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农女喜临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先让村民使用,怀着感激之情,这些白天在豆腐房辛勤工作的男人们,晚上自发组织起来,偷偷地趁着月色把老临家的地给犁好了。
以前,临青溪对临家村的村民多多少少心中会有一些疏离和意见,但当她知道“百家饭、百家衣”的事情,还有村民这次的夜下犁地行动,让她这个“外来人”开始重新审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繁忙的春耕随着犁地打垄热热闹闹地开始了。每天拂晓,山中的鸟还未鸣,田间的农人就已经开始忙碌。
而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忙碌的人们也越来越有朝气,手里的活儿没停下,上下嘴唇也没合住,嘻嘻哈哈的说笑声成了远山的回音。
“蕙兰嫂子,这块地你家准备种什么呀?”孙氏家的地和老临家的地挨着,两家常在一起干活聊天,时间也能过得快些。
“我打算种上两亩萝卜,旁边这一亩多地种韭菜,呵呵,谁让我家溪丫头说,最喜欢吃我做得韭菜大包子,还喜欢吃我腌得萝卜!”穆氏一边整理着菜地,一边抬头笑着对孙氏说道。
孙氏“咯咯”笑道:“蕙兰嫂子,莫说你家溪丫头,就是妹子我也好几年没吃上你做得韭菜大包子和腌得萝卜了,想想以前,咱们经常在一起捣鼓吃的,那时候真好!”穆氏也感叹道:“可不是,要不是日子不好过,咱们姐妹们也能经常聚聚。不过现在好了,等我这茬韭菜和萝卜出来,保准让你吃了这顿想下顿。”
“呵呵,嫂子,英梅嫂子可是个大肚婆,小心把你家锅都能吃喽!”赵氏扛着锄头正巧在地头小路走过,看到穆氏和孙氏在说笑,也高声开起了孙氏的玩笑。
“那可保不齐,哈哈哈!香柔,你这是到地里干什么呀?”赵氏的闺名叫赵香柔,她比孙氏还要小一岁。
“昨天我家的地都用蕙兰嫂子家的犁耕好了,我准备打打垄,明天种上两亩白菘。”赵氏将扛着的锄头放了下来,立在地边,笑着和孙氏说道。
“香柔,明天我这地里的活儿不太多,我帮你一起种吧,这样还快点!”以前种菜的时候,临家村的女人们都喜欢互相帮忙,有说有笑的在一起种菜,时间也好打发。
“没事的,蕙兰嫂子,现在小桃也能帮我了,这两亩地我很快就能栽种好。”赵氏婉言谢绝了穆氏的好意,老临家的地比她家的地要多得多,现在家里的男人都在族里为豆腐生意忙着,谁家也都没有空闲的人。
“蕙兰嫂子,香柔现在干活快着呢,可不是当初的小媳妇了,哈哈!”孙氏站起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想起当初赵氏刚嫁进临家村下地干活的模样,不禁开始取笑她起来。
赵氏脸上一红,年轻的时候她干活比较慢,像孙氏、穆氏早就干完地里的活儿了,她还在地里晃悠着呢。
“英梅嫂子,你可别笑我,想当初你那小嗓子一出来,咱们村的男女老少可都竖起耳朵听呢。我可听说,当初大旺哥就是被你那一曲云州小调勾了魂,这才大红花轿临了门,哈哈哈!”赵氏也不甘示弱,开始打趣起孙氏来。
穆氏被两人逗得笑出声来,蹲在地上一边整理菜地,一边笑呵呵地说道:“咱们都有多少年没听过英梅唱云州小调了,今个儿天气不错,英梅,你就再亮一嗓子。”
孙氏脸上一红,但很快就大着嗓门说:“唱就唱,谁还怕你们,呵呵!”
