那是语文老师自己订的唯一的一种报纸,他偶尔会推荐几篇文章给我读。那时候读的最多的还是议论文,因为高考就考这个。这不仅让我在县上作文竞赛中获过三等奖,激发了我对文字的兴趣;也奠定了我的杂文知识的基础。这使我看问题容易找到新角度,但也使自己爱挑刺,遇事较消极悲观。这甚至影响到我的性格,爱较真,爱抬杠,难容人。看看同学们给我毕业纪念册上的讽刺留言就知道报纸对我的影响了“审时度势,不甘时代沉沦;据理力争,不愿真理受损”“像俗人一样生活,像哲人一样思考”哈哈,是不是有些像说培根或者尼采的,最少也应该是余秋雨吧。但我当时就是我班同学眼中的余秋雨,只是没有报考文科,又错失了成为有深度杂文家的机会。哈哈,听到这儿,别晕倒了,也别笑掉大牙,因为现在医疗费挺贵的。
到了大学,像罪犯遇到大赦似的,自由一下子又回归了。加上我母校的宽松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我有机会接触各种思想和观点。这恐怕是我一生最该留恋的东西。关于书,这个阶段看了最多的课外杂书。例如,读了巴金的家,春,秋,知道了社会对人的压抑,知道了历史包袱的沉重,知道了个体必须反抗才有希望。读了培根的论人生,了解了很多人生的哲理。也读过巴尔扎克,就记得他的心理描写工夫了得。还读过尼采,爱因斯坦的一些书,但老实说,知道是好东西但没有读懂。也读过几本琼瑶,很佩服她的古文化修养和年轻的心态。利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在市图书馆读红楼梦,可以说花了很大工夫,也就看懂了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