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张居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隆庆皇帝中风之后,吃了太医祛火去邪的汤药,又严禁了房事,不过十天,病情就显著减轻,这一日还挪步到西暖阁批了几道折子。消息传出来,日夜守在内阁须臾不敢离开的两位辅臣才大大松了一口气——按皇上的意思,本来是要他们在东暖阁中安歇,但高拱坚持内外有别,并申明内阁也在紫禁城中,距乾清宫不过一箭之遥,有事喊得应,皇上这才同意他们回到内阁宿值。如今皇上病情既已解危,内阁又发出一道咨文,从今天起,各衙门堂官不必守值,可以回家歇息了。前面已经说过,高拱身任首辅同时又兼着吏部尚书,平日工作习惯是上午在内阁上班,下午到吏部处理部务。因为皇上犯病,他已有十来天没到吏部,这天下午一俟签发了咨文,他就起轿往吏部而来。
吏部左侍郎魏学曾早就在门口迎候,并一起走进高拱宽敞明亮的值房。这魏学曾是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为人性格耿直,有口无心,敢作敢为,曾出抚山西、辽东等省,颇有政绩,在官场上素有“魏大炮”之称。无论是脾气还是办事干练作风,魏学曾都深得高拱赏识,因此拔擢他来担任自己的副手,主持吏部日常政务。却说两人在值房坐定,魏学曾简要地把这十几天来吏部事务述说一遍。高拱向来大事小事都牵肠挂肚,虽然放手让魏学曾处理部务,但凡事却又必须向他汇报明白。这会儿魏学曾杂七杂八说了一大堆,高拱不厌其烦听得仔细,遇到含糊处,还要插话问个子午卯酉。魏学曾说毕,高拱问:
“李延可有辞恩折子到部?”
按规矩,接旨致仕官员都要上折子辞恩,这类折子须得寄吏部转呈。魏学曾摇摇头说:“尚未收到,广西庆远离京城数千里之遥,想必李延的折子还在路途之中。”
高拱皱了皱眉,垂下眼睑思虑一会儿,问道:“启观,你和李延是同年,你说,这李延骤然间丢了两广总督的乌纱帽,会怎么想?”
“那还会怎么想,一个字——气!”
魏学曾心直口快,说话不看人脸色。高拱被他噎了一下,强笑了笑,问道:“他自己失职,气从何来?”
魏学曾回道:“失职可以罚俸、可以降级、可以另换位置,断不致丢了乌纱帽。何况李延还是元辅的门人,对门人处罚如此严厉,何以羁縻人心?再说替换李延的殷正茂,也不是什么循吏良臣。现在这件事在京城里头已被炒得沸沸扬扬……”魏学曾还欲说下去,突然一眼瞥见高拱脸拉得老长,便打住了话头。
其实,高拱的脸色并不是做给魏学曾看的。他是因为衙役送茶进来,眼见青瓷茶盅而联想到东暖阁中那些绘满春宫图的瓷器。看到魏学曾不说话了,便问道:“你怎么不说了?”
“我怕元辅不肯听。”
“这是哪里话,”高拱当即收回心思正襟危坐,专注地看着魏学曾说,“你说下去。”
魏学曾因为“断”了这一下,冲动的情绪受到遏制,顿失了长篇宏论的兴头,愣了一下,只说了一句:“依下官之见,元辅以殷正茂取代李延,走的是一步险棋。”
高拱哈哈一笑说:“你干脆说是一步臭棋得了,我还不知晓你魏大炮,心里头就这么想的。”魏学曾不置可否,佯笑了笑。高拱眼中犀利的光芒一闪,接着说道,“外头舆情恐怕还不止这么多,三公九卿里头,谁都知道张居正已经三次推荐殷正茂,是我坚持不用。公平地说,此人在江西巡抚任上,捕盗安民,催收赋税,功劳苦劳都有。江西税银累年积欠总额排在全国第三位,殷正茂去南昌开府建衙不过两年,这积欠的排位已往后退了十七位,绩效最为显著。但是,此人性贪,去江西两年,弹劾他的折子就有十二份之多。这里面固然有地方官员不满殷正茂的苛政,挟私愤告刁状的成分,但所列举殷正茂贪墨之劣迹,据我判断,也并非尽是捕风捉影之事,这是我坚持不用的理由。这一点,记得以前我不止一次与你谈过。”
魏学曾点点头,正是因为他知道这一层,因此更不明白高拱为何突然间改变了态度。皇上任命殷正茂为两广总督的旨意到部,魏学曾遵旨作速办理委札及关防文书时,便觉得事变突然,不由得犯嘀咕。当他听到大内太监传出话来说皇上曾骂高拱“朕看你也不是忠臣”时,还以为高拱失宠,拔擢殷正茂是张居正的主意。后来一看又不像,高拱仍稳坐首辅之位,心里头这一块疙瘩老是解不开。现在正好当面问个清楚,解开这个谜,于是说道:“对李延和殷正茂这两个人,元辅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这正是大家迷惑不解处。”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启观,这个道理你总该明白。”见魏学曾兀自愣怔,一脸不解之色,高拱接着解释说,“那天作出这个决定之前,事情有了两个变数,一是皇上突然犯病,二是李延又有城池失守的八百里邸报送到。皇上十八岁时封了裕王,我就是他的老师,君臣间的情分,自不是一般人能够窥测揣度得到的。但皇上那天在皇极门金台一怒,居然也骂了老夫一句‘不是忠臣’的话,这就叫天意难测。后来太医在东暖阁陈述皇上病情,吞吞吐吐,老夫心里头就升起不祥之兆。万一皇上春秋不豫,鼎祚有变,就会有人趁浑水摸鱼,来抢这首辅之位了……”