“英梅嫂子,就唱你以前经常唱的‘十二月花开’,呵呵,我可是老早就想再听了!”赵氏干脆点起了唱段。
“就唱这首,就唱这首!”穆氏也附和道。
“好,我就给你们唱‘十二月花开’,好久没唱了,唱得不好听,你们可不许笑我。”孙氏也不扭捏,以前当姑娘的时候,她就是想唱就唱,现在都快当阿奶的人了,她脸皮也就更厚了。
“呵呵呵,嫂子,咱们不会笑你的,你就唱吧!”离孙氏几人不远处的一个村中后生高喊道。
此时,田里干活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家家的地挨得也都不远,所以孙氏、赵氏和穆氏三人的说笑谈话声早就入了众人的耳朵。
被众人取笑,孙氏也没觉羞臊,清了清嗓子,真得就开始唱起来了,一时间婉转轻柔又带有特色云州风味的乡间小调就回荡在广袤的田野之间。
“正月梅花风霜开哎,二月杏花迎香来诶,三月桃花水中羞,四月蔷薇绕篱台哎,五月榴花火焰焰,六月荷花莫要摘哎,七月凤仙翩翩舞诶,八月桂花香满园唻,九月菊花展笑颜,十月芙蓉惹人怜喽,冬月水仙案上摆呦,腊月金梅喜春来诶。月月花开月月香呦,莫要辜负好时光喽”
寂静的大山深处想起这样一首惹人心醉的云州小调,很多人都驻足倾听起来,孙氏的声音清丽悠远,就像出谷的黄莺令人心旷神怡。
很快,被孙氏歌声吸引和打动的女人们也慢慢地加入进来,这首十二月花开她们都是会唱的,也许没有孙氏唱得好听,但此刻她们也都想一展歌喉了。
“正月梅花风霜开哎,二月杏花迎香来诶,三月桃花水中羞,四月蔷薇绕篱台哎”孙氏唱第二遍的时候,周围就已经有人慢慢地跟着和起来,没过多久,在地里干活的人都一边劲头十足地干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又面带笑容地跟着哼着曲儿。
临青溪老远就听到了这引人入胜的歌声,虽然歌词简单易懂,而且人们都是在不断重复着歌词,但每唱一遍,给她的感觉都不同,几乎是本能地,她也很快跟着哼唱起来。
不只是临青溪,很多村里的孩子、老人也都是在听到这远处的歌声时,一边忙着手里的事情,一边带着笑容轻轻地哼唱着。
这一天,从早到晚,无论走到临家村的哪个地方,似乎都能听到十二月花开这首小曲调,然后就会跟着哼起来:“正月梅花风霜开哎,二月杏花迎香来诶,三月桃花水中羞,四月蔷薇绕篱台哎,五月榴花火焰焰,六月荷花莫要摘哎,七月凤仙翩翩舞诶,八月桂花香满园唻”
今年的春耕对于楚国的百姓来说尤其重要,熬过了三年大旱,熬过了去年的粮食减产,这一次秋季的收成对于很多百姓来说都意味着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很多地方的百姓在祠堂、在土地庙、在田间地头,不断地摆上香案、供果,祭拜各路神灵,只期望能风调雨顺,有一个丰收年。
临氏一族虽称不上是大族,但族长临仁义还是带着村里的族人开祠堂祭拜祖宗,而各家则在自家地里烧了纸钱,算是祭拜土地。
临青溪一早就知道农村的规矩比较多,无论是现代的农村还是古代的农村,百姓对神灵的敬畏始终都存在着。
大棚里种植的番豆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但再过一个月,露地种植番豆也要开始了,所以临青溪打算先把这茬番豆取出来晒干留种,然后把其中一部分给自己的师公送去,这也是当初她答应自己师伯张显的。
收番豆的时候,临青溪没有叫太多人,而是找来了干活比较稳重的临六乐和临五安两个女孩子,半亩地的大棚番豆,她们三个很快就能弄完。
