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梁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任官职,以清白自律。本性又很节俭,不喜好声色,屋子空虚衹有一张床,身旁没有侍妾,外出车服,不追求鲜华,冠履穿戴十年一换,朝服甚至有补丁,传声呼喊使道路清静,衹是显示有朝章而已。不久,因受事牵连降任金紫光禄大夫,不久授任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到溉平素为人谨厚,特被高祖赏识接纳,每与他对棋,都是从夕达旦。到溉府第山池中有奇石,高祖开玩笑用奇石打赌,并加一部礼记,到溉一并输了,却没有进奉赌物,高祖对朱异说:“卿告诉到溉所输的东西可以送来否?”到溉收起手板回答说:“臣既事君,安敢失礼。”高祖听了大笑,他被亲爱就像这样。后眼睛得病失明,下诏让他以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的职务,在府第养疾。
到溉家族人相处和睦,兄弟之间特别友爱。当初与弟弟到洽常共居一斋,到洽去世后,便施舍建寺庙,由此不食荤腥,终生吃素食蔬菜,另建造小室,朝夕跟从僧徒礼拜诵经。高祖每月为他三置素食,给他的恩礼极厚。蒋山有延贤寺,是到溉先世创立的,所以他平生俸禄,都供给寺裹,略无所取。本性又不好交游,祇与朱异、刘之遴、张绾志同友密。当他卧疾家园时,门可罗雀,三君每年时常出行就绕道到他家,互相问候,置酒畅叙平生事,极欢而去。临终时,托付张、刘管束他的子孙用俭约的礼仪安葬他,去世时年七十二岁。下诏追赠他本官。有集二十卷流传于世。时人以到溉、到洽兄弟舆“二陆”相比,因此世祖的赠诗说:“魏朝尊重‘双丁’,晋朝称赞‘二陆’,何如今日‘两到’,又像凌寒的翠竹。”
子镜,字圆照,任安西湘束王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早就去世了。
到子镜到盖,从小就聪慧,起家任著作佐郎,历任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曾经跟从高祖幸临京,登北顾楼赋诗,到盖受诏立即写成,上览赋以示到溉说:“到萋一定是才子,反而恐怕卿从来写的文章是藉助到盖的手。”因而赐给到溉连珠说:“研磨墨奋起写文章,笔飞毫而书信。像飞蛾赴向火焰,不惜牺牲而有所作为。必定已到老年,可藉助年轻的到董。”他被知遇称赏就像这样。授丹阳尹丞。太清年间战乱,赴江陵时去世。
刘显字嗣芳,是沛国相人。父亲刘酦,任晋安内史。刘显年幼而聪敏,当世人称他神童。天监初年,举秀才,出仕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不久署法曹。刘显好学,涉猎广博通晓许多事情,任防曾得一篇残缺简书,文字脱落,多次示舆诸人,没有人能知晓,刘显说是古文尚书中被删去而佚失的一篇,任防检阅周书,果然像他说的,{因此大加赞赏称异。居母亲丧,服丧期满除服,尚书令沈约命驾车拜访他,在坐席上策问塑呓经史中十个问题,塑团答对九个。选垫说:“老夫糊涂忘事,不可接受策问了;虽然这样,姑且试问几件事,但不可至十件。”刘显问五件事,沈约答对二件。陆佳听说后赞叹说:“刘郎可称是特异的人,即使像我家陆机前往张华处,王粲谒见蔡邕,必无此对答。”他被名流推赏就像这样。沈约任太子少傅,便引进他任五官掾,不久兼任廷尉正。五兵尚书傅昭掌著作,编撰国史,引进刘显辅佐他。九年,开始更改尚书五都选,刘显以原职兼吏部郎,又授司空临川王外兵参军,迁任尚书仪曹郎。曾作上朝诗,沈约看了很欣赏,当时沈约在郊外新建住宅,便让擅长书法的人把此诗写在墙壁上。出任临川王记室参军。平定建康后,再次入任尚书仪曹侍郎,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出任秣陵令,又授骠骑鄱阳王记室,兼任中书舍人,累经升迁任步兵校尉、中书侍郎,舍人照旧。
刘显与河东人裴子野、南阳人刘之遴、吴郡人顾协,连续在宫禁中任职,互为师友,时人很羡慕他们。刘显博闻强记,胜过裴、顾,当时有北魏人进献古器,上面有隐起的文字,没有人能识别,刘显按文读之,非常通畅,考校古器年月,一字不差,高祖极赞许他。
迁任尚书左丞,授国子博士。出任宣远岳阳王长史,行府国事,未拜,迁任云麾邵陵王长史、寻阳太守。大同九年,邵陵王镇守郢州,授刘显任平西谘议参军,加授戎昭将军。当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友人刘之遴启禀皇太子说:“之遴曾听说,伯夷、叔齐、柳下惠,没有得到孔子一句赞美,他们衹能是西山挨饿的人,被束国罢黜的人,他们的美名哪能传到后代?确实如此呀!生有七尺长的身体,死去放在棺中被土埋没。不朽的事情,写在文章中才能流传,怀才不随波逐流的人,死去而得不到颂扬,应为这样的事情叹息,没有超过这样的。我私下悲痛友人沛国人,收藏在木柜中的典籍,精心研究它的深奥,聪明特通达,出类拔群。盖棺于郢都,归魂京师,选好墓地安葬时日已定,需要琢刻墓碑。之遒已简略撰写他的事迹,今就上呈。希望皇上能给他大慈爱,为他写诗文,使他的枯骨得到荣耀,以此慰藉他的幽魂。冒昧地奏报,战栗无地自容。”于是蒙受命令为刘显写墓志铭说:“繁弱有美质,空桑弹出声,分授宝器被看重,播弄乐器传名声。谁为他调节?美有英才。幼年懂得礼仪,壮年学业有成。饱读古代文籍,精研名理。一见不忘,过目牢记。像询访贾逵,像访问胡广。脱颖而出,学优而仕。辅佐议狱,是君王近臣。在中书任职展现才能,在太学推算吉祥。在内参预宫禁事,在外辅佐诸王。夕阳已在道上,他死在流寓的西方;百川汇入大海,还要追逐东来的流水。忙碌返回遣体,轻捷之舟在浮行。办丧事所乘白马趋向郊外,丧礼用的铭旌已从巩地送去。野尘兴伏,山云淡浓。吕不韦著书掩盖群书,扬雄归回玄冢。他恪守戒律的情操,道路穷尽进入土垄。柔弱的葛草刚种下,丛聚的柯树环绕日光。墓道的柳树春天发芽,鸟兽在寒冷时收聚绒毛。长空经常黑暗,地下的泉水独涌。合葬在祖先的墓地,好名声流传相继不断。”