“你是说张居正?”魏学曾插话问道。
“不是他还能有谁?”高拱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干一盅茶水,伸手抹去嘴角的余滴,又滔滔而言道,“嘉靖三十七年,我任国子监祭酒时,张居正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国子监司业,当我的助手,开始与我共事。当时的首辅是严嵩,我俩都对他极为不满,也都怀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宰辅之志,很快我俩就成为莫逆之交,互相以相业期许。后来又先后入阁,任辅臣之初,他与我还能心心相印。在筹边、治漕与侯王爵禄裁正等诸多国家大政上,与我互相策应,配合默契,办成了一些大事。但我早已看出,张居正并非是甘心久居人下之人。自去年内阁中陈以勤、殷士儋等人相继致仕,只剩下他和我两人时,他的夺位之心就已日见端倪。他对我表面承应如初,暗中却在摩拳擦掌,与我较劲。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国家凡有用人之机,他就尽量推荐自己的同乡、同年和门生,这一点,从他入阁之初就开始做了,只不过不像近两年如此明显。举荐殷正茂,正是出自他培植朋党的私心。”
高拱牵藤扯蔓数萝卜下窖,把陈年往事说了一大堆。魏学曾认真听来,已明白了大概,同时想起了一件与之关联的往事:隆庆二年初春,在当时的礼部尚书高仪的提议下,内阁中的几名大学士联名给隆庆皇帝上了一道公折,希望皇上尽早确立朱翊钧的太子地位。隆庆皇帝有两个儿子,均为李贵妃所生。朱翊钧是大儿子,当时只有五岁,隆庆皇帝对这个皇长子非常喜欢。他记得有一天自己正骑着马在宫中游玩,朱翊钧忽然出现在御道上拦住马头,仰着脸对玩得高兴的父亲说:“父皇,你一个人骑着马,摔下来怎么办?”隆庆皇帝见儿子这么小如此懂事,心中好不喜欢,连忙翻身下马,抱起朱翊钧着实抚慰一番。现在收到内阁大臣请求册立太子的公折,他立刻准奏,并于三月份举行了册立仪式昭告天下。那时的内阁首辅是松江人徐阶。张居正甫一入阁,就赶上了这件大事。而先张居正入阁的高拱,却因与徐阶闹翻,遭到言官们的弹劾,在头年年底就被排挤出阁回了河南老家。因此在册立太子这件大事上他可谓“手无寸功”。当时合疏上折的四名内阁大学士,如今只剩下张居正一人。历朝历代,大凡太子登基,都会重用拥立太子的功臣。高拱是隆庆皇帝登基前的老师,故得到皇上的宠任。现在皇上突然犯病,若有不测,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就会承继大统。从习惯上讲,朱翊钧自然在感情上更亲近张居正。高拱虽是德高望重的柄国之臣,却毕竟输了这一着。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谓道出了个中奥秘。魏学曾心里清楚,高拱久居政府,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他现在突然改变主张舍弃李延而拔擢殷正茂,正是在这非常时刻的应变措施。但高拱既不肯说破,魏学曾也不便追问。不过,他觉得高拱这步棋走得太险,憋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问道:“元辅既知道张居正这等心思,为何还要顺水推舟促成这件事呢?”
高拱就知道魏学曾会这么问,不由得得意地一笑,站起来从容地舒展一下身子,然后又坐下说道:“我看李延也是扶不起来的臭猪肠,领了那么多的兵马和粮饷,却奈何不了几个蟊贼。春节后写来三份邸报,全是坏消息,再不撤换他,叫天下人怎么看我?说实话,若在一年前把李延撤下,局势不会坏到这种地步。这也是老夫一点私心,照顾门生而贻误军机。现在皇上病情前途未卜,设若变故发生,有人就会利用李延之事大做文章,陷老夫于被动挨打之中。与其让别人来涮这个潲水锅,倒不如自己先整治干净。至于用殷正茂,老夫也存了一份心思。张居正三番五次举荐他,我若硬顶住不用,别人就会数落老夫堵塞才路,不肯为朝廷进贤。何况殷正茂这个人,在朝野之间纷争很大,原也在用与不用两可之间。我现在起用他,一则可以杜塞政敌之口,二则还可以观其后效。他若果真有能耐剿灭叛匪,这知人善任的美誉,少不了有我高拱一份,他若真的是个银样镴枪头,对不起,我就得先礼后兵,新账老账一块儿算!”