“姑娘,这番豆长得真好。”光看上面的番豆叶子,临六乐就想当然地开始认定下面的果实一定更好。
临青溪拿着一把小锄头,很使劲地一锄头下去再提起,然后一个个饱满粒大的花生就出现在她的面前。
早前番豆成熟的时候,她就用手扒开看过,这种番豆的品种她不清楚,但绝对不比现代那些花生的品种差,而且里面的果仁也都是个大饱满,吃起来也是满嘴香甜。
“哎呦,我的姑娘,你可小心点,这锄头利着呢,咱们还是用手一点点地扒开吧,别把番豆弄坏了!”临五安满脸担忧地看着临青溪的锄头下去,现在他们这些下人比临青溪这个主子还紧张田里的东西。
临青溪好笑地看了临五安一眼,说道:“没事的,你别这么大惊小怪的,别看这半亩地不多,要像你说的用手扒开,也太浪费时间了。我用锄头的技术好着呢,你们不用担心,只需要把花生都一个个摘下来,然后放进身边的麻袋里就行。”
“知道了,姑娘!还要把又大又好的花生放进一个麻袋,那些看起来个小又不怎么好的,放进另一个麻袋,是不是?”和临青溪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临六乐对她恭敬中又多了亲近之感。
“姑娘,我看这番豆都挺好的,还真不容易分别。”在临五安的眼中,这些番豆是绝对稀罕的物件,而且经过临青溪的亲手栽种,各个都喜人,她真得没法分别了。
“东西放在一起,你就能分出好坏来了,呵呵!要是实在分不出来,就都先放在一个麻袋里,等到晾晒的时候,自然能看出好坏之分。”临青溪说完又是一锄头下去,看得临五安心里一颤,真怕临青溪这一锄头把花生从中间劈裂。
三个人忙了大半天,总算把半亩地的番豆给弄完了,临六乐和临五安她们摘下来的番豆足足有两大麻袋,比临青溪预计的还要好。
“姑娘,这看起来得有两百斤吧?”临五安咂着舌头说道。
临青溪从麻袋里掏出一把番豆,然后掂了掂分量,点点头说:“应该不到两百斤,因为是在冬季大棚种植的,施肥、灌溉各方面还是有些不好,影响了番豆的产量。按说,这样品种质量好的番豆半亩地的产量会更高一些。看来,只有指望下茬露地种植了。”
还还要高?临五安和临六乐互相吃惊地看了看对方,又看了看临青溪和袋子里鼓囊囊的番豆,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晾晒番豆的工作自然交给临五安和临六乐两个人,而且就在她们住的院子里,临青溪只是偶尔过来查看一下。
下一茬要种番豆的地已经施好了肥,临青溪还做了特别的农药处理,她还特意交代临大安把种番豆的地看顾好。
与此同时,红薯的育苗工作也在隐秘而紧张地进行当中,每天晚上,临青溪都会亲自去几个育苗屋守着,并指导临大安和临十福他们育苗的具体步骤。
紫薯的育苗工作虽然受阻,但临青溪是不可能放任那些紫薯烂在地窖里的。
当她知道自己的万亩紫土暂时无法开垦的时候,就已经让临七喜在山里搜寻那些不易被人发现或者很少有人踏足的地方,最好是有沙土地的大片平整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日夜的查找,临七喜和临六安在紧挨大眉山不远处的一个深山谷里,发现了一大片沙土地,更令临青溪等人惊喜的是,沙土地不远处还有不少的紫土地。
不过,这个地方虽然各方面对于种植紫薯才说都是最好的理想之地,但寻常人要进入里面却很困难,只有会武功的临七喜和临六安能够来去自如。
临青溪有些为难了,这时候能够找到这样一片适合种植紫薯的地方不容易,还要不被外人发觉,但也不能劳师动众地太多人前往那里,可仅仅依靠临七喜和临六安两个人,能行吗?