刘显有三子:刘莠、刘荏、刘臻。刘臻早年著名。
刘之遴字思贞,是南阳涅阳人。父亲刘纠,在齐朝任国子博士,谧号文范先生。
之遴八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举茂才的对策,沈约、任防看了都很惊异。起家任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防,恰巧之遴在座,任防对王瞻说:“此是南阳人刘之遴,学优而未做官,明鉴的人应当遴选擢用他。”王瞻立即征召他任太学博士。当时张稷新被授任尚书仆射,托任吩写辞让官职的奏章,任防让之遴代作,执笔立成。任防说:“荆南地方有秀气,果然有异才,以后做官必当超过我。”御史中丞乐蔼,是之遴舅舅,御史台的奏弹,皆是之遴起草。迁任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太宗幸临荆州,便迁任他为宣惠记室。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书。当时刘显、韦棱都有很强的记忆力,之遴每舆他们讨论,都不能胜过之遴。
回到京师授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任正员郎,尚书右丞,塑鼬大中正。累经升迁任中书侍郎,鸿胪卿,再兼中书舍人。出任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对他说:“卿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卿衣锦还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后转任西中郎湘束王长史,太守照旧。当初,之遴在荆州官府,曾寄居南郡官舍,忽梦见前任太守袁彖对他说:“卿以后当为折臂太守,就居住此地。”之遴后来果然损伤手臂,而且来此郡任职。居母亲丧,服丧期满除服,征入任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任郢州行事,之遴本意不想出任,便坚决推辞,高祖亲笔诏书说:“朕闻妻与子俱在,对亲人的孝心就减退了;爵与禄俱有,对君主的忠诚就减退了。卿内心得到满足,理应忘记奉公的操节。”于是有司上奏免去他的职务。很久,才任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
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收聚古器敷十百种。有一古器像瓯,容量为一斛,上有嵌饰的金字,时人不知这是什么。又进献古器四种给太子。第一种,缕铜鸱夷桩二枚,两耳有雕刻,中间嵌银,刻文“建平二年造”第二种,是用金银镶嵌雕刻的古樽二枚,刻有篆文“秦容成侯适楚之岁造”第三种,外国人洗涤用的罐子一口,刻文“元封二年,龟兹国献”第四种,古制澡盘一枚,刻文“初平二年造”
当时鄱阳嗣王萧范得到班固进呈的漠书、真本,将它献给皇太子,皇太子让之遴舆张缆、到溉、陆襄等人校核它舆现行本子的异同。之遴列举十条不同之处,大略说:“查古本汉书记载‘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字。又查古本叙传称作中篇,今本称作叙传。又今本叙传记载班彪的事迹,而古本说‘稚生彪,自有传。又今本纪及表、志、列传排列次序彼此不一致。而古本排列次序彼此一致,总成三十八卷。又今本外戚排在西域后,古本外戚.排在帝纪后。又今本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武五子、宣元六王夹杂在诸传卷次中,古本诸王全部排在外戚后,在陈项传前。又今本韩彭英卢吴述说‘信惟饿隶,布实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云起龙骧,化为侯王’,古本述说‘淮阴毅毅,杖剑周章,邦之杰子,实惟彭、英,化为侯王,云起龙骧’。又古本第三十七卷,解释音义,以助轨范训诂,而今本无此卷。”
