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刀口漫步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刀口漫步:安妮,你好。很高兴能采访到你,倒不是因为你是享誉国内的青年作家,而是因为你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收获了最广泛的误读的写手。广大女性读者对你的误读,简直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甚至有人发出了“像安妮一样生活”的号召,就像“像贝克汉姆一样踢”一样,让我感到非常滑稽。
安妮宝贝:你好,刀口。我也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因为我终于找到了那个误读我最深的人。你的安妮宝贝大批判三部曲,是我所看到的对我作品的最恶毒的攻击。至于读者对我的误读,我认为完全是她们的问题,而我无能无力。我只是在使用我的写作自由,而表达是我生命的完成过程。
刀口漫步:其实被人误读简直就是作家的宿命,每一本书的畅销都是由误读造成的!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你的作品会被人误读如此之广、如此之深呢?几乎你的每一位女读者都认为,你的写作抵达了她们的心灵,同时她也成了最懂你的人。你们好像通过文字达成了一种默契,相互指认了对方和自己的精神相通。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可笑的幻觉。你不认为这非常可疑吗?在这个交流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时代,居然有那么多人跳出来坦陈你们的亲密无间,好像只有你走进了她们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你的作品具备哪些吸引她们的——畅销元素?或者说你是如何破译了她们——乃至全体女同胞的生命密码的?
安妮宝贝:我不赞同你的这种提问——交流方式。在我看来,这也不成其为一个问题。我完全可以拒绝回答。因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也没有貌似答案的答案。但我渴望和你交流,喜欢你的批评,它能帮助我提请读者朋友注意:你们难道真的理解我吗?请不要自作多情!有时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又到底干了些什么。要不也不会到处出走,从一座城市逃亡到另一座城市,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了。就像杜德昌的电影麻将里面说的一样,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都在等着别人告诉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对我而言,生命就是个不断求索的过程,死亡是终点,却没有答案。入心入肺的交流,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大家都要受到各自的文化教育、生活习惯、理解能力的制约,同一个词语都会产生不少岐义,更不用说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了。大抵作者与读者的沟通,好像锁与钥匙的关系,尽管有不少钥匙可以捅进锁孔,甚至有的钥匙还有几个齿与锁孔里的结构是吻合的,但它们还是无法打开锁。因为那是一把没有钥匙的锁,里面锁着作者的一些秘密,一些过往,连他(她)自己都无法打开,因为锁一旦被制造出来,也已经不再属于锁匠了。
刀口漫步:归根结底,你不能不承认有些岐义乃至别人的误读,是由你——由作家们制造预设出来的!其中包括故意预设与无意间的流露。就拿时下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来说吧,我认为大多数读者对它的误读,集中在一个侦破小说的表层意义上,大家都在看一个环环相扣的悬疑故事。而在我看来,它却是一部普及型的宗教之书,我更看重其中的宗教典故与宗教思想,而非小说本身——这个文学价值不高甚至有些千篇一律的侦探故事。这样问题就来了:到底丹布朗是借侦破故事来阐述宗教思想,还是借宗教思想提升小说品位,还是两者各有侧重呢?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预设误读的过程。而他无疑成功了。畅销书就得益于能够满足方方面面的读者需求上。结合你的写作,你有没有过预设误读的想法呢?
安妮宝贝:你的高见着实让我瞠目。这都是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所以说,我的小说也不存在预设误读的可能。但出版商为了发行量考虑,在宣传上所做的工作,我无法保证。比如把我硬性地划入“美女作家”、“70后”、“城市女性文学”的行列,我都是被动的。好像有人不断地往你身上套雨衣,不管天空有没有下雨。这些一开始我是非常排斥的,但拒绝腻了,也只好听之任之。我无是无非地打磨我的文字钻石,至于他们用什么盒子来包装它,就不是我所关心的事情了。我真的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会像你说的那样,被我的读者们一再误读。你能不能谈谈你自己是怎样看待它们的?或者说你从中发现了哪些可能存在招致误读的元素?更或者说它们为什么会这样畅销?
