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w.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道,你的每一步,都是起心动念的产物。此时,默念就是在与你动作的同时发生,也就是,心念发生在当下,这就是正念。”
这把所有关于所缘、正念以及身心的关系,简直是模拟了一遍。难怪我们平时看佛经总有点看不懂,原来根本没有实践过,怎么知道其中的过程呢?
钱师兄提醒到:“起初培养正念时,一定无法按照举动的先后顺序、次第观察清楚,正念也无法保持很久。但不要灰心,这是正常的。只要有恒心,不间断地培养训练,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这就是有心走路了吧?”万师兄还是不忘他原先的议题。
“对,万法唯心。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接受法露师的教导,才有所感悟的。结合我讲的行走的方法,重点在于培养正念。在于走路或者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姿势过程中,都要觉察得清楚,不可大概或者笼统的带过去。在练习中,若失去了所缘目标的觉察,妄想、妄念就会趁机生起。”
我想,他说这种情况,大概相当于从禅的掉举吧。或者在心理学上,属于覆盖法。用一种思维,覆盖你所有思想,让其他思想没空子可钻。毛爷爷说过:正确的思想不占领阵地,错误的东西就会进来。
“按原来教授我这种办法的和尚说,这种法门也可以叫做行禅。这可是一个很有功德的修法,据说,仅用这种办法专一精进,可以抵达阿罗汉的果位。”
这个说法,让我们很震撼。原来一门深入,哪怕是这么简单的法门,就可以成就。如果是这样的话,佛法精深,也很平常。
后来,钱师兄给了一大堆解释。通过这些解释,我才知道,这个钱师兄平时不说话,但一旦说起话来,其理论水平和感悟层次,远超我和万师兄的水平。他的水平不是从书上学来的,是自己实践而修来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知道,阿罗汉这个果位,是许多人一生追求而不得的伟大目标。这是超出世间的圣人位,这是离苦得乐的、跳出三界的、永恒存在的状态。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果位。
许多人看不起小乘,空谈大乘,给好多坐而论道的人混水摸鱼,装成大师的样子。这是大乘佛法要努力克服的毛病,就是空谈。小乘佛法,至少追求了不生不死的罗汉境界,而不是某些学者,一天佛法没修过,光看点书,就指点江山了。
“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大谈众生的问题。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人,总谈改变人世众生,这不是笑话吧。
动不动就说菩萨心肠,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菩萨是比罗汉更高的存在,他们有超脱生死的能力,有佛的神通,有伟大的誓愿。不能像世间某些人,总说大话,就把自己比喻为菩萨,徒增笑耳。
随后,钱师兄把理论的东西给我们说了说,当然他很谦虚:“只是个人感受,
算不得法,你们听听就行。”
“在行禅时,行走的过程姿势变化,是主要的观照目标,其次要观照的目标,是意志、感受、妄想、疼痛、六尘境等。行禅的好处是所缘目标比较粗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使人集中注意力。初学者,注意办只能集中在变化明显的东西上。更细微的东西,是很难拴心的。”
这个道理我有体会,原来刘大哥让我观察呼吸,因为呼吸也是变化明显的东西,能够吸引我大部分的注意力。
“正因为可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容易培养正念,增强向内观察的智慧。观音菩萨观察声音,也有一句话:入流忘所。什么意思?就是观察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这叫入流,真入流了,就会忘记所缘。然后,就会顿时超出。当然,现在,不仅是你们,我也没到达这个程度。”
顿时超出,大概就是明心见性的意思吧。
“从理论上说,从经行中培养正念,可获得分辨出每一步伐的移动过程,是身体的现象,也就是色法的现象。而观照的心,就属于心法。根据这个练习,我们可以体会,走路是身心的配合,也清楚地体会到身、心两个不同的作用。两者是相依的,只有一前一后的发生,互动微妙密切。身即色法,是我们所注意的目标,心是观察的精神,从而,我们可以体会到身心分别的智慧。”
这种道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进一步我们就可以经验到,每一个行走的只有身心的互相依缘所产生出来的作用而已。这里涉及到五阴的概念,当然你可以自己来体会。没有一个我在内,在每一个动作中都是刹那生灭的,动作中不包含我的。体会到法无我。然后,你们会经验到,身心及六尘境生起贪染的祸患。透过内观的智慧,清楚地知道身心是无常的,随顺观身心生灭变化,面对六尘境而心不随境转。也因为体验到无常因此不贪染身心,由此可得到心的解脱。”
这一通大道理,现场把我们把蒙了。
一个简单的行走训练,就可以完成佛法的主要修为,这也太简单了吧?