临青溪的疑虑临七喜和临六安能够猜出来,他们两个武功是这些下人中最好的,但是说到种田,他们两个可能连临十福都比不上。
同时他们也很清楚,地窖里那些珍贵的紫薯现在能依靠的似乎也只有他们两个了,于是赶鸭子上架,他们开始拼命跟着临青溪学习有关种植紫薯的知识,而且不辞辛苦地日夜赶往那个地方除草翻地。
就连临青溪都觉得有些不可能的时候,临六安和临七喜这两个人愣是短时间内把自己培养成了种植紫薯方面的专家,而且还催着临十福赶紧给他们育好紫薯的苗。
临青溪不会武功,不懂内功,轻功更是只有在电视上看到过,但她也能想象出在大山深处来回施展轻功地飞跑,身上还带着东西,身体是一定会受损害的。
于是,她又拿了一些银子给临五安和临六乐,让她们一定多做些好吃补身的东西给临七喜和临六安。
自从临忠国带着临青云和临青豪为了族里的豆腐生意整日忙碌,临青海和临青飞被困在一品香回不来,临青禾又在镖局里学艺,临青溪又早晚不着家,老临家就冷清了很多。
而且临远山种地的时候也失去了很多帮手,算算如今只剩下临青木一个,吃饭的时候不免有些唉声叹气。
“阿爷,您怎么了?”临青溪见临远山脸上有愁容,于是不解地问道。
自从收完了番豆,又种上了一茬番豆,如今紫薯和红薯也都育好苗栽进了地里,她也终于能轻闲一小会儿,回家吃个饭了。只是,这家里的气氛似乎不太好,尤其是自己的阿爷临远山,看起来好像不太高兴。
“阿爷没事,人老了,想得事情就简单了,以前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说说笑笑还觉得闹腾,现在就觉得冷清了。”临远山觉得,人年纪一大,就不想着什么宏图伟业和金银珠宝之类的事情了,一心想得只是儿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
“阿爷,您是想几位哥哥了吧?明天我要去给师父送一些东西,您和我一起去镇上看看二哥、三哥和五哥吧。最近一品香的生意很好,镖局估计也很忙,几个哥哥都抽不开身回家,咱们去看看他们吧,行不行,阿爷?”临青溪打算明天给陆志明送去一大袋番豆,让他派人给在京城的师公送去,也不知那位未见过面的师公是不是已经在埋怨她送的晚了。
“那行,明天咱们就去镇上看看!”临远山心里也的确是想几个孙子了。
第二日一大早,临远山和临青溪就起身往福安镇上赶,而随行的临七喜背着番豆跟在他们后边,村里人都以为这三个人只不过是顺路往镇上去而已。
到了福安镇之后,临远山先去了一品香,而临青溪和临七喜则转身去了陆志明那里,在县衙后门,他们正巧碰到了要出门的江师爷。
“先生,急急忙忙的您这是要去哪里?”有一次临青溪听陆志明喊江师爷为“先生”征求了两个人的同意之后,她也跟着喊江师爷为“先生”说是这样更觉亲近。
江师爷一看是临青溪,忙笑着对她说道:“这还真是无巧不成书,我正要去找你,大人有事要与你说。”
临青溪跟着江师爷一路走进陆志明的书房,临七喜暂时留在房外,进门之后,两个人就见陆志明坐在书案那里奋笔疾书,不约而同地轻了脚步,然后站在一旁等着他写完。
陆志明在临青溪和江师爷进门的时候,就已经觉察到了,等到写完手下的书信,这才笑着对两个人说道:“怎么,我不让你们坐下,你们就一直这样站着?”
“大人说笑了,卑职还有其他事情要忙,要是没什么吩咐,卑职这就下去了。”在陆志明面前,江师爷始终很谦卑。
“先生有事就先去忙,我和溪儿先说会儿话。”陆志明笑着说道。
“是,卑职先行离开!”说完,拱一拱手,江师爷就先退出了书房。
临青溪也不客气,江师爷一离开,她就有点没大没小地在陆志明对面坐下,然后笑嘻嘻地说道:“师父,您这么急找我有什么事情?”
“溪儿,你今天来找我又是何事?”没回答临青溪的问题,陆志明又问了她一个问题。
“我是来兑现承诺的,师伯交给我的番豆已经种出来了,我是来送番豆的!”临青溪回答道。
“好好好!”陆志明连说三个“好”然后又说道“为师就知道你不会让你师伯、师公和我失望,你师娘可也喜欢吃番豆。”