高拱伸手一挥,做了一个“砍”的动作,脸上也摆出腾腾杀气来。魏学曾到此明白了高拱如此处置的真实意图,不由得对这种工于心计一石三鸟的老辣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生姜还是老的辣,不愧是官场老斗士!”魏学曾心中啧啧称叹,趁势又问:“听说元辅指示户部,在殷正茂造出的军费预算上多加上二十万两银子,明着让他贪污,此事可是真的?”
“确有此事。”高拱点点头承认。
魏学曾立即表示反对:“这样做有乖政体,下官不敢苟同。当今之世,各地官吏已贪墨成风,元辅如此做,等于是推波助澜,纵容天下官员贪赃枉法。”
“好你个魏大炮,轻轻松松地就给老夫定了天大一个罪名。”高拱手指差点戳到魏学曾的鼻梁上,嘴里喷出笑声,满屋子嗡嗡回响,一部连鬓长须抖动如风中秋草,“你这个人,优点在于嫉恶如仇办事干练,但稍嫌不足的,则是遇事不肯在脑子里多转几个圈。你就不想一想,这二十万两银子,他殷正茂敢拿吗?”
“元辅既公开给他,他哪有不敢拿的?”
“问得好——好就好在‘公开’二字。”高拱由于兴奋,已是一头热汗,他随便撩起一品仙鹤官袍上绣有四爪金龙的长袖举到额头一阵乱揩,然后凑过身子,双眸炯炯盯着魏学曾问道,“古往今来,你何曾见过哪一位官员敢公开贪墨?”
魏学曾也神经质地揩了揩额头——其实他微汗都不曾出得。他感到高拱问话中藏有玄机,仓促答道:“古往今来也没有哪一位首辅敢拨出二十万两太仓银让人贪墨。”
“看看,你又说出这等人云亦云的话来。我多拨出二十万两太仓银是真,但咨文上详示仍是军费,并没有一个字说明这二十万两银子是给殷正茂贪墨的。”
“啊?”
魏学曾惊诧地睁大眼睛,随即懊悔自己怎么忽略了这一细节,和元辅不明不白抬了半天杠。
高拱接着说道:“殷正茂敢私吞这里面的一两银子,我就有理由拿他治罪。”
“原来元辅多拨二十万两银子是一个圈套?”
“你以为是什么?我高拱作为柄国之臣,难道是那种鼻窟窿朝天的傻子?”
“可是官员们私下谣传,说是你亲口说的,多拨二十万两银子就是给殷正茂贪墨的。”
“我是说过,那是故意说给张居正听的,我就知道他会把这句话传出去。但是,口说无凭,以字为证。你在哪一道公文上看到我同意殷正茂私吞军饷?”
“如果殷正茂既打赢了这一仗,又鲸吞了这二十万两银子,元辅你如何处置?”
“送大理寺鞫谳,治以重罪。”高拱毫不犹豫地回答,接着脸一沉,不安地说,“我所担心的不是怕殷正茂贪墨,而是怕他不贪墨。你也知道,他和张居正是骨头连着皮的关系。殷正茂出的问题越大,张居正的干系也就越大,神龛上的菩萨,请是请不下来的,要想让他挪位子,只有一个办法,搬!”
听完高拱的连环计,魏学曾已是惊得瞠目结舌,他没想到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里头,竟隐藏了这么深的杀机,使得他对高拱的阴鸷有了更深的领教。话既说到这一步,凭着他对首辅忠贞不贰的感情,他真恨不得飞往庆远府,把那一张二十万两银子的单票硬塞进殷正茂的口袋,以成就老师相的一番苦心。
“万一殷正茂有所警觉,不贪墨也不要紧,”瞧着魏学曾怔忡不语,高拱又顾自说道,“老夫还留有一手,他殷正茂前脚刚走,我就密札给江西道御史,要他加紧查实殷正茂在江西任内贪墨劣迹。总之,庆远府一仗,他殷正茂打赢了,我有罪治他,打输了,我更有罪治他!”
……
不知不觉,两人已在值房里私语了半日,透窗的阳光已经收尽余晖,值房里光线蒙眬起来。早就过了散班时辰,因两位堂官关门密语,吏部一应官吏也就不敢离开。衙役又进来冲茶,值日官瞅空儿进来禀告吏员都还没有离开,不知两位堂官是否有事召见。“都回去吧,”高拱吩咐,“这些时大家都累了,也该回家睡个囫囵觉。”值日官退下,魏学曾也起身告辞。
“启观,你就别走了。”高拱喊住他。
魏学曾以为高拱还要长谈下去,便把已经迈出值房门槛的一只脚抽了回来,规劝道:“元辅,你也该回家了,半个多月没有回去,老夫人必定挂念。”
高拱并无儿子,膝下一个女儿也早已出嫁,他也未曾讨妾,只有一个原配夫人与之长相厮守,从未享受过儿孙满堂的乐趣——这正是高拱最大的缺憾。“我那个老婆子,”高拱揶揄地说,“十几年前就吃起了长斋,我回家等于进了庙,吃肉喝酒如同犯了天条。今晚上,你就陪我吃顿饭。”说毕,也不等魏学曾表态,朝门外高喊了一声:“高福——”
高福是高拱的大管家,听得主人喊叫,连忙滚葫芦一般跑了进来。高拱问他:“你上回说,啥馆子的猪头肉做得好吃?”