当然,从理论上说,如果通过走路来观察到的身心相依的因缘法,那么举手投足,包括呼吸,包括听闻觉知,六根中任何一根,面对色声香味触法,都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这真是一通百通。真的如同古所说,专修一法,即可钻出牢笼,得到真如。
但是,这种法门练习起来,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不容易的。这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为什么呢?钱师兄说了一通道理,他也练习这么久了,他本人也没达到目标。以他的能力和功夫,远远超过我与万师兄,他没达到的境界,我们要到,恐怕更难。
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得从基础练习起。毕竟钱师兄就在跟前,我得让他纠正动作。
我先从一步一动开始,默念抬腿,然后抬腿,这样在院子里做着看似机械的动作,在钱师兄的注视下,希望得到他的指点。
万师兄也在这样走,但钱师兄制止了他的动作。“万师兄,你走得不自然,估计你的杂念比较多。一步步来,像庄师兄一样,先默念再动作,分解着做,不要急。”
得到钱师兄的肯定,我走得更认真了。我发现,多走了几圈后,自己的脚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好像不默念动作,腿都提不起来。对此,我感到疑惑,问了钱师兄。
“嗨,你不要管,你只管这样练习。脚不是你的,脚只听念头的,你没有念头,就指挥不了脚。念头也不是你的,是强加给自己的。所以,你在哪里呢?你什么也没有,你只是因缘合和的产物。观法无我,庄师兄,恭喜你,你已经进入第一步了。体会到,你不存在,你所有的思想和动作,只不过是身心结合的产物。那你再体会一下,五阴中,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
所谓五阴,是个专有名词,所谓色阴、想阴、受阴、行阴、识阴。其实,就是身心感觉的总称。比如,我是先想再有动作,有了动作再有触觉感受,这是受阴,然后再有动作发生,这是行阴。最后完成动作我自己也观察到自己做完了,这是识阴。这些心理变化,在平时,自己总觉得是同时发生的。通过这个训练,自己才发现,他们是有顺序和次第的,也就是说,并非天然一体。
并非天然一体,这个想法让我吃了一惊。这本来是我身心的全部,怎么分离了呢?如果它们分离了,那么“我”是不是也就不存在了呢?
或许,就像经典上说,没有一个我是真正存在的。
但是,万师兄估计比较着急了,他根本没达到我的体会。他说到:“钱师兄,也许我不适合这种修法,进步太慢,走的时候忘了想,想的时候,走不自然。你不如教我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吧?”
钱师兄摇了摇头,笑到:“万师兄,你在急的毛病不改,恐怕是成功不了的。如果说要简单,当然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只怕你照样入不了门。”
“你不说,我不试,怎么知道呢?”
“好吧,我给你介绍一个,不走,只站的办法,你试试看。”
“快说,没动作,光想,这个我擅长。”
“站的方法,站立时观照站的姿势,或者是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这种站立观照对容易昏沉的人来说,有很好的效果。”
钱师兄一边示范站立的姿势,一边介绍:“虽然如此,但长时间站立,不被鼓励。站立时双脚要稍微分开,与肩同宽,这样站才平衡。除了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也可以培养出入息念,或者在身心上有明显的感觉,也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你试试看。”
我觉得这个场面有点搞笑:一个行走的我如同在跳机器舞,一个呆站的万师兄如同演木偶戏,而观众,是中间的钱师兄,他笑而不语。
知道,你的每一步,都是起心动念的产物。此时,默念就是在与你动作的同时发生,也就是,心念发生在当下,这就是正念。”
这把所有关于所缘、正念以及身心的关系,简直是模拟了一遍。难怪我们平时看佛经总有点看不懂,原来根本没有实践过,怎么知道其中的过程呢?