临青溪一听就乐了:“师父,您就放心吧,有师伯、师公的,自然要有师父您和师娘的,不过,番豆不太多,大部分都被我又种到了地里,这次您和师娘只能尝尝鲜了,下一茬保准让您和师娘吃个够。”
“能尝尝鲜就够了,说明你这个徒弟心里还有你师父和师娘,哈哈!对了,你师公昨天来信了,说他想番豆可想得紧呀,问你什么时候给他送去。”陆志明有些意味深长地看着临青溪说道。
临青溪立即说道:“师父,番豆就在外边七喜手里,您派个人往京城走一趟,把番豆给师公就行了。”
此时,陆志明却摇摇头说:“不行,不行!你师公信中言明,这番豆成熟之后,他不让别人送,要让你这个女徒孙亲自去送。”
“让我去京城?”临青溪有些吃惊地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小鼻子。
“没错,要你去京城!”陆志明坚定有力地点头说道。
先让村民使用,怀着感激之情,这些白天在豆腐房辛勤工作的男人们,晚上自发组织起来,偷偷地趁着月色把老临家的地给犁好了。
以前,临青溪对临家村的村民多多少少心中会有一些疏离和意见,但当她知道“百家饭、百家衣”的事情,还有村民这次的夜下犁地行动,让她这个“外来人”开始重新审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繁忙的春耕随着犁地打垄热热闹闹地开始了。每天拂晓,山中的鸟还未鸣,田间的农人就已经开始忙碌。
而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忙碌的人们也越来越有朝气,手里的活儿没停下,上下嘴唇也没合住,嘻嘻哈哈的说笑声成了远山的回音。
“蕙兰嫂子,这块地你家准备种什么呀?”孙氏家的地和老临家的地挨着,两家常在一起干活聊天,时间也能过得快些。
“我打算种上两亩萝卜,旁边这一亩多地种韭菜,呵呵,谁让我家溪丫头说,最喜欢吃我做得韭菜大包子,还喜欢吃我腌得萝卜!”穆氏一边整理着菜地,一边抬头笑着对孙氏说道。
孙氏“咯咯”笑道:“蕙兰嫂子,莫说你家溪丫头,就是妹子我也好几年没吃上你做得韭菜大包子和腌得萝卜了,想想以前,咱们经常在一起捣鼓吃的,那时候真好!”穆氏也感叹道:“可不是,要不是日子不好过,咱们姐妹们也能经常聚聚。不过现在好了,等我这茬韭菜和萝卜出来,保准让你吃了这顿想下顿。”
“呵呵,嫂子,英梅嫂子可是个大肚婆,小心把你家锅都能吃喽!”赵氏扛着锄头正巧在地头小路走过,看到穆氏和孙氏在说笑,也高声开起了孙氏的玩笑。
“那可保不齐,哈哈哈!香柔,你这是到地里干什么呀?”赵氏的闺名叫赵香柔,她比孙氏还要小一岁。
“昨天我家的地都用蕙兰嫂子家的犁耕好了,我准备打打垄,明天种上两亩白菘。”赵氏将扛着的锄头放了下来,立在地边,笑着和孙氏说道。
“香柔,明天我这地里的活儿不太多,我帮你一起种吧,这样还快点!”以前种菜的时候,临家村的女人们都喜欢互相帮忙,有说有笑的在一起种菜,时间也好打发。
“没事的,蕙兰嫂子,现在小桃也能帮我了,这两亩地我很快就能栽种好。”赵氏婉言谢绝了穆氏的好意,老临家的地比她家的地要多得多,现在家里的男人都在族里为豆腐生意忙着,谁家也都没有空闲的人。
“蕙兰嫂子,香柔现在干活快着呢,可不是当初的小媳妇了,哈哈!”孙氏站起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想起当初赵氏刚嫁进临家村下地干活的模样,不禁开始取笑她起来。
赵氏脸上一红,年轻的时候她干活比较慢,像孙氏、穆氏早就干完地里的活儿了,她还在地里晃悠着呢。
“英梅嫂子,你可别笑我,想当初你那小嗓子一出来,咱们村的男女老少可都竖起耳朵听呢。我可听说,当初大旺哥就是被你那一曲云州小调勾了魂,这才大红花轿临了门,哈哈哈!”赵氏也不甘示弱,开始打趣起孙氏来。
穆氏被两人逗得笑出声来,蹲在地上一边整理菜地,一边笑呵呵地说道:“咱们都有多少年没听过英梅唱云州小调了,今个儿天气不错,英梅,你就再亮一嗓子。”
孙氏脸上一红,但很快就大着嗓门说:“唱就唱,谁还怕你们,呵呵!”