“回老爷,是薰风阁的。”
“你头前去安排,我和魏大人随后就到。”
高福应诺而走。不一会儿,高拱与魏学曾换了两乘便轿,朝位于灯市口的薰风阁迤逦而来,他们撤去仪仗扈从,只是为了安全起见,留了一队护兵暗中保护。
却说到了薰风阁后,高福早把一切安排妥当,店老板亲自出店迎接,巴结不尽地把他们领到楼上一处罗绮满堂、宫灯璀璨的雅间。洗手净面之后,七大碗八大盘各色菜肴也就在顷刻间摆满一桌。中间一个尺二见方的花钿髹漆木盒里,盛满了刚起蒸锅的热气腾腾的猪头肉,一片片通红透亮,切得极薄。
“唔,好香!”高拱耸耸鼻子,禁不住吞了一口涎水,夹起一小块放在嘴中,果然肥而不腻,香而有味。他让高福把侍立门外的店老板喊了进来,问道:“你这猪头肉是怎么制作的?”
店老板回答:“启禀首辅大人,小人这店里头的猪头肉,都是熏制出来的。”
“我知道是熏制的,湖南的熏肉也算是名产,但烟气太重,老夫并不喜欢吃,你店里这个熏猪头,却颇合老夫口味。”
“承蒙首辅大人夸赞,有您老肯赏脸亲来品尝,小的也不枉开了这爿店子……”
店老板受宠若惊,加之又从未见过这等显赫人物,因此唠唠叨叨词不达意。高福见他狗扯羊肠,便从旁喝道:“少啰唆,你就直接回答我家老爷,你熏制猪头肉有何秘方。”
“是,是,”店老板点头哈腰赔笑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秘方,这猪头肉是用茯苓、当归等药材熏制的。熏之前,取新鲜猪头先腌三五日,然后取出来挂在过风处,晾它十天半月,让其收水风干,再吊在熏笼里用药材来熏,微火轻烟,熏好一只猪头,总得一个多月工夫。”
高拱饶有兴趣,边吃边问:“为啥只是猪头呢,猪肉中不中?”
“猪肉就差一点儿了,因为猪头上骨头多,处处有缝隙,熏烟炙进去,从里面再往外透,药材的香味儿便彻底渗了进去。”
“唔,有道理。”
高拱点头称赞,说话的当儿,三个人已把那一盘猪头肉吃去大半,其他的菜肴却无人伸筷子。高拱吃得兴起,对店老板说:“你把这些菜肴都撤了,再上一盘猪头肉来,今夜里咱们专吃这个。”
店老板遵命撤盘换菜,这时门外有人隔着门缝儿朝里窥探。魏学曾眼疾,大喝一声:
“谁?”
“是我,”一个约摸三十来岁身着七品官服的人应声推门而入,于桌前跪了下去,“卑职叩见元辅与魏大人。”
来者是高拱内阁值房中的帮办文书韩揖。
“你怎么来了?”高拱问。
韩揖呈上一封文书,说道:“这份邸报天黑才送到,小的看邸报上所言之事有些紧要,故寻到这里来了。”
“谁送的邸报?”高拱问。
“应天巡抚张佳胤从安庆府传来。”
高拱接过邸报,匆匆看过,顿时脸色大变,他把邸报递给魏学曾,阴沉地说:“你看看,张居正已经撕开脸面了。”
“落轿——”
随着一声长长的吆喝,八个穿着一色张府号衣的轿夫动作熟练地把那顶蓝呢大轿停在张大学士府的轿厅里。一位年老的长随早就候在一旁,待轿子停稳,立刻伸手撩开轿门帘儿,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老爷。”
张居正缓缓下得轿来,只要他一回府,偌大一个张家府宅,就会变得鸦雀无声。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家里,张居正的不苟言笑是出了名的,有时十天半月,都不能在他的脸上看到一丝笑意。因此,张家的人,上至公子下至杂役,都很怕他。
张居正的大学士府位于灯市口大街的纱帽胡同。从皇城的东角门出来,再进入灯市口大街,不过一箭之遥,而纱帽胡同就在灯市口大街进口不远。隆庆元年二月间,张居正四十二岁的时候,由翰林院掌院学士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武英殿大学士。数月之间,由一个五品文官骤升为二品重臣。原先的住宅顿时就显得寒酸了,于是,就托人觅下了这一处新的居所。这里原是一个工部侍郎的住宅。那位侍郎是苏州人,好治园子,因此把这一处住宅弄得很有点江南园林的味... -->>
隆庆皇帝中风之后,吃了太医祛火去邪的汤药,又严禁了房事,不过十天,病情就显著减轻,这一日还挪步到西暖阁批了几道折子。消息传出来,日夜守在内阁须臾不敢离开的两位辅臣才大大松了一口气——按皇上的意思,本来是要他们在东暖阁中安歇,但高拱坚持内外有别,并申明内阁也在紫禁城中,距乾清宫不过一箭之遥,有事喊得应,皇上这才同意他们回到内阁宿值。如今皇上病情既已解危,内阁又发出一道咨文,从今天起,各衙门堂官不必守值,可以回家歇息了。前面已经说过,高拱身任首辅同时又兼着吏部尚书,平日工作习惯是上午在内阁上班,下午到吏部处理部务。因为皇上犯病,他已有十来天没到吏部,这天下午一俟签发了咨文,他就起轿往吏部而来。