之遴喜好写文章,多学古体写法,与河东人裴子野、沛国人刘显常共同讨论书籍,因此彼此友好。当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均有高祖的义疏,惟有左氏传尚缺,之遴便着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上奏。高祖大悦,在诏书中回答他说:“省阑所撰的春秋义,评比事情论述书籍,言辞精微含意深远。编年的文体,言显义繁,丘明传承洙泗儒家风格,公羊禀受西河人卜商的学问,铎椒的解说比配不上,瑕丘江公的解说不可取。继承跟踵胡母生,董仲舒达到顶盛,因循谷梁,夏侯千秋最忠诚。张苍传布左传,买谊承袭荀卿,起源相同而后人分道扬镳,主旨相殊,详略纷然,其来已久了。过去年少时,便经常研味,一旦遣置,竟快六十年。兼有晚冬光短促,处理机事很少有空暇,有时还要夜半起床,所以没有时间搜括。须待夏,试取推寻,若温故有新解,再酬答所问。”
太清二年,侯景叛乱,之遴避难返回家乡,未至,在夏口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前后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
之亨字嘉会,是之遴的弟弟。年轻时有美名。举秀才,授太学博士,稍迁兼任中书通事舍人,步兵校尉,司农卿。又代兄之遴任安西湘束王长史、南郡太守。在郡有突出的政绩。数年后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五十岁。荆地人至今怀念他,不忍直呼其名,便称他俩“大南郡”、“小南郡”
许懋字昭哲,是高阳新城人,魏朝镇北将军许允的九世孙。祖父许珪,在宋朝任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父亲许勇慧,在齐朝任太子家令,冗从仆射。
许懋年少时父亲去世,生性极孝,在为父亲服丧时,守孝超过常礼。笃志好学,被乡里称赞。十四岁入太学,从师学毛诗,清晨领受老师的说解,傍晚便能复讲,座下听讲的人常有数十百,因此编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传于世。尤其通晓旧事,称之为仪注学。
起家任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任法曹,举茂才,迁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其名而召见他,让他在崇明殿侍讲,授太子步兵校尉。永元年间,转任散骑侍郎,兼国子博士。与司马装志同友好,仆射江柘极推重他,称他“经史笥”天监初年,吏部尚书范云举荐许懋酌定五礼,授征西鄱阳王谘议,兼著作郎,待韶文德省。当时有人奏请在会稽筑坛祭天,在国山辟基祭地,高祖雅好礼仪,便召集儒学人士,草拟封挥礼仪,将要举行封襻事。许懋认为不能举行此事,就建议说:
臣查考舜幸临岱宗,是为了视察邦国州郡,而郑玄引孝经钩命决说是“在泰山祭天,考核官吏的政绩烧柴祭天,在梁甫祭地,刻石记号”这是纬书的曲说,不是正经的通义。依白虎通)的说法“封,是将刚死的人与祖先合葬之祭;禅,是说成功相传”如果以禅授解释,则禹不应传授启至桀十七世而灭亡,汤不应传授外丙至纣三十七世而灭亡。又礼记说:“三皇在奕奕山祭地,称为盛德。五帝在亭亭山祭地,是特立独自起身。三王在梁甫祭地,是为了连延不断绝,父没子继。”如果说在奕奕山祭地称为盛德,古代以伏羲、神农、黄帝称为三皇。然而伏羲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黄帝在泰山祭天,亭亭山祭地,都不是在奕奕山祭地,那么称作盛德,则没有依据。如果说五帝在亭亭山祭地,是特立独自起身,然而颛顼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帝医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尧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舜在泰山祭天,在云云山祭地,都不在亭亭山祭地,如果加上黄帝就是五帝,少吴是黄帝儿子,又不是独立的意思。如果说三王在梁甫祭地,是为了连延不断,父死子继,然而禹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且鱼廷在画山祭天,这苴祭地,旧书这样记载,与礼说说法有不同,造皆是得之道听,失去本意。假使三王皆在泰山祭天梁甫山祭地,这是在泰山祭天有传世的意义,在梁甫山祭地有让位贤者的胸怀,但或想禅位,或想传子,两意相矛盾,这个道理必不是这样。
又七十二个君主,夷吾所记,此中世数,才可得二十多主名,这就是:伏羲、神农、女娲、大庭、柏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混沌、昊英、有巢、硃襄、葛天、阴康、无怀、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尧、舜、禹、汤、文、武,,中间还有共工,称霸九州,不算帝王数列,如何说有七十二君封禅的事情?而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没有君臣,人心淳朴,不应有封禅所用告天书函,祭天告成而刻石。燧人、伏羲、神农三皇是用绳子打结为记事的方法治理国家,没有文字,不应有镑文记载告成的事情。而且无怀氏,是伏羲之后第十六位君主,他怎能在伏羲前封泰山禅云云呢?