钱师兄提醒到:“起初培养正念时,一定无法按照举动的先后顺序、次第观察清楚,正念也无法保持很久。但不要灰心,这是正常的。只要有恒心,不间断地培养训练,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这就是有心走路了吧?”万师兄还是不忘他原先的议题。
“对,万法唯心。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接受法露师的教导,才有所感悟的。结合我讲的行走的方法,重点在于培养正念。在于走路或者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姿势过程中,都要觉察得清楚,不可大概或者笼统的带过去。在练习中,若失去了所缘目标的觉察,妄想、妄念就会趁机生起。”
我想,他说这种情况,大概相当于从禅的掉举吧。或者在心理学上,属于覆盖法。用一种思维,覆盖你所有思想,让其他思想没空子可钻。毛爷爷说过:正确的思想不占领阵地,错误的东西就会进来。
“按原来教授我这种办法的和尚说,这种法门也可以叫做行禅。这可是一个很有功德的修法,据说,仅用这种办法专一精进,可以抵达阿罗汉的果位。”
这个说法,让我们很震撼。原来一门深入,哪怕是这么简单的法门,就可以成就。如果是这样的话,佛法精深,也很平常。
后来,钱师兄给了一大堆解释。通过这些解释,我才知道,这个钱师兄平时不说话,但一旦说起话来,其理论水平和感悟层次,远超我和万师兄的水平。他的水平不是从书上学来的,是自己实践而修来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知道,阿罗汉这个果位,是许多人一生追求而不得的伟大目标。这是超出世间的圣人位,这是离苦得乐的、跳出三界的、永恒存在的状态。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果位。
许多人看不起小乘,空谈大乘,给好多坐而论道的人混水摸鱼,装成大师的样子。这是大乘佛法要努力克服的毛病,就是空谈。小乘佛法,至少追求了不生不死的罗汉境界,而不是某些学者,一天佛法没修过,光看点书,就指点江山了。
“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大谈众生的问题。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人,总谈改变人世众生,这不是笑话吧。
动不动就说菩萨心肠,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菩萨是比罗汉更高的存在,他们有超脱生死的能力,有佛的神通,有伟大的誓愿。不能像世间某些人,总说大话,就把自己比喻为菩萨,徒增笑耳。
随后,钱师兄把理论的东西给我们说了说,当然他很谦虚:“只是个人感受,
算不得法,你们听听就行。”
“在行禅时,行走的过程姿势变化,是主要的观照目标,其次要观照的目标,是意志、感受、妄想、疼痛、六尘境等。行禅的好处是所缘目标比较粗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使人集中注意力。初学者,注意办只能集中在变化明显的东西上。更细微的东西,是很难拴心的。”
这个道理我有体会,原来刘大哥让我观察呼吸,因为呼吸也是变化明显的东西,能够吸引我大部分的注意力。
“正因为可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容易培养正念,增强向内观察的智慧。观音菩萨观察声音,也有一句话:入流忘所。什么意思?就是观察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这叫入流,真入流了,就会忘记所缘。然后,就会顿时超出。当然,现在,不仅是你们,我也没到达这个程度。”
顿时超出,大概就是明心见性的意思吧。
“从理论上说,从经行中培养正念,可获得分辨出每一步伐的移动过程,是身体的现象,也就是色法的现象。而观照的心,就属于心法。根据这个练习,我们可以体会,走路是身心的配合,也清楚地体会到身、心两个不同的作用。两者是相依的,只有一前一后的发生,互动微妙密切。身即色法,是我们所注意的目标,心是观察的精神,从而,我们可以体会到身心分别的智慧。”
这种道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进一步我们就可以经验到,每一个行走的只有身心的互相依缘所产生出来的作用而已。这里涉及到五阴的概念,当然你可以自己来体会。没有一个我在内,在每一个动作中都是刹那生灭的,动作中不包含我的。体会到法无我。然后,你们会经验到,身心及六尘境生起贪染的祸患。透过内观的智慧,清楚地知道身心是无常的,随顺观身心生灭变化,面对六尘境而心不随境转。也因为体验到无常因此不贪染身心,由此可得到心的解脱。”
这一通大道理,现场把我们把蒙了。
一个简单的行走训练,就可以完成佛法的主要修为,这也太简单了吧?