吏部左侍郎魏学曾早就在门口迎候,并一起走进高拱宽敞明亮的值房。这魏学曾是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为人性格耿直,有口无心,敢作敢为,曾出抚山西、辽东等省,颇有政绩,在官场上素有“魏大炮”之称。无论是脾气还是办事干练作风,魏学曾都深得高拱赏识,因此拔擢他来担任自己的副手,主持吏部日常政务。却说两人在值房坐定,魏学曾简要地把这十几天来吏部事务述说一遍。高拱向来大事小事都牵肠挂肚,虽然放手让魏学曾处理部务,但凡事却又必须向他汇报明白。这会儿魏学曾杂七杂八说了一大堆,高拱不厌其烦听得仔细,遇到含糊处,还要插话问个子午卯酉。魏学曾说毕,高拱问:
“李延可有辞恩折子到部?”
按规矩,接旨致仕官员都要上折子辞恩,这类折子须得寄吏部转呈。魏学曾摇摇头说:“尚未收到,广西庆远离京城数千里之遥,想必李延的折子还在路途之中。”
高拱皱了皱眉,垂下眼睑思虑一会儿,问道:“启观,你和李延是同年,你说,这李延骤然间丢了两广总督的乌纱帽,会怎么想?”
“那还会怎么想,一个字——气!”
魏学曾心直口快,说话不看人脸色。高拱被他噎了一下,强笑了笑,问道:“他自己失职,气从何来?”
魏学曾回道:“失职可以罚俸、可以降级、可以另换位置,断不致丢了乌纱帽。何况李延还是元辅的门人,对门人处罚如此严厉,何以羁縻人心?再说替换李延的殷正茂,也不是什么循吏良臣。现在这件事在京城里头已被炒得沸沸扬扬……”魏学曾还欲说下去,突然一眼瞥见高拱脸拉得老长,便打住了话头。
其实,高拱的脸色并不是做给魏学曾看的。他是因为衙役送茶进来,眼见青瓷茶盅而联想到东暖阁中那些绘满春宫图的瓷器。看到魏学曾不说话了,便问道:“你怎么不说了?”
“我怕元辅不肯听。”
“这是哪里话,”高拱当即收回心思正襟危坐,专注地看着魏学曾说,“你说下去。”
魏学曾因为“断”了这一下,冲动的情绪受到遏制,顿失了长篇宏论的兴头,愣了一下,只说了一句:“依下官之见,元辅以殷正茂取代李延,走的是一步险棋。”
高拱哈哈一笑说:“你干脆说是一步臭棋得了,我还不知晓你魏大炮,心里头就这么想的。”魏学曾不置可否,佯笑了笑。高拱眼中犀利的光芒一闪,接着说道,“外头舆情恐怕还不止这么多,三公九卿里头,谁都知道张居正已经三次推荐殷正茂,是我坚持不用。公平地说,此人在江西巡抚任上,捕盗安民,催收赋税,功劳苦劳都有。江西税银累年积欠总额排在全国第三位,殷正茂去南昌开府建衙不过两年,这积欠的排位已往后退了十七位,绩效最为显著。但是,此人性贪,去江西两年,弹劾他的折子就有十二份之多。这里面固然有地方官员不满殷正茂的苛政,挟私愤告刁状的成分,但所列举殷正茂贪墨之劣迹,据我判断,也并非尽是捕风捉影之事,这是我坚持不用的理由。这一点,记得以前我不止一次与你谈过。”
魏学曾点点头,正是因为他知道这一层,因此更不明白高拱为何突然间改变了态度。皇上任命殷正茂为两广总督的旨意到部,魏学曾遵旨作速办理委札及关防文书时,便觉得事变突然,不由得犯嘀咕。当他听到大内太监传出话来说皇上曾骂高拱“朕看你也不是忠臣”时,还以为高拱失宠,拔擢殷正茂是张居正的主意。后来一看又不像,高拱仍稳坐首辅之位,心里头这一块疙瘩老是解不开。现在正好当面问个清楚,解开这个谜,于是说道:“对李延和殷正茂这两个人,元辅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这正是大家迷惑不解处。”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启观,这个道理你总该明白。”见魏学曾兀自愣怔,一脸不解之色,高拱接着解释说,“那天作出这个决定之前,事情有了两个变数,一是皇上突然犯病,二是李延又有城池失守的八百里邸报送到。皇上十八岁时封了裕王,我就是他的老师,君臣间的情分,自不是一般人能够窥测揣度得到的。但皇上那天在皇极门金台一怒,居然也骂了老夫一句‘不是忠臣’的话,这就叫天意难测。后来太医在东暖阁陈述皇上病情,吞吞吐吐,老夫心里头就升起不祥之兆。万一皇上春秋不豫,鼎祚有变,就会有人趁浑水摸鱼,来抢这首辅之位了……”
“你是说张居正?”魏学曾插话问道。