台至又说:“祇有受天命开创天下的君主才能封禅。”周成王不是受命的君主,怎能够封泰山禅社首?神农与炎帝是一人,而说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叁山禅五云,分成二人,荒诞过分了。如果是圣主,不须封禅;如果是凡主,不应封惮。当时变担想举行此事,知其不可行,便举出怪异的事情制止他。
秦始皇登泰山,在山坡中,来了暴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封松树为五大夫,没有登上山顶。汉武帝宗信方士,广召儒生,加冠士大夫,射牛祭天地,独与霍嬗上泰尘,不久霍擅暴死,足使他伤心。至魏明童使高堂隆撰拟封惮礼仪,听到直盘死了,叹息说:“天不想成就吾事,高生舍我而亡。”年间想封禅,年间议论还不能定,最终未能实行。孙皓遣兼司空、兼太常且尘到区董封挥玺山。这些国君,有什么功德?不想想古道而想封挥,皆是在上的君主好名,在下的臣子迎旨。
封惮一事,正经中无记载,衹有左传说“区在涂山舆诸侯会盟,执玉帛的有万国”也不称作封禅。郑玄有曾参、高基愚钝之风,不能研究正经,专相信纬候之书,这是很荒谬的。礼记:“因天体之高在高处祭天,地体卑下,在卑下之处以祭地,在名山祭天上告成功,因所卜吉土祭五方之帝于郊外。”在岱宗将祭品用柴烧焚以祭天,就是所说的因山祭祀天地。因此曲礼说:“天子祭天地”又向天祈求谷物丰熟的祭祀一次,报告谷物丰熟的祭祀一次,礼不明显说向地祈报谷的祭祀。推求文意还是有的。乐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同和所以百物不失,同节所以祭祀天地。”百物不失去的原因,是天生它,地养它,所以知道对地也有祈报谷的祭祀,这样就是一年三次祭天,三次祭地。周官有员丘方泽祭祀,总为三事,郊祭天地,所以小宗伯说:“在四郊设坛祭祀五方天帝。”造就是月令说的迎接四季祈求丰年之祭。舜典有“遣年二月帝王到东方视察州郡,来到岱宗”夏天去南方,秋天去西方,冬天去北方,五年一循环,如果是为了封禅,怎么会是这么多次?此为九祭,也都是正经上的意义。至于在南郊举行大旅祭,不是常祭,大宗伯“国家有大事情举行大旅祭上帝”月令说“春二月,燕子至,祭祀梅神”也不是常祭,因此诗说“在郊外祭天,在梅神前行礼,想要除去没有儿子的不祥”还有求雨的雩祭,也不是常祭,礼说“雩,禳除水旱灾”是为合祭天地有三,特祭天有九,非常祀又有三。孝经说:“在明堂庙祭文王,是以他配享上帝。”雩祭舆明堂庙祭虽是祭天,但不在郊外,是为天祀有十六,地祭有三。惟有大樯祀不在此敷。大传说:“王者宗庙大祭其始祖,以他的祖先配享天。”这又异于常祭,因此说它大于时祭。查考<系辞说:“易逭部书,内容博深完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兼有这三才再加重复,所以成为六爻。六爻不是别的,是三才之道。”干彖说:“盛大呀天的元气,万物凭藉它而生,是属于天。干能用天地之德使云气流行,雨泽施布,事物的种类变动成形,日月始终照耀,上下四方的方位于是形成。”造就应该是六年一祭天,地德也是这样。真诚恭敬的道理,在逭全部具备。至于封禅的事情,不是敢听闻的。
赞许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推演许懋的意思,代称皇帝下旨回答求封挥的人,这些人便不再请求了。
十年,转任太子家令。宋、齐朝的旧礼仪,祭天祀帝皆穿绣龙的礼服戴着礼帽,到了天监七年,董銮第一个提出应穿黑羊羔皮衣祭天。但到现在,在明堂有祭祀时,仪注还是说“服衮冕”许懋驳斥说:“礼记‘大裘而冕,祀天与上帝也是这样。的确是天神尊贵高速,必须对他忠诚质朴。今泛祭五帝,道理上不应是文字记载的这样。”祭祀改穿大裘,是从这开始的。皇帝又下旨问:“凡是用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应该各自跟从它的类别,现在雩祭时燔柴,用火祈求水,我对这样做有疑问。”许懋回答说:“雩祭燔柴逭件事,经书上没有记载,的确是儒生没有思考就这样说。查考周宣王云汉诗说:‘上下祭天地,设置酒食在地下,把玉块埋入土中,没有一个神道不尊敬的。,毛公注解说:‘上祭天,下祭地,地上设置货币,埋葬祭品。,按照这个说法,为天旱而祭天地,并且有埋葬祭品的文字,但不见有燔柴的说法。如果说祭五帝必应燔柴的事情,但今明堂祭祀的礼仪,又没有燔柴这事。而且礼记又说‘埋葬羊猪祭时’,四时的功德是五帝,这又是祭祀不用燔柴的证据。昔et雩祭设坛在南方正阳位,对求神的事情有不妥;而现在已移至东方,但燔柴的礼仪没有改正。请雩祭时停止燔柴,祭祀用的牲牢等物,全部埋葬在坑裹,这样做才符合周宣王云汉诗的说法。”下韶全听从他的意见。凡是各种礼仪,他都校正了许多错误。
因脚病出任始平太守,施政有能干的声誉。加任散骑常侍,转任玉门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子召诸儒士参录长春义记。四年,授任中庶子。当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撰写述行记四卷,有文集十五卷。