“英梅嫂子,就唱你以前经常唱的‘十二月花开’,呵呵,我可是老早就想再听了!”赵氏干脆点起了唱段。
“就唱这首,就唱这首!”穆氏也附和道。
“好,我就给你们唱‘十二月花开’,好久没唱了,唱得不好听,你们可不许笑我。”孙氏也不扭捏,以前当姑娘的时候,她就是想唱就唱,现在都快当阿奶的人了,她脸皮也就更厚了。
“呵呵呵,嫂子,咱们不会笑你的,你就唱吧!”离孙氏几人不远处的一个村中后生高喊道。
此时,田里干活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家家的地挨得也都不远,所以孙氏、赵氏和穆氏三人的说笑谈话声早就入了众人的耳朵。
被众人取笑,孙氏也没觉羞臊,清了清嗓子,真得就开始唱起来了,一时间婉转轻柔又带有特色云州风味的乡间小调就回荡在广袤的田野之间。
“正月梅花风霜开哎,二月杏花迎香来诶,三月桃花水中羞,四月蔷薇绕篱台哎,五月榴花火焰焰,六月荷花莫要摘哎,七月凤仙翩翩舞诶,八月桂花香满园唻,九月菊花展笑颜,十月芙蓉惹人怜喽,冬月水仙案上摆呦,腊月金梅喜春来诶。月月花开月月香呦,莫要辜负好时光喽”
寂静的大山深处想起这样一首惹人心醉的云州小调,很多人都驻足倾听起来,孙氏的声音清丽悠远,就像出谷的黄莺令人心旷神怡。
很快,被孙氏歌声吸引和打动的女人们也慢慢地加入进来,这首十二月花开她们都是会唱的,也许没有孙氏唱得好听,但此刻她们也都想一展歌喉了。
“正月梅花风霜开哎,二月杏花迎香来诶,三月桃花水中羞,四月蔷薇绕篱台哎”孙氏唱第二遍的时候,周围就已经有人慢慢地跟着和起来,没过多久,在地里干活的人都一边劲头十足地干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又面带笑容地跟着哼着曲儿。
临青溪老远就听到了这引人入胜的歌声,虽然歌词简单易懂,而且人们都是在不断重复着歌词,但每唱一遍,给她的感觉都不同,几乎是本能地,她也很快跟着哼唱起来。
不只是临青溪,很多村里的孩子、老人也都是在听到这远处的歌声时,一边忙着手里的事情,一边带着笑容轻轻地哼唱着。
这一天,从早到晚,无论走到临家村的哪个地方,似乎都能听到十二月花开这首小曲调,然后就会跟着哼起来:“正月梅花风霜开哎,二月杏花迎香来诶,三月桃花水中羞,四月蔷薇绕篱台哎,五月榴花火焰焰,六月荷花莫要摘哎,七月凤仙翩翩舞诶,八月桂花香满园唻”
今年的春耕对于楚国的百姓来说尤其重要,熬过了三年大旱,熬过了去年的粮食减产,这一次秋季的收成对于很多百姓来说都意味着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很多地方的百姓在祠堂、在土地庙、在田间地头,不断地摆上香案、供果,祭拜各路神灵,只期望能风调雨顺,有一个丰收年。
临氏一族虽称不上是大族,但族长临仁义还是带着村里的族人开祠堂祭拜祖宗,而各家则在自家地里烧了纸钱,算是祭拜土地。
临青溪一早就知道农村的规矩比较多,无论是现代的农村还是古代的农村,百姓对神灵的敬畏始终都存在着。
大棚里种植的番豆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但再过一个月,露地种植番豆也要开始了,所以临青溪打算先把这茬番豆取出来晒干留种,然后把其中一部分给自己的师公送去,这也是当初她答应自己师伯张显的。
收番豆的时候,临青溪没有叫太多人,而是找来了干活比较稳重的临六乐和临五安两个女孩子,半亩地的大棚番豆,她们三个很快就能弄完。