“不是他还能有谁?”高拱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干一盅茶水,伸手抹去嘴角的余滴,又滔滔而言道,“嘉靖三十七年,我任国子监祭酒时,张居正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国子监司业,当我的助手,开始与我共事。当时的首辅是严嵩,我俩都对他极为不满,也都怀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宰辅之志,很快我俩就成为莫逆之交,互相以相业期许。后来又先后入阁,任辅臣之初,他与我还能心心相印。在筹边、治漕与侯王爵禄裁正等诸多国家大政上,与我互相策应,配合默契,办成了一些大事。但我早已看出,张居正并非是甘心久居人下之人。自去年内阁中陈以勤、殷士儋等人相继致仕,只剩下他和我两人时,他的夺位之心就已日见端倪。他对我表面承应如初,暗中却在摩拳擦掌,与我较劲。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国家凡有用人之机,他就尽量推荐自己的同乡、同年和门生,这一点,从他入阁之初就开始做了,只不过不像近两年如此明显。举荐殷正茂,正是出自他培植朋党的私心。”
高拱牵藤扯蔓数萝卜下窖,把陈年往事说了一大堆。魏学曾认真听来,已明白了大概,同时想起了一件与之关联的往事:隆庆二年初春,在当时的礼部尚书高仪的提议下,内阁中的几名大学士联名给隆庆皇帝上了一道公折,希望皇上尽早确立朱翊钧的太子地位。隆庆皇帝有两个儿子,均为李贵妃所生。朱翊钧是大儿子,当时只有五岁,隆庆皇帝对这个皇长子非常喜欢。他记得有一天自己正骑着马在宫中游玩,朱翊钧忽然出现在御道上拦住马头,仰着脸对玩得高兴的父亲说:“父皇,你一个人骑着马,摔下来怎么办?”隆庆皇帝见儿子这么小如此懂事,心中好不喜欢,连忙翻身下马,抱起朱翊钧着实抚慰一番。现在收到内阁大臣请求册立太子的公折,他立刻准奏,并于三月份举行了册立仪式昭告天下。那时的内阁首辅是松江人徐阶。张居正甫一入阁,就赶上了这件大事。而先张居正入阁的高拱,却因与徐阶闹翻,遭到言官们的弹劾,在头年年底就被排挤出阁回了河南老家。因此在册立太子这件大事上他可谓“手无寸功”。当时合疏上折的四名内阁大学士,如今只剩下张居正一人。历朝历代,大凡太子登基,都会重用拥立太子的功臣。高拱是隆庆皇帝登基前的老师,故得到皇上的宠任。现在皇上突然犯病,若有不测,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就会承继大统。从习惯上讲,朱翊钧自然在感情上更亲近张居正。高拱虽是德高望重的柄国之臣,却毕竟输了这一着。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谓道出了个中奥秘。魏学曾心里清楚,高拱久居政府,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他现在突然改变主张舍弃李延而拔擢殷正茂,正是在这非常时刻的应变措施。但高拱既不肯说破,魏学曾也不便追问。不过,他觉得高拱这步棋走得太险,憋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问道:“元辅既知道张居正这等心思,为何还要顺水推舟促成这件事呢?”
高拱就知道魏学曾会这么问,不由得得意地一笑,站起来从容地舒展一下身子,然后又坐下说道:“我看李延也是扶不起来的臭猪肠,领了那么多的兵马和粮饷,却奈何不了几个蟊贼。春节后写来三份邸报,全是坏消息,再不撤换他,叫天下人怎么看我?说实话,若在一年前把李延撤下,局势不会坏到这种地步。这也是老夫一点私心,照顾门生而贻误军机。现在皇上病情前途未卜,设若变故发生,有人就会利用李延之事大做文章,陷老夫于被动挨打之中。与其让别人来涮这个潲水锅,倒不如自己先整治干净。至于用殷正茂,老夫也存了一份心思。张居正三番五次举荐他,我若硬顶住不用,别人就会数落老夫堵塞才路,不肯为朝廷进贤。何况殷正茂这个人,在朝野之间纷争很大,原也在用与不用两可之间。我现在起用他,一则可以杜塞政敌之口,二则还可以观其后效。他若果真有能耐剿灭叛匪,这知人善任的美誉,少不了有我高拱一份,他若真的是个银样镴枪头,对不起,我就得先礼后兵,新账老账一块儿算!”