陈朝吏部尚书姚察说:司马褧博通儒术,到溉文章的内容博洽通达,刘显、许懋、之遴勤勉学习,能融会贯通,并且职位虽低但熟悉繁多的事情,在皇帝左右酬应对答,这都是严助、朱博这类人的职任。而且到溉、之遴很快显贵,立即穿上官服;但他们遇不到时机,哪能得到遣样的官职呀。
,所任官职,以清白自律。本性又很节俭,不喜好声色,屋子空虚衹有一张床,身旁没有侍妾,外出车服,不追求鲜华,冠履穿戴十年一换,朝服甚至有补丁,传声呼喊使道路清静,衹是显示有朝章而已。不久,因受事牵连降任金紫光禄大夫,不久授任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到溉平素为人谨厚,特被高祖赏识接纳,每与他对棋,都是从夕达旦。到溉府第山池中有奇石,高祖开玩笑用奇石打赌,并加一部礼记,到溉一并输了,却没有进奉赌物,高祖对朱异说:“卿告诉到溉所输的东西可以送来否?”到溉收起手板回答说:“臣既事君,安敢失礼。”高祖听了大笑,他被亲爱就像这样。后眼睛得病失明,下诏让他以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的职务,在府第养疾。
到溉家族人相处和睦,兄弟之间特别友爱。当初与弟弟到洽常共居一斋,到洽去世后,便施舍建寺庙,由此不食荤腥,终生吃素食蔬菜,另建造小室,朝夕跟从僧徒礼拜诵经。高祖每月为他三置素食,给他的恩礼极厚。蒋山有延贤寺,是到溉先世创立的,所以他平生俸禄,都供给寺裹,略无所取。本性又不好交游,祇与朱异、刘之遴、张绾志同友密。当他卧疾家园时,门可罗雀,三君每年时常出行就绕道到他家,互相问候,置酒畅叙平生事,极欢而去。临终时,托付张、刘管束他的子孙用俭约的礼仪安葬他,去世时年七十二岁。下诏追赠他本官。有集二十卷流传于世。时人以到溉、到洽兄弟舆“二陆”相比,因此世祖的赠诗说:“魏朝尊重‘双丁’,晋朝称赞‘二陆’,何如今日‘两到’,又像凌寒的翠竹。”
子镜,字圆照,任安西湘束王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早就去世了。
到子镜到盖,从小就聪慧,起家任著作佐郎,历任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曾经跟从高祖幸临京,登北顾楼赋诗,到盖受诏立即写成,上览赋以示到溉说:“到萋一定是才子,反而恐怕卿从来写的文章是藉助到盖的手。”因而赐给到溉连珠说:“研磨墨奋起写文章,笔飞毫而书信。像飞蛾赴向火焰,不惜牺牲而有所作为。必定已到老年,可藉助年轻的到董。”他被知遇称赏就像这样。授丹阳尹丞。太清年间战乱,赴江陵时去世。
刘显字嗣芳,是沛国相人。父亲刘酦,任晋安内史。刘显年幼而聪敏,当世人称他神童。天监初年,举秀才,出仕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不久署法曹。刘显好学,涉猎广博通晓许多事情,任防曾得一篇残缺简书,文字脱落,多次示舆诸人,没有人能知晓,刘显说是古文尚书中被删去而佚失的一篇,任防检阅周书,果然像他说的,{因此大加赞赏称异。居母亲丧,服丧期满除服,尚书令沈约命驾车拜访他,在坐席上策问塑呓经史中十个问题,塑团答对九个。选垫说:“老夫糊涂忘事,不可接受策问了;虽然这样,姑且试问几件事,但不可至十件。”刘显问五件事,沈约答对二件。陆佳听说后赞叹说:“刘郎可称是特异的人,即使像我家陆机前往张华处,王粲谒见蔡邕,必无此对答。”他被名流推赏就像这样。沈约任太子少傅,便引进他任五官掾,不久兼任廷尉正。五兵尚书傅昭掌著作,编撰国史,引进刘显辅佐他。九年,开始更改尚书五都选,刘显以原职兼吏部郎,又授司空临川王外兵参军,迁任尚书仪曹郎。曾作上朝诗,沈约看了很欣赏,当时沈约在郊外新建住宅,便让擅长书法的人把此诗写在墙壁上。出任临川王记室参军。平定建康后,再次入任尚书仪曹侍郎,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出任秣陵令,又授骠骑鄱阳王记室,兼任中书舍人,累经升迁任步兵校尉、中书侍郎,舍人照旧。
刘显与河东人裴子野、南阳人刘之遴、吴郡人顾协,连续在宫禁中任职,互为师友,时人很羡慕他们。刘显博闻强记,胜过裴、顾,当时有北魏人进献古器,上面有隐起的文字,没有人能识别,刘显按文读之,非常通畅,考校古器年月,一字不差,高祖极赞许他。
迁任尚书左丞,授国子博士。出任宣远岳阳王长史,行府国事,未拜,迁任云麾邵陵王长史、寻阳太守。大同九年,邵陵王镇守郢州,授刘显任平西谘议参军,加授戎昭将军。当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友人刘之遴启禀皇太子说:“之遴曾听说,伯夷、叔齐、柳下惠,没有得到孔子一句赞美,他们衹能是西山挨饿的人,被束国罢黜的人,他们的美名哪能传到后代?确实如此呀!生有七尺长的身体,死去放在棺中被土埋没。不朽的事情,写在文章中才能流传,怀才不随波逐流的人,死去而得不到颂扬,应为这样的事情叹息,没有超过这样的。我私下悲痛友人沛国人,收藏在木柜中的典籍,精心研究它的深奥,聪明特通达,出类拔群。盖棺于郢都,归魂京师,选好墓地安葬时日已定,需要琢刻墓碑。之遒已简略撰写他的事迹,今就上呈。希望皇上能给他大慈爱,为他写诗文,使他的枯骨得到荣耀,以此慰藉他的幽魂。冒昧地奏报,战栗无地自容。”