刀口漫步:坦白说,我一点都不喜欢你的书。这是一个被迫阅读的过程,谁叫咱是个搞评论的呢!我不能不接触这个时代最畅销的东西啊!就像我不能不认识木子美,不能不知道芙蓉姐姐一样!媒体有多么强大,你当年为电台写稿时也是领教过的。生活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你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你无法不身心俱疲地忍受媒体对你的搔扰,我为什么特别反感黄健翔在世界杯期间欢呼“意大利万岁”就因为他通过媒体强奸了我的耳朵!当读你的书成为一种时尚,当它们成为自以为是的城市白领的心灵补品,连工地上的民工也会附庸风雅一番的!在读过你的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前三本书之后,我曾有过这样的书评:你的作品语言一流,故事二流,思想三流。不久前刚读过莲花,感觉情况有所好转,发现你成熟了不少,不再毫无节制地宣泄自己的绝望情绪了。毕竟七八年过去了,一个人的心智不会一成不变。至于它们为何如此讨好女读者,我认为是因为满足了女性读者心灵深处渴望的一些任性,一些狂野,一些自恋,一些幻想,一些不满,你把自己的叛逆,自己的逃亡付诸纸张,安慰了那些身心受到过大大小小伤害的弱女子们,几乎是振臂一呼,女同胞从此结盟了。当张爱玲过时,琼瑶成为笑柄,三毛被人怀疑,她们还能看谁呢?她们需要树立新的阅读偶像,美女作家们太滥了,她们不敢崇拜,你的出现适逢其时,那么得体,那么自然,你们一拍即合!新的偶像就这样诞生了。
安妮宝贝:你果真是这样看的吗?也许你所说的一切都是在我不知不觉之间发生的吧。我只认为我的写作在记录自己的成长,从身体到心灵,在时空的座标轴上,对生命、对自然、对整个世界进行终极追问。当然我小说的主角都是女性,她们身上具备几乎所有女性的弱点,而她们也在一点点地从身上剔除掉这些弱点。但女人身上有些属性是无法剔除的,那是属于她们的专利,比如感性大于理性,在女人的身上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非理性的鸿沟,而我并不认为那是女性的弱点。就像我们每个月的例假,每一次失血的过程,你都不会理解。你们男人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卫生巾广告和治疗痛经的药,你们能感受到例假与痛经伴随女性最美好的时光的那种滋味吗?你再掐小肚子也无法置身现场!但我必须承认,我的前三本书存在太多问题和缺陷,有些短篇小说确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觉,女主人公的任性也一度失控,都有自作自受的嫌疑,在人性的探索上,流于肤浅,浮于表面,现在让我自己看都有些惨不忍睹。
刀口漫步:有趣的是,很多读者喜欢的还是以前的你,感觉现在的你已经不再生猛、不再边缘,也不大能够满足她们的胃口了。她们需要的那个肆意宣泄自己的决绝情绪的出口已经被你堵死了。但只要有你存在,就聊胜于无,尚且能够望梅止渴。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你现在的这本莲花,它有顽强地活着的美好愿望,而非一意孤行慨然赴死,人物多了些内省,这是很可贵的一面。
安妮宝贝:很高兴能听到你这么说,交流也不见得是不可能的事情。希望你继续留意我的新作,同时提出中肯的意见。
刀口漫步:你还是饶了我吧,大家... -->>
刀口漫步:安妮,你好。很高兴能采访到你,倒不是因为你是享誉国内的青年作家,而是因为你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收获了最广泛的误读的写手。广大女性读者对你的误读,简直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甚至有人发出了“像安妮一样生活”的号召,就像“像贝克汉姆一样踢”一样,让我感到非常滑稽。
安妮宝贝:你好,刀口。我也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因为我终于找到了那个误读我最深的人。你的安妮宝贝大批判三部曲,是我所看到的对我作品的最恶毒的攻击。至于读者对我的误读,我认为完全是她们的问题,而我无能无力。我只是在使用我的写作自由,而表达是我生命的完成过程。
刀口漫步:其实被人误读简直就是作家的宿命,每一本书的畅销都是由误读造成的!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你的作品会被人误读如此之广、如此之深呢?几乎你的每一位女读者都认为,你的写作抵达了她们的心灵,同时她也成了最懂你的人。你们好像通过文字达成了一种默契,相互指认了对方和自己的精神相通。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可笑的幻觉。你不认为这非常可疑吗?在这个交流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时代,居然有那么多人跳出来坦陈你们的亲密无间,好像只有你走进了她们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你的作品具备哪些吸引她们的——畅销元素?或者说你是如何破译了她们——乃至全体女同胞的生命密码的?
安妮宝贝:我不赞同你的这种提问——交流方式。在我看来,这也不成其为一个问题。我完全可以拒绝回答。因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也没有貌似答案的答案。但我渴望和你交流,喜欢你的批评,它能帮助我提请读者朋友注意:你们难道真的理解我吗?请不要自作多情!有时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又到底干了些什么。要不也不会到处出走,从一座城市逃亡到另一座城市,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了。就像杜德昌的电影麻将里面说的一样,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都在等着别人告诉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对我而言,生命就是个不断求索的过程,死亡是终点,却没有答案。入心入肺的交流,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大家都要受到各自的文化教育、生活习惯、理解能力的制约,同一个词语都会产生不少岐义,更不用说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了。大抵作者与读者的沟通,好像锁与钥匙的关系,尽管有不少钥匙可以捅进锁孔,甚至有的钥匙还有几个齿与锁孔里的结构是吻合的,但它们还是无法打开锁。因为那是一把没有钥匙的锁,里面锁着作者的一些秘密,一些过往,连他(她)自己都无法打开,因为锁一旦被制造出来,也已经不再属于锁匠了。
刀口漫步:归根结底,你不能不承认有些岐义乃至别人的误读,是由你——由作家们制造预设出来的!其中包括故意预设与无意间的流露。就拿时下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来说吧,我认为大多数读者对它的误读,集中在一个侦破小说的表层意义上,大家都在看一个环环相扣的悬疑故事。而在我看来,它却是一部普及型的宗教之书,我更看重其中的宗教典故与宗教思想,而非小说本身——这个文学价值不高甚至有些千篇一律的侦探故事。这样问题就来了:到底丹布朗是借侦破故事来阐述宗教思想,还是借宗教思想提升小说品位,还是两者各有侧重呢?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预设误读的过程。而他无疑成功了。畅销书就得益于能够满足方方面面的读者需求上。结合你的写作,你有没有过预设误读的想法呢?