“姑娘,这番豆长得真好。”光看上面的番豆叶子,临六乐就想当然地开始认定下面的果实一定更好。
临青溪拿着一把小锄头,很使劲地一锄头下去再提起,然后一个个饱满粒大的花生就出现在她的面前。
早前番豆成熟的时候,她就用手扒开看过,这种番豆的品种她不清楚,但绝对不比现代那些花生的品种差,而且里面的果仁也都是个大饱满,吃起来也是满嘴香甜。
“哎呦,我的姑娘,你可小心点,这锄头利着呢,咱们还是用手一点点地扒开吧,别把番豆弄坏了!”临五安满脸担忧地看着临青溪的锄头下去,现在他们这些下人比临青溪这个主子还紧张田里的东西。
临青溪好笑地看了临五安一眼,说道:“没事的,你别这么大惊小怪的,别看这半亩地不多,要像你说的用手扒开,也太浪费时间了。我用锄头的技术好着呢,你们不用担心,只需要把花生都一个个摘下来,然后放进身边的麻袋里就行。”
“知道了,姑娘!还要把又大又好的花生放进一个麻袋,那些看起来个小又不怎么好的,放进另一个麻袋,是不是?”和临青溪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临六乐对她恭敬中又多了亲近之感。
“姑娘,我看这番豆都挺好的,还真不容易分别。”在临五安的眼中,这些番豆是绝对稀罕的物件,而且经过临青溪的亲手栽种,各个都喜人,她真得没法分别了。
“东西放在一起,你就能分出好坏来了,呵呵!要是实在分不出来,就都先放在一个麻袋里,等到晾晒的时候,自然能看出好坏之分。”临青溪说完又是一锄头下去,看得临五安心里一颤,真怕临青溪这一锄头把花生从中间劈裂。
三个人忙了大半天,总算把半亩地的番豆给弄完了,临六乐和临五安她们摘下来的番豆足足有两大麻袋,比临青溪预计的还要好。
“姑娘,这看起来得有两百斤吧?”临五安咂着舌头说道。
临青溪从麻袋里掏出一把番豆,然后掂了掂分量,点点头说:“应该不到两百斤,因为是在冬季大棚种植的,施肥、灌溉各方面还是有些不好,影响了番豆的产量。按说,这样品种质量好的番豆半亩地的产量会更高一些。看来,只有指望下茬露地种植了。”
还还要高?临五安和临六乐互相吃惊地看了看对方,又看了看临青溪和袋子里鼓囊囊的番豆,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晾晒番豆的工作自然交给临五安和临六乐两个人,而且就在她们住的院子里,临青溪只是偶尔过来查看一下。
下一茬要种番豆的地已经施好了肥,临青溪还做了特别的农药处理,她还特意交代临大安把种番豆的地看顾好。
与此同时,红薯的育苗工作也在隐秘而紧张地进行当中,每天晚上,临青溪都会亲自去几个育苗屋守着,并指导临大安和临十福他们育苗的具体步骤。
紫薯的育苗工作虽然受阻,但临青溪是不可能放任那些紫薯烂在地窖里的。
当她知道自己的万亩紫土暂时无法开垦的时候,就已经让临七喜在山里搜寻那些不易被人发现或者很少有人踏足的地方,最好是有沙土地的大片平整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日夜的查找,临七喜和临六安在紧挨大眉山不远处的一个深山谷里,发现了一大片沙土地,更令临青溪等人惊喜的是,沙土地不远处还有不少的紫土地。
不过,这个地方虽然各方面对于种植紫薯才说都是最好的理想之地,但寻常人要进入里面却很困难,只有会武功的临七喜和临六安能够来去自如。
临青溪有些为难了,这时候能够找到这样一片适合种植紫薯的地方不容易,还要不被外人发觉,但也不能劳师动众地太多人前往那里,可仅仅依靠临七喜和临六安两个人,能行吗?