于是蒙受命令为刘显写墓志铭说:“繁弱有美质,空桑弹出声,分授宝器被看重,播弄乐器传名声。谁为他调节?美有英才。幼年懂得礼仪,壮年学业有成。饱读古代文籍,精研名理。一见不忘,过目牢记。像询访贾逵,像访问胡广。脱颖而出,学优而仕。辅佐议狱,是君王近臣。在中书任职展现才能,在太学推算吉祥。在内参预宫禁事,在外辅佐诸王。夕阳已在道上,他死在流寓的西方;百川汇入大海,还要追逐东来的流水。忙碌返回遣体,轻捷之舟在浮行。办丧事所乘白马趋向郊外,丧礼用的铭旌已从巩地送去。野尘兴伏,山云淡浓。吕不韦著书掩盖群书,扬雄归回玄冢。他恪守戒律的情操,道路穷尽进入土垄。柔弱的葛草刚种下,丛聚的柯树环绕日光。墓道的柳树春天发芽,鸟兽在寒冷时收聚绒毛。长空经常黑暗,地下的泉水独涌。合葬在祖先的墓地,好名声流传相继不断。”
刘显有三子:刘莠、刘荏、刘臻。刘臻早年著名。
刘之遴字思贞,是南阳涅阳人。父亲刘纠,在齐朝任国子博士,谧号文范先生。
之遴八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举茂才的对策,沈约、任防看了都很惊异。起家任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防,恰巧之遴在座,任防对王瞻说:“此是南阳人刘之遴,学优而未做官,明鉴的人应当遴选擢用他。”王瞻立即征召他任太学博士。当时张稷新被授任尚书仆射,托任吩写辞让官职的奏章,任防让之遴代作,执笔立成。任防说:“荆南地方有秀气,果然有异才,以后做官必当超过我。”御史中丞乐蔼,是之遴舅舅,御史台的奏弹,皆是之遴起草。迁任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太宗幸临荆州,便迁任他为宣惠记室。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书。当时刘显、韦棱都有很强的记忆力,之遴每舆他们讨论,都不能胜过之遴。
回到京师授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任正员郎,尚书右丞,塑鼬大中正。累经升迁任中书侍郎,鸿胪卿,再兼中书舍人。出任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对他说:“卿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卿衣锦还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后转任西中郎湘束王长史,太守照旧。当初,之遴在荆州官府,曾寄居南郡官舍,忽梦见前任太守袁彖对他说:“卿以后当为折臂太守,就居住此地。”之遴后来果然损伤手臂,而且来此郡任职。居母亲丧,服丧期满除服,征入任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任郢州行事,之遴本意不想出任,便坚决推辞,高祖亲笔诏书说:“朕闻妻与子俱在,对亲人的孝心就减退了;爵与禄俱有,对君主的忠诚就减退了。卿内心得到满足,理应忘记奉公的操节。”于是有司上奏免去他的职务。很久,才任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
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收聚古器敷十百种。有一古器像瓯,容量为一斛,上有嵌饰的金字,时人不知这是什么。又进献古器四种给太子。第一种,缕铜鸱夷桩二枚,两耳有雕刻,中间嵌银,刻文“建平二年造”第二种,是用金银镶嵌雕刻的古樽二枚,刻有篆文“秦容成侯适楚之岁造”第三种,外国人洗涤用的罐子一口,刻文“元封二年,龟兹国献”第四种,古制澡盘一枚,刻文“初平二年造”
当时鄱阳嗣王萧范得到班固进呈的漠书、真本,将它献给皇太子,皇太子让之遴舆张缆、到溉、陆襄等人校核它舆现行本子的异同。之遴列举十条不同之处,大略说:“查古本汉书记载‘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字。又查古本叙传称作中篇,今本称作叙传。又今本叙传记载班彪的事迹,而古本说‘稚生彪,自有传。又今本纪及表、志、列传排列次序彼此不一致。而古本排列次序彼此一致,总成三十八卷。又今本外戚排在西域后,古本外戚.排在帝纪后。又今本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武五子、宣元六王夹杂在诸传卷次中,古本诸王全部排在外戚后,在陈项传前。又今本韩彭英卢吴述说‘信惟饿隶,布实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云起龙骧,化为侯王’,古本述说‘淮阴毅毅,杖剑周章,邦之杰子,实惟彭、英,化为侯王,云起龙骧’。又古本第三十七卷,解释音义,以助轨范训诂,而今本无此卷。”