安妮宝贝:你的高见着实让我瞠目。这都是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所以说,我的小说也不存在预设误读的可能。但出版商为了发行量考虑,在宣传上所做的工作,我无法保证。比如把我硬性地划入“美女作家”、“70后”、“城市女性文学”的行列,我都是被动的。好像有人不断地往你身上套雨衣,不管天空有没有下雨。这些一开始我是非常排斥的,但拒绝腻了,也只好听之任之。我无是无非地打磨我的文字钻石,至于他们用什么盒子来包装它,就不是我所关心的事情了。我真的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会像你说的那样,被我的读者们一再误读。你能不能谈谈你自己是怎样看待它们的?或者说你从中发现了哪些可能存在招致误读的元素?更或者说它们为什么会这样畅销?
刀口漫步:坦白说,我一点都不喜欢你的书。这是一个被迫阅读的过程,谁叫咱是个搞评论的呢!我不能不接触这个时代最畅销的东西啊!就像我不能不认识木子美,不能不知道芙蓉姐姐一样!媒体有多么强大,你当年为电台写稿时也是领教过的。生活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你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你无法不身心俱疲地忍受媒体对你的搔扰,我为什么特别反感黄健翔在世界杯期间欢呼“意大利万岁”就因为他通过媒体强奸了我的耳朵!当读你的书成为一种时尚,当它们成为自以为是的城市白领的心灵补品,连工地上的民工也会附庸风雅一番的!在读过你的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前三本书之后,我曾有过这样的书评:你的作品语言一流,故事二流,思想三流。不久前刚读过莲花,感觉情况有所好转,发现你成熟了不少,不再毫无节制地宣泄自己的绝望情绪了。毕竟七八年过去了,一个人的心智不会一成不变。至于它们为何如此讨好女读者,我认为是因为满足了女性读者心灵深处渴望的一些任性,一些狂野,一些自恋,一些幻想,一些不满,你把自己的叛逆,自己的逃亡付诸纸张,安慰了那些身心受到过大大小小伤害的弱女子们,几乎是振臂一呼,女同胞从此结盟了。当张爱玲过时,琼瑶成为笑柄,三毛被人怀疑,她们还能看谁呢?她们需要树立新的阅读偶像,美女作家们太滥了,她们不敢崇拜,你的出现适逢其时,那么得体,那么自然,你们一拍即合!新的偶像就这样诞生了。
安妮宝贝:你果真是这样看的吗?也许你所说的一切都是在我不知不觉之间发生的吧。我只认为我的写作在记录自己的成长,从身体到心灵,在时空的座标轴上,对生命、对自然、对整个世界进行终极追问。当然我小说的主角都是女性,她们身上具备几乎所有女性的弱点,而她们也在一点点地从身上剔除掉这些弱点。但女人身上有些属性是无法剔除的,那是属于她们的专利,比如感性大于理性,在女人的身上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非理性的鸿沟,而我并不认为那是女性的弱点。就像我们每个月的例假,每一次失血的过程,你都不会理解。你们男人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卫生巾广告和治疗痛经的药,你们能感受到例假与痛经伴随女性最美好的时光的那种滋味吗?你再掐小肚子也无法置身现场!但我必须承认,我的前三本书存在太多问题和缺陷,有些短篇小说确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觉,女主人公的任性也一度失控,都有自作自受的嫌疑,在人性的探索上,流于肤浅,浮于表面,现在让我自己看都有些惨不忍睹。
刀口漫步:有趣的是,很多读者喜欢的还是以前的你,感觉现在的你已经不再生猛、不再边缘,也不大能够满足她们的胃口了。她们需要的那个肆意宣泄自己的决绝情绪的出口已经被你堵死了。但只要有你存在,就聊胜于无,尚且能够望梅止渴。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你现在的这本莲花,它有顽强地活着的美好愿望,而非一意孤行慨然赴死,人物多了些内省,这是很可贵的一面。
安妮宝贝:很高兴能听到你这么说,交流也不见得是不可能的事情。希望你继续留意我的新作,同时提出中肯的意见。
刀口漫步:你还是饶了我吧,大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