临青溪的疑虑临七喜和临六安能够猜出来,他们两个武功是这些下人中最好的,但是说到种田,他们两个可能连临十福都比不上。
同时他们也很清楚,地窖里那些珍贵的紫薯现在能依靠的似乎也只有他们两个了,于是赶鸭子上架,他们开始拼命跟着临青溪学习有关种植紫薯的知识,而且不辞辛苦地日夜赶往那个地方除草翻地。
就连临青溪都觉得有些不可能的时候,临六安和临七喜这两个人愣是短时间内把自己培养成了种植紫薯方面的专家,而且还催着临十福赶紧给他们育好紫薯的苗。
临青溪不会武功,不懂内功,轻功更是只有在电视上看到过,但她也能想象出在大山深处来回施展轻功地飞跑,身上还带着东西,身体是一定会受损害的。
于是,她又拿了一些银子给临五安和临六乐,让她们一定多做些好吃补身的东西给临七喜和临六安。
自从临忠国带着临青云和临青豪为了族里的豆腐生意整日忙碌,临青海和临青飞被困在一品香回不来,临青禾又在镖局里学艺,临青溪又早晚不着家,老临家就冷清了很多。
而且临远山种地的时候也失去了很多帮手,算算如今只剩下临青木一个,吃饭的时候不免有些唉声叹气。
“阿爷,您怎么了?”临青溪见临远山脸上有愁容,于是不解地问道。
自从收完了番豆,又种上了一茬番豆,如今紫薯和红薯也都育好苗栽进了地里,她也终于能轻闲一小会儿,回家吃个饭了。只是,这家里的气氛似乎不太好,尤其是自己的阿爷临远山,看起来好像不太高兴。
“阿爷没事,人老了,想得事情就简单了,以前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说说笑笑还觉得闹腾,现在就觉得冷清了。”临远山觉得,人年纪一大,就不想着什么宏图伟业和金银珠宝之类的事情了,一心想得只是儿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
“阿爷,您是想几位哥哥了吧?明天我要去给师父送一些东西,您和我一起去镇上看看二哥、三哥和五哥吧。最近一品香的生意很好,镖局估计也很忙,几个哥哥都抽不开身回家,咱们去看看他们吧,行不行,阿爷?”临青溪打算明天给陆志明送去一大袋番豆,让他派人给在京城的师公送去,也不知那位未见过面的师公是不是已经在埋怨她送的晚了。
“那行,明天咱们就去镇上看看!”临远山心里也的确是想几个孙子了。
第二日一大早,临远山和临青溪就起身往福安镇上赶,而随行的临七喜背着番豆跟在他们后边,村里人都以为这三个人只不过是顺路往镇上去而已。
到了福安镇之后,临远山先去了一品香,而临青溪和临七喜则转身去了陆志明那里,在县衙后门,他们正巧碰到了要出门的江师爷。
“先生,急急忙忙的您这是要去哪里?”有一次临青溪听陆志明喊江师爷为“先生”征求了两个人的同意之后,她也跟着喊江师爷为“先生”说是这样更觉亲近。
江师爷一看是临青溪,忙笑着对她说道:“这还真是无巧不成书,我正要去找你,大人有事要与你说。”
临青溪跟着江师爷一路走进陆志明的书房,临七喜暂时留在房外,进门之后,两个人就见陆志明坐在书案那里奋笔疾书,不约而同地轻了脚步,然后站在一旁等着他写完。
陆志明在临青溪和江师爷进门的时候,就已经觉察到了,等到写完手下的书信,这才笑着对两个人说道:“怎么,我不让你们坐下,你们就一直这样站着?”
“大人说笑了,卑职还有其他事情要忙,要是没什么吩咐,卑职这就下去了。”在陆志明面前,江师爷始终很谦卑。
“先生有事就先去忙,我和溪儿先说会儿话。”陆志明笑着说道。
“是,卑职先行离开!”说完,拱一拱手,江师爷就先退出了书房。
临青溪也不客气,江师爷一离开,她就有点没大没小地在陆志明对面坐下,然后笑嘻嘻地说道:“师父,您这么急找我有什么事情?”
“溪儿,你今天来找我又是何事?”没回答临青溪的问题,陆志明又问了她一个问题。
“我是来兑现承诺的,师伯交给我的番豆已经种出来了,我是来送番豆的!”临青溪回答道。
“好好好!”陆志明连说三个“好”然后又说道“为师就知道你不会让你师伯、师公和我失望,你师娘可也喜欢吃番豆。”
临青溪一听就乐了:“师父,您就放心吧,有师伯、师公的,自然要有师父您和师娘的,不过,番豆不太多,大部分都被我又种到了地里,这次您和师娘只能尝尝鲜了,下一茬保准让您和师娘吃个够。”
“能尝尝鲜就够了,说明你这个徒弟心里还有你师父和师娘,哈哈!对了,你师公昨天来信了,说他想番豆可想得紧呀,问你什么时候给他送去。”陆志明有些意味深长地看着临青溪说道。
临青溪立即说道:“师父,番豆就在外边七喜手里,您派个人往京城走一趟,把番豆给师公就行了。”
此时,陆志明却摇摇头说:“不行,不行!你师公信中言明,这番豆成熟之后,他不让别人送,要让你这个女徒孙亲自去送。”
“让我去京城?”临青溪有些吃惊地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小鼻子。
“没错,要你去京城!”陆志明坚定有力地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