之遴喜好写文章,多学古体写法,与河东人裴子野、沛国人刘显常共同讨论书籍,因此彼此友好。当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均有高祖的义疏,惟有左氏传尚缺,之遴便着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上奏。高祖大悦,在诏书中回答他说:“省阑所撰的春秋义,评比事情论述书籍,言辞精微含意深远。编年的文体,言显义繁,丘明传承洙泗儒家风格,公羊禀受西河人卜商的学问,铎椒的解说比配不上,瑕丘江公的解说不可取。继承跟踵胡母生,董仲舒达到顶盛,因循谷梁,夏侯千秋最忠诚。张苍传布左传,买谊承袭荀卿,起源相同而后人分道扬镳,主旨相殊,详略纷然,其来已久了。过去年少时,便经常研味,一旦遣置,竟快六十年。兼有晚冬光短促,处理机事很少有空暇,有时还要夜半起床,所以没有时间搜括。须待夏,试取推寻,若温故有新解,再酬答所问。”
太清二年,侯景叛乱,之遴避难返回家乡,未至,在夏口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前后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
之亨字嘉会,是之遴的弟弟。年轻时有美名。举秀才,授太学博士,稍迁兼任中书通事舍人,步兵校尉,司农卿。又代兄之遴任安西湘束王长史、南郡太守。在郡有突出的政绩。数年后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五十岁。荆地人至今怀念他,不忍直呼其名,便称他俩“大南郡”、“小南郡”
许懋字昭哲,是高阳新城人,魏朝镇北将军许允的九世孙。祖父许珪,在宋朝任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父亲许勇慧,在齐朝任太子家令,冗从仆射。
许懋年少时父亲去世,生性极孝,在为父亲服丧时,守孝超过常礼。笃志好学,被乡里称赞。十四岁入太学,从师学毛诗,清晨领受老师的说解,傍晚便能复讲,座下听讲的人常有数十百,因此编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传于世。尤其通晓旧事,称之为仪注学。
起家任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任法曹,举茂才,迁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其名而召见他,让他在崇明殿侍讲,授太子步兵校尉。永元年间,转任散骑侍郎,兼国子博士。与司马装志同友好,仆射江柘极推重他,称他“经史笥”天监初年,吏部尚书范云举荐许懋酌定五礼,授征西鄱阳王谘议,兼著作郎,待韶文德省。当时有人奏请在会稽筑坛祭天,在国山辟基祭地,高祖雅好礼仪,便召集儒学人士,草拟封挥礼仪,将要举行封襻事。许懋认为不能举行此事,就建议说:
臣查考舜幸临岱宗,是为了视察邦国州郡,而郑玄引孝经钩命决说是“在泰山祭天,考核官吏的政绩烧柴祭天,在梁甫祭地,刻石记号”这是纬书的曲说,不是正经的通义。依白虎通)的说法“封,是将刚死的人与祖先合葬之祭;禅,是说成功相传”如果以禅授解释,则禹不应传授启至桀十七世而灭亡,汤不应传授外丙至纣三十七世而灭亡。又礼记说:“三皇在奕奕山祭地,称为盛德。五帝在亭亭山祭地,是特立独自起身。三王在梁甫祭地,是为了连延不断绝,父没子继。”如果说在奕奕山祭地称为盛德,古代以伏羲、神农、黄帝称为三皇。然而伏羲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黄帝在泰山祭天,亭亭山祭地,都不是在奕奕山祭地,那么称作盛德,则没有依据。如果说五帝在亭亭山祭地,是特立独自起身,然而颛顼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帝医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尧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舜在泰山祭天,在云云山祭地,都不在亭亭山祭地,如果加上黄帝就是五帝,少吴是黄帝儿子,又不是独立的意思。如果说三王在梁甫祭地,是为了连延不断,父死子继,然而禹在泰山祭天,云云山祭地,且鱼廷在画山祭天,这苴祭地,旧书这样记载,与礼说说法有不同,造皆是得之道听,失去本意。假使三王皆在泰山祭天梁甫山祭地,这是在泰山祭天有传世的意义,在梁甫山祭地有让位贤者的胸怀,但或想禅位,或想传子,两意相矛盾,这个道理必不是这样。
又七十二个君主,夷吾所记,此中世数,才可得二十多主名,这就是:伏羲、神农、女娲、大庭、柏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混沌、昊英、有巢、硃襄、葛天、阴康、无怀、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尧、舜、禹、汤、文、武,,中间还有共工,称霸九州,不算帝王数列,如何说有七十二君封禅的事情?而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没有君臣,人心淳朴,不应有封禅所用告天书函,祭天告成而刻石。燧人、伏羲、神农三皇是用绳子打结为记事的方法治理国家,没有文字,不应有镑文记载告成的事情。而且无怀氏,是伏羲之后第十六位君主,他怎能在伏羲前封泰山禅云云呢?