当然,从理论上说,如果通过走路来观察到的身心相依的因缘法,那么举手投足,包括呼吸,包括听闻觉知,六根中任何一根,面对色声香味触法,都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这真是一通百通。真的如同古所说,专修一法,即可钻出牢笼,得到真如。
但是,这种法门练习起来,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不容易的。这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为什么呢?钱师兄说了一通道理,他也练习这么久了,他本人也没达到目标。以他的能力和功夫,远远超过我与万师兄,他没达到的境界,我们要到,恐怕更难。
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得从基础练习起。毕竟钱师兄就在跟前,我得让他纠正动作。
我先从一步一动开始,默念抬腿,然后抬腿,这样在院子里做着看似机械的动作,在钱师兄的注视下,希望得到他的指点。
万师兄也在这样走,但钱师兄制止了他的动作。“万师兄,你走得不自然,估计你的杂念比较多。一步步来,像庄师兄一样,先默念再动作,分解着做,不要急。”
得到钱师兄的肯定,我走得更认真了。我发现,多走了几圈后,自己的脚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好像不默念动作,腿都提不起来。对此,我感到疑惑,问了钱师兄。
“嗨,你不要管,你只管这样练习。脚不是你的,脚只听念头的,你没有念头,就指挥不了脚。念头也不是你的,是强加给自己的。所以,你在哪里呢?你什么也没有,你只是因缘合和的产物。观法无我,庄师兄,恭喜你,你已经进入第一步了。体会到,你不存在,你所有的思想和动作,只不过是身心结合的产物。那你再体会一下,五阴中,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
所谓五阴,是个专有名词,所谓色阴、想阴、受阴、行阴、识阴。其实,就是身心感觉的总称。比如,我是先想再有动作,有了动作再有触觉感受,这是受阴,然后再有动作发生,这是行阴。最后完成动作我自己也观察到自己做完了,这是识阴。这些心理变化,在平时,自己总觉得是同时发生的。通过这个训练,自己才发现,他们是有顺序和次第的,也就是说,并非天然一体。
并非天然一体,这个想法让我吃了一惊。这本来是我身心的全部,怎么分离了呢?如果它们分离了,那么“我”是不是也就不存在了呢?
或许,就像经典上说,没有一个我是真正存在的。
但是,万师兄估计比较着急了,他根本没达到我的体会。他说到:“钱师兄,也许我不适合这种修法,进步太慢,走的时候忘了想,想的时候,走不自然。你不如教我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吧?”
钱师兄摇了摇头,笑到:“万师兄,你在急的毛病不改,恐怕是成功不了的。如果说要简单,当然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只怕你照样入不了门。”
“你不说,我不试,怎么知道呢?”
“好吧,我给你介绍一个,不走,只站的办法,你试试看。”
“快说,没动作,光想,这个我擅长。”
“站的方法,站立时观照站的姿势,或者是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这种站立观照对容易昏沉的人来说,有很好的效果。”
钱师兄一边示范站立的姿势,一边介绍:“虽然如此,但长时间站立,不被鼓励。站立时双脚要稍微分开,与肩同宽,这样站才平衡。除了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也可以培养出入息念,或者在身心上有明显的感觉,也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你试试看。”
我觉得这个场面有点搞笑:一个行走的我如同在跳机器舞,一个呆站的万师兄如同演木偶戏,而观众,是中间的钱师兄,他笑而不语。