高拱伸手一挥,做了一个“砍”的动作,脸上也摆出腾腾杀气来。魏学曾到此明白了高拱如此处置的真实意图,不由得对这种工于心计一石三鸟的老辣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生姜还是老的辣,不愧是官场老斗士!”魏学曾心中啧啧称叹,趁势又问:“听说元辅指示户部,在殷正茂造出的军费预算上多加上二十万两银子,明着让他贪污,此事可是真的?”
“确有此事。”高拱点点头承认。
魏学曾立即表示反对:“这样做有乖政体,下官不敢苟同。当今之世,各地官吏已贪墨成风,元辅如此做,等于是推波助澜,纵容天下官员贪赃枉法。”
“好你个魏大炮,轻轻松松地就给老夫定了天大一个罪名。”高拱手指差点戳到魏学曾的鼻梁上,嘴里喷出笑声,满屋子嗡嗡回响,一部连鬓长须抖动如风中秋草,“你这个人,优点在于嫉恶如仇办事干练,但稍嫌不足的,则是遇事不肯在脑子里多转几个圈。你就不想一想,这二十万两银子,他殷正茂敢拿吗?”
“元辅既公开给他,他哪有不敢拿的?”
“问得好——好就好在‘公开’二字。”高拱由于兴奋,已是一头热汗,他随便撩起一品仙鹤官袍上绣有四爪金龙的长袖举到额头一阵乱揩,然后凑过身子,双眸炯炯盯着魏学曾问道,“古往今来,你何曾见过哪一位官员敢公开贪墨?”
魏学曾也神经质地揩了揩额头——其实他微汗都不曾出得。他感到高拱问话中藏有玄机,仓促答道:“古往今来也没有哪一位首辅敢拨出二十万两太仓银让人贪墨。”
“看看,你又说出这等人云亦云的话来。我多拨出二十万两太仓银是真,但咨文上详示仍是军费,并没有一个字说明这二十万两银子是给殷正茂贪墨的。”
“啊?”
魏学曾惊诧地睁大眼睛,随即懊悔自己怎么忽略了这一细节,和元辅不明不白抬了半天杠。
高拱接着说道:“殷正茂敢私吞这里面的一两银子,我就有理由拿他治罪。”
“原来元辅多拨二十万两银子是一个圈套?”
“你以为是什么?我高拱作为柄国之臣,难道是那种鼻窟窿朝天的傻子?”
“可是官员们私下谣传,说是你亲口说的,多拨二十万两银子就是给殷正茂贪墨的。”
“我是说过,那是故意说给张居正听的,我就知道他会把这句话传出去。但是,口说无凭,以字为证。你在哪一道公文上看到我同意殷正茂私吞军饷?”
“如果殷正茂既打赢了这一仗,又鲸吞了这二十万两银子,元辅你如何处置?”
“送大理寺鞫谳,治以重罪。”高拱毫不犹豫地回答,接着脸一沉,不安地说,“我所担心的不是怕殷正茂贪墨,而是怕他不贪墨。你也知道,他和张居正是骨头连着皮的关系。殷正茂出的问题越大,张居正的干系也就越大,神龛上的菩萨,请是请不下来的,要想让他挪位子,只有一个办法,搬!”
听完高拱的连环计,魏学曾已是惊得瞠目结舌,他没想到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里头,竟隐藏了这么深的杀机,使得他对高拱的阴鸷有了更深的领教。话既说到这一步,凭着他对首辅忠贞不贰的感情,他真恨不得飞往庆远府,把那一张二十万两银子的单票硬塞进殷正茂的口袋,以成就老师相的一番苦心。
“万一殷正茂有所警觉,不贪墨也不要紧,”瞧着魏学曾怔忡不语,高拱又顾自说道,“老夫还留有一手,他殷正茂前脚刚走,我就密札给江西道御史,要他加紧查实殷正茂在江西任内贪墨劣迹。总之,庆远府一仗,他殷正茂打赢了,我有罪治他,打输了,我更有罪治他!”
……
不知不觉,两人已在值房里私语了半日,透窗的阳光已经收尽余晖,值房里光线蒙眬起来。早就过了散班时辰,因两位堂官关门密语,吏部一应官吏也就不敢离开。衙役又进来冲茶,值日官瞅空儿进来禀告吏员都还没有离开,不知两位堂官是否有事召见。“都回去吧,”高拱吩咐,“这些时大家都累了,也该回家睡个囫囵觉。”值日官退下,魏学曾也起身告辞。
“启观,你就别走了。”高拱喊住他。
魏学曾以为高拱还要长谈下去,便把已经迈出值房门槛的一只脚抽了回来,规劝道:“元辅,你也该回家了,半个多月没有回去,老夫人必定挂念。”
高拱并无儿子,膝下一个女儿也早已出嫁,他也未曾讨妾,只有一个原配夫人与之长相厮守,从未享受过儿孙满堂的乐趣——这正是高拱最大的缺憾。“我那个老婆子,”高拱揶揄地说,“十几年前就吃起了长斋,我回家等于进了庙,吃肉喝酒如同犯了天条。今晚上,你就陪我吃顿饭。”说毕,也不等魏学曾表态,朝门外高喊了一声:“高福——”
高福是高拱的大管家,听得主人喊叫,连忙滚葫芦一般跑了进来。高拱问他:“你上回说,啥馆子的猪头肉做得好吃?”