台至又说:“祇有受天命开创天下的君主才能封禅。”周成王不是受命的君主,怎能够封泰山禅社首?神农与炎帝是一人,而说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叁山禅五云,分成二人,荒诞过分了。如果是圣主,不须封禅;如果是凡主,不应封惮。当时变担想举行此事,知其不可行,便举出怪异的事情制止他。
秦始皇登泰山,在山坡中,来了暴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封松树为五大夫,没有登上山顶。汉武帝宗信方士,广召儒生,加冠士大夫,射牛祭天地,独与霍嬗上泰尘,不久霍擅暴死,足使他伤心。至魏明童使高堂隆撰拟封惮礼仪,听到直盘死了,叹息说:“天不想成就吾事,高生舍我而亡。”年间想封禅,年间议论还不能定,最终未能实行。孙皓遣兼司空、兼太常且尘到区董封挥玺山。这些国君,有什么功德?不想想古道而想封挥,皆是在上的君主好名,在下的臣子迎旨。
封惮一事,正经中无记载,衹有左传说“区在涂山舆诸侯会盟,执玉帛的有万国”也不称作封禅。郑玄有曾参、高基愚钝之风,不能研究正经,专相信纬候之书,这是很荒谬的。礼记:“因天体之高在高处祭天,地体卑下,在卑下之处以祭地,在名山祭天上告成功,因所卜吉土祭五方之帝于郊外。”在岱宗将祭品用柴烧焚以祭天,就是所说的因山祭祀天地。因此曲礼说:“天子祭天地”又向天祈求谷物丰熟的祭祀一次,报告谷物丰熟的祭祀一次,礼不明显说向地祈报谷的祭祀。推求文意还是有的。乐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同和所以百物不失,同节所以祭祀天地。”百物不失去的原因,是天生它,地养它,所以知道对地也有祈报谷的祭祀,这样就是一年三次祭天,三次祭地。周官有员丘方泽祭祀,总为三事,郊祭天地,所以小宗伯说:“在四郊设坛祭祀五方天帝。”造就是月令说的迎接四季祈求丰年之祭。舜典有“遣年二月帝王到东方视察州郡,来到岱宗”夏天去南方,秋天去西方,冬天去北方,五年一循环,如果是为了封禅,怎么会是这么多次?此为九祭,也都是正经上的意义。至于在南郊举行大旅祭,不是常祭,大宗伯“国家有大事情举行大旅祭上帝”月令说“春二月,燕子至,祭祀梅神”也不是常祭,因此诗说“在郊外祭天,在梅神前行礼,想要除去没有儿子的不祥”还有求雨的雩祭,也不是常祭,礼说“雩,禳除水旱灾”是为合祭天地有三,特祭天有九,非常祀又有三。孝经说:“在明堂庙祭文王,是以他配享上帝。”雩祭舆明堂庙祭虽是祭天,但不在郊外,是为天祀有十六,地祭有三。惟有大樯祀不在此敷。大传说:“王者宗庙大祭其始祖,以他的祖先配享天。”这又异于常祭,因此说它大于时祭。查考<系辞说:“易逭部书,内容博深完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兼有这三才再加重复,所以成为六爻。六爻不是别的,是三才之道。”干彖说:“盛大呀天的元气,万物凭藉它而生,是属于天。干能用天地之德使云气流行,雨泽施布,事物的种类变动成形,日月始终照耀,上下四方的方位于是形成。”造就应该是六年一祭天,地德也是这样。真诚恭敬的道理,在逭全部具备。至于封禅的事情,不是敢听闻的。
赞许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推演许懋的意思,代称皇帝下旨回答求封挥的人,这些人便不再请求了。
十年,转任太子家令。宋、齐朝的旧礼仪,祭天祀帝皆穿绣龙的礼服戴着礼帽,到了天监七年,董銮第一个提出应穿黑羊羔皮衣祭天。但到现在,在明堂有祭祀时,仪注还是说“服衮冕”许懋驳斥说:“礼记‘大裘而冕,祀天与上帝也是这样。的确是天神尊贵高速,必须对他忠诚质朴。今泛祭五帝,道理上不应是文字记载的这样。”祭祀改穿大裘,是从这开始的。皇帝又下旨问:“凡是用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应该各自跟从它的类别,现在雩祭时燔柴,用火祈求水,我对这样做有疑问。”许懋回答说:“雩祭燔柴逭件事,经书上没有记载,的确是儒生没有思考就这样说。查考周宣王云汉诗说:‘上下祭天地,设置酒食在地下,把玉块埋入土中,没有一个神道不尊敬的。,毛公注解说:‘上祭天,下祭地,地上设置货币,埋葬祭品。,按照这个说法,为天旱而祭天地,并且有埋葬祭品的文字,但不见有燔柴的说法。如果说祭五帝必应燔柴的事情,但今明堂祭祀的礼仪,又没有燔柴这事。而且礼记又说‘埋葬羊猪祭时’,四时的功德是五帝,这又是祭祀不用燔柴的证据。昔et雩祭设坛在南方正阳位,对求神的事情有不妥;而现在已移至东方,但燔柴的礼仪没有改正。请雩祭时停止燔柴,祭祀用的牲牢等物,全部埋葬在坑裹,这样做才符合周宣王云汉诗的说法。”下韶全听从他的意见。凡是各种礼仪,他都校正了许多错误。
因脚病出任始平太守,施政有能干的声誉。加任散骑常侍,转任玉门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子召诸儒士参录长春义记。四年,授任中庶子。当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撰写述行记四卷,有文集十五卷。
陈朝吏部尚书姚察说:司马褧博通儒术,到溉文章的内容博洽通达,刘显、许懋、之遴勤勉学习,能融会贯通,并且职位虽低但熟悉繁多的事情,在皇帝左右酬应对答,这都是严助、朱博这类人的职任。而且到溉、之遴很快显贵,立即穿上官服;但他们遇不到时机,哪能得到遣样的官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