“回老爷,是薰风阁的。”
“你头前去安排,我和魏大人随后就到。”
高福应诺而走。不一会儿,高拱与魏学曾换了两乘便轿,朝位于灯市口的薰风阁迤逦而来,他们撤去仪仗扈从,只是为了安全起见,留了一队护兵暗中保护。
却说到了薰风阁后,高福早把一切安排妥当,店老板亲自出店迎接,巴结不尽地把他们领到楼上一处罗绮满堂、宫灯璀璨的雅间。洗手净面之后,七大碗八大盘各色菜肴也就在顷刻间摆满一桌。中间一个尺二见方的花钿髹漆木盒里,盛满了刚起蒸锅的热气腾腾的猪头肉,一片片通红透亮,切得极薄。
“唔,好香!”高拱耸耸鼻子,禁不住吞了一口涎水,夹起一小块放在嘴中,果然肥而不腻,香而有味。他让高福把侍立门外的店老板喊了进来,问道:“你这猪头肉是怎么制作的?”
店老板回答:“启禀首辅大人,小人这店里头的猪头肉,都是熏制出来的。”
“我知道是熏制的,湖南的熏肉也算是名产,但烟气太重,老夫并不喜欢吃,你店里这个熏猪头,却颇合老夫口味。”
“承蒙首辅大人夸赞,有您老肯赏脸亲来品尝,小的也不枉开了这爿店子……”
店老板受宠若惊,加之又从未见过这等显赫人物,因此唠唠叨叨词不达意。高福见他狗扯羊肠,便从旁喝道:“少啰唆,你就直接回答我家老爷,你熏制猪头肉有何秘方。”
“是,是,”店老板点头哈腰赔笑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秘方,这猪头肉是用茯苓、当归等药材熏制的。熏之前,取新鲜猪头先腌三五日,然后取出来挂在过风处,晾它十天半月,让其收水风干,再吊在熏笼里用药材来熏,微火轻烟,熏好一只猪头,总得一个多月工夫。”
高拱饶有兴趣,边吃边问:“为啥只是猪头呢,猪肉中不中?”
“猪肉就差一点儿了,因为猪头上骨头多,处处有缝隙,熏烟炙进去,从里面再往外透,药材的香味儿便彻底渗了进去。”
“唔,有道理。”
高拱点头称赞,说话的当儿,三个人已把那一盘猪头肉吃去大半,其他的菜肴却无人伸筷子。高拱吃得兴起,对店老板说:“你把这些菜肴都撤了,再上一盘猪头肉来,今夜里咱们专吃这个。”
店老板遵命撤盘换菜,这时门外有人隔着门缝儿朝里窥探。魏学曾眼疾,大喝一声:
“谁?”
“是我,”一个约摸三十来岁身着七品官服的人应声推门而入,于桌前跪了下去,“卑职叩见元辅与魏大人。”
来者是高拱内阁值房中的帮办文书韩揖。
“你怎么来了?”高拱问。
韩揖呈上一封文书,说道:“这份邸报天黑才送到,小的看邸报上所言之事有些紧要,故寻到这里来了。”
“谁送的邸报?”高拱问。
“应天巡抚张佳胤从安庆府传来。”
高拱接过邸报,匆匆看过,顿时脸色大变,他把邸报递给魏学曾,阴沉地说:“你看看,张居正已经撕开脸面了。”
“落轿——”
随着一声长长的吆喝,八个穿着一色张府号衣的轿夫动作熟练地把那顶蓝呢大轿停在张大学士府的轿厅里。一位年老的长随早就候在一旁,待轿子停稳,立刻伸手撩开轿门帘儿,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老爷。”
张居正缓缓下得轿来,只要他一回府,偌大一个张家府宅,就会变得鸦雀无声。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家里,张居正的不苟言笑是出了名的,有时十天半月,都不能在他的脸上看到一丝笑意。因此,张家的人,上至公子下至杂役,都很怕他。
张居正的大学士府位于灯市口大街的纱帽胡同。从皇城的东角门出来,再进入灯市口大街,不过一箭之遥,而纱帽胡同就在灯市口大街进口不远。隆庆元年二月间,张居正四十二岁的时候,由翰林院掌院学士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武英殿大学士。数月之间,由一个五品文官骤升为二品重臣。原先的住宅顿时就显得寒酸了,于是,就托人觅下了这一处新的居所。这里原是一个工部侍郎的住宅。那位侍郎是苏州人,好治园子,因此把这一处住宅弄得很有点江南园林的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